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ldy

从杭州到广州【这一次的旅程已告一段落,而另一趟的出走正要开始】-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2-2008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ldy 兄,我又来了!
这些照片,真的太。。。太。。。美了!
本来还想赞几句的,可是却感动到无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2008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field 于 1-12-2008 03:33 PM 发表
Eldy 兄,我又来了!
这些照片,真的太。。。太。。。美了!
本来还想赞几句的,可是却感动到无言了!

Eldy,连一直在潜水的安爸也浮上来称赞你的照片漂亮,那肯定是好得不得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field 于 1-12-2008 03:33 PM 发表
Eldy 兄,我又来了!
这些照片,真的太。。。太。。。美了!
本来还想赞几句的,可是却感动到无言了!


安爸,

当时的景色真的是很棒的!
怎么会无言,给些意见来,那么下个月的巴厘游,我的照片会更精彩!

[ 本帖最后由 eldy 于 2-12-2008 09:5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ely_wolf 于 1-12-2008 09:36 PM 发表

Eldy,连一直在潜水的安爸也浮上来称赞你的照片漂亮,那肯定是好得不得了了。


还是要向安爸多多的学习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麟、鳳、龜、龍)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徵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






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常常立下汗馬功勞,它具有老馬識途的智慧,馬不停蹄的能耐,一馬當先的奉獻精神和忠於職守的高尚品德,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鍾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道第二段


第二段神道石刻﹐現名“翁仲路”﹐長250米﹐沿途依次布置一對白石望柱﹐兩對武將﹐兩對文臣。望柱高6﹒25米﹐柱與基座橫斷面俱作六棱形﹐頂端作圓柱形冠﹐柱身浮雕雲氣紋﹐柱頭浮雕雲龍紋。兩對武將﹐一對無須﹐一對有須﹐身穿介冑﹐手執金吾﹐腰佩寶劍。兩對文臣﹐也是一對有須﹐一對無須﹐頭戴朝冠﹐手秉朝笏。


這些石人統稱“翁仲”。相傳秦代有位大將﹐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體壯﹐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因防范匈奴有功﹐死後﹐秦始皇為他在咸陽宮的司馬門外鑄了銅像。後來﹐人們便將銅像﹑石像之人統稱為“翁仲”。孝陵神道上的翁仲﹐是明朝帝王駕前文武百官的象征。


明孝陵神道最大的特色﹐在于人工建設與自然形勢的完美結合﹐完全依山勢地形作蜿蜒曲折的布置﹐在每一段落上﹐安放石象生來控制其空間﹐石獸或蹲或立﹐姿態交替﹐配以蒼天遠山﹐形成一派嚴肅靜穆的氣氛﹐這是孝陵神道在布置上的成功﹐在歷代帝王陵墓建筑中是前所未有的。


神道石刻造型厚重簡朴﹐以形體高大取勝﹐雕刻技法上注重寫實﹐寓巧于拙﹐線條圓潤流暢﹐細微處精雕細琢﹐融整體宏大與局部精細為一體﹐代表了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2-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ldy 于 2-12-2008 09:56 AM 发表


安爸,

当时的景色真的是很棒的!
怎么会无言,给些意见来,那么下个月的巴厘游,我的照片会更精彩!

哇~!你这么快还要去巴厘游玩啊? 这么多时间和金钱?? 真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08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9# eldy 的帖子

谢楼主资料!

你镜头下的神道真的好美好浪漫哦!到了枫叶全红时,岂非更美到不行?!我最初知道这地方是因为港剧“乱世佳人“ ,孤陋寡闻,抱歉
看了这些照片,我决定将来的江南行一定要到那儿去,而且还得是在秋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2-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8# shuven 的帖子

必须是深秋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08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ldy 于 2-12-2008 09:56 AM 发表
安爸,

当时的景色真的是很棒的!
怎么会无言,给些意见来,那么下个月的巴厘游,我的照片会更精彩!

Eldy,又去Bali 哦!这一回有带你的宝贝女儿去吗?
你的照片方面,我也不敢有什么评语啦!是有一些暇疵,但我自己也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
我想,这可能是天气,或相机的因素吧!如果有钱换一台高阶相机,应该就一切OK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ely_wolf 于 2-12-2008 01:45 PM 发表

哇~!你这么快还要去巴厘游玩啊? 这么多时间和金钱?? 真羡慕...


时间啊!是有的,只要老板放人就行了。还有好多假期等着报销呢!
金钱啊!边找边玩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uven 于 2-12-2008 10:54 PM 发表
谢楼主资料!

你镜头下的神道真的好美好浪漫哦!到了枫叶全红时,岂非更美到不行?!我最初知道这地方是因为港剧“乱世佳人“ ,孤陋寡闻,抱歉
看了这些照片,我决定将来的江南行一定要到那儿去 ...


我也相信枫叶全红时,一定很美的!
之前游加拿大是,枫叶全黄时,那个景色真的无发言语,就是美!
那么就要好好的开始的plan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ely_wolf 于 3-12-2008 09:09 AM 发表
必须是深秋才行。


还有时间要拿捏的刚刚好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08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水员一号上水面呼吸一下。
照片 很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field 于 3-12-2008 12:56 PM 发表

Eldy,又去Bali 哦!这一回有带你的宝贝女儿去吗?
你的照片方面,我也不敢有什么评语啦!是有一些暇疵,但我自己也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
我想,这可能是天气,或相机的因素吧!如果有钱换一台高阶相机,应该就 ...


对,这回宝贝女儿会跟着去。

天气真的是其中一个大因素。
高阶相机,暂时没有这个打算。要的话,也是加镜头吧!
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相机后面的那个了。

[ 本帖最后由 eldy 于 3-12-2008 05: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正 于 3-12-2008 02:27 PM 发表
潜水员一号上水面呼吸一下。
照片 很有感觉。。。


欢迎来到透透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2-2008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ldy 于 3-12-2008 02:18 PM 发表


还有时间要拿捏的刚刚好哦!

我去到那边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时间拿捏不准,可惜。。。看不到漂亮的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8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nely_wolf 于 3-12-2008 04:45 PM 发表

我去到那边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时间拿捏不准,可惜。。。看不到漂亮的景色。


这个问题嘛! 我想很多人都遇过, 因为现今的天气可是变化无常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8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 – 走马看花游明孝陵和中山陵】

之所以有走马看花游明孝陵和中山陵,是因为我们对明太祖朱元璋和孫中山先生认识不深,虽然有听过这两位伟人,可惜只是停留在他们的名字而已,对此行留下好多遗憾!


明孝陵的网上资料


南京明孝陵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8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0-2025 03:57 PM , Processed in 0.1237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