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革命之红旗

革命之紅旗的新聞報報看-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华轰反贪会未查泰益涉贪
警告贪腐政权需以埃及为鉴



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炮轰反贪污委员会,尽管《砂拉越报告》网站多次揭露砂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被指涉贪及滥权的丑闻,但却从未对此展开调查。

“任何有可信度的报告必须被调查,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

揶揄大马拥两套法律制度

安华昨日从砂拉越动身回返吉隆坡之前也揶揄反贪会,如果是对他的投诉,反贪会将会立即展开调查。

“但是如果是涉及首相纳吉、新闻、通讯及文物部长莱士雅丁的投诉,反贪会则迟迟没有行动。”

因此,他调侃的说,马来西亚应该拥有两套法律,一套是给予有权有势者的,另一套是给予像他一样的平民百姓。

“这样的法律必须被改革。”

他也批评,只要国阵一日仍然在位,我国的制度就不会出现任何改革。

在过去数月来,《砂拉越报告》网站多次揭露泰益的家族财富课题,包括其家庭成员在世界多国所拥有的财富。

警告埃及人民崛起或上演

另一方面,安华也警告,如果我国贪污与滥权问题持续泛滥,突尼西亞和埃及人民崛起推翻政府的情况,也可能会在其他穆斯林国家和亚洲地区上演。

“我们必须对这两个国家的发展保持警惕。”

他也警告国阵不要小视乡区人民,以为只要建桥铺路就能够满足他们,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羞辱。

“他们都是马来西亚人,应该有权利去决定他们的未来动向。”

此外,安华也表示,公正党有必要继续加强与巩固其根基,同时与民联盟党如行动党、回教党和砂拉越国民党保持紧密合作。

“领袖有责任告诉砂拉越人民关于改革的需要,推翻这个滥权与贪腐的系统。”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3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讽白毛作风如穆巴拉克
安华:贪污令国家破产!

人民公正党全国实权领袖安华表示,在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政府因帮助穷人而导致国家破产的事件发生,只有贪污及抢夺人民产业与土地的政府才会导致国家的破产。他暗讽砂拉越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Taib Mahmud,别名“白毛”)作风形同穆巴拉克,在砂州实行朋党制度,并安排儿子接班继位。
他说,马来西亚是一个产油国,马来西亚人民应该享有更廉价的油价。
安华前晚在柏特再也马运村由人民公正党柏特再也区部与山都望区部所联合举办的“会见人民集会”中发表演讲时所作出的上述言论。
他说,当民联在霹雳州执政时,分发三英亩农业地给华裔农民,国阵却是给一座山,一个岛或一个大发展给一个或少数人。
如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把人民土地给大财团,同时有关受惠人士还被赐封为敦。
砂州是埃及恶况再版
安华以最近埃及政府遭人民反抗的事件为列并表明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1981年就担任总统至今,已经在位了30年,他孩子的身家有约400亿美元,但埃及的穷苦人民每天只有美金2元的收入。
图片来源:路透社

另外,穆巴拉克(左图)在埃及实行朋党制度,还要他的儿子接班继承他的总统职位。
安华接着问台下的听众:“各位是否感觉似曾相熟,在哪里也有发生类似的事件?”,台下的听众立即异口同声回答:“砂拉越。”
他说,好的回教徒善待人民,捍卫各族权益,不会贪污,不会剥夺人民土地。
他指责国阵一直表明,减少津贴、降低油价会导致国家破产,在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政府因帮助穷人而会导致国家破产的事件发生,即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如中国与印度都不曾发生,只有贪污及抢人民产业的政府才会破产。
他说,马来西亚是一个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产油国,国家石油每年盈利数以百亿计,然而人们却没有从中受惠,致使马来西亚人民贫富的鸿沟越来越大,多数人民是穷人。
跟新国比油价不比薪金
另外,安华表示,国阵一直在愚弄人民,把国内油价与不是产油国的新加波相比,却不把马来西亚人民收入与新加坡比。
安华呼吁人们支持民联执政砂州,一旦民联执政,将会降低油价来协助砂州人民解决生活困境。
他也向人民表示,人民联盟已经制定了小橙书,并作出十项承诺,除了确保民联保持廉洁,也造福人民群众。
人民公正党柏特再也区部所举办的“会见人民集会”吸引了约一千名公众前往聆听。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88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砂拉越报告》泰益朋党盗地
侵吞土地面积等同23个新加坡


http://malaysiakini.com/news/159147



根据爆料网站《砂拉越报告》研究砂州土地交易资料发现,砂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领导的州政府近期总共发出1094块郊区土地,怀疑它们可能已经被泰益亲友或朋党所侵吞。

这些郊区土地总面积是150万公顷,相等于23个新加坡,但是政府所获得的土地补价(land premium)却只是区区的7亿3811万令吉。

“从这些土地砍伐木桐所获得的盈利,肯定将这些微薄的地价比下去。”

《砂拉越报告》指出,泰益玛目(左图右)

的兄弟翁玛目目前售卖一块1万2000公顷的土地,就已经叫价将近10亿令吉。

“盗窃土地的程度令人感到惊讶。根据土地测量局本身的数据,近几年所发放的土地多达150万公顷。”

“这些土地大多数是征用土著风俗保留地,导致近期爆发多达200宗土地权利案件被带上在法庭上审讯。泰益政府也正输掉这些案件,因为其案件不合法。”

该网站是在昨日效仿轰动全球的《维基泄密》,发布我国土地测量局资料库内列为机密的近期砂州郊区土地交易资料,让读者自行检查,揭露更多涉及泰益玛目的土地侵吞案。

已鉴定50宗土地侵吞案

除了让读者自行检查之外,《砂拉越报告》网站也已经研究有关资料数个星期,并且发现一些土地已经落入泰益亲友或者朋党的手中,或者是经由他们卖给第三者。

根据网站上的地图,他们已经鉴定大约50宗涉及泰益家族或亲友的土地侵吞案。

在数百间从政府土地获益公司当中,网站也列出他们已经确定一些是由泰益家族所拥有的公司,或是曾由泰益家族拥有,然后再卖给伪装成第三者的公司。这些第三者往往都被视为是泰益的朋党。

针对反贪会和其他执法机构声称泰益家族贪污丑闻只是“道听途说”和传言,《砂拉越报告》也驳斥说,他们不应该再以“没有证据”作为借口。

“不要说没有证据,只要看看资料库里的公司,然后找出它们是属于谁拥有,或者在土地颁发时属谁拥有。”

以下是《砂拉越报告》网站所列出,怀疑和泰益家族与政治伙伴有关系,并且获得土地的公司:

阿布巴基尔泰益(Abu Bekir Taib,泰益儿子,右图)
— Polar Horizon, Titanium Management, Ukiran Mantap, Umpama Mantap, Radiant Lagoon, Premium Haven, Polar Towers, Polar Red, Log Oak Promotions, Future Atmosphere, Essential Straits, Dataran Aras, Celerity Design, Bella Magic

拉兹雅玛目(Raziah Mahmud,泰益妹妹,)— Miracle Harvest, Green Ace, Usaha Jasamaju, Mega Bumimas, World Sign Harvest, Quality Concrete, Emerald Discovery, Kenyalang Resources, Limbang Sinar Mas, Kumpulan Parabena, Miri Properties, Borsamulu Resort, Saradu Plantations

伊利亚阿巴斯(Elia Abas,泰益外甥女)— Ikrar Bumi

翁玛目(Onn Mahmud,泰益兄弟)— Achi Jaya Plantations

泰益玛目和阿里玛目(Arip Mahmud泰益兄弟)— Eastern Eden, Poh Zhen, Palmlyn, Rajah Mutiara, Lanco Plantations, Hariyama, Golden Star-Ace

泰益玛目— Delta Padi

哈密瑟巴威(Hamid Sepawi,泰益亲戚或代理人)— Sarawak Plantations, Kub Sepadu, Multi Maximum, Mega Bumimas, Europalm

依布拉欣玛目(Ibrahim Mahmud,泰益兄弟) — Masretus Oil Palm Plantation

阿末苏勿(Ahmad Su'ut,泰益巫师) — Poliga Sdn Bhd

阿弗烈查布(Alfred Jabu,砂州副首席部长)— Utahol, Herba Aromatics sdn bhd, Durafarm Sdn Bh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laysiakini.com/news/160244

尽管民间组织大力和持续指控砂州首长泰益家族涉及贪腐,并且多次向反贪污委员会投报,但这些投诉宛如石沉大海。反贪会今天面对记者追问泰益调查时,仍讳莫如深,甚至警告记者或会面对出版法令起诉。

反贪会投诉委员会主席莫哈末诺(Mohd Nor Abdullah)今天坚称,他从没有听说有人投诉反贪会拒绝调查泰益,或者将它列为“不作进一步行动”的案件。

他更指控提问的记者形同 “钓取证据”,已违反印刷及出版法令。

莫哈末诺是前上诉庭法官,他如今领导反贪会的五人投诉委员会。他今天出席投诉委员会年度报告发表记者会受询时,作出上述的回应。

仅回答“不能拒绝调查”

另一方面,陪同出席记者会的反贪会主席阿布卡欣    (Abu Kassim Mohamed,左图左)

也同样拒绝回应泰益调查的问题。

询及反贪会是否会起诉泰益,阿布卡欣同样拒绝回答。惟他强调,反贪会有责任调查所有的贪腐指控,“我们不能够拒绝任何调查”。

当记者追问泰益面对多少调查案件,阿布卡欣仍拒漏任何口风。

出版法令禁止钓取证据

为了替阿布卡欣解围,在旁的莫哈末诺(上图右)便警告记者,或会面对出版法令的起诉。

“在这个法令下,你必须有合理的理由来相信你所相信的。若有任何针对首长(泰益)的调查,你首先必须说服我们确实有这样的调查。出版法是这样要求的。你不能够钓取证据(fish for evidence)。”

“先调查事实,然后才来要求证实。若你问我,‘拿督,是否有针对首长的调查?’你不能够这样问我,因为它或会冒犯我。你有没有进行调查?”

莫哈末诺曾判冠英入狱

莫哈末诺曾在1999年承审时任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的林冠英(右图)发放小册子,指控时任马六甲首长阿都拉欣跟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进而违反出版法令的案件。

如今贵为槟州首长的林冠英,在当年被判有罪入狱18个月。他更因此无法参与政治活动长达5年。

重复“有投诉就有调查”

当记者继续追问阿布卡欣同样的问题,后者一再回应以“有投诉,就会有调查”的答案。

询及公众认为反贪会调查泰益的进度缓慢时,他也仅回答说,法律规定反贪会必须调查所有的投诉。

《当今大马》探悉,反贪会所有关于泰益的调查都已交由布城反贪会总部处理。

针对大马国际透明组织宣称选举糖果形同贿赂的说法,阿布卡欣同样提出“标准”答案,即“若有任何指控,反贪会都会调查”。

不过,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在本周二(29日)宣称选举糖果并非贿选。

证实继续查前马航主席

无论如何,莫哈末诺证实,反贪会对前马航主席达祖丁南利(Tajudin Ramli)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他指出,案件仍未关档,而且已发现新证据,因此此案仍在调查当中。

“这是根据一封含有更多资讯的信函。不过,我不确定反贪会是否掌握该信函。”

反贪会在去年12月15日宣布会继续调查达祖丁。后者因为德国马航货运公司设备收购案掀波而被调查。

之前,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也针对同样案件进行调查。不过坊间传闻调查结果被总检察长阿都干尼推翻,而没有任何起诉行动。

不久,坊间更传出阿都干尼跟达祖丁助理沙希旦(Shahidan Shafie)一起出国朝圣的指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星图显砂雨林远比邻国稀疏
环保网站戳破泰益七成完好论
http://malaysiakini.com/news/160228


砂拉越首长泰益玛目最近宣称,该州七成雨林完好无缺,但他这样的讲法却被最新的网路科技所戳破。

Mongaby.com环境新闻网站宣称,根据谷歌卫星图像,砂拉越的森林远比临近的印尼加里曼丹和汶莱稀疏,滥伐后果明显可辨。

它指出,相关图像取自GeoEye、TerraMetrics、Tele Atlas、Europa Technologies 等的卫星计划。

伐木道路蛇形进入砂森林地

“(这些影像)显示,为伐木所开的道路蛇形穿入砂拉越森林地。而在国际边界另一边的森林明显较不受影响。”

《当今大马》记者使用Google Earth软体来进行观察后,印证了Mongaby.com的说法。

环保组织称仅一成森林完好

国阵砂州政府最近备受国际环保团体的抨击,后者宣称卫星图像显示,砂州原始森林仅剩下10%是完好无缺的。

这些团体包括总部位于瑞士的布鲁诺曼瑟基金会(Bruno Manser Fund),一个为了纪念环保分子布鲁诺曼瑟而成立的组织。布鲁诺生前不断厉声抨击砂州政府,为当地原住民发声,惟他在2000年神秘失踪。

面对国际的批评,泰益上周向汶莱邮报表示,砂州70%原始雨林完好无缺,并且愿意接受国际视察。

时代杂志推崇Mongaby网

不过,布鲁诺曼瑟基金会却驳斥泰益的说法,指控后者从1991年便开始拒斥国际赤道木材组织的视察。

Mongaby.com网站由数学家兼经济学者瑞德巴特尔(Rhett A Butler)所创立。他后来积极投入环保运动,并且对沙巴的森林滥伐活动有亲身的体验。

这个网站每个月获得100万个点击率,曾在2008年被《时代杂志》挑选为世界首15个绿色网站之一。


泰益家族49间公司名单曝光 布诺基金促八国政府冻结财产
http://www.uca.org.my/cms/index. ... -13-55-13&Itemid=58

由著名本南权益斗士布鲁诺曼瑟创办的布鲁诺曼瑟基金会(Bruno Manser Fund),今日正式公布一份被指是砂拉越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家族横跨8个国家的商业帝国“黑名单”,并要求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冻结这些公司的财产。

这份名单总共含有横跨8个国家的49间公司,总值被指是至少数百万美元,其中有大批公司更是活跃于地产领域。

“这份黑名单的目的是协助相关国家的反贪和反洗黑钱机构,以鉴定泰益在他们国家的非法财产。这份名单也会定期更新。”

这份名单目前已经上载至“停止木材贪污”网站,他们也展开签名运动施压相关国家。





这8个国家包括大马(13间公司)、澳洲(10间)、英属维珍群岛(3间)、加拿大(9间)、香港(7间)、英属泽西岛(1间)、英国(2间)和美国(4间)。

13间大马公司列入黑名单

被点名的13间大马公司,包括日光集团(Cahaya Mata Sarawak)、肯南嘉控股公司(K&N Kenanga)、纳因控股公司(Naim)、大安集团(Ta Ann)、第一银行集团(UBG)、三洋集团(Sanyan)、砂拉越炼铝公司(Sarawak Aluminium Company)和砂拉越能源公司(Sarawak Energy Bhd)等公司。

其中,由泰益家族直接控制的上司公司——日光集团就被指是砂州最大的公司,并且掌握许多砂州政府发出的工程合约。

多间公司被揭有上亿产业

至于其他被列入黑名单的泰益家族公司,比如加拿大渥大华的Sakto公司、英国伦敦的Ridgeford地产,以及美国西雅图的Wallysons,也曾被砂拉越爆料网站《砂拉越报告》踢爆於海外拥有许多产业,价值超过一亿美元。

另外一间位于香港的Regent Star公司,则在2007年被日本媒体揭露,涉及从9家日本船务公司收取回扣,以缴付给泰益家族。作为回报,9 家船务公司将获得出口准证,以运载木桐至日本。

布鲁诺曼瑟基金会在文告中指控,泰益玛目自1981年担任州首长、州财政部长和州规划与资源部长以来,被指拥有非常严重的贪污和滥用公帑的记录。

“根据民主行动党,单是过去3年,泰益就无法交代一笔48亿令吉的砂州公帑。”

曾捍卫本南权益现已失踪

布鲁诺曼瑟基金会是由布鲁诺曼瑟于1991年创办,其存在令泰益犹如芒刺在背,而曼瑟更是泰益的心头大患。

泰益在去年7月受邀到英国牛津大学演讲时,该基金会便广发电邮,邀请一批关注砂拉越课题的活跃分子,到牛津大学举牌抗议,导致泰益被迫走旁门闪避呛声,甚是狼狈。

曼瑟从1984年就在本南人圈子生活长达6年,他曾多次避过追捕,并逃回瑞士向瑞士人灌输对本南人权益的醒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曼瑟曾于1999年乘坐滑翔机,抵达泰益的居所屋顶上展开抗议。

曼瑟曾于1992年出版《来自热带雨林的声音》著作。不过,由于曼瑟最后一次于2000年5月25日出现后音讯全无,巴塞尔法庭于2005年3月10日正式宣判曼瑟失踪和推测他已经逝世。

在他失踪后,一家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出版社也出版了德文版《来自热带雨林的日记》著作,内容详列曼瑟的记录、图集和文件。

以下是布鲁诺曼瑟基金会公布的49间公司名单:

澳洲(10间):Australia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Alumni Convention Pty Ltd (ACN: 081942903); Donmastry Pty Ltd (ACN: 093 907 843); Geneid Holdings Pty Ltd (ACN: 087759751); Golborne Pty Ltd. (ACN: 061844148); Golden Sovereign Development Ltd (ACN 103 925 613); Kesuma Holdings Pty Ltd. (ACN 105540636); Newtop Holdings Pty Ltd (ACN: 066588225); Ostgro Australia Pty Ltd (ACN: 094721070); Sitehost Pty Ltd (ACN: 062312743); Valentine on George Pty Ltd (ACN: 105541562)

英属维珍群岛(3间):Astar Properties Ltd. (201522); CMS Global (BVI) Ltd.; Tess Investments Ltd (203511)

加拿大(9间):Canada: Adelaide Ottawa Corporation (2028546); City Gat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446027-8); Glowel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545868); Preston Building Holding Corporation (2108122), Sakt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Pte. Ltd. (155207-4), Sakto Corporation (340439-1), Sakto Management Services Corporation (655948-4), Tower One Holding Corporation (2028542), Tower Two Holding Corporation (2018543)

香港(7间):Grand Shine Trading Ltd (0127665); Grand Will Ltd (0133932); Herolite Investment Ltd (129119); Natalite Investment Ltd (129502); Regent Star Company Ltd (0130318); Richfold Investment Ltd (0130308); Whittaker Company Ltd (0161304)

英属泽西岛(1间):Sogo Holdings Ltd (43148)

大马(13间):Achi Jaya Holdings Sdn Bhd; Borsarmulu Resort Sdn Bhd (213014-M); Cahya Mata Sarawak Sdn Bhd (21076-T); K&N Kenanga Holdings Bhd; Kumpulan Parabena Sdn Bhd; Mesti Bersatu Sdn Bhd (758849-V); Naim Holdings Berhad (585467-M); Sanyan Group; Sarawak Aluminium Company (783974-K); Sarawak Energy Bhd.; Ta Ann Group; Titanium Management Sdn Bhd; UBG Berhad (240931-X)

英国(2间):Ridgeford Consulting Ltd (5572163); Ridgeford Properties Ltd (3268801)

美国(4间):Sakti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Inc.; Wallysons Inc; W.A. Boylston Inc; W.A.Everett In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州议会质问泰益家族购地丑闻
火箭议员演词在会议记录失踪


民主行动党砂拉越朋岭区州议员杨薇讳去年11月4日在砂拉越立法议会上,发表演词质问砂州首长泰益玛目的家族财富课题,不过她至今依然百思不解,为何她这部分的演词没有出现在会议记录上。

杨薇讳已经在该届州议会后,致函砂州议长阿斯菲亚(Awang Asfia Nasar),以投诉其部分演词在会议记录失踪一事,不过至今仍然没有接到回函。

副本寄共和联邦国会协会

会议记录上没有记载的演词内容,主要是谈及杨薇讳(右图)对正副砂州首长泰益和陈康南家族财富的课题。

她这封投诉信,也已经副本寄交给共和联邦国会协会。

杨薇讳昨日受询时揭露,本身在11月4日发表演词时,也面对许多阻扰,包括来自议长、州公共卫生及环境部长黄顺舸,及首长署助理部长孙伟瑄的多次干扰。

“不过,我坚持为了人民,必须说出真相。遗憾的是,有关泰益家族财富的部分讲词,竟然在会议记录上消失。我已经要求议长解释此事。”

“我不晓得为何每个人,都对谈及泰益家族财富的真相那么害怕。”

州土地贱价售给泰益孩子

杨薇讳表示,本身相信是砂州政府害怕人民,知道真相。

其中一部分在会议记录上“失踪”的讲词,包括了在古晋国际机场附近的三幅总共269英亩的州政府土地,以贱价售给了一家默默无名的公司Monarda有限公司。

她表示,该幅土地应该市值每英亩200万至250万令吉,但却以超低的7800万令吉,或每英亩29万1000令吉脱售给Monarda公司。

“有关土地应该市值5亿令吉,但却以这个贱价给了泰益及陈康南的孩子。”

她表示,本身已经向公司委员会查证,该家Monarda公司是泰益的长女贾米拉(Jamilah Hamidah)、幼女哈妮法(Hanifah Hajar)、长子玛目阿布勃基(Mahmud Abu Bekir)、陈康南的女儿阿妮莎(Anisa Hamidah Abdillah)及一名不明人士所联合拥有。

阿妮莎也是泰益次子苏莱曼(Sulaiman Abdul Rahman)的妻子。

质问10道问题同样消失

杨薇讳披露,本身在演词中发问的10道问题,也同样在会议记录上消失,当中的问题包括了向泰益询问有关砂州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费。

她也要求泰益列出,州政府在过去15年来,交给其家族公司的土地及价格。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禁足砂议会前演词也告失踪
陈耔惠指砂议长需负起全责


继行动党朋岭州议员杨薇讳在砂拉越立法议会上质问正副首泰益玛目及陈康南家族财富的会议纪录“失踪”后,另一名在野党州议员也“中招”;行动党马拉端州议员陈耔橞去年被砂州议会特权委员会禁足前,所发表13段落的演词竟告失踪。

行动党砂州联委会主席黄和联昨天透过发表推文指出,并非只有岭州议员杨薇讳一人的演词被删掉。

黄和联指出,陈耔惠在会议上谈及砂州议长阿旺阿斯弗亚(Awang Asfia Nasar)及砂州第二财长黄顺舸的13段内容,从会议纪录中被删除掉。
 
陈耔惠也向《当今大马》证实此事,并透露她遭特权委会禁足前所发表的13段演词,并未被州议会记录在议会纪录内,或者遭到“删除”。

“这(删掉)部分是关于黄顺舸对我采取动议行动,议长(阿旺阿斯弗亚)则在议会里扮演砂州首长(泰益玛目)幕后黑手的角色。”

斥责内容失踪侮辱民主

她指控,发生这种纰漏事件,无疑对民主体制是一个很大的侮辱,甚至不尊重砂州人民。

“这根本国阵政府不道德,不法及高压的手段,反对党议员的话被删掉,在砂州大老板指示下严格审核了议员的话。”

除了抨击泰益玛目外,也是行动党政治教育主任陈耔惠认为,砂州议长需对反对党会议纪录“失踪”一事负起责任。

“议长在州议会里有完全的掌控权力,包括对会议纪录。因此,他应负起全责及有所承担。”

杨薇讳是于去年11月在发表“敏感”演词后,发现其演词纪录失踪。
 
议会会议纪录(Hansard)是国会上下议院及州立法议会开会后,以书面记载的纪录。

民主议会立下坏的先例

行动党雪州议长邓章钦指出,这种以文字方式记载议会厅里的辩论内容,已进行了数百年。

他透露,把议员的演词移除不仅反传统,这也是一个很坏的先例。

“我希望,这仅是一项技术的议题,也希望有人采取必要行为还原会议纪录内容。否则,这将令议会厅丧失尊严及破坏其名誉。”

另一方面,国阵国会下议院副议长旺朱乃迪透过电访时阐明,尽管国会与州立法议会有不同的法令,但规举却有相似之处。

“我在下议院的21年经验中,不曾听说过这种事,不管喜欢与否,不应有管制开会内容事情发生。若此事属实,就有人应负起责任。”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泰益勿步上穆巴拉克后尘
安华指民联执政砂州就有改变
埃及人民挺身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的民主浪潮也撼动了大马,除了首相纳吉借之提醒政府必须以民为先外,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则借之提醒砂州首长泰益玛目勿走上穆巴拉克的后尘。

安华质问,“你要继续在砂拉越执政另外30年吗?那是不可能的。”

“砂拉越人民应该要求泰益下台,但是我们只会通过选举程序来达致这样的目标。”

他是今天出席砂拉越实胆宾(Stampin)区部农历新年门户开放活动时,发表上述的看法。

泰益玛目和穆巴拉克一样,都是长久掌握政权达到30年。最近,泰益和其家族面对众多的贪腐滥权指控。

执政砂州就会降低油价

安华强调,一旦泰益(左图)从砂州首长的宝座退下来,而且民联能够组织下一届的州政府则砂州就能有改变。

“如果我们在砂州执政,我们会把油价降下来,将基本物资的价格调低。”

“目前的状况是他(泰益)的财富提高,而普通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却降低。若你要燃油和基本物资的价格下降,则最高领导必须换人。”

民联执政槟州表现不俗

安华指出,不若国阵领袖所宣称的那样,民联目前执政的州属都有不俗的表现。

“槟城在国阵的统治下,出现了20亿的赤字。民联接手执政后,槟城如今反过来有20亿的盈余。”

他进一步说明,这些盈余来自槟州首长林冠英所领导的诚实而清廉政府,人民也因此对它有信心。

巴鲁促人民勿受到利诱

另一方面,公正党砂州主席巴鲁比安(Baru Bian)用比喻的方式提醒人民,必须小心国阵在下届补选时的利诱,在他们眼前吊上吃不到的“胡萝卜”。

“国阵善于吊胡萝卜,尤其今年是华人的兔年。你知道兔子很喜欢吃胡萝卜。我们即将举行州选举。而国阵肯定将吊出胡萝卜,因为我们不能够向兔子那样扑向那些看起来多汁、美丽和可口的胡萝卜。”

巴鲁比安解释,国阵将提出各种各样的承诺,以诱骗人民继续支持它。

竞选主题将是迎接改变

他强调,泰益已执政30年,人民如今需要的是改变。

“我们在未来州选举的主题就是‘迎接改变’等,让我们共同来改变首长和国阵政府。”

巴鲁比安透露,民联的竞选宣言将专注于恢复人民对他们土地的权利,以及在获得政府合同时拥有一致的机会。

“我们观察发现,整个砂拉越的普通人都在他论失去祖传土地权利和其他种类土地的问题。而民联是他们的希望。”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2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访巴贡发放赔偿金安抚民怨
纳吉周六赴砂或参加泰益婚宴


砂拉越州选举近在眉睫,首相纳吉最近将走访双溪阿刹(Sungai Asap),向受巴贡水坝影响而被迁移到当地的原住民发放拖延已久的赔偿金,以安抚民怨,为选举铺路。

根据双溪阿刹居民获得的消息,纳吉将飞到砂拉越,并且从民都鲁转往当地的Belor长屋,以发放赔偿金。

根据新闻部发出的通知,纳吉将在本月14日晚搭机抵达民都鲁,并且安排在15日早上抵达加帛(Kapit)出席“巴贡水坝计划和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汇报会,和走访巴贡水坝工地。

较后,纳吉也会在下午2点走访双溪阿刹体育馆操场。相信,纳吉会趁其中一个公开场合发放赔偿金。

消息补充说,当初巴贡水坝工程迫迁了许多的原住民家庭,而这次将发放金钱是针对旧房屋、土地和农作物的赔偿。其中涉及15间长屋,赔偿总值约700万令吉。

纳吉这次举动或关系州选

询及纳吉这次举动是否跟砂州选举有关,消息人士指出,这是极有可能的。

双溪阿刹是砂拉越布拉甲(Belaga)州议席的重要据点,因为该议席2万名,主要为乌鲁人的居民当中,半数住在双溪阿刹。无论如何,该议席只有7000名注册选民。

巴贡课题使当地民心思变

该地区由于巴贡水坝议题逼迁等问题,导致民心思变,成为在野党少数有望得以突破的选区。

2006年砂州大选时,担任副首相期间处理巴贡水坝迁移计划的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就曾经重返旧地,到双溪阿刹数个长屋演讲,导致这些长屋的选票转向在野党。

国阵只以277票微差胜出

而国阵当时在布拉甲州议席,仅以277张微差多数票胜出。若不是三角战分散反对阵营的选票,国阵恐怕早就败下阵来,因为在野党和独立人士的票数总和已经超越国阵选票。

国阵候选人利万当时仅赢1855票,以独立人士身份出战的前国阵议员斯丹里则获得1628票,砂国民党候选人约翰(John Bampa)912票,非国阵选票总共2540票。

行程或包括出席泰益婚宴


另一方面,据悉,纳吉在这次砂拉越行程,也将出席砂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的婚宴。

虽然坊间早已通晓,泰益玛目昨天终于亲口证实本身已经再婚,并宣布在本周六(15日)摆设婚宴,宴请砂州元首、州元首后与高官显要。

一般相信,宴会将在砂州的旧州议会大厦Santapan礼堂举行,而泰益将通过这个场合,正式对外介绍他的新任妻子,即现年28岁的叙利亚籍妻子拉嘉华丽(Ragad Waleed Alkurdi)。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3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吉访砂未发拖欠十二年赔偿
原住民呛:重婚宴更甚于人民



为了平息巴贡水坝逼迁而引发的民怨,为砂拉越州选举铺路,纳吉今午走访砂州双溪阿刹(Sungai Asap)。惟他并未当地原住民所期盼的那样,发放拖欠10多年的迫迁赔偿。

此外,为了支撑场面,当局大力动员,动用中小学生充场面;同时传出撒钱驱动居民出席仪式的传闻。

纳吉今天中午2点抵达双溪阿刹,并且参加了当地一项亲民活动活动。陪同他的还有砂州首长泰益玛目和国防部长阿末扎希等人。

纳吉未解决居民两迫切问题

双溪阿刹原住民翁米古(Wing Miku)表示,纳吉这次的行程让他们大失所望,因为完全没有触及他们急切盼望获得解决的两大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问题是,原住民被拖欠将近12年的逼迁赔款问题。随着巴贡水坝的兴建,当地原住民被迫迁,而失去原有的房子、土地和农作物,但至今仍未获得分文的赔偿。单单房子,每个家庭就被拖欠了约5万多令吉。

其次,由于巴贡水坝开始蓄水,导致河流变浅,影响居民的交通和渔获。

纳吉宣布4项建路注资措施

相反地,纳吉宣布了4项措施,包括为中央政府给巴贡信托基金注入500万令吉,豁免原住民迫迁后落脚房屋的房价,拨出650万令吉兴建公路,连接布拉甲(Belaga)市镇公路到联邦公路,以及设立一个为原住民专责发展土地的机构。

他也宣布,为同样位于砂拉越布拉甲州议席的本南原住民设立小学。

“婚宴更重于巴贡地区居民”

翁米古遗憾地指出,纳吉和泰益玛目这次的行程匆匆,根本没有给予居民表达心声的机会。

“他们两人来去匆匆,也许是为了接下来的婚宴吧。他们把婚宴看得更重于巴贡地区的居民。实在让人失望。”

现年74岁的泰益在去年12月18日,与来自叙利亚现年24岁的拉戈娃丽结婚。他将在今天下午假新落成的州议会大厦设婚宴款待嘉宾,包括纳吉夫妇、砂州元首、州元首后与高官显要。

纳吉行程跟砂选举极有关系

受询时,翁米古指出,纳吉这次的行程跟即将到来的砂州选举有很大的关系,“国阵上次在这里(布拉甲州议席),只是险胜,而人民如今更因为巴贡带来的冲击,而日益感到不满。”

针对纳吉这次走访的成效,他只表示,“人民满不满意,将会反映在州选举的投票结果上。”

传出席居民可获十令吉酬劳

早前当地消息指出,双溪阿刹村民在下午1点左右开始聚集在当地的Belor长屋,等待纳吉的莅临。

据悉,当地全部的村长皆受邀出席这次的活动。而当局也动用了数百名的中小学生充场面。

消息也透露,一些长屋为出席活动的居民登记名字,他们或将拿到10令吉的酬劳。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34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吉走访巴贡或引来反效果
原民失望纳吉没谈赔偿事宜

首相纳吉上周六趁着出席首席部长泰益玛目(Taib Mahmud)的婚礼后到巴贡水坝巡视;由于事先有传闻纳吉亲自到访将解决原住民已遭水淹之旧房子和土地的赔偿事宜,未料纳吉却未触及赔偿课题,令许多抱着极大期望的原民感到失望,或对国阵在布拉甲(Belaga)州议席的选情带来反效果。
此外,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现场大约2000个出席者每人可获得马币十元,而载人到贝伦长屋(Rumah Belun)的原民可获得马币100元,惟并非所有人都获得这些钱。
《马新社》报道,纳吉上周六到巴贡水坝巡视,会见当地人民,推介布拉甲诊所,并宣布数项发展计划,包括在心灵纯洁计划(Projek Jiwa Murni)下,建造布拉甲城和巴贡路(Jalan Bakun)。
“中央政府将拨款马币6200万元建造长达35公里的道路,工程将在下个月展开。”
另一项计划是预料2012年10月完成的布拉甲城水务计划耗资3500万元。同时,政府也将建造一条横跨鲁宋拉古(Lusong Laku)利纳乌河(Linau River)的装配式公路钢桥,耗资马币270万元。
失望纳吉未触及赔偿课题
住在巴雷立哥(Balui Liko)长屋的米古罗阳(Miku Loyang)对纳吉到访未触及未触及因巴贡水坝建造计划被被迁徙到双溪阿刹(Sungai Asap)的原住民的赔偿问题感到失望,“我们认为他只是来拉票而已。”
米古(左图)接受《独立新闻在线》电访时透露,一些原住民不满纳吉并未提及赔偿问题,他们有些人底下认为,纳吉只是给空头承诺,他们不想在来届大选支持国阵。
不过,米古也说,这里的人民很穷,当大选来临时,执政党派钱安抚之后,他们的心志便遭磨掉了,最终还是投给国阵,因此选民到时候的投票流向难以估计。
纳吉走后翌日抵达布拉甲拍摄其巴贡水坝纪录片的周泽南告诉《独立新闻在线》,之前就传闻纳吉会来解决原住民的赔偿问题,特别是之前并未发出足数旧房子及土地赔偿,以致他们都抱着很大的期望出席纳吉的会面,未料纳吉并未触及这些课题,以致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仍难估计纳吉到访影响
此外,首席部长泰益玛目(Taib Mahmud)则在当时宣布,双溪阿刹居民无须支付长屋的费用,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分担,而建造15间长屋的费用是马币820万元。
周泽南(右图)表示,这其实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反正居民们都不打算支付长屋的钱。
询及纳吉亲自到布拉甲会见当地原住民,会否成功安抚当地原民的情绪,重夺他们的支持,周泽南认为会更糟糕,“他们的期望很大,他们大部分都抱着可以直接拿到支票,并且明天存入银行的想法去。纳吉到访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当时也在场的砂拉越民主之旅召集人黄文强则表示,难以知道纳吉到访会带来什么冲击。由于当地的政治分化相当明显,支持国阵者将继续支持国阵,不支持国阵的人就觉得不够。
不过,目前仍难以估计纳吉到访的影响。
此外,当地居民也声称,每个出席纳吉会面的原住民可获得马币十元,但是并非所有人民都获得这笔钱。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69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孩子教育,本南人寄居鸡寮

我国中文报章在90年代大事宣传中国的“希望工程”,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激发无数人汇钱到中国寄养贫穷孩童,可是近在眼前的本国原住民教育问题竟长期遭到忽略。《独立新闻在线》最近走访巴贡水坝工程重置区时,骇然发现一群本南人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寄居在鸡寮里!
《独立新闻在线》在上周随资深媒体人周泽南率领的巴贡重置计划纪录片摄录队到位于民都鲁双溪阿沙(Sungai Asap)实地考察,惊然发现一群本南人因学校离家太远,而搬到距离学校较近的一个鸡寮里寄居。
砂拉越的长屋都有各自的名字以便于辨识,如巴雷里古屋(Rumah Balui Liko),这个由鸡寮改装的长屋没有名字,只能任人唤作“鸡屋”(Rumah Ayam)。
该长屋的屋长拉英基拉(Laing Kilah,右图右)接受采访队的访问时说,这里的本南人来自姆伦水力发电计划(Murun Hidroelectric)区内的一个拥有54户人家的长屋——Long Wat;为了等候孩子或孙子放学,他们来到这个已经废置的鸡寮。
在伐木公司升阳集团开始进驻姆伦伐木、设关卡阻挡原住民进入森林之后,他们在2007年索性搬到这里。目前“鸡屋”共有20户人家。
姆伦水坝是砂拉越政府计划兴建的12个水坝之一。砂拉越政府控制的砂拉越能源有限公司(Sarawak Energy Berhad)在2008年9月2日正式通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姆伦水力发电计划的工程合约已经颁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姆伦水坝位址距离巴贡水坝只有60公里,这个水坝造价马币30亿元,预算产能944兆瓦(Mw)。在此计划下,州政府将重置约1000名原住民,其中大部分是本南人。拉英和鸡屋的20户居民,都是受影响的原住民。
走路一小时才到学校
由于马来文欠佳,拉英是在接待我们的原住民米古洛阳(Miko Loyang)的翻译下接受访问。据他透露,他们原先居住的地方并没有学校,居民屡次要求设校皆遭到驳回,政府的回应不外乎该处地处偏远,没有教师愿意到该地执教,除非有受过教育的本南人愿意执教,否则没法开办学校。
孩子一天天长大,教育不能等待。没法求到一间学校的他们只能送孩子到双溪阿沙的峇都克林(Sekolah Kebangsaan Batu Keling)求学。为了方便接孩子放学,经鸡寮主人同意后,他们寄居在这个油棕园里废置的鸡寮。
居民透露,有“拿督”头衔的鸡寮主人还给他们提供免费水。对鸡寮作了简单的改装之后,居民即住了进来。
居民的房子皆非常狭小,里头只有简单的摆设,如衣架子、摇篮、椅子,睡房和厨房皆非常简陋,“浴室”没有墙,只有一块踏板,淋浴全然是露天的。从其中一个居民的“浴室”望出去,可看到一列鸡寮,里面还放置着喂养鸡只的容器,那是居民居住的“鸡屋”的原貌。
尽管已经搬到离校较近之处,可是这里离校依然有一个小时的脚程。拉英说,该长屋逾30名学生平日他们都是走路,或乘坐摩哆、汽车上学;走路上学的学生需在早上六时就开始启程,步行一个小时才能抵达学校。
姆伦水坝问道迫迁的政府是否有给予他们赔偿,拉英说,政府曾告诉他们,每户家庭都会得到足够的赔偿,包括屋子、土地和基本设施,可是迄今政府还没有给他们安排住处和种植的土地。目前该长屋居民只能靠到别人的园丘打散工、采可可、做巴冷刀赚钱。
眼见巴贡重置计划下的原住民惨遭政府欺骗,他对姆伦重置计划没抱太大信心。他说,政府承诺给他们建新房子,可是迄今还未有下文,他希望外人可以给予他们帮助。
问道政府有否立下白纸黑字的诺言,拉英说,或许政府和Long Wat的村长有了协定,可是他们尚未得知内容。
“我要孩子跟别人一样进步”
姆伦水力发电计划开跑之后,州政府即批准伐木公司进入受影响的林区伐木。伐木公司升阳集团(Shin-Yang)且在伐木区设下关卡,阻止原住民进入伐木区,在原住民,升阳集团且出动流氓
本南人世代以游猎为生,森林是他们的百货广场,供给他们日常所需。在森林开发之后,本南人顿然失去依靠,衣食住行皆成问题。
40岁的鸡屋居民俄阿宅(Ngo Ajai,右图)受访时就说,他没有固定的工作,“他们(园主)叫我们做工,我们就做啦。”
他说,在原来的村子,他们可以靠一己之力,猎捕鱼、山猪等养活一家人,无需花钱购买食物,来到这里就什么都要钱,没有工作就没有钱。
他补充,2007年初搬来时情况还好,现在日子可是越来越难过。
猎捕维生的他没有土地,没有油棕、橡胶,孩子是他最重要的资产。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举家搬到这个废置的鸡寮。他说,他那一代人的人生已经完了,现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孩子身上。
他说:“我以前没得上学,现在我知道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孩子读书,要他们向别人一样进步和成功。”
俄阿宅有六个孩子,三个还在上学,一个因旧家到校路途遥远而停学。他说:“从这里来到这里要六个小时,已经去了半天了。”
木材报商忽略原住民问题
本南人孩子的教育问题,严峻一如中国乡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由于原住民的权益牵涉庞大的木材和种植业利益,木材华裔商人掌控的砂拉越报章长期忽略原住民的教育及至生存问题,反而在中国热心办校、捐款,塑造文化商人、慈善家的形象。
目前砂拉越的中文报章《诗华日报》和英文报章《婆罗洲邮报》(Borneo Post)皆由靠木材业起家的启德行(KTS)掌控,《星洲日报》则由垄断四份全国性中文报章的世华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拥有。
《中国日报》在一则专访世华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的文章中提到,张晓卿在安徽、河南、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领养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还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捐建大同市常青中学、多次向中国儿童慈善基金捐资,捐助“希望工程”,“被授予‘儿童慈善家’称号”。
这名儿童慈善家怜悯悲苦的中国人,可是对故土原住民孩子的困境视若无睹。在享受行善带来的掌声的同时,这名儿童慈善家在砂拉越原住民地区未见有建校、资助原住民孩童等义举,其旗下报纸且鲜于报道东马原住民的困境,以致原住民遭欺压的问题没法得到广泛的关注。
2005年星洲媒体集团总编辑萧依钊到中国出差时,阅读了当地报章一则新闻有所感触,回马后发起“爱心助养中国儿童计划”。这个计划激发《星洲日报》助养中国孩童,数年下来培育了许多贫穷的小孩。可是,什么时候萧依钊才会亲自走访砂州原住民区,或才从自己服务的报社读到令她“有所感触”的新闻,遂而即刻发起“爱心助养本南人儿童计划”?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7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来抹黑星洲了
——回应《星洲日报》陈莉莉

我在《为孩子教育,本南人寄居鸡寮》一文中,批评砂拉越木材大亨、常青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热心中国教育,且被称作“儿童慈善家”,可是对故土原住民孩子的困境视若无睹,在砂拉越原住民地区未见有建校、资助原住民孩童等义举;其旗下媒体《星洲日报》热心发起“爱心助养中国儿童计划”,但是竟坐视砂拉越原住民的教育问题不理,未见发起“爱心助养本南人计划”。
《星洲日报》专题记者陈莉莉今天即刻在该报“沟通平台”一栏为文反驳我的说法,指责《独立新闻在线》抹黑“在慈善方面做得最积极”的《星洲日报》。她说,《星洲日报》早在2004年,就己在马来西亚推展了“情在人间爱心助养计划”,助养本地贫困学生,后来才把类似的助学概念扩展至中国农村。
她说,“助学计划的总负责人萧依钊一早就想在东马发起原住民助学计划,可是熟悉砂拉越政治复杂性的当地好友劝说,如果用星洲日报名义发起这样的扶贫计划,会引发政治敏感问题。她只好通过私人间接的管道捐助当地的原住民”。
她还说,“据东马记者说,张晓卿社长这些年来对原住民社区的建设和福利作出了不少贡献”。我等她告诉我,张晓卿给原住民社区带来什么建设和福利?但她只说“张社长在东马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一句“我不太清楚”,就算交代了张晓卿的善行吗?张晓卿拥有的常青集团在砂拉越大事开发原住民习俗地,侵犯原属原住民的土地,且因在其开发的各国土地侵犯人权、暴力迫迁、破坏环境而成为国际人权和环保界的公敌,然而,问道张晓卿及其常青集团替砂拉越原住民的教育做过什么贡献时,只落得其属下职员的一句“我不太清楚”。这,还不够讽刺吗?就算张晓卿在原住民地区行过什么善,他的善行和他的破坏能呈正比吗?
听听砂拉越原住民朋友怎么说吧。问道有没有听说常青集团扶助原住民的教育,我在砂拉越的两个原住民非政府组织朋友说,他们“从未听闻”常青集团替原住民的教育作出贡献。
其中一个朋友说:“如果他说有,就证明给我们看,告诉我是在布拉甲(Belaga)还是峇南(Baram),哪个长屋、什么时候、捐给谁,我会去到那里问个清楚。”
他说,常青集团有的是一年一度到原住民区派红包、在原住民去世时发一下帛金等,并没有给予原住民长期性的援助、协助解决原住民的教育问题,未算尽到大财团的社会责任。
另一原住民朋友则说:“有吗?怎么没有听说过?我走遍原住民地区,但没听说过,他在哪里建过学校?”
莫非张晓卿匿名助学?
有,张晓卿和常青集团当然有建过学校,其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捐建大同市常青中学,还于2005年在诗巫办了一所常青工艺学院、于2007年在诗巫筹建中心小学建新校舍,张晓卿、常青集团和《星洲日报》在中国、诗巫乃至其他华人地区是天使没错,可是到了原住民地区,这个合成体就原形毕露了。
张晓卿(右图)和常青集团热心东马原住民教育,热心到了就连活跃的原住民亦闻所未闻的地步。在常青集团官方网站收录的常青集团“献爱心”的新闻库中,我只见到常青集团捐建一所教堂、给教堂捐献一辆车、捐出一辆救伤车、张晓卿在2008年给中国雪灾捐出50万元、《星洲日报》读者助养4426名中国孩子等新闻,没有特别捐助东马原住民的报道。
常青集团给教堂捐出一辆车尚有记录,难道张晓卿真的给砂州原住民作出了莫大贡献而不留名?如果张晓卿真的匿名行善,还请他现身说明,我愿重新检视自己的文章还他一个公道,还望他的善行和他造成的破坏能呈正比。
另外,常青基金会还设有“怀恩基金”,提供“有需要和最值得”的学生奖学金上高等学府,我在这里还请常青集团公布这份名单,让我们检视,里头有多少个原住民、多少个本南人?
很多原住民特别是本南人自小就失学了,根本没有机会念完中学,更何况大学?我在想,有几个原住民可以领到常青的大专奖学金?
如果常青真的怜悯砂拉越的原住民,还请助养本南孩子,让他们有机会上小学、念中学。
星洲助养学生多是华裔
陈莉莉好意思说,“星洲日报读者爱心助学计划”助养了加里曼丹山区50名原住民孩子,那是累计了多少年的记录?星洲基金会“2009年情在人间助学计划受惠学生名单”中,只有大约五个异族同胞的名字,这当中,有几个被无良木材商欺压的东马原住民的孩子?这当中,又有没有原住民之中生活最困苦的本南人?
《星洲日报》的第三届“爱心助养中国儿童计划”一次就助养了4426名中国贫穷孩童,那50个加里曼丹山区原住民的记录,算得了什么?在巴贡水坝重置计划中被重置到双溪阿沙(Sungai Asap)的原住民只有一万人,而姆伦水坝重置计划受影响的原住民只有大约1000人,如果获准开发巴贡一带16万公顷土地的常青集团愿意伸出援手,关注当地原住民的教育问题,我们在双溪阿沙一带还会见到那么多失学的本南人吗?
另外,如果《星洲日报》愿意推出“爱心助养本南人计划”,凭其一年助养4426名中国孩童的记录,只消数年本南人的失学问题就可大幅改善了,还轮到我们这些小媒体置啄吗?
陈莉莉说:“助学计划的总负责人萧依钊一早就想在东马发起原住民助学计划,可是熟悉砂拉越政治复杂性的当地好友劝说,如果用星洲日报名义发起这样的扶贫计划,会引发政治敏感问题。她只好通过私人间接的管道捐助当地的原住民。”
请问,《星洲日报》助养原住民孩童,会引发什么“政治敏感问题”?我的想象力犹有未及,实在无法想象助养孩童会引发什么“政治敏感问题”,还请《星洲日报》诸人公开指教,也好让正在推行本南人学前教育计划的隆雪华青有个心理准备。
另外,萧依钊又通过什么“私人间接管道”、给了当地原住民哪些帮助?请说,否则我用猜的,《星洲日报》又要骂我瞎猜了。
凡常青走过,哀鸿遍野
《星洲日报都在援助本地贫困孩童》这篇文章的题目用得很巧妙,内容亦很巧妙。陈莉莉满腹委屈地说,“星洲日报及她的一群读者一直都在做善事,《独立新闻在线》为何对这些视若无睹?为何在慈善方面做得最积极的星洲日报受到责难?而那些不做或少做善事的媒体却振振有词的在那儿对星洲日报评头论足?”“这网站的记者为何不问他们背后的金主们,又为原住民及本地的贫困学生做了什么?”
哈啰,没有人说《星洲日报》特别是其读者没有做善事,我只是质疑,何以《星洲日报》做尽善事,却是没有关注砂拉越原住民特别是本南人的困境、没有像报道中国孩童失学问题一样,热心及广泛地报道在张晓卿自家门前一再上演的本南人失学问题?
我强调“砂拉越原住民”、“本南人”,是因为这些雨林中的弱势族群,是砂拉越伐木业官商勾结的最大受害者。张晓卿拥有的常青集团霸占了原住民的传统习俗地、大肆砍伐森林种植油棕,建立了傲视亚洲乃至全球的企业王国、跻身马来西亚十大富豪榜、全球千大富豪榜,对当地的原住民岂非应有更大的责任、更多的怜悯?
但是,张晓卿有吗?我们只看到,凡常青走过之处,皆哀鸿遍野。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 Peace)形容常青“无法无天”、“参与重大的森林犯罪,他们破坏性地采伐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无视国家法律、本地习俗和资源所有者的权利。他们在政治精英们保护下的行为引发了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加重了在地居民的贫困。”【点击:伐木致富扩张媒体版图 环保组织谴责常青荒蛮采伐】
法官怒斥常青恐吓报社
另外,去年六月,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环保组织特组代表团亲临我国,控诉常青集团暴力迫迁当地的原住民,疾吁我国政府正视我国公司在他们的国家制造的问题,并设定商业操守准则(code of business conducts)约束我国公司。【点击:我国油棕和伐木公司名声狼藉 印尼和巴布亚代表抵隆讨说法】
拥有我国四家中文报、坐拥一个媒体王国的张晓卿企业,还因起诉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家报社诽谤,而遭当地法官怒斥其滥用法庭程序威胁、恐吓和骚扰该报社。
根据ABC News7月13日的报道,常青因当地报章Post Courier转载一家澳洲报章一篇名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强暴案”(The rape of PNG forest)的文章起诉该报诽谤,结果法官安宾(Ambeng Kandakasi)驳回此案时直轰常青滥用法庭程序,以威胁、恐吓和骚扰该报社,以致该报被迫承担不必要的花费。
法官还说,常青利用法庭以阻止及分散Post Courier报道其在伐木业的操行的注意力。他且指示常青的代表律师麦克威尔逊(Michael Wilson)接受造伪证的调查。
正如以前的星洲媒体集团、现在的世华媒体集团一贯的作风,常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的报社The National并没有报道这项有损常青名声的判决。
《星洲日报》的一众作者总是说,《独立新闻在线》喜欢抹黑《星洲日报》及伟大的张老板,看来,喜欢抹黑《星洲日报》及伟大的张老板的,何止《独立新闻在线》?干这抹黑勾当的,还有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法官还有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75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恫言中止本南族对外交通服务
伐木公司逼村长撤回性侵指控

本南族女性遭伐木工人性剥削的案子仍未水落石出,如今该原住民社区却再度面对伐木公司的打压。非政府组织揭露,由于不满本南族揭发性剥削丑闻,大马重要伐木业者三林集团对本南族进行报复行动。

它宣布中止提供给峇兰(Baram)上区本南社群的对外交通服务,除非后者撤回他们针对当地伐木公司的指控。

本南支援组织(Penan Support Group)7月初,发表其实地考察报告,在提出7名本南性侵受害者的亲身说法,一举戳破政府和警方粉饰太平的说法,并强调无论州政府和警方如何否认,但砂州峇兰地区确实存在着伐木工持续性侵害本南族女性的严重问题。

集团代表逼迫村长签署声明

一直关心本南族命运的瑞士布鲁诺曼梳基金会(Bruno Manser Fund)昨天发表文告指出,本南族消息人士告诉它,三林集团的代表不久前要求弄阿京(Long Ajeng)村长查瓦尼帕(Jawa Nyipa)签署一份声明,其中指该地区的妇女已经撤回他们指遭到伐木工性侵的指控。

这名代表恫言,若查瓦尼帕不签署的话,所有提供给当地居民的交通服务将中止。

查瓦尼帕最终拒绝屈服,拒绝签署相关的声明,不过他们仍担心三林集团报复所带来的冲击。

本南族靠伐木公司对外交通


本南族住在偏远的森林内,他们必须依赖伐木公司的交通,到最邻近城镇的市场、医院和学校。因此,失去三林集团的交通服务将导致他们陷入困境,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其他的交通方式。

其实这样的报复行动已非首次,在峇兰(Baram)中区运作的伐木公司在去年就中止给数个原住民社群提供交通服务,因为这些社群同样投诉妇女遭到伐木工性侵和性剥削。

三林集团是马来西亚其中一家伐木集团,它的业务已经跨越国界,每年的营运额达到4亿8000万令吉。上周,挪威政府退休金基金才将它从投资名单中剔除,因为该公司涉嫌非法伐木,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18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砂本南人肉身挡路
抗议政府诺言跳票

自五天前开始,就有约150名、来自六个聚落的本南人,在通往弄柏落(Long Belok)、弄能(Long Nen)的道路上,筑起人肉路障,抗议政府迟迟未兑现诺言,本南人土地权利与基本水电供应丝毫不见踪影。

砂拉越本南组织(Sarawak Penan Association)秘书巴奈(Panai Ayat)在互联网上揭露,自9月2日起,来自弄能、弄柏落、弄沙燕(Long Sayan)、弄戈勃(Long Kevok)、弄巴央(Long Bayan)及巴马龙(Ba Marong)就在他们去年曾经设置路障的同个地点,用人肉当路障,阻挡该条进入弄柏落(Long Belok)、弄能(Long Nen)的伐木道路。

《星报》在线今日亦报道了这则消息,这个地方距离最近的砂州北部大城美里都要七个小时车程,老弱妇孺驻扎路边,挡在这条树桐卡车前往锯木场必经的道路上,不只是单纯重复去年此时的抗议活动,而是进一步抗议去年德浪乌山(Telang Usan)州议员利汉佐(Lihan Jok)的承诺跳票。

根据巴奈(Panai Ayat)在互联网上的文告,他们不止要纪念去年的抗议,还要纪念该族30年来从不间断抗议侵占土地行为的活动。

去年,这六个聚落本南人的抗议成功引起政府的注意力,就连当地州议员利汉佐都不得不与他们签订“了解备忘录”,列下五点协议,但是这些承诺,在一年之后,却没有一项兑现,峇南河流域的这群本南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根据《星报》在线报道,巴奈说:“我们本南人对于承诺至今未能兑现,感到不满。”

五点协议无一兑现

至于巴奈在网络上的声明更是清楚罗列了解备忘录五点协议,并强调此五点协议已经不是本南人最初要求的项目,乃是退让之后与利汉佐签订的协议。

这五点协议如下:
(一)努力致使本南社群领袖能与更高权责单位会面,讨论一切关于本南人土地、传统地界的事宜;
(二)努力向有关当局申请提出本南社群要求,让每一栋本南长屋都能建设配备一间幼儿园;
(三)增加本南社群的社群领导人数目;
(四)引入适合本南社群的农业活动;
(五)努力取得拨款资助本南社群的房屋与健康医疗需要。

纵使,以上五点声明已经是本南人退让之后的协议,但巴奈控诉:“现在已经一年过去,我们仍然没有听到州政府要如何兑现这些要求。要帮助我们建设更好的长屋的材料在哪里?诊所、幼儿园在哪里?承诺的会议在哪里?为了让我们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物喂饱家人农业、资源协助承诺,又在哪里?”

同时,巴奈指出,美里省长公署(Miri Resident Office)曾经承诺马币270万拨款,提升本南人房屋设施,但现在一样不见踪影。“我们要知道,那270万花得如何了?我们的社群依然住在屋况差强人意的长屋里,根本没有基本的水、电、卫生设备。”

本南人将不惜继续挡路!

巴奈在他的文告中措辞强烈的抨击利汉佐,“我们社群认为利汉佐议员没有兑现去年承诺,实在无耻。”接着,他严厉警告州政府:“假设州政府继续忽视对许下我们的承诺,那我们将毫不犹豫设下更久的路障,我们已经有许多人为了捍卫土地权利而坐牢,我们一辈子都会为权利而继续抗争。”

尽管如此,根据《星报》的报道,位于马鲁地(Marudi)的马来西亚自然之友办公室确认说,这一次的路障比较是象征式的抗议活动,希望州政府领袖解决他们的问题。

不过,巴奈在文告非常肯定的告诉政府,他们绝对不搬,“我们的人绝对不会因为政府说要班,就迁移住址,我们的家就在祖传土地之上。政府不能继续样对待我们,随意的把我们迁来移去。”

另一方面,去年充当和事佬的土保党峇南青年团主席丹尼斯尧(Dennis Ngau),对这次的路障抗议一无所知。

《星报》的报道访问也是美里市议议员的丹尼斯,他说:“我并没有听说这次的抗议,我会联系州议员(利汉佐),并且联络我基层的人了解发生什么事情。”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丧失风俗地,赔偿承诺跳票
巴贡原住民找不到归家之路



经过长达16年的曲折建筑工程,砂州巴贡水坝目前已经几近完成,正等待砂州政府发出批准蓄水。但是,对当地原住民而言,这项世界最高的水坝计划所带给他们的梦魇,却尚未结束。

由于巴贡水坝工程进行的迁移计划,并未尊重这些原住民的风俗习惯,反而强硬将他们从历代游牧、农耕和打猎的森林“连根拔起”,同时当年的赔偿和发展承诺也一一“跳票”,更让原住民感到愤愤不平。

一名活跃分子更炮轰这犹如“战时”的匆忙安排,并未顾及原住民的生活和心理需求。

总值73亿令吉的巴贡水坝是建于拉让江直流巴雷河(Sungai Balui),其上游住有15座长屋,大约1万名隶属乌鲁人(Orang Hulu)的原住民,中央与州政府于1998年开始,陆续将他们迁移到大约30公里外的双溪阿刹(Sungai Asap)。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的居民至今依然坚持居住在原地,拒绝接受政府的搬迁计划。

无论如何,搬与不搬,这批原住民皆向《当今大马》反映,本身已经丧失代代相传下来的风俗地(NCR Lands),但是却无法获得政府当时承诺的赔偿。

多数搬迁到双溪阿刹的原住民也不满政府未给予恰当和足够的援助,协助他们从历代奉行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转入所谓“现代化”以金钱挂帅的生活,导致他们的生活陷入贫困交迫。

政府提供的基本设备也是欠奉,这个拥有超过1万名居民的郊区,至今仍缺乏基本的银行、邮政服务、公共交通、电视讯号、固定电话等设备,许多事情都必须前往民都鲁或布拉加(Belaga)处理。

《当今大马》是上周跟随资深媒体人周泽南与其纪录片制作团队,到双溪阿刹和巴贡水坝实地考察。

这个重置区位于砂拉越内陆地区的加帛省,距离最靠近的沿海大城市民都鲁大约140公里,需要乘坐四轮驱动车大约2个小时半才能抵达。尽管一路皆有铺有柏油路,但是却因为树桐卡车而出现许多窟窿,导致四轮驱动车多数时候也只能缓步向前。

若要前往巴贡水坝,则必须再乘车深入30公里,并经过保安关卡才能进入其工地。

返回旧地必须获得当局批准

12年前跟随政府迁移计划搬迁到双溪阿刹巴雷力古长屋(Uma Balui Liku),隶属加央(Kayan)族的米古洛阳(Miku Loyang)率领记者探访巴贡水坝工程,望着被水坝截断的巴雷河时,就不禁感叹上游地带都曾经是他们的风俗地,但是坝高海拔232米的巴贡水坝,却阻拦他们的归路。

“这里的土地以前都是风俗地,但是我们现在却被告知这里已经不是风俗地,而是属于政府。”

“因此,我们这些涉及的居民都感到非常伤心。”

身为前加帛县议员的他表示,尽管政府曾承诺工程完成后15年内,当地的原住民还是获准重返旧地,但是他们现在已非来自自如,相反必须获得有关当局的批准,才能通过保安关卡。

上游老家早已经被水灾摧毁

他也解释,乌鲁人并不擅长于管理钱财,因此他们需要重返旧地,利用他们最熟悉的森林知识来寻找食物。

“我们需要的地方就是这块旧地,容易找吃,容易找鱼、容易找猪,因此我们要回来这里,但是政府却阻止我们去。”

“这是我们自己的地方,出生的地方,但是却很难回去。”

来自双溪阿刹巴旺长屋(Uma Bawang)的司机阿聂(Anyit)也一一向记者指出,居民以前在巴贡水坝一带耕种果树和胶树的地点。

不过,他们原本在巴雷河上游的长屋,早已经随着水坝工程引发的多次水灾而摧毁。

所有物品都需要用钱来购买

米古也表示,虽然他们离开巴雷河上游搬往双溪阿刹,但至今却未能获得全数赔偿。

此外,双溪阿刹生活的情况也是不进反退,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拥有广阔的森林进行轮换耕种,或是捉到山猪或采集其他水果和野菜来食用,相反他们现在只是拥有狭小的土地进行耕种,所有物品都需要用钱来购买。

“我们以前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却非常轻松,因为我们还记得巴贡的自然环境。”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完全不同,对我们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有些人觉得生活不错,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不好。”

仅获得部分土地和果树赔偿

米谷指出,尽管政府有付出一些赔偿金,但是却没有依照承诺缴付全额,其中土地和果树只是缴付部分数额,房子的赔偿金却完全不见踪影,相反他们更被要求缴付新屋5万2000令吉的购价。

他声称,政府至少拖欠他153万令吉的果树赔偿。其中一些果树,政府承诺赔偿每棵52令吉55仙,但是他真正获得的赔偿数额只是十多令吉。

其他居民也透露,政府所缴付的土地赔偿只有每英亩2500令吉,但是中央政府准备给州政府的赔偿数额却是每英亩6000令吉。

因此,米古目前身在民都鲁居住和工作的儿子哈里(Hary Wing Miku)批评说,政府对待他们并“不诚实”。

砂州土地发展部长兼巴贡迁移委员会主席詹姆斯马星,今年8月就曾向媒体坦承巴贡的赔偿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至少涉及数百万令吉,但他归咎这是因为一些个人把案件带上法庭,导致这笔款项被逼暂时由法庭保管。

巴贡中学迟至2005年才设立

政府当初也曾经承诺,如果他们搬迁到双溪阿刹,政府将会提供足够的基本设施,比如中小学、诊疗所、免费水电,甚至是承诺一间国际学校,来满足巴贡工程外国专才的需求。

但是,免费水电的承诺不曾实现,学校和医疗设备也是不增反减。

米古就表示,“我们以前有4间诊疗所,但现在却只有2间,这里以前也有7所学校,现在只有2所学校。”

就连政府原本答应的巴贡中学(SMK Bakun),也是到了2005年即搬迁7年后才正式在双溪阿刹设立,并且需要借用当地巴都吉灵国小(SK Batu Keling)来上课,政府目前尚在中学新校舍,预计明年才能使用。

当地人民之前若要上课,就必须前往最靠近的市镇布拉加,巴贡中学原本是设立在那里,但是居民必须使用伐木公司的泥路,乘坐3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另外一个选择则是去加帛升学,也必须坐4个小时的船程才能抵达。

三成油棕公司股权承诺落空

政府同时也答应拨出3英亩的土地给每户居民耕种,并且会大力发展油棕园,并且分配30%股权给居民,同时也带来工作机会。

不过,居民最终获分配的土地往往偏远,并且贫乏,难以进行耕种活动,相反长屋附近的土地则圈给油棕公司种植。

居民也没有获得所承诺的油棕公司30%股权。

米古就指出,“政府曾答应你们搬去新地点,我们会建立足够的设备,每个油棕公司都会分配30%股权,但是我们到现在什么都没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因此,他认为,当地原住民根本没有从巴贡水坝受惠。

倾向政府利益并未捍卫居民

当地居民也声称,政府展开迁移计划之前并未充分咨询当地原住民的意见,就算是设立来代表人民对话的巴贡发展委员会(Bakun Development Committee),也没有真正捍卫他们的利益。

巴贡发展委员会(Bakun Development Committee)是由当地国阵乌鲁拉让国会议员比里阿比(Billy Abit Joo)领导,其成员包括村长、地方议员和当地专业人士。

哈里表示,巴贡发展委员会其实曾代表居民向政府争取拨出每户10英亩的土地,但是却反遭首长坚决拒绝,结果只能争取到3英亩的土地。

“巴贡发展委员会是由政治人物领导,他们也有本身的问题,往往会站在政府的立场,因此弱化了人民的诉求。”

米古则指出,许多显要包括首席部长都曾经来到当地,但是政府往往是安排村长说话,并且尽说好话。

“他们会告诉安排活动的人,人民不能讲话,只有村长可以发言,他们也交村长怎么讲话,只能说好话,这是我们不满的地方。”

此外,他也不排除一些村长获得政府较多的赔偿,所以不大愿意代表村长发言。

原住民易对新地点感到混淆

来自布拉加的原住民活跃分子迈克佐克(Micheal Jok)也抨击, 政府重新安置原住民到双溪阿刹的行动犹如“战时”的匆忙安排,并没有真正照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协助这批习惯游牧和耕种的原住民,去学习现代的生活方式。

“你想象他们都是来自河边,但是他们现在必须搬到陆地上,许多在双溪阿刹那里的生活都是全新。”

“好像一名村长所言,他们好像是被赶去那里,许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要搬迁。”

他表示,原住民是一个非常重视土地的民族,如果你把他放在他们不喜欢的地方,他是无法转换新的生活方式。

“当他们搬到那里,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方式的转换,他们原本在巴雷河的生活传统已经不存在。”

“那里的土地并不属于他们,而是原本就生活在那里的当地人,比如下游是沙木长屋,上游是哥央长屋,因此原住民会感到混淆。”

巴贡水坝除了导致上游居民迁移,同时也影响下游布拉加河居民的生活,以及出现鱼只翻肚而死的情况。

隶属布拉加龙邦甘长屋(Long Bangan)的迈克指出,数千名居民搬迁到双溪阿刹,已经压缩原本就居住在下游的居民,采集和游走的森林空间。

政府应让原住民重新作选择

针对不完善迁移计划所引发的种种问题,砂州公民组织就认为,政府目前仍然能够亡羊补牢。

长期关注巴贡课题的黄孟柞表示,政府可以重新咨询原住民的意见,并且让他们选择是否重回老家。

他表示,当时的环境评估报告就有聘请人类学家做出评估,认为政府应该容许人民做出本身选择,同时也在上游继续提供基本的政府服务。

迁移到双溪阿刹的原住民也正酝酿一股“自救运动”,哈里和砂拉越原住民律师协会,就草拟了一份称为《巴贡协议》的12点文件,逐一列明原住民的要求,作为政府对他们的完整补偿。

其中,最关键的诉求就是州政府每年缴付150万令吉的水源权利金,以及240万令吉的电源权利金,并且交由一个信托委员会管理,用于照顾和改善当地原住民的福利。

米古表示,政府若要批准巴贡水坝开始蓄水和发电,就必须签署这份文件,答应缴付权利金。

“他们到处售卖巴贡水坝的电力,但是这个是我们的州属,却什么都没有,巴贡的电力也不会提供给双溪阿刹。”

“如果强硬要蓄水,我们会先发言并找人帮忙争取,如果他们缴付权利金,我们才会允许他蓄水。”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2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狭小被大财团油棕园包围
巴贡原住民怀念以前上游生活



乌鲁人世世代代居住在砂州内陆巴雷河(Sungai Balui)上游,若用现代人的词语,旷阔无边的森林对他们而言就像是“百货商场”,拥有丰富的资源让他们去采集和享用。

不过,如此安逸的生活现今已不复存在。他们於1998年配合巴贡水坝工程,被政府重新安置在双溪阿刹(Sungai Asap)后,就必须学习如何在狭小的土地空间谋生,以及适应以金钱挂帅的现代生活。

根据双溪阿刹原住民的叙述,乌鲁人本是不擅长管理钱财的民族,相反他们更擅于利用本身对森林的认识,去寻找食物。

过去,他们在上游无需为一日三餐担忧,一旦耕种土地不再肥沃,他们可以转移到另一片土地开发新耕地;他们也可以携带猎狗到附近森林捕捉山猪,或者是到附近的河流捉鱼享用。

由于资源丰富,他们甚至拥有多余的食粮或猎物,可以带到下游的柏拉加或加帛镇售卖,赚取钱财购买其他日常用品。

3英亩土地过于狭小难维生

但是,来到双溪阿刹生活以后,他们就不再拥有广阔的森林作为腹地,相反政府只是提供每户3英亩的土地用作农耕用途。

这对乌鲁人而言,其实是非常狭小的土地,并不足以谋生。

公正党柏拉加区部主席阿里巴沙(Ali Basah,左图)就指出,“你把3英亩土地交给华人,他们将能够生存,但乌鲁人却不能”。

况且,受访的原住民也投诉,这些土地都处于偏远位置,并且没有道路可以直接到达,因此许多人都放弃到政府安排的土地耕种,相反自行开发长屋附近的政府地耕种。

他们也无法获得地契,同时也必须担心政府会收回政府地,因此生活可说是能过一天,就是一天。

偷偷开发政府地担心被收回

来自巴雷力古长屋(Uma Balui Liku),隶属加央(Kayan)族的本哥德朗(Bengo Telang,56岁)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于政府分配给他的土地距离长屋遥远,并且没有道路通往,因此本哥德朗(左图)选择在距离住家800米的山坡,自行开发政府地来耕种胡椒、香蕉、榴莲、龙眼和香木。

由于他自行开发政府地耕种,这也让他的生活变得没有保障,必须时时担心政府会收回土地,申请政府肥料等援助也遭受否决。

“我们在这里只能开发政府地,这也是偷偷地进行。如果我们要开发更多也不敢,以后我们的子孙又要怎么办?”

他怀念以前在巴雷河上游的老家,就算是他们要开拓田地到10英亩,也不会有人去阻止,他也可以种植白米满足本身需要。此外,过去的田地也比较肥沃,每年可以收成40到50袋米,不像现在只能每天吃“华人米”(beras cina,意指从杂货店购买的包装米)。

农业局未购买树苗感觉受骗

因此,这名加央族农夫批评,州政府并没有尽责,去关心他们这些农夫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履行承诺,建造马路通往原本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令他觉得基本权力被剥夺。

“我们等了10年,政府都没有建造马路通往田地。”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协助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发给我们地契。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双溪阿刹生活就会变得没有希望,直到子孙也是这样。”

他也声称,农业局之前赞许他种植胡椒成功,要求他大事培植树苗,提供给整个砂州市场,但是该局随后却没有履行承诺购买树苗,相反只是要求双溪阿刹农民自行出资向他购买,令他感到受骗。

“这里的长屋都已经很难找生活,他们有些买10颗树苗,有些甚至只是一两颗树苗。如果是这样,我们到底要怎样进步呢?”

政府分配田地距长屋5英里

来自巴旺长屋(Uma Bawang)的焕约诺(Huan Jeno,48岁),则是少数选择到政府提供的土地进行耕种的人。不过,他也投诉有关土地偏远,并且不肥沃。

他指出,本身获分配的农耕地距离长屋大约5英里,但却没有直通道路,因此他只能依靠双足步行。他每天早上7点就会出发,大约早上10点30分才能开始干田活,然后下午4点就必须开始步行返家,以赶在天黑之前返家。

他也投诉,有关不肥沃,不大适合让他种植橡胶和果树,他之前曾多次尝试种植,但是都死掉,直到最近才变得比较肥沃。

“虽然政府有提供肥料,但是田地真的是太远,所以我每次都只能携带两三包过去,其他肥料久了就不好。”

“以前(在上游),我是用船,因此去田地会比较方便,这里却不能用船,因为是山地,用脚车也载不了多少东西。”

他怀念之前在巴雷河上游老家的生活,因为除了种植树胶,他还可以捕捉免费的山猪和鱼作为食物;相反的,如今的收入却是不定,但是每月的开销却高达700令吉,比如一名孩子上学,每月就需要45令吉。

“我有时可以找到工作,有时却没有,如果幸运的话就有500令吉,如果找不到就没有。”

出入田地受到伐木公司刁难

不但如此,双溪阿刹原住民的生活也遭受大型油棕公司或伐木公司的包围,因为许多在长屋附近的土地都已划分给油棕公司开发种植园区。

据本地人指出,双溪阿刹一带的油棕园都属于几家大财团,当中就包括升阳集团(Shin Yang)、启德行(KTS)、砂拉越棕油(SOP)和伊佳兰(Ekran)。至于活跃的伐木公司则包括升阳和常青集团(Rimbunan Hijau)。

居住在巴旺长屋(Uma Bawang)的加央族妇女西基比特(Siki Bit,40多岁)在接受访问时就投诉生活过得不好,因为她开发农耕地,面对大财团的刁难。

她本身未获政府分配土地,因此必须自行寻找空地开发。

“这边的生活真辛苦,我必须自己开发农耕地,这里那里都有人禁止,要通过伐木公司的路也面对路障。”

“我必须获得批准,才能通过,不然就只好回家。”

她表示,本身有几次与伐木公司的员工争吵,才能获得批准通过路障前往耕地干活。

巴贡工程95%员工是外来者

尽管双溪阿刹周遭有伐木场与种植园,还有巴贡和沐若(Murum)水坝工程,但却没有真正利惠本地人,因为这些大财团倾向于聘请外国劳工特别是印尼人工作。

当地许多年轻人都面对工作难找的问题,因此被迫前往其他大城市如古晋、民都鲁与吉隆坡谋生。

根据在民都鲁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工作的加央族青年哈里米古(Hary Wing Miku)分析,印尼人的薪水比较便宜,同时也更加任劳任怨和冒险,自然会比当地人更受欢迎。

况且,当地人也被指家在附近,因此每周都会返回家中探望家人;相比之下,外国劳工不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就算周末也愿意继续工作,可以加速工程进程,因此比较获得雇主的欢迎。

“作为100%注重盈利的资本主义者,他们肯定认为巴基斯坦人等外劳比乌鲁人更好,但乌鲁人是大马人,他们也将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他以巴贡水坝为例,指受聘请的乌鲁人只占大约5%,其他95%员工都是外来者。

外出打工月薪只有600令吉

至于前往外地打工的居民,若是受教育不高,一个月的薪水也只是大约数百令吉。

根据《当今大马》在其中一间长屋所发现的民都鲁板厂招聘宣传单,一名员工一个月工作26天,每天超时工作3个小时半,其一个月的薪水也只是总共670令吉60仙。

焕在接受访问时就透露,由于其孩子在当地油棕园找不到工作,因此被迫到民都鲁超级市场工作,薪金也只是大约600令吉。

询及孩子是否有给家用的问题,他黯然回答说“哪里有呢?”,因为这笔薪金只够孩子一人的开销。

本南人最受边缘化多打散工

在双溪阿刹5个乌鲁族群当中,本南人是遭到发展边缘化最严重的一群,他们总共有大约200多人,全部都居住在本南达伦长屋(Uma Penan Talun)。

由于他们习惯游牧和打猎生活,不善于耕种,因此许多本南人尽管获得政府提供3英亩土地耕种,但都没有善用;相反的,他们依赖与其他乌鲁人打散工维生,一天只是赚取大约10到20令吉。

本南妇女英丹古多(Intan Kutok,32岁)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其丈夫偶尔会与其他人一起出外打猎,或者做一些散工,否则多数时候就是呆在住家,无所事事。至于家里的田活担子,其实是落在英丹身上。

更令她感到生活压力的是,其膝下共有8名女儿,还有一名从哥哥收养回来的儿子需要养活。

受询及政府是否有提供3英亩土地用作耕种时,英丹的反应就是“这小块土地哪里够呢?”

“如果这块土地用来耕种水果,就无法用来耕种稻米,这哪里够吃呢?我的(亲生)孩子就已经是8个人。”

没钱缴付车费孩子被迫缺课

她也投诉,他们所赚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抵消生活开销,包括每名孩子每月35令吉上学的车费。

由于难以承担这笔庞大的开销,她只有两名孩子——9岁的杰茜卡,以及7岁的养子有机会到附近的龙岗小学(SK Long Gang)上学。

不过,他们两人也并非每天都确定有得上学,其中养子上课半年后,从7月起就连续两个月缺课。

“如果有人来招聘,就跟他去工作,一天赚取20令吉,扣去10令吉开销,还有10令吉,如果明天再有工作,又有10令吉,多几次就能缴付车费。”

应制订详尽计划扶持乌鲁人

因此,哈里认为,政府应该有详尽的计划去培养乌鲁人,协助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并且有机会出任更重要的职位,

他批评,政府虽然很早之前就开始推动巴贡水坝计划,但是他们却不曾提出任何计划来培训乌鲁人。

“比如,巴贡水坝计划需要100名工程师,州政府应该设定至少有50名乌鲁人工程。”

他表示,州政府虽然设立一笔1000万令吉的巴贡信托基金来协助巴贡原住民深造,但是其运作却不透明,州政府也声称钱越来越少,因此无力资助学生深造。

作为例子,他与2名兄弟目前正在进修安全与健康课程,但是有关基金只能提供每人1000令吉来深造,导致他们必须承担剩余的学费。

“州政府应该详尽规划到底要培养哪一些领域的乌鲁人专业人才,他们总不能要求乌鲁人只是当油棕工人,我们也能担任园丘经理、副经理或安全主任。”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2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教育医疗服务唯三餐无忧
部分原住民坚拒迁徙双溪阿刹

正当大多数乌鲁人於1998年陆续被政府重新安置到双溪阿刹之际,却有一小部分的居民坚持留守在巴雷河上游,不愿离开历代祖先生活的传统习俗地(NCR),继续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

根据关注巴贡计划非政府组织联合行动委员会(GABUNGAN)所草拟的《巴贡原住民迁移真相调查报告》,当时总共有189户家庭拒绝接受政府的迁移计划,选择留在巴雷河上游。

这批乌鲁人主要是居住在5个长屋,分别是位于纳哈加雷(Naha Jalei)、巴都吉灵(Batu Keling)、隆布兰(Long Bulan)、隆加威(Long Jawie),以及隆拉温(Long Lawen)。

尽管这些原住民仍留守在老家,但政府却关闭上述地方的学校和诊疗所,等于剥夺他们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若要让孩子上课,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往双溪阿刹或布拉甲(Belaga)留宿,否则就只好被逼辍学。

迁移计划迄今已12年,这批乌鲁人的生活究竟怎样了?他们是否后悔当初没有跟随大队,搬往双溪阿刹的决定?

《当今大马》上月底就跟随资深媒体人周泽南与其纪录片制作团队,陆续拜访纳哈加雷(右图)和隆拉温,以进行实地考察。

若要前往纳哈加雷,民众必须从巴贡水坝乘坐长达6小时的船程,沿着巴雷河逆流而上才能抵达;回程因为顺流,只是需要大约3个小时。

至于前往隆拉温,则只能选择乘坐四轮驱动车,途径伐木公司开发的关卡和泥路,以及建设当中的沐若水坝(Murum Dam),颠簸长达5个小时才能够抵达。巴贡水坝附近原本还有一个较短的伐木公司泥路,只是需要大约2个小时,却因年久失修而不能再用。

搬回祖先风俗地自力更生

纪录片团队是於8月23日先行探访隆拉温(左图),它是坐落于群山当中的一个河谷。

当纪录片团队抵达的时候,其村长卡拉家隆(Gara Jalong,55岁)恰好正率领全体村民前往附近的河流修建水管,衔接水供到村内,村内只剩下妇孺。因此,大伙便转往河边去寻找他们。

卡拉解释,当地大约200多名肯雅族人(Kenyah)原本都是居住在巴雷河附近的隆更(Long Geng),后来巴贡水坝工程进行后,便选择搬回上一代祖先曾经居住在隆拉温,当地并没有受到巴贡水坝的影响。

根据非政府组织准备的报告,隆更当时共有250户家庭,其中205户跟随大队搬往双溪阿刹,45户则是自行搬往隆拉温。

“其实政府提供的双溪阿刹3英亩土地不足于给全部隆更长屋居民,因此我们被迫作出选择,小部分的人决定不搬到双溪阿刹。”

他表示,这些居民都是经过讨论,自愿决定搬往隆拉温,然后再推选他为村长,一起在当地自力更生。

学校因政府拒绝派员空置

由于隆拉温不是政府重新安置计划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并没有在村内提供的设备服务,所有东西都必须由居民自行建设。

其中,村内一个1万千瓦的微型发电水坝,就是村民在非政府组织的协助之下建造的,每天傍晚5点到早上7点供电,每月每粒灯泡只需要缴付2令吉。

村民甚至在村口建造学校和诊疗所,并申请派遣老师和医疗官员,但是政府认为他们违反迁移计划而拒绝派遣,因此成为空置的建筑物(下图)。

根据负责一手建造学校和诊疗所的英佐克阿隆(Injok Along,74岁),当地的孕妇生产期2个月之前,就必须乘搭伐木公司的便车到双溪阿刹待产,因为当地才有诊疗所。

至于小孩也是一样,他们一足龄就必须离开父母,到双溪阿刹寄居或留宿,以接受教育,只有学校假期才能回家。

以尤乌安蓬(Yout Ampong,42岁)为例,他有3名孩子在外求学,其中2人在双溪阿刹小学求学,1人在布拉甲求学,他本身则留在隆拉温谋生。

当地只有一座由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幼稚园,由当地人来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不过其预算只是足以支撑到年底。

此外,“飞行医生”服务每月月中也会定期来提供服务。

生活虽苦却容易获取食物

卡拉受询时就不讳言,隆拉温的生活的确是比较辛苦,因为他们欠缺教育和医疗基本服务,也没有柏油路直通村落。

不过,他却认为,与双溪阿刹相比,这里的生活却更加适合他们。

“我们能够采集水果,也可以在森林里捕猎动物。从这边河流捉到的鱼也够我们吃。”

“我们这里也种植稻米,足够我们食用,若有40、50袋的生产量,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卖出去。”

除了农耕之外,他们闲时也会到附近的伐木场打工,一个月可以赚取大约500令吉,用来补贴家用。

因此,他强调,尽管生活艰巨,但是他们就算有机会,也不会搬迁到双溪阿刹,就算是有一些居民陪同孩子到那里上课,但他们还是把隆拉温视为本身的家园。

他希望政府能够听到他们的请求,派遣老师和医疗官员到当地服务,让当地人无需再奔波到双溪阿刹上课。

“那里的土地日益狭隘,3英亩的土地根本是不足够,因此这里的人没有想要搬去,相反只有双溪阿刹的人想要搬回来。”

尤乌也持有同样的想法,强调他不会搬到双溪阿刹,相反他希望孩子学成后会继续回到隆拉温生活。

附近学校遭关闭搬到阿刹

纪录片团队隔天继续拜访纳哈加雷,当地200多名加央族(Kayan)人居住的巴雷拉布威长屋(Uma Balui Labuway),也一样面对政府基本服务匮乏的问题。

该长屋居民原本都是前往附近的巴都吉灵上学和求医,但是随着政府於1998年启动迁移计划后,当地的学校和诊疗所就已经关闭,并迁移到双溪阿刹。

根据乌巴巴基(Uvat Bagi,80岁),当地人如果生病就必须乘船,或者是乘搭伐木公司的“顺风车”去加帛,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

至于上课,学生就必须乘船去下游的巴贡水坝,然后再转车到布拉甲上课,单程船费和车费大约是40令吉到50令吉。

尽管如此,纳哈加雷居民却坚持拒绝搬迁到设备更良好的双溪阿刹。他们之所以意志坚定要留在当地,不仅是基于容易寻找食物的因素,同时也基于历史的原因。

祖先浴血捍卫搬走是罪过

乌巴担任村长的弟弟巴都巴基(Bato Bagi,78岁,左图)在接受访问时就阐述,一百多年前乌鲁人之间曾经有一场战争,而这块土地就是其祖先以鲜血所捍卫得来,因此他们不能放弃。

另一名村民胡娘阿刚(Huring Aging,60岁)也形容,如果他们离开这块土地,这将是一项“罪过”,因为土地是祖宗委托给他们。

巴都表示,他们在纳哈加雷可以自行开垦森林种稻,一年就有80袋收成,而且他们要捕捉山猪和鱼都非常容易,因此不需要担心食物的问题;相反去到双溪阿刹,所有物品都必须用钱购买。

“双溪阿刹那里只有3英亩的土地,又能够种什么?这里不同,生活和吃都可以靠自己。”

这名 “大声公”作风的村长接受访问当天,其孙子就从森林里带回一只山猪,结果成为记者和纪录片团队当晚丰盛的晚宴。

盛产忘不了鱼可赚三四万

他也透露,当地河流盛产一种名叫Empurau的鱼(华语俗称“忘不了”),平均一公斤价格460令吉,因此一只6到7公斤的Emparau就可以卖到3000令吉。

据说,这是因为巴贡水坝前承包商伊佳兰(Ekran)公司东主陈伯勤喜欢享用,才会变得身价百倍。

“我的孙子有时到加帛售卖山猪和Empurau,就可以赚取3万或4万令吉的收入,双溪阿刹都不能赚到1万令吉。”

根据非政府组织的报告,这座长屋有近一半的家庭选择留下来,75户当中共有34户居住在原区。

他们原本都是居住在巴都卡罗(Batu Kalo),於巴贡水坝计划展开后曾一度迁移到巴雷河支流上的巴雷拉布威,但因为4年前发生火灾,才会再搬到纳哈加雷居住。

由于当地靠近急流,因此村民说话都习惯大声,以盖过急流的声音。其中,巴都更是当地闻名的“大声公”,其声量之巨就连附近木材公司职员都畏惧三分。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21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砂州主流媒体全力挺泰益留任
本南人设立路障新闻销声匿迹



国阵总秘书东姑安南今日召集各成员党总秘书开会,讨论下届全国大选与砂拉越州选的备战工作,加剧了砂州选举随时举行的揣测。同一时间,砂州政府也已动员州内的主流媒体,以吸引选民的支持。

砂州首席部长泰益玛目声称获得土保党“一致”支持,以继续领导州国阵迎战补选,就充斥各主流媒体包括《马新社》和《婆罗洲邮报》。

他之前通过媒体放话考虑退休,被视为是旨在斩除潜在支持者,以避免任何人挑战其地位,并影响安排其孩子苏莱曼接班的计划。

位长达29年的泰益在获得国阵一致支持后,有助于强化他应对中央国阵和砂州人联党的力度。

砂州人联党在5月输掉诗巫补选后曾经公开他们的不满,同时也要求首相纳吉削除泰益对砂州的政经的控制。

泰益也可能希望通过本身准备退休的消息,来说服部分砂州华裔选民继续投票国阵,以避免州国阵弱化后将引狼入室,提供巫统机会东渡砂州。

部落格揭活动仅200人出席

除了涂脂抹粉之外,砂州主流媒体也抹杀了民间针对泰益的声音。

《婆罗洲邮报》为首的主流媒体,日前就声称有超过1000名三马拉汉居民提呈备忘录给当地州议员阿都拉欣(Abdul Rahim Hamzah)支持泰益。马来文报章的标题甚至是写着“人民还爱泰益”。

但是,《Hornbill Unleashed》部落格却揭露,这场土保党8月29日在泰益前选区举办的活动,只是吸引大约200人出席,与他们原本预料2000人参与的目标有巨大的落差。

结果,主办当局必须派遣巴士载送更多支持者,经过两个小时也只能勉强凑到600人,其中多数是未成年者,没有资格投票。

漠视泰益海外庞大家产新闻

这些主流媒体也同样漠视其他攸关砂州人民的关键课题,包括泰益家族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拥有大批企业和财产的新闻。

这些新闻都只是出现在替代媒体上。

主流媒体也没有报导巴南(Baram)的本南村民,设立路障来捍卫祖传风俗地权力,以及对抗三林集团和其他伐木公司的新闻。

根据大马环境之友和砂拉越本南协会,150名来自巴南多个村落的本南人,於9月2日聚集在他们一年前遭当局拆毁的路障地点,以拦截当地的伐木道路。

但是,他们的声音都被挽留泰益领导国阵迎战大选的呼声所淹没。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22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1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坝关闸淹没长屋须第三度搬迁
纳哈加雷原住民捍卫权益不言弃


随着世界海拔最高的巴贡水坝几近落成,砂水利有限公司预料将在近期开始关闸蓄水,届时巴雷河上游将近7万公顷的土地会淹没在水底,面积几乎等同一个新加坡大小。

4个坚持居住在上游的长屋也将受到影响,若不搬迁到更高的地势,就会有没顶之虞。

《当今大马》上月底探访的纳哈加雷拉布威长屋(Uma Balui Labuway, Naha Jalei,右图),就是其中一个将被淹没的长屋。

根椐村长巴都巴基(Bato Bagi,78岁),当地的布拉甲州议员利万拉岗(Liwan Lagang)曾在3月到访并口头通知水坝将在6月关闸蓄水,但是他们随后就未接获进一步消息。

据了解,整个蓄水过程预料将耗费8到9个月的时间。

未雨绸缪较高地段建新长屋

不过,巴都(左图)受询时还是显得意志坚定,表示他们会继续留在祖传风俗地(NCR)生活,并捍卫本身的权益。

这名 “大声公”强调,“政府要我们搬到双溪阿刹,但我是不会搬迁的,不管生死都会留在上游。”

为了避免水坝蓄水后无家可归,巴都已经领导村民开始在对岸较高,不会被淹没的地段自行兴建新的长屋,一旦水坝开始蓄水就会搬到对岸居住。

这也将是巴贡水坝展开后,他们第三度搬迁。

“我本身总共有5户,单是工人薪金至今已经耗费3000令吉,材料则是我们自己准备。”

工程完成一半,政府未援助

根据记者观察,新屋工程目前只是完成大约一半,还剩下墙壁还没有完成。

巴都表示,政府没有给于任何援助,所有开销都是他们自行承担。一些居民也投诉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完成。

巴都的80岁的哥哥乌巴(Uvat Bagi),就手指新家表示还需要大约7000令吉,才能完工。

“如果有钱,我才能继续去做。”

询及如果新屋未完成,政府就先关闭水闸,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呢,他只是无奈地答说,“那只好这样就住下来”。

其40岁的女儿芭薇(Bawi Uvat,左图)也担心,政府将在没有通知居民的情况下关闭水闸,导致他们来不及做好准备。

另外三个长屋尚无任何准备

巴都透露,纳哈加雷的上游地段,还有巴都吉灵、隆布兰、隆加威3个长屋,这批居民同样会面对没顶的命运。

但是,他们却尚未作出任何搬迁到高地的准备,情况令人感到担忧。

与砂州政府在法庭缠斗十年

除了搬迁的问题,巴都所领导的纳哈加雷居民,也和砂州政府在法庭上缠斗了长达10年,以捍卫本身的祖传风俗地权利,并索取合理的赔偿。

与双溪阿沙居民一样,纳哈加雷村民皆投诉,州政府未履行当年的承诺,测量所有风俗地和缴付全额赔偿。

以巴都为例,他共有78英亩土地,若按照每英亩赔偿6000令吉的承诺,他理应获得大约100万令吉,但是政府只是缴付31万5000令吉,相等于每英亩2500令吉。

他也不满说,巴贡水坝计划其实只是利惠砂州首席部长泰益等人,相反巴雷河原住民没有受惠。

因此,巴都和另外5名村长,於2000年正式入禀高庭,声称他们於巴雷河上游的风俗地遭巴贡水坝工程侵犯,同时也要求州政府给予充分的赔偿。

不过,高庭和上诉庭都宣判他们败诉,而此案目前已上诉至联邦法院。

恫言若关闸将率领居民抗议

目光炯炯有神和声音高亢的巴都表示,当利万於3月到访纳哈加雷时,他就曾经要求这名州议员必须在关闸前解决赔偿和新屋的问题,否则他将率领居民抗议。

“我说政府可以关闸,但是我的事情已经拖延了12年,就连巴冷刀和锄头都已经不再锐利。”

“如果政府现在就关闸,我们将会抗议,不会等到水满;如果水满了,我就会下去炸掉水坝。”

他表示,陪同到访的警官当时就反问他会否制造炸弹。

他强调,本身在巴贡问题上没有犯错,相反是中央与州政府犯错,没有恰当处理当地原住民的问题。

要求阿都拉提供“土地种子”

尽管身处偏辟山区,其马来语也带有浓厚的加央语口音,但是为了争回他们应有的土地权益,巴都也曾尝试过许多方式来向政府官员反映,甚至是致函时任首相的阿都拉,结果获得后者於布城首相署接见。

他透露,当时他们一行人总共有8个人,从纳哈加雷乘船到巴贡水坝,然后乘车到民都鲁,再坐飞机前往布城会见阿都拉,总共耗费了1万4000令吉。

巴都在会面中就要求首相给予“土地种子”,因为州政府指控他们居住在政府土地上。

“我们希望能获得‘土地种子’,来种出土地给自己,特别是子孙。”

他也向首相叙述历代祖先於当地生活的历史,向首相证明这是他们世代居住的风俗地。

他表示,首相最终同意向发出一封公函给村民,以转交给布拉甲县长,要求后者证实他们是当地的原住民。

他在言语中也对首相充满感激之情,尽管这名昵称“伯拉”的政府第一号人物原本只是安排15分钟,但是最终却给予他们3个小时陈情。

首相公函无助争回土地权益

不过,首相的这封公函还是无法协助纳哈加雷居民成功争取土地权益,反而遭县长责备为何向首相做出投诉。

无论如何,县长随后对待村民的态度也客气得多,并且尽量答应他们的各种要求,只是对土地的课题依然是爱莫能助。

“县长并没有(土地事务)的权力,只有(砂州首长)泰益才有权力决定。”

县长随后也试图使用每月可获600令吉津贴的“彭乌鲁”(Penghulu)职位,来安抚巴都,不过后者却狮子开大口,要求1万令吉月薪来婉拒收编。

“如果他真的缴付1万令吉,我只会领取彭乌鲁的津贴,其他就会分给村民。那么,他们就不能关住我的嘴巴。”

释善意表明愿允许留居原地

无论如何,随着州选即将来临,国阵掌控的州政府从今年3月以后,似乎开始向这批巴雷河上游居民释放善意,表明愿意允许留在原地。

巴都透露,当他向利万表明强硬立场后,副首席部长查布曾经召见两名社区领袖和县长,表示泰益愿意允许他们居住在巴雷河上游,唯要求他们搬到更广阔的地点,以让政府兴建学校和诊疗所等设备。

此外,州政府也承认双溪阿刹的生活的确比较苦,“双溪阿刹一些人只是用油棕叶作屋顶”。

但是,巴都还是对州政府的承诺持有保留的态度。

“政府好像没有骨头的舌头,可以上也可以下,什么话都可以说。”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2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10-2025 06:17 PM , Processed in 0.1318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