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皇帝-明朝

明朝还是清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4-2009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抹黑你,别屈我,268楼我也不过是用反问句说不知算不算瞎掰,这也算抹黑?你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还是你很希望我学某网友说,看你的讲话就知道你是满清余老,


喔?顯然你有健忘症。
在這之前你就一直在說我瞎掰了。

然后抹黑我的人格来显示你的所谓清高?

我在這裡玩,主要的事情是驗證與告訴大家學術上的研究。要證明自己的人格清高倒是沒有想過。

从头到尾你说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个人主观的见解,

請舉證。

所谓学术支持你说法也不过是你自己说的,你没拿出可以让人信服的文章来佐证男装汉服消失是流行文化导致的,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消失,而是說流行文化導致了巨大的變化,而這個是政府所無法主導的事情。你到現在還不明白喔?

只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叫人自己去找,

前面已經說過,能夠說的已經說了,剩餘的也給予書名與學者名字,只要有點心,就能夠從這些線索之中找到。沒想到你真的比較笨,到現在還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还有《康熙南巡圖》图的网址也给你了,你也不愿明确的选出放上来,还是要别人自己去瞎猜,

黑白的就那兩副,我說其中一個不是,那麼就是另外一個了。抱歉啊,想不到你是如此不懂得變通的。

你人品怎样你说吧。对男装汉服的消失goole搜索出来多得是,但支持你的见解没一个,

現在網路上的東西亂七八糟的,很多都有誤導的傾向,如果想要知道正確的知識,請看書。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为什么搜索不出来,反而我说的就有一大堆。如果你是对的至少也该可以搜索出几个支持你说法的,但可惜是没有。(笑)


現在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都沒有上網,或者只有學術網絡才可以看得到。所以有很多當然就沒有辦法找到了。

如前所言,現在網路上很多東西都有問題。不看為妙。

請好好去讀書,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inrich兄,从你的回贴可以得知你是非常支持和认同清朝是如何得强大。其实清朝也有它的缺点和弱点。我倒想听听Heinrich兄对清朝的缺点和弱点发表一些看法。


之前說了很多,主要的論點有兩個,一個是明清兩代在許多方面不能夠分割來看,因為他們所處的脈絡是非常相似的﹝其他世界的事物的傳入、各區域之間的交通日漸發達、商業經濟與市場的形成等因素﹞。另一個是明清兩者之間在許多方面的發展是連續的而不是中斷的。

清代許多方面繼承了明代許多事物,從政治結構到社會等依舊存在﹝當然也有所變化﹞,許多方面也都繼承了明代的問題。

從你的許多言論之中,也可以知道你也一直貶清而崇明,如果要說什麼的話,就直接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9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inrich兄,从你的回贴可以得知你是非常支持和认同清朝是如何得强大。其实清朝也有它的缺点和弱点。我倒想听听Heinrich兄对清朝的缺点和弱点发表一些看法。


之前說了很多,主要的論點有兩個,一個是明清兩代在許多方面不能夠分割來看,因為他們所處的脈絡是非常相似的﹝其他世界的事物的傳入、各區域之間的交通日漸發達、商業經濟與市場的形成等因素﹞。另一個是明清兩者之間在許多方面的發展是連續的而不是中斷的。

清代許多方面繼承了明代許多事物,從政治結構到社會等依舊存在﹝當然也有所變化﹞,許多方面也都繼承了明代的問題。

從你的許多言論之中,也可以知道你也一直貶清而崇明,如果要說什麼的話,就直接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09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einrich兄,从你的回贴可以得知你是非常支持和认同清朝是如何得强大。其实清朝也有它的缺点和弱点。我倒想听听Heinrich兄对清朝的缺点和弱点发表一些看法。


總結我在這裡寫的東西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明清兩代之間處於同一個時代脈絡之下﹝社會階層日漸模糊、市場經濟的出現、各區域之間的交通日漸發達、開始與其他世界連結等﹞,第二點則是清代在許多方面的發展是建立在之前的發展之上,因此明清兩代之間是延續而非中斷。也因此,延續明代發展的清代或多或少也延續了明代的問題,例如限於意識形態而促成對於變局反應的選擇減少了﹝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反應是否真的是對於變局而做出不恰當的反應,還有許多討論空間。在25年前,Paul Cohen就曾經指出清末對於19世紀末西方勢力的到來的反應,並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對西方的反應而已,而必須進一步了解當時人們的想法。也因此,說他們侷限於自己的意識形態也不正確,因為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他們可能並沒有其他的選擇﹞。至於具體的問題,倒是沒有想過。

從你的言論之中也可以知道你一直在貶清而捧明,如果你要說什麼的話,之解說無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说的瞎掰用的是假设句与反问句,而且你没提出可令人信服的文章来证明你的论点(书名不够因这证据我无法验证),所以也说不上抹黑。(辩论就是双方提出自己的论点再为自己的论点提供证据,怎么A说有但不提出证据要B自己去帮他找的,这不符合逻辑吧)

我没否决流行文化,但说清朝服饰产生巨大的变化与众多的汉服消失与满清的政策无关者绝对是错误。

被剃发易服与十从十不从影响而被消失的汉服,你怎解释,尤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深衣,在清朝被迫中断。

交领式衣衫  
为按照古礼继承的传统形式,多用于祭服、朝服、燕服及中单内衣。民间的劳动者所穿短衣,也多为交领式服装。  
其中包括悠久历史的深衣,从远古的黄帝时代一路走来,到了汉朝开始把深衣作为礼服,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朝,在清朝被迫中断。其中蕴涵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人文精神。

盘领衣  

为继承唐宋以来的圆领袍衫发展而来,明代公服,常服大多为高圆领、缺胯,宦官所穿有的在衣裾两侧有插摆,袖多宽袖或大袖。平民所穿无插摆,袖为窄袖,但60岁以上老者可穿大袖,袖长也可适当加长至出手挽回至离肘3寸处(官服可挽回至肘)。明代衮服原为交领式,自明英宗开始,衮服也改成盘领式,饰十二团龙和十二章纹样,北京定陵曾有此种款式的缂丝衮服出上。  

上衣与下裳相连的束腰袍裙  

其形式与元代以来的辫线袄近似,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宪宗行乐图》长卷,宪宗皇帝就穿这种袍子,上衣为右衽窄袖,腰间束敛作襞积(褶裥),下裳散摺。山东邹县九龙山明朝鲁王墓曾出土用织金缎织成料制作的四爪蟒袍,上衣为交领式,在两肩及胸背部位设柿蒂形装饰区,内饰行蟒四条,袖为窄袖,腰间有片金横道线纹装饰,腰身收敛,其下打竖向细裥,使下裳成为裙状。此种形式明朝称为曳撒。是君臣外出乘马时所穿的袍式。另外,明朝内廷宦官如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乾清宫管事牌子、各执事近侍,许穿红贴里、缀本等补子,有的更在膝下加襴,即横条花纹为饰。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官长,随内使小伙者,穿不缀补的青贴里,这种贴里的款式也是袍裙式样,但腰部不加横线纹装饰。又在南京明徐俌墓出土的“程子衣”,也是这种式样。程子衣据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记载:“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下竖褶之,则谓之程子衣。”在明刘若愚《明宫史》则称为“大褶”。前后作36或38褶不等(即打36或38个马牙褶),明代士大夫日常生活服装也穿它。50年代,广州东山梅花村明弘治至正德间尚书戴缙墓出土一件通长1.32米的白棉布袍,也是这种款式。

袖袍  

如直裰(又称直掇、直身)、襴衫、道袍,这种款式的衣服衣身宽松、衣袖宽大,膝下拼一横幅为襴,故又称襴衫,四周镶大宽边,前系二带,为古代家居常服。隋唐时,朝野人士都穿,明代称作直裰,儒生都穿这种服装,凡举人、贡生、监生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故亦称蓝袍(后举人、贡生改穿黑袍,生员仍穿蓝袍)。元、明僧衣道袍与此款式 相同。明初,太宗定庶民穿青布直身,也是此款。民谣有:“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这是因为此类宽松式的服装,表现文儒悠雅之风或士人燕居野趣风度是很合适的,而作为平民则不能适应劳动的功能需要,民谣把它看作可怪,就不足为奇了。

请看259楼的我想你忽略了,这点也可证明易服确有实行的,孔闻謤与陈名夏的案例也不是例外

满清王朝的在全国统治刚刚确立之时,尽管全国老百姓都被迫剃发、换装,但残存的反抗、抵触意识并没有完全消亡,到了康雍之际,有人还是看不惯满式衣冠,他们鄙薄地说:“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同时感叹明朝“衣冠文物”。乾隆中,江西抚州金溪县生员刘震宇著《佐理万世治平新策》一书,抒发了“更易衣服制度”的观点,被乾隆发现,认为他大逆不道:“刘震宇自其祖父以来,受本朝教养恩泽已百余年,且身到黉序,尤非无知愚民,乃敢逞其狂诞,妄訾国家定制,居心实为悖逆”。为打击与他有同样思想的人,拿他开刀,以儆其余“将其处斩,书版销毁

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最后很想问你,在你认为清朝服饰的改变与大量款式的汉服消失难道真的不是受剃发易服与十从十不从影响或完全无关吗?

[ 本帖最后由 开始忘了 于 21-4-2009 01:2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09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怪,之前還說不說了云云,想不到沒有隔多久就跑出來了。
而且還是如同以往,只是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面。

我所说的瞎掰用的是假设句与反问句,而且你没提出可令人信服的文章来证明你的论点(书名不够因这证据我无法验证),所以也说不上抹黑。(辩论就是双方提出自己的论点再为自己的论点提供证据,怎么A说有但不提出证据要B自己去帮他找的,这不符合逻辑吧)


你自己缺乏方法驗證,我也沒有辦法了。即使在學術界也只是列出出處,剩下的就由讀者驗證。你自己的無能,竟然要怪到別人頭上。

你一直在說上一個帖,顯然你的記憶不好,在之前你已經說了好幾次瞎掰。並且你自己是直接說瞎掰,而且是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你的說法。這種已經可以構成抹黑。

我没否决流行文化,但说清朝服饰产生巨大的变化与众多的汉服消失与满清的政策无关者绝对是错误。


我也沒有說無關,如果你有仔細看我寫的,都有提到明初與清初政府對於這些衣冠事宜都非常注意。但是長久而言,政府對於這方面的控制卻是不足的。

被剃发易服与十从十不从影响而被消失的汉服,你怎解释,尤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深衣,在清朝被迫中断。


奇怪,到現在還是看不明白嗎?我說過,促使整個服飾變遷的主因是流行文化。

请看259楼的我想你忽略了,这点也可证明易服确有实行的,孔闻謤与陈名夏的案例也不是例外


我之前都已經說過,把他們放入整個時代來看,他們的案例並不能說代表著整個潮流因為清朝政府的關係而停滯。

满清王朝的在全国统治刚刚确立之时,尽管全国老百姓都被迫剃发、换装,但残存的反抗、抵触意识并没有完全消亡,到了康雍之际,有人还是看不惯满式衣冠,他们鄙薄地说:“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同时感叹明朝“衣冠文物”。乾隆中,江西抚州金溪县生员刘震宇著《佐理万世治平新策》一书,抒发了“更易衣服制度”的观点,被乾隆发现,认为他大逆不道:“刘震宇自其祖父以来,受本朝教养恩泽已百余年,且身到黉序,尤非无知愚民,乃敢逞其狂诞,妄訾国家定制,居心实为悖逆”。为打击与他有同样思想的人,拿他开刀,以儆其余“将其处斩,书版销毁


請看當時的整個社會,就能夠知道當時的服飾演變並非是政府能夠操控的。

最后很想问你,在你认为清朝服饰的改变与大量款式的汉服消失难道真的不是受剃发易服与十从十不从影响或完全无关吗?


我一直強調的是潮流並非政府所能夠掌控,即使政府在成立初期有影響力,但是並不長久。此外,你很多論點並沒有證據支持,即使有的部份也常常是政令,而不是執行面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討論方法根本無法釐清問題。

我很多東西之前都已經說過,你的許多東西已經被我指出有問題。但是你翻來覆去的說同樣的事情,說著已經被我推翻的東西。你不會厭倦喔?還是你的閱讀能力太差,根本無法了解我說的東西?下一次,拿點新的東西來,不然讓我很無聊。

乖,去讀書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4-2009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你所说的论点也纯粹是你主观的推测,也沒有證據。說難聽一點,這些可以是完全是你自己瞎掰。


原來以上的是反問句或假設句喔?
這應該是陳述句。

看來你的語文知識還真的很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09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了,之前我提出的很多質問你都不回答,現在列出一些。什麼時候還不逃避,面對自己證據與論證不足的問題ㄚ?

[quote]从头到尾你说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个人主观的见解,


請舉證[/quote]

[quote]满清政府一开始是颁布剃发易服,但因后来反抗激烈,最后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这妥协就是十从十不从,这政策导致男装汉服的消失,


你的說法後面的證據是什麼?[/quote]

[quote]汉人放弃男装汉服是因生命受到威胁,不是受流行文化影响,


你的證據?
前人的研究,你完全不理喔?先拿出推翻他們的說法再來說。[/quote]

[quote]这是史实,十从十不从在历史的确是有实行。


證據呢?[/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4-2009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专业文棍,我说不过你是正常,我说瞎掰不过3句,一个反问,一个假设,也没很多,
你没拿出令人信服的文章,别人说你瞎掰很正常。(你也用过瞎掰)十从十不从你也拿出证据证明没实行吧。男装汉服消失是受到政令影响这是事实。要不你解释大量汉服为什么在清初全消失。

其他不说了,你只要回答我清朝服饰真的完全不受政令影响?(请直接答是或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09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专业文棍,我说不过你是正常,

文棍是罵人的話,所以你又在抹黑我了。

我说瞎掰不过3句,一个反问,一个假设,也没很多,

一個反問一個假設,還不要忘記還有一個陳述呢。
說無妨,但是沒有證據就是抹黑了。

你没拿出令人信服的文章,别人说你瞎掰很正常。

沒有?是你自己拒絕我提出的書目吧。
你的死賴能力好強喔。

(你也用过瞎掰)

的確,還一直用呢。
跟你不同的是,我是在閱讀你寫的東西之後,發現你根本在亂說,因此說你瞎掰了。跟你的差別在於,我的的確確拿出理由來說你瞎掰。

十从十不从你也拿出证据证明没实行吧。

從當時的社會來看就知道了。這個已經包含在我之前的東西之中。沒有領悟到喔?

男装汉服消失是受到政令影响这是事实。要不你解释大量汉服为什么在清初全消失。


好好爬爬我寫的東西吧。

其他不说了,你只要回答我清朝服饰真的完全不受政令影响?(请直接答是或不是)


你沒有看到嗎?我已經說過清初和明初的政府對於服飾有所影響,但是整體而言,它們並沒有辦法干涉整體的發展,並且政策的頒布不代表著社會上就一定會施行。主導流行服飾的是流行文化,而不是政府。

你這種用二分法來區分,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很多東西無法一刀切斷。因此堆研究抱持嚴謹態度的人,是不同二分法的。
況且你的二分法,根本就是一個陷阱,不論我回答那一個,後面都有一堆反駁的意見。

我說過的很多東西你都一直在忽視,我之前叫你拿出證據的東西。倒底什麼時候才拿出來啊?不要老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逃避追問,這樣子讓大家都很無聊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09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清朝政策对服饰完全没影响是错的,你也不敢回答吧。

首先你怎解释汉服在清绝迹,清代政府也许没能力规定百姓穿什么,但绝对有能力禁止服饰,这从清朝成功令汉服在一般民间绝迹反而和尚道士因在满清对十从十不从的规定之外而保留汉服完整的元素,说清朝对服饰完全没影响力这绝对是错的。

证据?我也说很多次了,但也被你忽略或以例外法排除掉。

孔闻謤与陈名夏的案例也不是例外。

刘震宇的《佐理万世治平新策》一书,抒发了“更易衣服制度”的观点,被乾隆发现,认为他大逆不道:“刘震宇自其祖父以来,受本朝教养恩泽已百余年,且身到黉序,尤非无知愚民,乃敢逞其狂诞,妄訾国家定制,居心实为悖逆”。为打击与他有同样思想的人,拿他开刀,以儆其余“将其处斩,书版销毁。也证明了易服是有实行的。

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这也证明了易服是有实行的。

你的所谓证据是无法让大家看得到的证据,书里面的文章你都没放上来供大家验证,所以你喜欢怎说就怎说,易服确有实行,如硬要为了驳到我而忽略这史实,我无话可说,嘴炮我是不够你我承认

[ 本帖最后由 开始忘了 于 22-4-2009 01: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09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清朝政策对服饰完全没影响是错的,你也不敢回答吧。


我從頭到尾要強調的是政府對於服飾的影響力很小。沒有說完全沒有影響力。
如果你要說我完全否定,那麼你就是錯的了。

首先你怎解释汉服在清绝迹,清代政府也许没能力规定百姓穿什么,但绝对有能力禁止服饰,这从清朝成功令汉服在一般民间绝迹反而和尚道士因在满清对十从十不从的规定之外而保留汉服完整的元素,说清朝对服饰完全没影响力这绝对是错的。


同上。如前所言,要看的是政策的執行面,而不是紙面上的文字。

证据?我也说很多次了,但也被你忽略或以例外法排除掉。


你的證據沒有辦法支持你的說法,因為你說的很多只是紙面上的東西。你沒有看到我一直在否定你的論點嗎?

孔闻謤与陈名夏的案例也不是例外。


把它放入整體來看,它就是一個例外了。
眼界放大點。

刘震宇的《佐理万世治平新策》一书,抒发了“更易衣服制度”的观点,被乾隆发现,认为他大逆不道:“刘震宇自其祖父以来,受本朝教养恩泽已百余年,且身到黉序,尤非无知愚民,乃敢逞其狂诞,妄訾国家定制,居心实为悖逆”。为打击与他有同样思想的人,拿他开刀,以儆其余“将其处斩,书版销毁。也证明了易服是有实行的。


又是回到了實際施行的問題。
劉震宇所說的東西是針對國家政策,為了維持政策的完整,他被拿來開刀就不稀奇了。這裡談的是政策面﹝他討論的是政策﹞,而沒有涉及到民間的施行情況。

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这也证明了易服是有实行的。


如果你看的懂所謂十從十不從的背後意義,你就知道所謂的易服只是限於上層。

你的所谓证据是无法让大家看得到的证据,书里面的文章你都没放上来供大家验证,

我已經提供你作者名字和書名,這是標準的學術界做法。這就像告訴你食物放在什麼地方,要吃的話自己去拿,而不是一定要送到你的嘴裡。你自己沒有辦法拿到書,竟然怪別人喔?

所以你喜欢怎说就怎说,易服确有实行,如硬要为了驳到我而忽略这史实,


實際施行的程度有多大?請回答這個問題。

[/quote]我无话可说,嘴炮我是不够你我承认[/quote]

又一個抹黑喔,請快點說出我怎樣嘴砲了喔~

如果你要說清代的更替服飾法令有影響,當然是可以成立。因為你用的是二分法,就只有兩個選擇︰有和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都會有了。因為即使它只是一紙空文,也會因為它曾經頒發過而存在,因此他有影響。

但是就如我說的,影響當時更替服飾與讓人們能夠接受服飾變化的是流行文化,而不是政府。政府對於服飾的影響力並不大。

從當時的各種條文來看,可以知道當時第一批必須要更替服飾的人是知識份子與政府有直接大量接觸的人。因為為了與官方維持關係,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辦事。而且他們大多是屬於上層社會,在經濟上也有這個能力馬上更換。但是在一般民眾之中,他們不需要跟政府大交到,因此不需要換衣服,而且也因為經濟能力的關係,也沒有辦法換。

後來導致人們放棄舊服裝,主要是因為流行文化的影響。首先是領導潮流的人,也就是上層的知識份子,他們主要的穿著是新世代的裝束。而這種風潮也逐漸席捲了其他階層與社群的人,引起他們的仿效。

此外,在明代,窄袖等服飾就已經出現於民間之中,而且從明代開始,服飾潮流的迅速變化也有助於人們接受新款的服飾。另一方面,清代知識分子一改前代的潮流,從追求個人德性轉變成經世致用,從追求個人理想變成要服務社會。在這股思潮底下,許多知識分子以投身仕途為尚。由於主導流行文化的知識分子們加入官場,並且以身作則穿上政府規定的服裝,也導致人們以此服飾作為模倣的對象。

但是中下層社會之中,仍然有一部分人是不被影響的。這除了是經濟因素之外,也與無法追求流行服飾有關。也因此,在《康熙南巡圖》等畫中就看到了一些人仍然穿明代服裝的現象。

此外,看看後來乾隆在其畫像之中穿上所謂的明代士大夫的服裝,就可以作為一個證明。這樣的現象絕對不是一時興起,因為不論明清,皇帝都是人們的榜樣,並且絕對不可以身試法,不然這將會動搖整個政府的體制。

以下是參考書目︰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台北:三民书局,2005)。
Brook,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Gerth, Karl, 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Li, Lillian M., 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 (Cambridge, Mass. :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Pomeranz, Kenneth, The great divergence :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Waley-Cohen, Joanna,The culture of war in China : empire and the military under the Qing Dynasty (New York : I.B. Tauris & Co 2006).
Susan Naquin and Evelyn S. Rawski , Chinese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87).
Ho, Ping-ti,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electronic resource] :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 New York : Science Editions, 1964).
Ho, Ping-ti,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要看就自己想辦法,自己去找出我的破綻進行直接的攻擊,而不是一直喊說我沒有把內容PO上來云云,這樣的攻擊方式太弱了,而且根本就是死賴皮。如果在大學裡面,你這樣的態度早已經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09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了,你一直要我說我的東西,拿出我的證據bla bla bla,這個從我之前就已經拿出。上面的可以說是一個總結。

好吧,那麼你的論點和證據呢?

你一直說服飾的演變一定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但是我上面的說法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影響並不大。並且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指出你說列出的證據的錯誤。孔闻謤、陈名夏與刘震宇三人的個案只是能夠說明了紙面上的命令,但並沒有指出當時整個社會是否因為政令而改變。他們之所以促怒政府,是因為他們公然違抗國家法令。所謂的十從十不從,恰好還證明了我的說法。這個法令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是當時政府無法讓民間完全服從他們的服飾規定,因此把政令侷限於社會的上層人士。後來因為流行文化的關係,才能整體社會改變。

此外,清代的一些小說刻本插圖之中就顯示了當時的民間仍然有所謂的明代服飾,並且從《點石齋畫報》裡面,可以看見這些服飾到了晚清仍然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网友
不打算回来做个总结吗?
现在都到了最后结案陈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3: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在清代绝迹这是历史基本常识,感兴趣點石齋畫報是怎样的,和尚道士戏服不算,这报图很多别叫我自己找,对于有人说汉服经过腥风血雨之后可以在和平之后民间可以选择自行恢复,这是说不通的,这时民间已习惯满装了,穿汉服不是自寻麻烦说不定会惹祸上身杀了头或别人会当穿戏服的神经病,因为十从十不从这法令在清代没废止,还有拿百日維新所頒布的改革政令来比喻十从十不从这是错误的,百日維新是最后被废了但十从十不从可没有。乾隆有穿汉服来玩这是事实,但不代表清政府容许民间穿回汉服。汉服消失跟清政府有切不开的关系,百度百科与维基百科都有答案,如某人说是假的,建议你去改,不然很多人都会被误导了。我很懒,不像某人可以专业得长时间长编地辩论,基本我是不会回,如你要辨建议去百度汉服吧辨,哪里有很多这方面的专人。
百度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A%BA%B7%FE

维基对汉服的解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6%9C%8D

百度百科对汉服的解释
http://baike.baidu.com/view/4514.htm

[ 本帖最后由 werty12 于 3-5-2009 03: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还是劝劝你爬爬贴在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5-2009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3-5-2009 03:26 PM 发表
楼上的,还是劝劝你爬爬贴在说吧···


我有爬完整个贴,你的头呢?还没给开始忘了兄吗?你不用帐号来换你的头打算拿什么来还你欠他的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一伙的~
那在下少赔了~

要在下的头,阁下还得再下点功夫,在下这头,说贵不贵,但是胡阁下却也出不起这价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3-5-2009 06:05 PM 发表
原来是一伙的~
那在下少赔了~

要在下的头,阁下还得再下点功夫,在下这头,说贵不贵,但是胡阁下却也出不起这价钱~



我跟他也不是很熟,你说我们一伙随便你。
我说你欠他的头只是为证明我有爬过文,你头贵不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欠开始忘了一个头,是你自己说的要割下你的头给他~
你不会想言而无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忘兄先找到证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2-2024 07:34 AM , Processed in 0.13499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