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98|回复: 6

作者> 托爾金 (Tolkien)

[复制链接]
蒙蒙的呆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10-2006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olkien」以「The Hobbit」、「The Lord of the Rings」兩部奇幻小說風靡全世界,不過「Tolkien」本身也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語言家與英語學者。年幼的「Tolkien」受到中世紀古詩與北歐神話的影響,對語言產生濃厚興趣,並在求學階段開始研究多國語言和世界文學。「Tolkien」也似乎與生俱來就擁有解讀語言的能力,他可以將一些已經不存在的古老語言所存留下來的文學作品運用語言學的方式加以解碼,然後重新組成新的語言。

「Tolkien」的寫作風格自成一派,擅長描寫意境,但不喜歡運用深奧的單字,與近代的奇幻小說比較起來,「Lord of the Rings」內容也沒有太多的打鬥場景。「Tolkien」也相當喜歡寫詩,故事之間都會穿插一些優美的詩詞,完美運用語言表達豐富的想像力。

「Tolkien」也是20世紀著名的的一位書信家,他從年輕時期就有寫信的習慣,這個習慣從來沒有斷續過,而且不論是寫給朋友或是讀者,「Tolkien」都會重視並且儘量回覆每封信,特別是小孩或老人的來信;目前「Tolkien」所遺留的信件相當珍貴。「Tolkien」同時還是一位說故事的好手,在年輕時期的求學階段,他與一些好友組成一個小型的讀書會,分享自己的創作與心得。後來在牛津任職的階段,他也固定與其他學者相聚,互相朗讀自己的作品,他也經常說枕邊故事給自己的小孩聽。

「Tolkien」畢生奉獻於學術與創作,在文學方面有許多貢獻與改革。他所創造的「Middle-earth」更是許多人的天堂,其內容維妙維肖,意境無人能比,「Tolkien」因此有了「The Master of Fantasy」的封號。

Tolkien Timeline
1857
「Arthur Reuel Tolkien」出生 (Tolkien的父親),英國人,後來搬到南非「Orange Free」州的「Bloemfontein」城市,在當地是一位銀行家。「TOLKIEN」(音:tol-keen) -- 這個名字是源自於德國姓氏的「TOLLKÜHN」,意思是「魯莽」。「JRR Tolkien」的曾曾祖父在18世紀從德國移民到英國,因此「Tolkien」家族很早就已經英化。

1870
「Mabel Suffield」出生 (Tolkien的母親),英國人。

1889.1.21
「Edith Bratt」出生 (Tolkien未來的老婆),英國人。

1891.4.16
「Arthur」與「Mabel」在南非結婚。

1892.1.3
「Tolkien」出生於南非,全名「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1894.2.17
「Tolkien」的弟弟出生於南非,全名「Hilary Arthur Reuel Tolkien」。

1895.4 (Tolkien 3歲)
「Marbel」帶著兩個孩子回到英國渡假,「Arthur」也打算另期回英國。

1896.2.15
「Arthur」因病過逝。同年,「Tolkien」一家人搬到近郊的小鎮「Sarehole」,這裡漂亮的環境給了年幼「Tolkien」深刻的印象,這個影響也將反應在他往後的作品裡。

1904.11.4 (Tolkien 12歲)
母親「Mabel」病逝,年僅34歲。「Tolkien」與弟弟便由好心的牧師「Francis Morgan」擔任監護人直到他們21歲。

1900~1915
求學階段,就讀於「King Edward School」、「St. Philip」、「Oxford」,得有許多獎學金。有語言天份的「Tolkien」在求學階段專攻拉丁文 (Latin)、希臘文 (Greek)、哥德語(Gothic),並且開始研讀古典英文 (Classic)、古英文 (Anglo-Saxon)、中古英文 (Middle English)、威爾斯語 (Welsh)、芬蘭語 (Finnish),之後他便開始創作自己的語言--精靈語。

1905
「Tolkien」與弟弟寄住在阿姨家。

1908 (Tolkien 16歲)
「Tolkien」與弟弟搬到新的寄宿家庭,當時這裡也住著一位孤兒,名叫「Edith」,她很會彈鋼琴,會裁縫也會舞蹈。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她特別對「Tolkien」有好感,因為他彬彬有禮的談吐以及成熟的面貌,而「Tolkien」也被「Edith」的藝術氣質與迷人的姿態所吸引,從此兩人更成為知己。

1909
夏天,兩人相戀。秋天,戀情曝光。監護人「Morgan」不希望兩人再見面。12月,「Tolkien」沒能順利獲得牛津獎學金。

1910 (Tolkien 18歲)
1月,「Tolkien」兄弟換寄宿家庭。3月,「Edith」搬家。「Morgan」表明「Tolkien」在21歲之前不能再與「Edith」見面或有任何形式的聯繫。「Morgan」牧師一直都是很照顧兩兄弟,以前也是「Mabel」的好朋友,因此「Tolkien」只能忍痛佔別「Edith」三年。12月,「Tolkien」獲得獎學金。

1911
「Tolkien」開始牛津生涯。

1913.1.8 (Tolkien 21歲)
「Tolkien」與「Edith」重聚。

1914
第一世界大戰爆發。

1915 (Tolkien 23歲)
「Tolkien」畢業之後便加入了英國皇軍。

1916.3.22
「Tolkien」與27歲的「Edith」結婚;6月,被派到法國參予宋姆戰役 (Battle of the Somme);同年11月「Tolkien」得了戰壕病,退伍。但是讀書會(T.C.B.S.:Tea Club and Barrovian Society)的兩位好友不幸在戰場喪命(Rob Gilson, Geoffrey B. Smith)。 1916年7月15日,Smith 寫信告知 Tolkien 關於 Gilson 的不幸消息,寫道:

My dear John Ronald,

I saw in the paper this morning that Rob has been killed. I am safe but what does that matter? Do please stick to me, you and Christopher. I am very tired and most frightfully depressed at this worst news. Now one realises in despair what the T.C.B.S. really was.

O my dear John Ronald what ever are we going to do?

Yours ever.

G. B. S.

過了不到五個月,Tolkien 從 Wiseman 得知 Smith 也不幸罹難的消息,Smith 在出任務之前寫了最後一封信給「Tolkien」:

My chief consolation is that if I am scuppered tonight - I am off on duty in a few minutes - there will still be left a member of the great T.C.B.S. to voice what I dreamed and what we all agreed upon. For the death of one of its members cannot, I am determined, dissolve the T.C.B.S. Death can make us loathsome and helpless as individuals, but it cannot put an end to the immortal four! A discovery I am going to communicate to Rob before I go off tonight. And do you write it also to Christopher. May God bless you my dear John Ronald and may you say things I have tried to say long after I am not there to say them if such be my lot.

Yours ever,

G. B. S.


這個打擊毫無疑問地將這只有四個成員的讀書會劃下了句點,也讓僅存的 Tolkien 和 Christopher Wiseman 痛心不已。 Tolkien 退伍之後,將這些感傷的心情寫成一連串的神話故事,這些資料後來編譯為「The Silmarillion」。

1917
第一位孩子出生,「John Francis Reuel Tolkien」。

1918
「Tolkien」擔任編輯牛津英文字典的職務,任職兩年。

Grandpa Tolkien 1920
第二位孩子出生,「Michael Hilary Reuel Tolkien」。「Tolkien」授課於英國里茲大學 (Leeds University)。

1924 (Tolkien 32歲)
第三位孩子出生,「Christopher J. R. Tolkien」。

1925
「Tolkien」搬到牛津授課;退休於1959年。

1929 (Tolkien 37歲)
第四位孩子出生,「Priscilla M. A. R. Tolkien」(女)。這時「Tolkien」也開始對他的小孩子講一個關於「Bilbo」的有趣故事。

1936 (Tolkien 44歲)
「Tolkien」完成「The Hobbit」。

The Hobbit The Silmarillion 1937.9.21
「The Hobbit」出版;不久開始創作「The Lord of the Rings」。

1949 (Tolkien 56歲)
「The Lord of the Rings」完成。

1954.7.29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出版。

The Lord of the Rings 1954.11.11
「The Two Towers」出版。

1955.10.20 (Tolkien 63歲)
「The Return of the King」出版。

1971.11.29 (Tolkien 79歲)
「Edith Tolkien」辭世,享年82歲。

1973.9.2
「Tolkien」辭世,享年81歲。

Tolkien與老婆一起葬在牛津附近,墓碑上面刻著:

EDITH MARY TOLKIEN
LUTHIEN
1889 - 1971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BEREN
1892 - 1973


1977
「The Silmarillion」出版,手稿完全由兒子「Christopher」一手編譯整理。


Christopher Tolkien

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出生年份沒能來得及讓我們參予「Tolkien」傳奇的一生而感到遺憾,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因為「Christopher Tolkien」目前仍然在世而替自己感到欣慰,畢竟「Christopher」在許多方面與「Tolkien」很相似,說「Christopher」是「Tolkien」生命的延伸一點也不為過。

「Christopher Tolkien」本身也是一位語言學家,也曾經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擔任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戰後,他回到牛津完成學業,隨後也在牛津開始擔任教授演講「Anglo-Saxon」、「Middle English」、「Old Norse」。 1975年他放棄了學術生涯,並專心投入整理父親遺留的手稿。

不過這簡短的履歷還不能反映出他在「Tolkien」在世之前心中的地位、在世之後無限的貢獻,以及讀者對他的敬佩。

在「Tolkien」心中,「Christopher」也許是「Tolkien」四個孩子當中最具有特殊意義的。「Tolkien」在一封給「Christopher」的信寫道:

...you were so special a gift to me, in a time of sorrow and mental suffering, and your love...foretold to me, as it were in spoken words...

在撰寫「The Lord of the Rings」的過程中,「Christopher」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服役前,他是最早閱讀到「The Lord of the Rings」的讀者,而且還協助父親製圖。在服役期間,「Tolkien」也會寫信告知「Christopher」寫作的進度並詢問意見,也會將稿子寄給他閱讀,然後「Christopher」會加以打字成稿寄回。

...I had to call in the help of my son -- the C.T. or C.J.R.T. of the modest initials on the maps -- an accredited student of hobbit-lore... I had to devote many days to drawing re-scaling a large map, at which he then worked for 24 hours (6 a.m. to 6 a.m. without bed) in re-drawing just in time.

「Christopher Tolkien」也曾經是「The Inklings」的成員之一。「The Inklings」是「Tolkien」與一些學者好友在牛津組成的一個讀書會,其中的靈魂人物則是有名的學者「C.S. Lewis」及「Charles Williams」。「C.S. Lewis」也曾經擔任「Christopher」在牛津求學階段的指導教授。 1945年,年僅21歲的「Christopher」受「The Inklings」的邀請成為 "永久會員",並且取代父親朗讀「The Lord of the Rings」新章節的角色--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念的比父親好!

"Christopher was always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consistency of the story and on one occasion, interrupted: 'Last time, you said Bilbo's front door was blue, and you said Thorin had a golden tassel on this hood, but you've just said that Bilbo's front door was green, and the tassel on Thorin's hood was silver'; at which point Ronald exclaimed 'Damn the boy!' and strode across the room to make a note."

Christopher Reuel Tolkien

也許是上述種種與父親密不可分的關聯使他對於父親的作品具有高度的保護態度,但這並不能被解釋為任何傲慢的姿態,而是出自於兒子對於父親的愛與執著。從「Christopher」在多個紀錄片的訪談中也可以觀察出他溫和謙虛的學者氣質。

「Christopher Tolkien」長年隱居在法國,是目前「Tolkien 家族」的遺囑執行者。

知料来源:http://www.talkingabouttolkien.com/index.html

[ 本帖最后由 NetLover 于 5-4-2007 12:4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蒙蒙的呆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7-10-2006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lkien」的三本作品「The Silmarillion」、「The Hobbit」、「The Lord of the Rings」是組成整個歷史背景的主要架構。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共享著一樣的主要人物以及歷史因果,但它們之間並不是續集的關係,而是獨立描述不同時間點的故事,所以讀者不需要強迫買所有的書籍才能享受每一本書的內容。

Arda整個歷史背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第二時期、第三時期和第四時期,「Silmarillion」主要包含第一、二時期,也有提到第三時期 (也就是「魔戒之王」)的結局,但只是大約描述一下,細節的部分則是反應在「The Lord of the Rings」裡面。「The Hobbit」是在第三時期中期之後的故事,「The Lord of the Rings」則是第三時期末的故事,同時也提到一些第四時期的事蹟。

整個世界叫做「Arda」,大致上分為兩塊大陸,中間隔著一個大海,西邊的大陸叫做「Valinor」,東邊的「Middle-earth」則是「魔戒之王」整個故事的所在地。

The Silmarillion
「The Silmarillion」以描述歷史的方式追搠整個世界的創造過程、早期善惡之間的戰爭、以及各種族的由來與之間的互動因果,有偉大的英雄事蹟以及淒涼的愛情故事,文辭華麗簡短,充滿豐富想像力,是一部相當壯麗的悲劇。

不過這本書有些難度,對於歐美地區的讀者也一樣,所以喜歡「魔戒之王」的讀者不一定會喜歡這本,其原因有三項:

1. 敘述文:
全文少有對話,幾乎是以敘述性的手筆完成,有點像在讀歷史課本,所以剛開始會有點悶。

2. 專有名詞的數量相當多:
對於自己一手所創造出來的世界,「Tolkien」賦予了每個人事物特有的名稱與屬性,包含各種語言、發音、文字、生物、家譜、地圖…等,正文部分雖然還不到380頁,但是附錄的名詞註釋就多達170頁,也因此讀者需要常常中斷閱讀、翻到附錄看看名詞的意思、然後再回到正文,所以閱讀的速度相當緩慢,習慣速讀的人可能需要先做心態上的調適。

3. 早期英文文法:
「The Silmarillion」的寫作風格是以早期英文的文法句型為主,而且還有許多現代英文已經不用的單字與解釋,所以對於習慣現代英文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更是難以上手。

「The Silmarillion」的評價在許多讀者心目中比「魔戒之王」還要高,這本書也是公認「Tolkien」的最愛,他生前最希望看到這本書出版,但是因為當時大環境的因素,他的願望沒能達成。

The Hobbit
「The Hobbit」是一本比較簡單、比較輕鬆的冒險故事,內容敘述著1位 hobbit(Bilbo)、1位魔法師(Gandalf)和13位矮人一同出征冒險,目地要打敗一隻惡龍,並奪回屬於矮人的寶藏與家園。可是有一天夜晚,當他們正熟睡的時候,卻遭到了襲擊,一行人損失慘重,不過就在此時,那失蹤已有2900年的魔戒終於再度出現,這回落到這個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 Bilbo手上……

「The Hobbit」全文約300頁,對 hobbit 的生活習性有詳細的介紹,裡面有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會再出現於「魔戒之王」的情節裡。讀者在閱讀「魔戒之王」之前並不需要讀這本書,因為「魔戒之王」裡頭會再敘述相關的重要歷史。

喜歡奇幻小說的讀者通常也會喜歡「The Hobbit」和「The Lord of the Rings」,儘管如此,對於近代奇幻小說或是各種神話不感興趣的人而言,也有可能喜歡「Tolkien」的作品,畢竟他的作品相當適合各年齡層的讀者,而且也有一定的深度。

The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之王」則是整個歷史的高潮,同時也是結尾,通常分成三本書發行:「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The Two Towers」、「The Return of the King」。 全文約1200頁,是 JRRT 的代表作,也是 Fantasy Fiction 的最高經典,在歐美地區更是家喻戶曉的作品。

J.R.R. Tolkien事隔「The Hobbit」已有60年的時間,已經111歲的「Bilbo」打算退休並將一切財產留給「Frodo」,當然也包括那只魔戒。多年之後,黑暗之王終於察覺到魔戒的下落,並開始一連串的追蹤,試圖奪回統治全世界的利器。而為了避免全世界被黑暗勢力併吞的命運,「Frodo」一行9個人的任務就是要毀滅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全冊裡裡外外都是精心創作的結晶,其中許多的人名、地名都是相當優美,也有另一層的文字涵義(如:Frodo、Samwise、 Galadriel、Nazgûl、Rivendell、Lothlórien...);故事的醞釀也是有運用哲學理念,但是劇情沒有太多的刻板文化;人物之間的權力平衡也是處理相當細膩,沒有一個人物的成就是遠超過他人,也沒有一個人物會特別受到讀者的愛戴,而是所有角色一起完成一部偉大的羅漫史;許多基本的要素也是少不了,如幽默、冒險、犧牲、愛情、友誼…等,另外更重要的是,「Tolkien」也運用了自己解釋奇幻故事定義的四大要素: Fantasy、Recovery、Escape、Consolation。

「魔戒之王」和一般的奇幻小說不一樣,當然更不是童話故事,而是具有語言藝術以及哲學背景的作品。它的魅力一方面來自於那些討人喜歡的「Hobbit」,一方面也來自於中古大陸「Middle-earth」的神話背景。結合「The Hobbit」的奇遇冒險風格,再加上唯一能開啟「Middle-earth」大門的鑰匙:「The Silmarillion」,還有「The Lord of the Rings」的60多首詩歌,讀者得到的是一本經過多年醞釀而成的奇幻冒險精華。

知料来源:http://www.talkingabouttolkien.com/index.html

[ 本帖最后由 蒙蒙的呆子 于 27-10-2006 06: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07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托尔金在 the lord of the ring 里面自创了十五种语言哦........

是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7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很有智慧,写的小说……
就有如真正发生过的历史典故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8-2007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lord of the rings真的是一本很精彩的傑作,不論是故事,人物,奇幻,歷史,語文,思想等都兼顧得如此周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07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lord of the rings, the hobbit都看过了。。他是很会写书,不过本人觉得有点太多detail,太罗嗦了。。
不过他的想象力超丰富的。。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9-2007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塞雅人 于 20-1-2007 11:51 PM 发表
听说托尔金在 the lord of the ring 里面自创了十五种语言哦........

是真的吗??????

有没有这样多就不清楚,不过的确有奇奇怪怪的字和发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5 10:04 PM , Processed in 0.14174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