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1-8-2015 08:5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怕不跌,
不怕跌,
跌不怕。。
跌就是暴破,
会不会太快下结论?
毕竟影响因素太多,
也相互交叉影响。。。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辆越来越多,新油田越来越少,钻油原价越来越贵。
人口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农业成本越来越贵。
发展越来越多,原料越来越少,制造成本越来越贵。
可是当经济衰退时,全都都跌价,无伦以上的情况多麽的理所当然。
不是因为债务不扶胜付,就是需求下跌。通常是两者兼行。
好自为之。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资源虽然丰富,却没被好好利用,有些东西不得不进口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屋成本其实很低,炒家才是决定屋价的主因。。。当供过需求屋价就会大跌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山的肯定大跌。。。尤其是公寓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新山的房子开始Slow Down下来了, 但是KL 的屋子不懂怎样 ?
我想找房子, 但是这个时候不懂恰当吗 ?还是要在等几个月看看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你先去找找吧,问问价钱,看看有没有你的心水屋。
不要以为你要找就一定找得到你要的。。。我朋友找了一年才找到他要的屋子。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理房价如何跌,就算屋子跌到1块钱,也还是屋子。买来自住的就别想太多,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
就像我爸爸,一直等斜对面的屋主出售,可是一等就是10多年了。每天只会怨,如果当初不是股票输了大笔钱,
现在他就能住在对面的屋子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屋成本低吗?你去问问承包商/建筑商,人工建材全部都起价。
1Prima的房子没有人炒,会便宜吗?比较外面发展商的 project 看似便宜,但要看看用料,手工,设计和环境等。。。实际上价格是相差不多
|
|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15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房地产可不可以投资?”
“你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赚钱啊!”
“怎么才能赚到钱?”
“低买高卖啊!”
“现在的房价是高还是低?”
“就是很高才吸引人”
“房价高的时候应该是买还是卖?”
“理论上是卖,但应该还会继续上涨,看来还可以买。”
“会不会上涨你都知道了,看来你比我更厉害!何必还要问我?”
唉!这就是人心!总是会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的决定!
早在70年代的美国加洲,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发展商早已看准投资者的心理,因此巧妙地设计了一套市场行销策略来赢得投资者的芳心。
发展商将整个房屋计划分期推出,比方说第一期以50万的价格推出。
对于首期推出的房子,市场反应格外冷清,无法引起投资者青睐,当然,这只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开始。
当大家还在冷眼旁观之际,发展商随即造势将第二期的房屋以略高的价钱,比如说60万的价格推出市场,让人们感觉到该项计划“快速增值”。
然而,连场的好戏还在后头呢!再过不久,发展商再以更高的价格,比如说70万,推出第三期的房产。
如此这般,每一期不断地把房价推高一些,因此很快的就引起市场关注。
举棋不定盲目跟风
这时,一些在较早前举棋不定的投资者已开始心动,并认定若一早开始购买,现在已赚得可观回酬。
于是,抱着不想错失良机的心态,赶紧冲进场。
当然,还有许多耐力比较强的投资者仍抱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想法,仍然在旁观望。
发展商怎会就此罢休?因此乘胜追击,继续以更高的房产价格陆续登场。
这使到许多还在观望者越来越难耐,眼看屋产价格一天比一天高,心中已认定机不可失,纷纷加入了抢购。
随着每一期的价格继续飙升,仿佛是派了一颗定心丸,进场投资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最后,当发展计划完工后,继续往别的发展计划开发。
当发展商“功成身退”后,接下来的产业价格,就由市场的自由交易来定夺。所谓“自由交易”,就视当时市场的供需。
由于当初市场被炒得热腾,投资者并非以需求为出发点,而是因为那股势不可挡的“产业增值”而抢购,在原本没有需求,人们却相竟购买的情况,就产生了所谓的泡沫效应。
当一切回复正常,由于供过于求,产业价格急速上升的好景不再,想要脱售也找不着买主。
买主大多数都是借贷投资,时间一久,在无利可图甚至要支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许多投资者再也无法忍耐。
当遇上没有能力再支撑而被迫不惜成本脱售套现的人,市价便开始逆转,一旦发生,那些盲目跟风的投资者,会被吓得惊慌抛售,一场产业泡沫风暴因而成型,接下来的情况大家可想而知。
投资者是泡沫效应者
如果说发展商是泡沫现象的制造者,那么,投资者即是泡沫现象的效应者。
当制造者以价格作为卖点不断鼓吹,效应者就会产生错觉,以为这是天掉下来的“大礼”!
其实,类似的泡沫现象,何止发生在加州?
所谓好计不怕重复用,此后,这种行销策略就不断的在各地上演,再加上全球化及资讯科技发达,跨国投资早已成型,房价的趋势,不只深受地方性的影响,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国家的房市动态,也在相互产生效应。
在2008年全球股灾被严重“烧伤手”后,中国的投资者暂时也不再敢触碰股市,一股庞大的资金因此流向房地产。
经过几年龙腾虎跃般的炒作,把中国房市炒得不亦乐乎,这股房价上涨之势甚至漂洋越海,深深地带动全球房价上涨。
当许多人眼巴巴看着短短几年房价就翻了几倍,大家都目瞪口呆,打从心底浮现出猫王的成名曲“It's Now or Never……”
心里在想:若再不进场买,恐怕房价继续上涨,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买了!
这种想法搞到原本对房地产没有需求也没有兴趣的投机客,也一口气只买下多个单位,期望有朝一日房价飙得更高时能发一笔财。
至于那些有需要但已经没有能力跟上市场价格的房屋需求者,拼死也得弄一间。有许多原本“不信邪”,但眼巴巴的看着在短短几年里房价就翻了几倍,而躲在暗暗的地方拿锤(暗锤)之人,也忍不住纷纷“跳”出来“抢”回几间。
这种局势,加上一些在市价高涨之际突然冒出头来的房地产“专家”鼓吹下,哈哈,气势简直不亚于一支庞大的管弦乐队!
发展新城变鬼城
在我的课程里,就时常挖苦这些“勇士”,问他们说:“你买了这么多房子谁来住?”
他们都回答说:“我们是买来投资,不是买来住!”
当我再问:“那谁来住呢?”他们还是回答说:“我们是买来投资,不是买来住!”
我又问:“现在没有能力的人都至少买了一间,像你们这些有能力的人也不只买一间,到最后这些房子谁来住?”他们还是回答说:“我们是买来投资,不是买来住!”
哈哈,那就好了!只是投资而已,不必有人住!
过去的房地产泡沫使到大马留下了许多的“死城”。最近,中国也陆陆续续打造了许多“鬼城”。这是不是泡沫的迹象?只有聪明的投资者才知晓!然而,投资者总是会想尽办法来掩饰自己的决定!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儿童与青少年 MonQ 理财营创办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15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5 04: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 年到2014 年的马来西亚”一片大好“的物业泡沫, 是靠美国QE 在境外的低利息 (几乎等于零)贷款抄起来的。
QE 已经停止了。 没有有效率生产业的国家, 靠什么去撑那已经通货膨胀过高的物业?
如果外资因为没钱赚来个“裁减人员“, 出问题的就是那些高薪的工作人员。 而马来西亚的泡沫就是靠一大群人在经济大好的薪水去支持的。 而且房租什么的也需要房客有钱去给。
马来西亚物业问题不会那么快出现的, 而是像滚雪球那样,骨牌效应越滚越快而已。那时候大家就会"看见"泡沫破灭。
现在全部比赛印钞票通货膨胀的国家的基金和银行,都祈祷着美国来个QE4。 不过如果有QE4的话,联储局的和美金的信用就会被人鄙视,而中国人民币就有可能乘机会成为国际避险货币之一, 美国是不允许这事情发生的。 不过世事很难说。 |
|
|
|
|
|
|
|
|
|
|
发表于 22-8-2015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买几间等建好高价售的好自为知 |
|
|
|
|
|
|
|
|
|
|
发表于 23-8-2015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功课,学习学习一下
|
|
|
|
|
|
|
|
|
|
|
发表于 23-8-2015 07:4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8-2015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 我觉得买房子不能急
|
|
|
|
|
|
|
|
|
|
|
发表于 24-8-2015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
|
|
|
|
|
|
发表于 24-8-2015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8-2015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怕是怕等到房价好不容易下了一点点
到银行那边出pattern不借钱了或者调高利息到最后还不是一样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4-8-2015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娘在2014年买的,当时是觉得如果再不买以后会很难买就算跌价也没本事用现金买。
可是现在很压力,如果可以时光到流我不会买。
可是不懂为何身边的亲朋戚友现在还要买,不过他们都是有钱and/or外国人。
我讲的是KL区。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