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45|回复: 1

基督教與佛教的異同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17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耶稣的爱 于 15-11-2017 05:06 PM 编辑

放错版位,请版主移到宗教交流去,谢谢,耶稣爱你!


問:「基督教與佛教主旨都是安撫心靈層面以及勸人向善。他們最大的不同又是什麼?抑或是他們是相同的呢?另外,佛教似乎認為神明只是一種能量的人格化表現。基督教則將神明視為一存在的事實。是這樣嗎?煩請解答一下」

答:

助人為善和安撫心靈,算是所有宗教最基本的功能。基督教與佛教都勸人要以愛和慈悲面對這個世界,這似乎是唯一的共同點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佛教是己力救贖,基督教是他力救贖。

但如果再深入將不同宗教其相異之教義放在其相同外表的上面去思考,您就會有種.... 哇.. 我終於想通了的興奮的經驗。表面上相同的表現,若以不同的救贖觀,己力救贖,他力救贖,來思量,您就會發覺信徒的動機,動力與熱忱是完全不同的心態。

佛教勸人要以愛和慈悲面對這個世界,是因為如此行,您必因此得救贖。基督教勸人要以愛和慈悲面對這個世界,卻說,雖然如此行,您也必不會因此得救贖。也就是行善救不了您自己,這些善行,愛與慈悲的行為,增加不了得救贖的積點數。

講到了這個層面,那麼,很容易可以感覺到慈濟功德會與基督教可以因教義從信徒得到的。社會救濟無論在人力支援,經費的支持動力方面,是很明顯地完全差了一大截。

可是,您不覺得奇怪?偏遠區的基督教醫院,慈善機構(痲瘋病院,孤兒院)與學校教育卻都是基督教起頭的,也仍是至今繼續存在著的非營利的愛和慈悲機構。

是什麼不同的原因,讓信徒願意白白做很多善工,跟最後得救贖無關的白白善行,才是這個問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得救贖動機不同為何卻仍外在表現似乎相同呢?

我相信這種沒有背後利己動機的愛和慈悲,才是基督教最令人覺得樸實與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您覺得呢?

另外,您對佛教的定義,是比較偏向[小乘]佛教,就是,無神論的講法。但台灣大多數的佛教,已經混合[道教多神論]的[大乘]佛教的概念,似乎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定義。佛者,智慧之[覺]者,是思考與理性的覺悟。原來的定義是跟任何[能量]power,都毫無關係的,已經有轉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17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的!佛教净土宗与基督教一样,是他力救赎的!
努力祈祷和努力念佛完全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8-2025 01:07 AM , Processed in 0.1358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