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28|回复: 14

修行多久都没用?是不是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025 07:1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孔子的学生 于 21-10-2025 04:06 PM 编辑

佛开悟后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着妄想而不能证得。

我们的真心和妄心是一体的,我们修行多久都没有用,因为真心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无量才艺等等,真心不是修出来的,因为他本来就圆满,所以说既然不是修来的,那要怎么证悟?

听说要放下一切心意识,真心就现前。

具体情况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025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何處不是禪?活在當下就好了,成佛成魔?是將來虛無縹緲的事情……不必太在意,時來時當,將來將擋……我在故我真,眾生皆虛幻,唯吾至真,秋月明鏡,獨一無侶,道法自然,逆天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25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25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在修行,我也是,
我们遇到的每件事,做出的决定都会出现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0-2025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子思 发表于 20-10-2025 08:15 PM
  道法自然,何處不是禪?活在當下就好了,成佛成魔?是將來虛無縹緲的事情……不必太在意,時來時當,將 ...

符合道理和真善美的想法就是真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25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的学生 发表于 21-10-2025 09:03 PM
符合道理和真善美的想法就是真心。

  祝福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10-2025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首乌 于 27-10-2025 11:13 AM 编辑

什么是修行?

根据道家的说法,就是要修无私、无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修行”,就是要不断修正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思想观念等等,使它能够合乎道理、合情合理、符合逻辑,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样,自然能够有助于我们明心见性,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孔子的学生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25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大大,以上就是我对于所谓“修行”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请问你意下如何?

我觉得你应该是一个博学多闻的知识分子,既懂得佛法,也懂得其他的哲学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还是理科毕业,相信你在这方面应该会有一些比较独到的看法,希望你能够不吝跟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0-2025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27-10-2025 04:58 PM
@tuaceng 大大,以上就是我对于所谓“修行”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请问你意下如何?

谢谢邀请,本人认为你已经说得很好了。

回到本楼的问题。
其实个人认为,每个人如果回到心里最原本,最真正的心态和样子,那就是本性。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证道,也没有什么修行。
一切就这样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25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27-10-2025 11:11 AM
什么是修行?

根据道家的说法,就是要修无私、无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本人猜测,儒家的赤子之心,道家的比于赤子,佛家的本来面目,和基督家的吃下智慧之果之前的那个状态,都很靠近。


《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惠能开示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老子》:“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圣经里,人类在吃下智慧之果之前,是没有善和恶的概念的。


有点类似“返璞归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25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7-10-2025 05:32 PM
谢谢邀请,本人认为你已经说得很好了。

回到本楼的问题。

所以,你认为,“人性本善”?


因为“人性本善”,所以,如果每个人回到原本最初的那个心态和样子,那我们就不需要再修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25 07:5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27-10-2025 06:13 PM
所以,你认为,“人性本善”?



或者这样,其实,你认为真正的你自己,是怎样的。
试试看,回到你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25 08:0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首乌 发表于 27-10-2025 06:13 PM
所以,你认为,“人性本善”?



当然你,你的肉体还是要修这个人间的善和道德。
但是“你”自己呢?
我不会解释,本人认为我的“人身”还是要修道德。
不过呢,找回“本来的我”很重要。
本人目前做着的,是尝试每一天,以“本来的自己”进行每一天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25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秦时期,有一个僧人,叫做僧肇,写了《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等等,用词都非常玄奇。这个“无知”当然不是很幼稚、很无知,什么都不懂那个无知。当然也不是不知道,这个“无知”可以说不动心、心意不被事相牵着走的意思。〈物不遷論〉中的「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曆天而不周。」,更是 。。。。当时想,有必要写成这个样子吗?这样听起来很玄妙,但谁能真正懂呢?(或许真也可以这样写,让人去会,有其作用。)

本来难懂就可以不要看,反正又不是经典。偏偏鸠摩罗什 赞他“秦人解空第一”,这样一来,他写的东西,还能不看吗?但看了也未必懂。

金刚经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很高,但下手却很难。单单“无我”,就很难掌握真正的意思 。。。

不如先看六祖坛经,有了领悟,再回头来看这些,如果都能看懂了,岂非就可以知道其中玄虚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25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嵐偃岳而常靜

旋,可以理解为旋风,嵐即伽岚,大三灾劫风的名字。(世界有成住坏空,坏劫最后一劫,有大火灾毁灭世界,如此循环,七次后,有大水灾,毁灭世界,如此循环,七次水灾后,有风灾毁灭世界。火灾坏至初禅,水灾坏至二禅,风灾坏至三禅,有色天尽坏。)偃,可以说是躺下,横躺。岳就是山岳。所以像伽嵐那么强的狂风,吹倒了山岳,但能看见的“见性”却常靜,丝毫不受影响。

所以有些人在思维时,在打坐时,或者其他特殊状况下,进入忘我状态,好像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他没有看见僧肇这个偈,就错过了,很快的就回到这个感官的世界。如果他看到僧肇的论述,就知道本来就有这么一个境界,再加理解和努力,就能更能认识“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1-2025 02:14 AM , Processed in 0.12553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