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表于 8-3-2011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3-2011 05:19 PM 编辑 
 南传巴利经典中的如来十力与漏尽比丘的十力之差别
 南传巴利经典之  一二 师子吼大经
 
 http://www.bskk.com/redirect.php?tid=347891&goto=lastpost
 
 如来卻具備聲聞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所不具備的智慧和能力。如來擁有「如來十力」,「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如来十力-十力即
 
 (一)处非处智力
 又作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不是力、是处非处力。处,谓道理。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
 
 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
 
 (二)业异熟智力
 又作知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业报集智力、业力。谓如来于
 
 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
 
 (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又作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染清净智力、知诸禅解
 
 脱三昧智力、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定力。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
 
 深次第如实遍知。
 
 (四)根上下智力
 又作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根力。谓如来于诸众
 
 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
 
 (五)种种胜解智力
 又作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欲力。谓如来于诸众
 
 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
 
 (六)种种界智力
 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
 
 如实遍知。
 
 (七)遍趣行智力
 又作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至处道力。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
 
 涅盘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
 
 (八)宿住随念智力
 又作知宿命无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实了知过去世
 
 种种事之力;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
 
 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
 
 (九)死生智力
 又作知天眼无碍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谓如来藉天眼如实
 
 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
 
 (十)漏尽智力
 又作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力、漏尽力。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
 
 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 
 |  |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1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8-3-2011 06:05 PM 编辑 
 回复 190# 三法印
 
 请问你的[如来]的定义,有跟人家正统的解义有何不同吗?
 
 如来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梵语tathagata,巴利语同。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盖梵语tathagata 可分解为 tatha-gata(如去)、tatha-agata(如来)二种,若作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之义,故称为如去;若作后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大一·七五下):‘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大智度论卷五十五(大二五·四五四下):‘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中略)故名如来;(中略)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又因佛陀乃无上之尊者,为无上之无上,故亦称无上上。又‘如来’之称呼,亦为诸佛之通号。
 巴利文长部经注(Sumangala-vilasini)举出如来有九义;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则举出如来有十一义。此外,大宝积经卷九十、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三、佛性论卷二如来藏品等,亦各有不同之说法。
 另据成实论卷一、行宗记卷上等之说,乘真如之道而来成正觉者,是为真身如来;而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者,是应身如来。
 天台家依成实论卷一之‘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一语,解释真身、应身二如来之义,称为二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乘(如如之智)如实(如如之境)道(因)来成正觉(果)者,因境智契合,功果圆满,是为真身如来;而以如实智乘如实道(境智契合),来至三界示现八相成道者,是为应身如来。此外,天台家又依大智度论卷二之‘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一语,解释法身、报身、应身三如来之义,称为三如来;据法华文句卷九之解释,即: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不动而至应一切处为来,此指法身如来;从理名如,从智为来,此指报身如来;境智冥合为如,来至三界转妙法轮而说法为来,此指应身如来。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十号经、坐禅三昧经卷上、大智度论卷十、卷二十一、卷七十、卷七十二、卷八十五、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菩提品、大日经疏卷一、翻译名义集卷一]
 | 
 |  |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1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193# 清池 
 请问清池网友是修习哪一门哪一派的佛法呢?
 
 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理解及看法,厘清自己的看法实属哪一门派,才称得上名正言顺。
 | 
 |  |  |  |
 
|  |  |  
|  |  | 
 |  | 
 
 发表于 8-3-2011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 , 笨蛋也凑下热闹嗄。。。。。。说说空啊。。。。。恩。。。。空就是没有。。。也可以说无。。。。也就是没有独立而成。。。。就好象空茶杯的空。。。。。。但是那个空很奇怪的哦。。。因为空可以变成有哦。。。。。。。也就是可以变来变去, 千变万化。。。。很厉害一下。。。。也就是空中生妙有 。。。明明是空杯 。。。但是可以盛水哦 。。但是哦。。。盛了水的杯, 就不是空杯了。。。。是盛水杯哦。。。是不是很奇怪咧。。。。。然后咧。。。。那么为什么会有空杯呢??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大家认为那个是空杯咯。。。哈哈哈哈哈。。。。。。是不是很奇怪咧。。。。。。快点发问咯。。。。或快点向我开枪。。。。哈哈哈哈哈哈哈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11:22 AM 编辑 
 回复 194# biotherm
 
 
 
 破一切法之义就是要从法的本质来观,去破那偏曲性质的角度的假相观法
 这是引导第子从法(一切法/诸法/真理)的本质上的角度去观这宇宙真理,从而了解到法的本质是究竟空
 
 因为这法的范围是包刮整个宇宙空间,所以说法身就是整个宇宙空间
 
 
 为何要离开宇宙?请问离开宇宙要到何方?既然您说如来法身就是整个宇宙,为何您还要离开如来法身?离开宇宙的又是谁?而您又是谁?
你可能读混乱了, 这是三法印师兄所提出的问题,
 而我就同你一样的回答他,那五蕴是不可能离开这宇宙的。 我也同你一样回问他,若离开这宇宙是到那里了?
 还请他,是否能给一个实列有这样的事物
 
 
  如果您认为“空”得不究竟...那我想请教您“如何”才算究竟?
你也误读了我的解释, 我说从空观的角度来观法的本质是最究竟的,
 因为那是从最切底去破一切从性质假相的观法
 所以龙树菩萨才会结论为那是人空法空的究竟空观
 
 但要观宇宙的实相,是不可能只从单独方面的本质观(空义)或性质观(假义)下手,
 因为那只有偏曲到那宇宙的实相
 所以厉代的大乘菩萨,大德大师都教导要从空义和假义,两者并观,空假不二观,方能观到实相。
 
 
  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请问您认为《金刚经》的空义是否空得究竟呢?如果您认为“空”得究竟上面说了, 《金刚经》的空义是在教导用法的本质角度来观,
 是从最切底,最究竟去破一切从性质假相的观法
 
 但要观宇宙的实相,是不可能只从单独方面的本质观(空义)或性质观(假义)下手
 而是要从空义和假义,两者并观,空假不二观,方能观到真空妙有的中道实相
 
 
 
 您是法身?是五蕴?或是妙有?还是假有?或是心识?法身,五蕴,又是依靠何物而存在着?
 空义只是本质, 但除了这究竟的本质还有性质,
 
 五蕴,妙有,假有,心识,- 是从性质的假义观的角度来说的 (都属苦,集,灭,道的范围)
 (用比喻来说,这空的本质就如大海, 这性质的假义就如那白色浪花和潮浪)
 
 法身 - 是指中观,中道实相, 是以(本质和性质)空假不二的并观的, 是真空妙有之体,
 法身跟真如,如来,涅磐,如如,佛性,如来藏, 同义,
 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也不是非有和非无,或非有又非无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195# peggy_str 
 
 
 
 我一直都是从汉传大乘天台法华系的角度来说的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10:41 AM 编辑 
 回复 190# 三法印
 
 再请问三法印师兄,那从南传的法藏是如何去解释:
 天众(如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和那无色天,非想非非想天的众生们的[五蕴,的识]是依在那里?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peggy_str 
 我一直都是从汉传大乘天台法华系的角度来说的
 清池 发表于 9-3-2011 10:35 AM
 
 所以你是修大乘天台宗的?
 
 请问大乘天台宗的修持法门及思想中心是?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01:55 PM 编辑 
 回复 201# peggy_str
 
 那你就去天台祖庭问一问, 就可认知到日莲法华系是天台宗的分支
 天台祖庭的祖师堂是都有供养日莲上人为法华祖师之一
 
 法华宗系 (天台法华宗系和日莲法华宗系)的宗义都是依天台大师为开宗,
 依法华经为宗旨,三谛圆融为诸法实相观, 一念三千的法理为修行实践
 
 
 法华宗
 http://www.hudong.com/wiki/%E6%B3%95%E5%8D%8E%E5%AE%97
 
 
 [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莲华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经》,观法是《大般若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peggy_str 
 那你就去天台祖庭问一问, 就可认知到日莲法华系是天台宗的分支
 天台祖庭的祖师堂是都 ...
 清池 发表于 9-3-2011 01:32 PM
 
 兜了一个大圈,原来你是日莲宗弟子啊~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但是看你的言论似乎是拷贝理论多过指导实修噢~
 不知你是否有实践修行?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02:47 PM 编辑 
 回复 203# peggy_str
 
 当然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的观心之事就是依法华曼陀罗而修行实践的
 
 看来你对天台的各种修行法门还不是很了解
 (一念三千的观心之事就包刮了止观和实相)
 
 在公网弘教时给初级入门前的第子当然是先给法华的普通基本/通用理念的认识(不分法华各别派系的),
 入门后才能分别指导各人的实践修行之事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peggy_str 
 当然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的观心之事就是依法华曼陀罗而修行实践的
 
 看来你对天台的 ...
 清池 发表于 9-3-2011 02:06 PM
 
 那就有请清池网友指点如何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的观心之事就是依法华曼陀罗而修行实践。
 谢谢。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05:01 PM 编辑 
 回复 205# peggy_str
 
 
 法华十界曼陀罗为法华修行之观心本尊也
 观心就是观我已心,见十法界,修一念三千法门之事,
 观心在教行证之中,是视为行部之作用。
 
 天台大师的圆顿止观说,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成百界,一界具三十世间,所以百界成三千世间。此三千都在于一念心。修行要去观自己内心的十法界,从自己内心的九界之因,而认知佛界之果。观证,三谛圆融,境智冥合。
 
 如何观心呢? 可依据日莲上人的法华十界曼陀罗、法华題目、法华戒壇作为自身修行法华的三大祕法,
 
 受持法华经即观心,要身读法华经,行法华经所教的菩萨道。
 因为釋尊的因行、果德二法,本愿,道场,智慧,力,等,具足於妙法蓮華經的大共业内,
 如(法华)说修行,自然能獲得与釋尊如来那樣的因果功德。成就圣业,成为佛菩萨的作用身。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请问您的“盛水杯”是比喻什么?
 要准备M你了
 biotherm 发表于 9-3-2011 07:24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水的杯咯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peggy_str 
 法华十界曼陀罗为法华修行之观心本尊也
 观心就是观我已心,见十法界,修一念三千法门之事,
 观心在教行证之中,是视为行部之作用。
 
 天台大师的圆顿止观说,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成百界,一界具三十世间,所以百界成三千世间。此三千都在于一念心。修行要去观自己内心的十法界,从自己内心的九界之因,而认知佛界之果。观证,三谛圆融,境智冥合。
 
 如何观心呢? 可依据日莲上人的法华十界曼陀罗、法华題目、法华戒壇作为自身修行法华的三大祕法,
 
 受持法华经即观心,要身读法华经,行法华经所教的菩萨道。
 因为釋尊的因行、果德二法,本愿,道场,智慧,力,等,具足於妙法蓮華經的大共业内,
 如(法华)说修行,自然能獲得与釋尊如来那樣的因果功德。成就圣业,成为佛菩萨的作用身。
 清池 发表于 9-3-2011 04:44 PM
 
 如果清池网友想以天台宗思想来掩人耳目,以发表您的日莲宗的思想来混淆他人对佛法的认知,我想版主自会处理你的帖子。
 
 虽然日莲宗是天台宗的分支,但由于日莲只吸取了天台宗的一些概念,然后再加以在思想刻心基础上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解释,并以日文念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为经题。我想清池网友应该非常清楚吧?
 
 
 在镰仓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中,日莲宗是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宗派之一。日莲宗虽与天台宗一样奉《法华经》为基本经典,但对此经作出了新的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经题为核心的教义体系。
 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1222-1282年)原是天台宗僧,对其它教派真言宗(包括台密和东密)、净土宗、禅宗等也有深入研究。他通过考察比较,认为在一切佛教经典中只有《法华经》是最圆满优胜的经典,并在吸收天台宗的一些概念、命题的基础上对此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和论证,把当时盛行的净土宗、禅宗和真言宗称之为"邪法"、"邪教"而予以批判,主张通过国家政权宣布以《法华经》为全国信奉的"正法",废除净土宗等其它教法。日莲著有《立正安国论》、《开目钞》、《观心本尊钞》和《撰时钞》、《报恩钞》,此称日莲宗五大部。现有不同版本的日莲《遗文》或《全集》行世。本文主要对日莲的《法华经》至上的观点和他对《法华经》的理解与论证作概要的论述。
 
 http://www.guoxue.com/discord/yzw/rlxm.htm
 
 虽说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莲华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经》,观法是《大般若经》。
 
 但你似乎忽略了天台宗的初祖慧文禅师及二祖慧思禅师,这两位乃是对龙树所传《大智度论》及《中论》教义有所領悟的大乘高僧,后者是对于《法华经》之解悟能亲证悟入並在智者大師修法华行时为其印证所入真实者。这些禅师的思想也因为当时流行的学说及接触,而多少受到影响。比如慧思禅师就因读了《胜定经》而有所感,并实践于禅修上,而非单一地专持修《法华经》。
 
 所以并不是像你所说的只依据日莲上人的法华十界曼陀罗、法华題目、法华戒壇作为自身修行法华的三大祕法,受持法华经即观心,要身读法华经,行法华经所教的菩萨道。
 
 禅定修持、发展智慧及心性是天台宗的《止观》修行宗旨。而非如你所说的形而上的理论而已。另外天台宗禅师也遗下一些著作,这些著作也都被后期学者作为参考。比如,慧思禅师的《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及《立誓愿文》等。
 
 
 
 
 有关大乘天台宗思想大纲,请看:
 
 天台宗學派綱要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3-2011 07:42 PM 编辑 
 回复 208# peggy_str
 
 
 请问当今天台宗的祖庭在那里? 有三处,在中国,日本 和 韩国,
 而日本的天台宗是抱留最完善和最大的, 但日本天台宗是属密教的,称为台密
 日莲法华宗就是从日本天台宗分流出来的,当然有点密教色彩
 
 若你对日本天台宗的教义无知,那就不可乱下定论, 若你有疑问,我还是能乐意回答你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ndai
 
 虽然中国天台宗是由天台大师开创的,因为隋代帝王拜天台大师为国师
 但以古人的习惯,天台大师把自己放在下位,名自己的老师为初祖和二祖, 这在大乘是常识,是善德礼仪
 
 初祖慧文禅师及二祖慧思禅师 - 在古时禅宗还没有成立, 那修禅定有成就的法师都称为禅师
 天台宗传到中期,在日本的天台宗就有不同的法门修法了,有止观,有密教的, 有念佛的,坐禅的,法华仟的 等等
 天台大师他自己在法华仟都有念诵“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虽不是主修但也是法门之一,天台大师他自己也作观想曼陀罗给他的第子修行, 这都不是新的事物
 
 天台宗就是以天台大师的三大论作思想而立的,称为法华/天台三大部
 《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全都已法华经为中心, 总的来说天台大师的思想就是法华经
 http://www.tiantaizong.org/html/tiantaijiaoguan/tiantaisandabu/
 
 所以天台/法华系宗的修行法门很多, 有止观,有密教的, 有念佛的, 有观曼陀罗的, 有念法华题目的, 法华仟 。。。
 请到天台祖庭去了解一下才说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堕落之主 于 9-3-2011 09:27 PM 编辑 
 回复  peggy_str 
 
 请问当今天台宗的祖庭在那里? 有三处,在中国,日本 和 韩国,
 而日本的天台宗是 ...
 清池 发表于 9-3-2011 07:04 PM
 你说的密教是否指修观想,陀罗尼的那些?有上师、灌顶之类。。。的?
 | 
 |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1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发表于 10-3-2011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所以以您的观点看来...也就代表“空”是实存,并以“空杯”比喻“空”...
 在不断变化中有了“水”(我 ...
 biotherm 发表于 9-3-2011 10:02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實存。。。。。。。那個就不是空了吧。。。空杯的空。。。不是杯啊 。。。。。那麼盛滿水的杯。。。那就不叫空杯了。。。。但是明明是空杯, 為什麼有了水就不空呢? 那麼為什麼會有空杯呢?。。。。這個是因為大家認為那個是空杯咯。。。
 | 
 |  |  |  |
 
|  |  |  
|  |  | 
 |  | 
 
 发表于 11-3-2011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