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至今,不少的诗词歌赋都与“月亮”有关。诗人都喜爱望月作诗。为何“月亮”被诗人引用的程度较高?诗中的“月亮”代表着什么含义?
相信最叫人熟悉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是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译为白话文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苍天,什么时候才有明亮的月亮?”。按诗人的心情,当时可能是不得志的时刻,他举起酒杯,心中百般无奈。
唐朝诗人张九龄之作《望月怀远》中的首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白话文为“明月从海面升起,虽然我们各分两地,但我们同时也正欣赏着此情此景。念着你的心情,让我怨起这漫漫长夜”。诗中第二句中的“情人”并非指男女热恋中的情侣,而泛指“有感情的人”。因此,诗中的“情人”可以比喻为亲人或朋友。
我想,远古时代的人为了应考或生计而离乡背井。当时通讯并不发达,书信的传递只好假手于人且耗时。一旦我们犯了相思之苦,思乡之心切,苦无倾诉之人。是故,月亮就成了我们的信差。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期望我们所思念之人也会在同一个时候思念着我们。也许,这样的想法才能使思乡之情得以安慰。其他借以月亮作为思乡之情的诗词有“明月千里寄相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
山水诗人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诗》中的第二句“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以比喻为我们所追求之物之人不可得,且有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邓丽君唱红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的月亮着代表了心中所爱的人。
于是,诗中的月亮可以是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可以是心目中的女神,可以是我们的信差。
时代越来越进步了,人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了。通讯科技一日千里,人与人的联系只在一瞬间。你还记得你最后一次看月亮是在什么时候吗?五光十色的天空下,我们何曾抬头仰望黑夜中的明月? |
|
|
|
|
|
|
|
发表于 24-5-2007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ng_2002 于 10-5-2007 09:11 PM 发表

从古至今,不少的诗词歌赋都与“月亮”有关。诗人都喜爱望月作诗。为何“月亮”被诗人引用的程度较高?诗中的“ ...
月有阴晴圆缺,正如人之悲欢离合;月盈月亏,牵引的不仅仅是潮汐,也是人的心。 |
|
|
|
|
|
|
|
发表于 28-5-2007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张图片大哥那里找到的?能给一张normal size的么? 感谢感谢。。 |
|
|
|
|
|
|
|
发表于 23-6-2007 03: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也有一首<月下独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