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9-2009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石街有一间叫 瑞康 的,以前孙中山曾住过。老字号 |
|
|
|
|
|
|
|
发表于 29-9-2009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小小飞侠 于 29-9-2009 04:34 PM 发表 
打石街有一间叫 瑞康 的,以前孙中山曾住过。老字号
不好意思,请问你所说的这家"老"字号是做什么生意的? |
|
|
|
|
|
|
|
发表于 29-9-2009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ing^ 于 29-9-2009 05:23 PM 发表 
不好意思,请问你所说的这家"老"字号是做什么生意的?
以前做很大,进口中国货物零售,批发,老板萧云天,他是老作家萧遥天的兄弟,
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和女儿打理。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3# 小小小飞侠 的帖子
做什么你酱清楚?难到你就是xx......!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小小飞侠 于 30-9-2009 03:10 PM 发表 
天下老字号多得很,无名英雄无数,我小飞侠算不了什么!
顺便告知,若有兴趣,最近我刚在“人文史地“版内,马新历史内
郑和其实可以列土封王,回复了整20帖,不妨参阅一下. 改正:是人文空间内,史地论坛部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山脚日新独中前的abc 算不算 应该有25年
但肯定超过20年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人生啊。。。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08: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求“锺金泉”总行的联络电话,请知道的论坛网友帮忙,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9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不含化学药物的手工水粉已被推陈出新的化妆品边缘化,水粉行业在马来西亚逐渐步入黄昏。
杨老的老字号“槟岛为记”上等清凉仅此一家,即槟城联成公司出品,其货源仅供应槟城吉灵万山和新山两地。槟城仅剩的一家传统水粉老字号,也从每日生产逾百公斤减少至20公斤。尽管如此,已六七十岁的华裔店东夫妇仍然坚持每日制作水粉,不让传统工业被社会淘汰。
在多样化的化妆品尚未流行以前,马来西亚华裔妇女最流行的,便是使用水粉让肌肤清凉美白,或当粉底化妆。
看到一颗颗如水珠般的硬块水粉,难免让人想起老奶奶每天起床洗刷后,从瓶子里掏出几颗水粉,然后加入几颗水珠,把粉粒溶解成膏状的粉液,往脸上和粉颈涂抹,再提着菜篮上菜市的情景。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9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9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2010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angist 于 24-1-2010 02:10 PM 编辑
卖了90年的肉粥
这就是被槟城人推崇的城中生意最好,味道最老的肉粥。
我轻轻搅动着眼前这碗丰富的猪肉粥,扑鼻而来的肉香,叫人看了就知道这碗粥一定好吃。
大颗的肉丸,厚厚的猪腰、猪肝、猪心、猪肠,还有一撮猪脑,铺盖着粥面,粥汁满得像就快从瓷碗边沿溢出,洒一把青葱点缀,颜色生动得令人更食欲大振。

最原始打包工具
老档主黎汉良告诉我,从爷爷黎赐当年一肩挑扁担,一手提着火炉,在街边摆卖到今天由曾孙黎耀宗接棒,四代相传,已卖了90年。
黎老板还向我展示了一个保存了约半个世纪的“冬菜瓮”。
“当年没有塑料袋的年代,这就是最原始的打包工具。”
一个小陶瓮,在瓮口处系上麻绳或用铁丝源套紧作提把,就可把煮好的粥,米粉汤或面线汤盛入瓮中,让客人提着走。
秘诀全在高汤中
慢慢品尝着肉粥的好滋味,努力的想象口中的美味,90年来养大了多少人,如此好滋味能世代传承,也是件叫人感动的事。
黎大叔说,今天尽管卖了第4代,他还是坚持用老方法,用大骨熬煮高汤;选用新鲜的猪肉及食材。
黎大叔说:“传承了90年的美味,秘诀全在高汤中,用慢火及时间熬出来高汤,其出味散香,不是鸡精或味精可取代的。”
每天上午11时,他们就开始来到档前,准备下大骨熬煮高汤,至少慢火熬煮3小时。
原来这一碗好吃的粥,除了盛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食材,最重要的还是黎老板的认真与用心。
难得的是经历了近百年的洗礼,碗中的美味还能保持得如此甘香隽永。
好脾气广结人缘
傍晚6时许,饕客渐渐向肉粥档而来,等着打包的人龙亦越排越长,守在档口火炉旁的黎耀宗与助手,专心一致,丝毫不敢松懈的,一手把着铜锅,一手舀着高汤,一碗又一碗的煮着米粉汤、粥或面线、下肉丸、猪肠、猪心、猪肝、猪腰等食材,手法灵活俐落,几分钟就煮一碗,一晚上下来可煮上几百碗呢!
黎大叔说,站在火炉旁一整晚,热气迫人,常把人的脾气都惹火了,曾在火炉旁站了55年的他,坦言当年遇顾客催促时,不时都会发脾气骂人。
记得从小就随父亲来这里吃肉粥、猪肉米粉汤,总是要等上至少一小时,很多时候饮料都喝完了,主食都没上桌。
“随着年纪大了,脾气收敛了,更明白到一个人要成功,除了凡事用心认真外,更要有好脾气,广结人缘。”
尝美味不惜痴等
今日黎氏父子一家人都在档口合力打理“祖业”,儿子负责撑锅,父亲负责买办,母亲及媳妇就负责收钱、找钱,再加上几个帮手负责下单,招待及打包,流程顺畅了不少,但饕客若碰上周末或公共假期,也许等上一小时,槟城老饕就是有这耐性,为了尝好滋味,不惜“痴痴的等”。
不过,尽管等,只要尝到碗中美味,憋了一晚的气也会随着好滋味吞下肚,就如一个外地友人说的,“除了槟城,哪里还可吃到这么丰美又传统的老滋味?等上一晚,也算值得。”
这也是为何每天晚上,四面八方来的饕客,坐满附近的两间咖啡店,连小巷子也座无虚席。
清冷的槟榔路上,唯在与日本新路衔接的路段可以找到人气与旺气。

活文化遗产
100年的光华日报,是大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卖了90年的日本新路肉粥,原来也是槟城猪肉粥的鼻祖。
黎汉良说,爷爷最初南来时,先是在猪肉店当伙计卖猪肉,后来为增加收入,才改卖肉粥。
卖肉粥生意很不错,接着就把父亲带来,之后不少亲戚都加入行了。
60年代槟州4大著名肉粥有日本新路、平安巷、调和路及姓王公司后;原来都是黎姓家族,当中有叔侄及堂兄弟的关系。
今天黎氏家族的肉粥,除了黎汉良父子之外,就仅剩平安巷,叔叔黎科的后裔在经营的。
作为文化遗产古迹城的乔治市,就因为能保存这些美好的老滋味,活文化遗产更令人珍惜。
http://www.kwongwah.com.my/supplement/2010/01/19/4.htm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2010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2010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im Heang 馨香...
150年的义香都比不上
protoeden 发表于 29-7-2008 02:00 PM 
同意!!不过听说是義香的师傅过去馨香的。。 |
|
|
|
|
|
|
|
发表于 25-1-2010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