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amajlin

目前雪隆一带房地产价格被炒过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9-2010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这是自由经济的市场。买卖屋子是没错的。但政府总要保护小市民,让人们能够参与这块经济肥肉,吸 ...
creativebrother 发表于 20-9-2010 06:43 PM



不能,发展商也是商家,他们有权卖多少他们决定,政府不能干预。炒家炒房子也有风险,97 年就被烧到血都没有一滴。别以为很容易。
除非像新加坡那样,政府自己建房子卖,限定没有房子的人才能买。但我国的情况来说,还没有需要做到这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9-2010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发展商也是商家,他们有权卖多少他们决定,政府不能干预。炒家炒房子也有风险,97 年就被烧到血 ...
kitkatlow 发表于 20-9-2010 06:46 PM


这要看马国政府有什么良策了。不过,马国政府都是站在发展商的立场想的啦。

我们只好自求多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kitkat 兄的意思是要鼓励年轻人多拼多努力。。。
如果说是屋价抄得高到bubble时,大部分的人是买不起的。。。可是现在我看周围,很多年轻人真的蛮本事赚钱的。。。你不能说他抄高屋价,他是有本事买。。。没本事的就只好向他租房子住咯。。。

你说的内部认购, 虽然提高了屋价,可是我还是看到一些年轻朋友有本事买。。。。

所以大家努力拼吧,大一份工是不够的。。。要学这些年轻朋友,打工同时,有卖这个那个, 又拼OT。。。

钱是有得赚,看自己要不要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20-9-2010 07:06 PM 编辑
我想kitkat 兄的意思是要鼓励年轻人多拼多努力。。。
如果说是屋价抄得高到bubble时,大部分的人是买不起的 ...
tindontin 发表于 20-9-2010 06:55 PM



其实一句话,之所以很多人说房价高买不起,原因只有一个 :
贫富悬殊



[size=15.8333px]不是说什么炒家啊之类的。


[size=15.8333px]贫富悬殊问题是全球化问题,经济越好,有钱的人越多,有钱人跟穷人的距离就越大。
美国世界超强,穷人问题也还不是一摞摞。

一直在抱怨自己穷啊买不起啊,对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

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买的起哪一个吧。



我想说一个我几年前跟人家说的故事:


兔子绵羊等人开集会,抗议一直被豺狼欺负,要求豺狼别欺负他们。
结果开了几十个集会,豺狼还是一直欺负。

为什么?

因为不管开多少个集会,兔子还是兔子,绵羊还是绵羊。还是属于被欺负的弱势族群。

你不同,你不是兔子不是绵羊,你是人,你可以想办法把自己由穷人变成富人。你可以脱离弱势,成为强势,成为主导。

要解决贫富悬殊,方法只有两个

1. 要求政府没收富人财产,实行共产治国。

2. 打拼,人家靠打拼由穷人变成富人,你自己也一样。


抱怨,一点帮助都没有。
做人,要争气,别生气。
一直埋怨房子太贵买不起,埋怨多几十年你都还是买不起的。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买的起的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便宜的屋子赚不到钱,至少300k以上,因为有钱人喜欢哪些`屋子,要赚赚他们的钱,穷人的钱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便宜的屋子赚不到钱,至少300k以上,因为有钱人喜欢哪些`屋子,要赚赚他们的钱,穷人的钱难。。
gateux 发表于 20-9-2010 07:10 PM


gateux兄,有什么“路”赚他们的钱吗?
不如做发展商(还是要卖贵屋的),发到像猪头酱。。。。发梦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9-2010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发展商不卖贵屋,赚不到钱,因为他们用很贵价钱买那块地, 我还是觉得同样的东西贵一百千就很不值得,像setia alam , phase 1 400k,现在卖500k , 但是很多人买。。谁令到价钱飚这么高,是买家,我很想知道,他们买的时候500k 还会再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eativebrother 于 20-9-2010 07:28 PM 编辑

我租的这间店更够力,差不多一个月起一百千。去年九月,2.7M。今年四月,3.3M。现在都不懂几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9-2010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朋友在setia alam 550k买了subsale, 当时lauching price是400k ,两年前,他买的时候不懂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升值,会不会买贵了, 我问他,他答我一句,我买来住,不是买来卖,我都傻了,哪么人家两年时间赚了150k, 你打工要用几久才赚这笔钱?每个月存2k, 存7-8年? 我只能说钱是他爸爸给的,他有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朋友在setia alam 550k买了subsale, 当时lauching price是400k ,两年前,他买的时候不懂有没有想 ...
gateux 发表于 20-9-2010 07:28 PM



如果一直理会人家赚多少钱,那么你什么都不用买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etia alam lauch 22 x 75
780k,你敢买吗? 如果你有200k cas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朋友在setia alam 550k买了subsale, 当时lauching price是400k ,两年前,他买的时候不懂有没有想 ...
gateux 发表于 20-9-2010 07:28 PM


叫你老豆也给你钱咯。那里可以酱比较的。
量力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眼红,只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很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想得罪任何人,只是例子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想得罪任何人,只是例子而已。。。。
gateux 发表于 20-9-2010 07:51 PM


交流交流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眼红,只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很奇怪。。
gateux 发表于 20-9-2010 07:50 PM


我觉得没有问题,尤其是买来自己住的,买东西最重要是看现在的价钱,而不用太过在意理会之前的屋主赚多少。
只要觉得那个价钱自己愿意付就可以了。


去年友人买了一栋公寓,450K,屋主三年前发展商买才330K。
今天,他要卖的话,应该是550K。他一年赚100K,比前屋主三年赚120K 更划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9-2010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old klang road一带,就是那个happy garden新condo 咯,launch 那天去看竟然全都卖完了,
剩下pen ...
JIS 发表于 13-9-2010 05:19 PM


原來不只是我這樣想
我也是有去看
看了後根本不用想了
唉……

朋友還拼命叫我買家
不然蓋次更加貴
我都不懂如何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0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朋友买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9-2010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殼蝸牛愁買屋‧房價狂飆,誰之過?
投資致富  2010-09-20 10:34
有一天,你一覺醒來,家附近冒出一座新都市......

有一天,你翻開報紙,家旁邊的房子標了天價......

薪水原地踏步,房價節節攀升,無殼蝸牛猶如正要上演中國電視劇《蝸居》的情節,買不起一個窩,很痛,卻不知該向誰發怒。

房價狂飆,真是一句“供給與需求”就能解釋的嗎?究竟誰是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天還未亮,阿錢爬起床,清晨5時抵達市郊已人潮洶湧,轎車一輛接一輛,人一個接一個,一眼望不到盡頭。

樓盤開售,每平方尺平均叫價650令吉,有些買家出手就好幾戶,抽到200多號的阿錢苦等老半天,號碼才喊到100出,工作人員就說:“已全面售空!”。

阿錢抱著一線希望,繼續等下去,希望一些人的交易臨時凸搥,讓他能夠“趁虛而入”,惟左盼右盼,沒人放棄。他不甘心,特向工作人員交待,如有人有意轉售單位,麻煩通知。

阿錢三不五時拜訪工作人員,果真盼到一通電話,買家因貸款出問題被迫轉手,只是,工作人員聯絡了好幾名潛在買家,遲了一步,注定空手而歸。

之後工作人員又來電,指一名拿汀當初以280萬令吉購入房子,現要以300萬令吉轉售,阿錢終順利買下那位於山頂上的房子。

阿錢說,無意長期持有此房子,但相信此產業的投資前景,3年後有望衝破380萬令吉,而計算員工“台底錢”9萬令吉、貸款利率成本後,前後只花340萬令吉,還是有利可圖。

回憶當天,高達99%的華人在排隊,有人還請外勞來排,之後再來補名……這排隊搶屋的熱潮令他非常驚訝。

金融危機餘波盪漾的此時,大馬房地產最近突然從南到北,從一線到二線、三線城市,正上演瘋狂的房價追趕熱潮。

房價衝上歷史高峰,“無瓦遮頭”、平均月薪不到3千令吉的小市民,望著高高在上的產業價,心中難免充滿疑問:“誰讓我們買不起房子?”

中價公寓也出現炒作投機

此時,很多發展商以“進步”與“供需”來搪塞民眾,但也有人不諱言,今天,連中低收入者熱購的中價公寓,近月也出現炒作投機的活動。

以炒股方式炒產業!市場傳言,一些發展商試圖塑造熱購錯覺,把部份單位交由“炒家”處理,製造“僧多粥少”的假像,順水推舟把房價炒高5萬至10萬令吉。

隨這些房屋單位由“炒家”控制,真正購屋者若欲購得有關單位,反而被迫付出額外“款項”,以高價購得房屋單位,造成相關產業價比市價高。

一名產業估價師坦承,有時候,確實是發展商製造出來的假像,叫職員、家人來排隊買氣氛,誰知道?

他也不否認,最近很多新產業出現炒作現象,以100萬令吉買下房子後,再以120至130萬令吉轉手,儘管如此,一些對經濟有信心的投資者,若認為再過半年,產業會上探到150萬令吉,也會不惜一切買下來。

最佳投資
低風險高賺幅

外國炒家?本地炒家?發展商?

供應不及需求?究竟誰才是房價突然涼不下來的“罪魁禍首”?

金融風暴時期,多國為鼓勵貸款,從“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演變成“極度寬鬆”政策,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

從中國到新加坡,再從香港到台灣,產業不斷延燒,房價被推向歷史高峰,促使當地政府急忙祭出打房政策,壓制炒房活動。

最近,市場普遍有個說法,指中國暴發戶轉移炒房陣地至大馬,因大馬房市是具有投機價值,較熱門的地區是孟沙、白沙羅、武吉加拉、八打靈再也和甲洞城市園等。

然而根據房地產同業,房屋“炒家”其實不止外資,不少本地人也加入“炒房”行列,使特定地區的房屋價格飆升。

前身為大馬產業經紀公會(MIEA)總裁的Reapfield產業計劃行銷主管蘇瑪表示,產業的投機問題其實長期存在,只是最近較明顯,數量也節節上升,尤其新產業領域。

少數買屋自住

他認為,“投機”可能不適用於產業領域,若將投機分為長短期來看,短期投機者希望在產業完成之際轉手獲利,長期投資者期望享有資本增值,並在一段時期後出售,只是最後買屋自住者為投機成份最低的人。

“產業投資被視為國內最佳投資品、產業市場成長穩健、低利率與高融資賺幅、發展商促銷配套創新、產業投資教育與訓練日益成風,自然增添產業投機者進軍產業市場的動力。”

他指出,當產業標價超過150萬令吉,發展商的目標對象一般是外國人,事實上,外國人在產業市場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他們始終是“高水平”投資者,尋求迅速收益或可觀的租金,只要市場成長蓬勃,這些投資者都會存在,一般集中在城中城與中心商業區。

供應需求關係相互

“當然以個人銷售而言,大馬人依然不少,但外資團體可能購買整棟產業作為投資。”

他強調,供應與需求必定具相互關係,否則產業價不會莫名其妙走高。

Pakatan Juruharta產業估價師鄭元偉也認為,產業價在過去一年已飆升,通常不視之為投機交易,反而是因經濟情況好轉,加上海外投資資金流入,不同層次與更高水平的供需因素所致。

本地產業顧問公司Zerin產業首席執行員辛赫則表示,大馬的產業投機情況不嚴重,主要是大部份產業投資者仍視產業為中長期投資,進而支撐產業價值。確實產業市場出現一些投機份子,但不足以影響整體市場。

“融資容易與進入門檻低促進產業需求,為投機份子出現的主要因素,不認為發展商是幕後人士,畢竟這是公開市場,投資者須自己留意市場走勢。”

精彩情節1:《蝸居》說出了一個房地產的真相,原來正是丈母娘推高了房價……

合理價?
產業價值需時衡量

房價,真的是“供需”兩個字就能解釋嗎?當產業價受到種種假像吹捧的“自我膨脹”後,究竟對消費者而言,甚麼價格才叫“公平”或“合理”?

鄭元偉直言,所謂的“公平”或“合理”價其實難以定奪,即使認為發展商的定價有問題,估價師與銀行一般會保持緘默,因為這可能是彼此考量的主客觀因素不一。

他解釋,產業估價一般依之前買賣過的產業價而定,發展商通常會參考周圍產業的買賣價或其他發展商的標價,並讓估價師為產業標價。

他坦言,本身曾因覺得某發展商產業價格離譜,拒絕估價。

“所以,價格是否合理?其實根本沒人能給予答案,因為,產業價值始終需時間衡量,即使找來估價師,也不可能掌握100%的公平性!”

儘管如此,他認為,投資者若對欲購買的產業價格持疑,不妨自己找估價師來衡量,再作決策。

他強調,當買方認為目前價格不公平,當然可以先抱持觀望態度,只是必須清楚,價格往往不由自主,而是依整體市場的需求與供應來決定與調整。

問題是,按照正常市場供需法則,價格高、買主少,消費者此時應有較大的議價空間,矛盾的是,議價空間卻降至低點,會否又代表了發展商確定房價不可能跌,寧可養著,也不降價求售?到頭來,不過是肥了發展商的口袋。

精彩情節2:為實現購屋夢,籌足首期付款,《蝸居》裡的主人公不惜借錢,甚至走進地下錢莊。

目標對象
打工族買屋難

一套普普通通的住房,甚至可掏空全家三代人的積蓄,讓原本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不敢離職,用一生的謹小慎微去還貸。

以目前國人收入而言,一般大學生月薪只介於2千至3千令吉之間,最多只能買20萬令吉的產業,而且還非常吃力,再說,物價步步高升,究竟有多少人買得起過百萬令吉以上的有地產業呢?

若保守估計,一名購買者若要買100萬令吉的產業,以銀行現提供的一般房貸配套,4.5%利率、攤還期長達30年和借貸90萬令吉來看,每月需供4千560令吉,月薪最少要1萬2千令吉才能應付。

言下之意,想要買得起百萬令吉有地豪宅,月薪至少要超過1萬2千令吉,連一般產業經理也負擔不起,何況打工一族!

對象放眼投資者

對此,蘇瑪直言,大馬人的薪水高低其實與發展的目標對象是兩回事,當相關產業計劃放眼的對象是商人或外國投資者,國人薪水已不在他們考量範圍內,“薪水是首次購屋者的問題,但他們一般上不是投機者或產業投資者,也不是百萬令吉產業放眼的對象。”

辛赫表示,大馬確實出現薪資無法趕上產業價節節上升的趨勢,所以,這意味國人更應視產業為投資品,尤其產業可作為通貨膨脹的“護盤”。

大馬現象
房地產泡沫不足慮

房價是市場,有人認為,沒能力也不該打壓,因為房地產是火車頭工業,現在好不容易有點火苗,要是打下去,經濟心情恐怕會受壓。然而,也有產業界人士提醒,若控制不當將形成房產業的泡沫化,重演上世紀90年代的房產業泡沫破滅,重創房產業的歷史。

辛赫直言,大馬不太可能出現產業泡沫現象,但2011年次季可能出現“小漲潮”;蘇瑪則表示,產業泡沫化未來可能發生,但只要經濟在成長,這不是問題,民眾目前無須為此擔憂。

鄭元偉坦言,若經濟低迷再現,產業過度膨脹難免帶來負面的漣漪效應,但不同產業市場的表現不同,不同地點與價格的產業也因情況而異。

投機為市場注入活水

他說,有時候,“投機”反而有助於為市場注入活水,否則產業市場變得死氣沉沉,自住的產業十年如一日,價值裹足不前。

他也強調,大馬產業市場比中國更受控制,市場無須過份擔憂產業泡沫化問題。

精彩情節3:在城市裡滾滾紅塵中苦守安身立命的“蝸居”……“蝸居”不是年輕人的終極目標,相反他們希望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最終擺脫“蝸居”。

投資須知
置業考量多

然而,他們可否絕地大反攻?

馬幣今年持續升值,物價不斷走高,房地產自然成為投資增值的主要選擇,一般薪水階級若趕搭上房價的順風車,可能也有望晉身為富裕階級,但如果購房購產處理不當,便可能成為一輩子的“房奴”。

近期,產業市場牛氣衝天,不少群眾突然對置產蠢蠢欲動,即使不為自住,也希望藉房地產把握人生第一桶金。

須持長期投資心態

對此,辛赫直言不諱,目前絕對是進軍產業的時機,主要是融資成本低,產業價仍可負擔,但建議民眾抱著長期投資心態。

蘇瑪也表示,現為置產的黃金時期,因大馬產業市場已加快成長步伐,價格不時往高探,加上經濟展望普遍向好,股市也表現不俗。

“此外,許多發展商提供置產的折價配套,允許買家在產業建設期間,享有全面貸款與零利率,這其實也是許多投資者積極進場的原因。”

他進一步解釋,相對他國,大馬產業價仍低,近年,大馬產業價已逐步走高,主要地段更寫下新高。

儘管如此,他強調,產業基本面如據點、產品、目標市場、素質等依然是置產需考量的因素。

他以城中城為例,該區的產業價之前雖出現過高的現象,但現在市場已普遍接受,新價格與趨勢也將持續調整。

鄭元偉則對置產有另一番見解,認為進軍產業的好時機應該是民眾有足夠資金支付訂金、法律成本、估價費、印花稅等,同時有充足應急資金,以應付6至12個月的分期付款時,這是為避免突發狀況,如萬一失業或業務虧損,影響一般收入,導致房貸告急。

針對投資者,他強調,能否租得出去,與租金回酬是置產前應考量的兩大因素;至於自住者,應先問自己,能否負擔相關產業價格?

他坦言,大馬大部份產業投資都虧本,因為資本增值不大,每年平均回酬只有1.5到2.5%,扣除維修費與稅務等成本,可能已無利可圖。

產業越貴回酬越低

“一般上越貴的產業,回酬可能越低,因為若房子太大,可能需半年才找到租客,反而是10萬令吉以下的排屋,一搬空可能就找到租戶。”

言下之意,對包租公、婆而言,儘管房價仍可能飆漲,但不論是“以租待售”或是想“純粹出租,賺取比銀行定存還要高一些”的房東,恐怕也需要從“租金收益報酬率”的角度,衡量是否划算才是。

詢及民眾能否加入“炒產業”的行列,他笑言,投機有一定的風險,應先作好心理準備,放不急可能得“蝕本”。

他認為,投機,往往運氣不可少,有人在風險裡賺錢,因為行情沒有轉下,轉身即賺了一筆,但若行情突然走下坡,反而樂極生悲,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奉勸民眾若經不起大風大浪,莫貿然隨眾以投機心態進場,最好確保自己有充足本錢與把握,畢竟如果不是今天買明天賣,幾年後再轉手,其實產業是很好的投資品。

結論:房地產天價,背後的機會和警訊在哪裡?答案也許是刺激經濟,也可能埋下隱憂!政府適時可能得出手干預,否則,小市民可能在這場無煙硝的戰爭中,成為“代罪羔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9-2010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钱人买了那么多间屋来invesst..可是等起价到放手时买不出。。因为太高很多人买不起。。
贫富悬殊,贫人多富人少。。那好就放著等吧(钱多)。。哪已算是亏本生意了?。。

那些没什么本钱但又敢敢invesst现在是不是很危险?
有多少人是真正可以的买来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7-2025 09:27 AM , Processed in 0.14184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