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77|回复: 8

【【【细品 X-31 VECTOR 验证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9-2015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8-9-2015 09:27 PM 编辑

 这架 X-31 是Pingp 摄于 2004 年 5 月柏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这是一架在最新改型的 X-31,被称为 X-31 VECTOR, 即"带矢量推力的超短距起飞着陆控制和无尾飞行研究 ,Vectoring Extremely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Control, and Tailless Operations Research",与第一阶段的 X-31 EFM(增强机动性战斗机)研究超机动性不同,VECTOR 研究推力矢量控制下的极短距起飞和着陆技术,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未来无人机项目上。VECTOR 由美国海军和波音公司,和德国联邦国防科技与采购办公室(BWB)、德国空军第 61 试验中心(WTD)、德国 EADS 军用飞机公司、德国航空研究局(DLR)飞行系统科技学院共同实施,可以在 VECTOR 项目徽章上看到。



2004 年 4 月 X-31 VECTOR 在帕特森河海军航空站进行的试飞首次实现了自动、推力矢量控制的着陆,攻角达 24 度



EFM 与 VECTOR 阶段的涂装变化,同一架飞机 X-31 BuNo 164585


X-31 无尾大攻角着陆想象图,事实上 X-31 从未拆除过垂尾,在如此攻角下,以及飞控软件的帮助下,X-31 的小垂尾基本无用处
[size=14.6667px]


X-31 VECTOR 徽章,上有美德合作单位的名称


尾部偏流板,起到矢量推力的作用


这种老式的矢量推力方式结构简单,但推力损失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8-9-2015 10:05 PM 编辑


BuNo 164585,是 X-31 的 2 号机,1 号机 164584 1995 年坠毁于爱德华兹基地,德国试飞员弹射逃生


主翼后缘的襟副翼


X-31 主翼采用双三角构型,与歼-7E 类似


矩形进气口,下唇可以下偏,增大进气量


全动鸭翼


X-31 VECTOR 独特的空速管,前段下折


新空速管增大了进气口,前段下折以便大攻角状态下准确测得静压,中间是攻角及偏航传感器


观众可以随意参观驾驶舱


进气口“GE”挡板,X-31 的发动机是 F404-GE-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8-9-2015 09:40 PM 编辑


地面试验电子设备冷却空气进气口,飞机在地面进行试验时,需要用特殊的鼓风机从进气口吹气来给电子设备降温


翼身结合部,注意机翼前端的小边条,估计是增加大攻角时的稳定性


小边条的安装方式很粗糙


X-31 的起落架“借”自 F-16


起落架舱盖内满是签名


X-31 的起落架正面


主翼前缘,注意后机身上翘的扰流片,作用未知


前缘全翼展机动襟翼


F-16 的主起落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8-9-2015 10:08 PM 编辑


座舱仪表板





下显


左手油门杆,槽内似乎是毛发?


黄色的放伞按钮,X-31 没有减速伞,有可能使尾旋改出伞


右手仪表板


平显,圆柱体可能是摄像头,记录平显数据及外部景象


弹射座椅头靠


由 EADS 和 Nord-Micro 公司开发的
平头式大气数据系统 FADS,能替代现役战斗机上使用的传统静压管和风标传感器系统,上图是传感器



FADS 处理机,FADS 能使未来军用飞机的雷达信号显著减小(没有了突出的传感器)






~~~~~~~~~~~~~~~~~~




x-31验证机应该比较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吧!!
没错,的确很像歼-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15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的无人攻击机应该是隐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8-9-2015 10:35 PM
未来的无人攻击机应该是隐身的

只是想验证推力矢量短距起飞等等而已,如果是隐身设计恐怕不可能和德国一起合作吧! 因为当时隐身设计是高度机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5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8-9-2015 11:57 PM 编辑

与歼-10对比。。。



F-18矢量推力


无垂直尾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9-2015 08:0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发现这货还有小边条,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01:25 PM , Processed in 0.12061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