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25-11-2008 05:05 PM 发表 
比之冯摹本多了急气,想是你喝多咖啡太多,心跳快了吧。。。。
这是睡前之作,本人睡前不喝咖啡,
正如你所说,此习作是急了一点,
那是一份现代人的急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08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25-11-2008 11:47 PM 发表 
有条件未必有胆识。。。。。被‘被动‘惯了。就不会主动去创作。 连临帖都要效仿复印机,干脆做部机器算了。谈不上啥大师。
这是对临摹的观念问题.
许多 人认为,我写得像我就会有所临的字的水准,
但事实上,临和字,往往会有一定的距离,
就算能临和写都是一个模样,那还是少了一个原创性.
王羲之,于右任....这些大师,写的时候,可没有范本在他们的面前.
临摹是让我们去学习和理解前人的东西,
临摹的最终是超越前人,不是叫我们跟着他们的屁股跑.
现代的人的理论,资源...应该是可以超越前人的,
但,如果心理上不能越过一个正宗传统的门槛,
古人和现代人是一样,你就只好在后面跑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08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ng001 于 26-11-2008 12:55 PM 发表 
我觉得在我国,对中华艺术有认识的人,大抵上还脱离不了对师承的崇拜,如老师,碑帖,
进而在评审角度上,过度倾向于比赛看谁的相似度比较高,而不是对创作的验收了。。。
对自学派或野鸡学院派走出自己一条血路的 ...
在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审美品味的问题,
但真正的原因,我想是我国书法界,
大多数是把书法定位在一种"承传"的思维上,
承传自身的(中华)文化,
记得,应该没有记错,我国有一本书法的书名,主题也是"承传".
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书法是不是一门"艺术"?在我国的书法界,
我想许多人的心底里还是不确定的.
在"文化"和"艺术"的选择,最后出来的就审美品味的问题.
也许,大家可以说说,
书法是不是一门艺术?
是不是应该是一门艺术?
如果不是艺术,那书法是不是可以不用创作,或者创造?
如果,作为一个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发展?
文化是什么?书法文化又是什么?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摹的最终是超越前人,不是叫我们跟着他们的屁股跑.
现代的人的理论,资源...应该是可以超越前人的,
但,如果心理上不能越过一个正宗传统的门槛,
古人和现代人是一样,你就只好在后面跑吧.
对呀,还记得多年前有位书画闻人告诉我:
我们是不能超越古人的,因为他们已经把美的定义都规划下来了,我们后人只要跟着走就对了。。。
现在回想,莞尔。。。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簡直荒天下之大謬,這位“聞人”的話真讓人不敢苟同。後人踩在前人肩上,按常理,當然只有越登越高,哪有只能亦步亦趨之理呢?豈不見多有前人學者之論為後世駁倒之例?如果真如那“聞人”所說,豈不只有每下愈況?謬哉謬哉……怪不得馬來西亞書法界常有絕糧斷炊之憂啊!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8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ylt 于 26-11-2008 02:26 PM 发表 
簡直荒天下之大謬,這位“聞人”的話真讓人不敢苟同。後人踩在前人肩上,按常理,當然只有越登越高,哪有只能亦步亦趨之理呢?豈不見多有前人學者之論為後世駁倒之例?如果真如那“聞人”所說,豈不只有每下愈況?謬 ...
这种情况并不是马来西亚书法界才会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是有华人的地方,就处处有荒天下之大謬之事。但并不是全数。
可能是教育出了大问题吧,个人觉得。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8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不是一门艺术?
是不是应该是一门艺术?
如果不是艺术,那书法是不是可以不用创作,或者创造?
如果,作为一个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发展?
文化是什么?
书法文化又是什么?
月前有位军队的马来朋友,约了在画展会场门口见面,在等我的同时他跑进去溜达溜达。
我到的时候,他拉着我去看他喜欢的一幅画,其实是一幅现代书法。
他说当他看这副字时,他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他感觉到受包围的压力和困扰。。。
那副字写的就是:四面楚歌。。。
我想,这就是书法艺术的表达吧。。。
对我来说书法文化表达的是个人对生活的领悟和记录,一代流传一代,久而久之就成了代表当代的艺术倾向。。。
就如秦隶,唐楷就是代表当时的流行文化。
若干年后,或许印刷字体就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字体。而copy n paste技术就代表这年代的艺术倾向。。。
check check check, who knows? yoh, yoh, yeah, yeah 。。。
肤浅的见解,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8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ng001 于 27-11-2008 12:57 AM 发表 
书法是不是一门艺术?
是不是应该是一门艺术?
如果不是艺术,那书法是不是可以不用创作,或者创造?
如果,作为一个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发展?
文化是什么?
书法文化又是什么?
月前有位军队的马来朋友,约了在画 ...
复制大大师。。。。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8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27-11-2008 01:12 AM 发表 
复制大大师。。。。
哈。。。一针见血呀。。。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8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08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是.
书法是不能孤立的,书法要冲破自困的情境.
跟时代和环境脱节,就会被淘汰.
华社的各方面渐渐的放弃书法,而选用印刷字,
反观,日本可以在各方保留毛笔的视觉,
文化和传统如何保留和继承?
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书法界固然要自强,而整个华社也要自觉,
观念和想法先建立起来.
个人浅见.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08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25-11-2008 11:47 PM 发表 
有条件未必有胆识。。。。。被‘被动‘惯了。就不会主动去创作。 连临帖都要效仿复印机,干脆做部机器算了。谈不上啥大师。
为什么的很多书家都喜欢临摹? 临碑?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而不是你们常强调很古人走, 什么复制,,,,,
一些人整天想要创作, 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书体, 对吗?种可以再想想创作的材料呢?
创作的材料应该从何而来? 材料多了创作才会丰富。
古人留给我的材料有很多, 这一点大家非常清楚, 在这里草草老师的书艺比较高, 是因为他临的书体比你们多, 领悟多, 用笔的方法多!
这就证明了有临摹、临帖、临碑的益处。
历代无一个书家都在自临习。不是临两下就能创作的, 也不是写大大一幅的作品就是创作, 书法艺术二千多年之,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中国修书系也要五年对吗?书法的承传本来就是历史,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出书册写上了这两字。
中国从古今写行草都于王羲之为标准, 看看孙国庭的书谱, 苏东坡, 王献之, 祝x明, 赵之歉等他们的基本功都来自王羲之。但每位写出来的都有自家风格。临帖就是书法讲的练功, 为你的书体打下基楚。
没有功底写出来书法, 讲究新意, 不叫书法艺术,,,,,, 叫艺术书法, 因为他们注重的艺术书而无法, 为什么这样叫呢?
书早期叫刻、叫削、叫雕后到书, 现代人叫写, 因为年代至用具的关系, 例如甲骨时期不叫书叫刻那时的年代只有刀。
个人浅见, 是属交流, 见谅!
字習千碑方創體,書通萬卷始言家
但个人非常欣赏草草老师的临习!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28-11-2008 05:3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1-2008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8-11-2008 05:08 PM 发表 
为什么的很多书家都喜欢临摹? 临碑?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而不是你们常强调很古人走, 什么复制,,,,,
一些人整天想要创作, 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书 ...
现在的条件和以前根本不同,由王羲之,钟繇到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到刘墉甚至郑板桥他们个个都不是书法家,他们都是官。
书法只是他们一项比较好的技能而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书法永远只是一种附属技能。
所谓"书法家”这个名词和职业都是很新的,就算于右任也好他也是当官的,年轻考过科举。毛泽东,郑国藩,康有为的书法会被人注意很大的理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政治上的建树。书法是不能独立生存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1-2008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的深入交流.
不管是书法艺术,还是艺术书法,墨象,现代书法,学院派书法.........
临摹是必需而且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临摹也是理解古代书法最好的方法.
个人的浅见是,临摹的重点不是多,不是久,
而是从临摹的过程中你理解了多少,像不像是一个表面的标准,
在传统的术语中,是从所临摹的帖中你对"法","意","神",掌握了多少?
在现代艺术的术语中,是你所学习的对象(帖)的造型,线条,空间,质感,还有帖背后的历史,审美,文化...的认知和意义.
作为书法家(艺术家)是书法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存在的身份.
书法(艺术)创作,自有创作上的学习和程序,在现代(或者说西方)艺术是作为一种学问来学习,书法的问题比较复杂,其中参和了文化身份因素.
除了初学入门的学习,一般上临摹到创作要有一个目标,目标明确性,有助于临摹的学习掇取.
每个人的对书法的内在要求都不样,学书历程也会不一样,结果也会不同,观念当然会不同.............
"和而不群,百花齐放,异中求同,"
[ 本帖最后由 逸笔草草 于 30-11-2008 02:09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2-2008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了好久没人复帖.
只好再传习作.
这次是宋.蔡襄的脚气帖.

临得时候有点随意,请诸位指教了. |
|
|
|
|
|
|
|
发表于 9-12-2008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8-11-2008 05:08 PM 发表 
为什么的很多书家都喜欢临摹? 临碑?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而不是你们常强调很古人走, 什么复制,,,,,
一些人整天想要创作, 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书 ...
有所执着是好的。。。
但是不要太绷紧。。。
放松点对身心都有益处。。。
当然对书法更有益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2008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传.
礼器碑.
 |
|
|
|
|
|
|
|
发表于 10-12-2008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8-11-2008 05:08 PM 发表 
为什么的很多书家都喜欢临摹? 临碑?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而不是你们常强调很古人走, 什么复制,,,,,
一些人整天想要创作, 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书 ...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如果只是这样,您就太小看书法了。她不止启发您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这等技术上表面的学习,她还可以令你发觉建筑的美,大自然的美,汽车的流线美,色彩的美,不健全的美,东方美学思考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太多啦,还有,生活的美。但是,瞎子摸象,各有各摸,我可不要当瞎子。
一些人整天想要创作, 写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书体,我就是这样的人。然,创作就是很个人的。我平时有没临帖勤不勤劳,要不向您交待?创作是要不要注入我临帖时的因素是我个人的选择。要不向您交待?
中国从古今写行草都于王羲之为标准, 荒谬!谬论!
没有功底写出来书法, 讲究新意, 不叫书法艺术,,,,,, 叫艺术书法, 因为他们注重的艺术书而无法, 为什么这样叫呢?我平时有没临帖勤不勤劳,要不向您交待?创作是要不要注入我临帖时的因素是我个人的选择。要不向您交待?现在是后后后后后现代主义啦,老兄,醒醒吧。
书早期叫刻、叫削、叫雕后到书, 现代人叫写, 因为年代至用具的关系, 例如甲骨时期不叫书叫刻那时的年代只有刀。并不是全中,有些甲骨片是先描了朱文才刻上去的。准确地来说,是划上去。我先前也以为时刻上去,一直到2006年时,到了殷墟看了甲骨片时,感觉是激动的。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出书册写上了这两字。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他们只懂得历史上的排除异己,争权夺利。
字習千碑方創體,書通萬卷始言家。 吾道一以贯之--孔子
个人“搁浅”见, 不懂是不是纯属交流, 无需见谅!
如有得罪,大家一起找草草去海边游泳吧。(海涵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10-12-2008 11:3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10-12-2008 09:10 PM 发表 
临摹发临碑是一种学习, 在临中可以多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如果只是这样,您就太小看书法了。她不止启发您了解到汉字、字势、字架、用笔、行笔等等这等技术上表面的学习,她还可以令你发 ...
哈哈哈哈,精彩精彩。。。
如果把这回应用你的书法写出来,一定很有看头。。。
不错,大家都有发言的自由。。。
这样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交流。。。
的确,有时候执着太多东西,太多大包小包的,的确累赘。。。
若能放开胸怀,的确可以轻松开阔些。。。
毕竟都廿一世纪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才是艺术。。。
大家那么的压抑,的确需要一点点的发泄,发泄。。。
这样彼此才能产生火花,烧得更热。。。。
大伙儿们,继续吧。。。
[ 本帖最后由 林绍胜 于 11-12-2008 12:12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2008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ckbling 的强烈复帖.
个人是很喜欢你的文字排列,这本来在古时是书法家的本领,但到了现在很多书法作品就只会折格子写字.(折格子只是书法空间安排的一种方法,是设计作品空间的呈现,而不是只是整齐而已).像绍胜所言,用你的笔墨语言来表达会更好.
临摹是一种(在书法上)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仅仅是技法的学习,就只会学到书法(艺术)的最表面.
临摹与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中国古代哲学,艺术史,材料学...同步学习和观念配合的话,临摹才能够得以深化.
但每个人的人生观念不同,所以对事物的阐释也会不同,不同观念下对临摹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我想大家要的是互相理解和交流.
对我个人而言,临摹在书法上只是一个学习的方法,临摹过程的积分是要在我的作品上呈现的,换而言之,临摹过程中我学习到什么,启发我什么才是我所需要的.
一家之言,若有错误,敬请指教.
若有得罪之处,来马六甲海边游游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