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734|回复: 271

二十四节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9-2015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5-9-2015 03:10 PM 编辑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农耕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语释义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7 PM 编辑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类。
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节气。称十二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的泛称 ~ 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起源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8 PM 编辑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圭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8 PM 编辑

土圭(tǔ guī)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尚书·尧典”中记述土圭始于尧帝时期,即公元前2357-2258年,史学界认为“尧典”不是尧时写的,是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写,后经春秋战国(公元前7~2世纪)时儒家陆续补订而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已使用土圭分出二分二至,确定一年为366天。到殷商时代(公元前1520~1230年)测时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其干支记日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t0185f26544d455a179.jpg

土圭是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工具。所谓"测土深",是通过测量土圭显示的日影长短,求得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地,也就是"地中"。夏至之日,此地土圭的影长为一尺五寸。之所以作如此选择,是因为"地中"是天地、四时、风雨、阴阳的交会之处,也就是宇宙间阴阳冲和的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晷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2:49 PM 编辑

t01de737641b6ecf74d.png

日晷(rì guǐ),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将跟着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11.jpg

常见分类:
  • 水平式日晷: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Sun.jpg

  • 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The E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0401_4_b.jpg

  • 极地晷:极地晷(The Polar Dial)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Graphic_2.jpg

  • 南向垂直日晷: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sum-80-01.gif

  • 东或西向垂直式: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vertical_direct_east_1.jpg

  • 侧向垂直式: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0401_4_3_b.jpg

  • 投影日晷: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Abb.2.jpg

  • 平日晷: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时间

春季
  •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期计算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民谚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9 PM 编辑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二候

每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 谷雨:榖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9 PM 编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lichu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节气由来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2-9-2015 06:44 PM 编辑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今年的立春节气从2月4日开始,到2月18日结束。

t01f1de1b4eac56b962.jpg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立春以后,由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大地解冻、气温回升等因素,夜晚发出一种香甜,清新的气味,取代了秋冬季节灰尘、落叶的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相关说法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5-9-2015 04:07 PM 编辑

t01a58b056679f942d1.jpg

古代说法: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其他说法:
关于生肖

立春过去的确是叫‘春节’,只是在民初时期,立春被农历新年夺走了“春节”的称谓而已,并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讹传讹,又反变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初一。但是,生肖却不是以新年为界的,而是以立春为界,因立春是农历天干地支纪年里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进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动物生肖只是十二个地支的代称而已。

认为立春是年首的说词

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阴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7月,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故属相应当从立春开始计算,而不是以正月初一为界。

t01fc0bc563c0603ebc.jpg

认为正月初一是年首的说词

“立春”只能说春天来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中国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正月初一是年首证据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气候差异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12 PM 编辑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t01b893e9869fd6c9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节气习俗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15 PM 编辑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t012dbb5252b4d5d99f.jpg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鞭春牛
t01ef4f8d57aa727b3a.jpg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除了皇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咬春习俗

t01d4c951253a8042dc.jpg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抢春的习俗在各地普遍存在,但是抢春的意义在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按其用途和意义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涂灶:
在北方许多地区,人们把抢到的牛土用来涂灶,例如在山东临沂和阳谷、在陕西的高陵和靖边等地,陕西<靖边志稿>载:“署中鞭春毕,小民争抢土牛,得撮土即调水涂灶。”涂灶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灶火旺盛。但是在高陵,人们认为涂灶可以驱除大蚂蚁,“至日,县人争裂土牛皮以涂灶,日祛蚍蜉。”在安徽滁州,也是“取春牛土泥灶,云辟虫蚁”。在广东恩平,“取土牛泥涂灶,以肥六畜。”
涂槽:
在山西一些地区,人们把抢到的牛土用来涂槽,例如在山西同官,人们认为涂槽不仅可以驱除大蚂蚁,而且可以保佑牲畜肥壮,“人争裂土牛皮以涂槽,El祛蚍蜉,祈牲畜肥艚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迎春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3:52 PM 编辑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t01593ea32491b54b33.jpg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迎春礼俗和民间的服饰饮食习俗。在唐宋代时立春日,宰臣以下都入朝称贺。到明清两代时,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一。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去“东郊”的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即按规定的仪仗,制作的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
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在旧县志上有详细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亦称春天之神)圣,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亦称春牛)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是日喜晴厌雨,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说的是,打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据说当天如天晴,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晦气不利,预示这一年年景将不佳。
民间迎春活动亦很热闹。立春日时,四合院与农家院里要高挂“春幡”,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或“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联语,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色,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祥。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另外,有些村镇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常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衣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
旧京时还有农家找一男童,穿青衣戴青帽,站在田野中,然后众农家敲着锣鼓,从田野里将小孩拜迎回来,叫做“迎春”。至今也有农家写些“迎春接福”或“春到家兴旺”等红条幅贴在墙上,并摆上果品或春盘,恭候春的到来。因这些迎春礼仪,装饰及服饰及打牛等活动,故立春也称为“打春”。
立春又叫做“报春”。现在农村中仍有这个古老的习俗,即由一个人手敲着小锣鼓,唱着迎春的赞词,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农时,莫误大好春光。这种送春牛图之俗,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在老北京时的民间居室墙上,也常贴着春牛图及24节气文图并茂的年画。可见报春之俗在皇宫与城乡自古就很盛行。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t01387fc52ec72255af.jpg

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周密《武林旧事》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柳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春盘晋代已有,那时称“五辛盘”。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葱、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盘,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宋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至清代时,皇帝也以春饼春盘赏赐丹臣近侍,受赐者感涕不尽。
这种吃春盘春饼之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说到春饼,过去讲究的人家到锅饼铺去买。听老人们讲,民国初时北京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叫“宝元斋”的蒸锅铺,那儿烙的春饼,质料地道,手艺精湛,在京城堪称首屈一指,买回家稍加热,夹上羊角葱丝,抹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夹上“合子菜”,来碗小米粥一吃,那才是一顿节令美食。
如今吃春饼随时可在家庭中自制,可用温水烫面烙制或蒸制,形状可大如团扇,小如碗碟大小,一公斤面粉约可烙出十六合,两页为一合。烙时每张饼上的一面抹些香油,吃时则很容易揭开。菜俗称“和菜”(即古称春盘),除必备有葱丝甜面酱外,其他菜可据一家人爱好可多可少,生熟兼有,荤素齐全。其中热菜应必有炒粉丝豆芽、摊黄菜(鸡蛋)、炒韭菜,有豆腐干则最好。食春盘春饼,老北京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俗语叫“有头有尾”。立春日,阖家围桌食之其乐无穷。
炸春卷,亦是古代装春盘内的传统节令食品。《岁时广记》云:“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当今常吃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外焦内香,是很好的春令食品。
咬春之俗还有嚼吃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萝卜古代时称芦菔,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众人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旧京时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最受欢迎,俗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俗语。
老北京时卖萝卜的小贩和农民常挑担或推着挑子车串胡同叫卖:“水萝卜哎,又脆又甜哟!”主妇们出院门挑好萝卜后,小贩用小块刀先嘎巴一刀将“心里美”一刀去顶,再飞快几刀旋开萝卜皮,不切断再将红萝卜芯按方样儿横竖几刀切成方形条状,整个萝卜被切成好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花,非常好看。当拿回家全家掰开嘎巴、嘎巴咬着吃,那可真是又脆又甜又有点辣的极水灵的好春令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饮食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4:03 PM 编辑

咬春宴
t01f2ac8f0b5284988c.jpg

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让身体顺应天时[3]。
古时,人们在立春时要摆咬春宴,咬春宴上除了萝卜生菜,还要有春饼春卷,凡可咬可食可补之物,皆可入席。
今天,人们发现了更多“春味”,只要有“咬”这个动作的人们都要吃一吃,只要是性属辛甘升发的食品人们都要补一补,有荤有素,有中有洋,组成了现代咬春宴。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在这个时候许多冬季见不到的新鲜蔬菜纷纷上市,那么,不妨趁着这个时机赶快来给家人做几道美味又可口的家常小炒,让这个春天更加的美丽吧。


腊肉炒饭
t01a7cfb4afd6e9021d.jpg

材料:冬季风干的腊肉、冷米饭、鸡蛋、葱、盐等

做法:热油,放入腊肉丁过油爆香后捞起备用。另热锅油,炒香葱花后打入蛋后将其用锅铲炒散。然后加入米饭翻炒,接着放入腊肉粒继续翻炒,加盐、味精等即可盛盘。


家常木须肉
t01fb202fdd3bcbfec3.jpg

材料:黑木耳、瘦肉、鸡蛋2个、黄瓜、油、料酒、花椒、酱油、盐、鸡精、淀粉、葱、姜、蒜末儿适量。

做法:黑木耳泡发洗净,撕成小块,黄瓜切片;瘦肉切片放入碗中,倒上少许料酒、酱油和一点点淀粉或嫩肉粉,拌匀渍一会儿;鸡蛋磕入碗中,打散;炒锅置于火上,放油,油热后把鸡蛋摊熟,打散,盛出;再添些油,油热后下花椒,待花椒变色出香味后把花椒捞出,放肉片翻炒,断生后放葱、姜、蒜末儿、酱油翻炒,上色后把鸡蛋、木耳、黄瓜倒入继续翻炒,加少许盐,也可以加点汤或水,最后放些鸡精,炒匀出锅。

功效:木耳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很时候冬春交接之际时食用,瘦肉和鸡蛋的加入为人体补充了丰富的蛋白质,但是是脂肪含量又很少,春天吃既不会长肉又美味。


豌豆炒牛肉粒
t01a8fc0fc445aa051d.jpg

主料:豌豆、牛里脊肉、新鲜红尖椒两根、酱油、白糖、生粉、胡椒粉、盐、料酒、花椒粉、大蒜瓣、食用油。

做法:先将牛里脊肉切成丁,放入碗中加入酱油及一点白糖、料酒和胡椒粉、清水拌匀,再加入生粉继续拌匀。烧开水,加入一小勺油及一点盐,将洗净的豌豆米倒入烫一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浸泡至凉备用;红尖辣椒切片,锅内倒油烧热,将牛肉粒中加一勺食用油拌匀后下入热油中,翻炒至牛肉粒约七分熟时盛起备用;锅内的余油中下入辣椒煸炒出香味时,再将大蒜瓣剁碎成茸入锅内一同煸炒出香味时,将氽烫好的豌豆和炒好的牛肉粒一同下入锅中,翻炒均匀,撒上一点花椒粉、盐调味,最后淋上一点味汁关火,趁着锅中的余温再翻炒一下盛盘即可。

功效:牛肉营养健康,能迅速提升体力,豌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并且其中富含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韭菜虾皮炒鸡蛋
t01e31107bf9ab66b4d.jpg

材料: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盐、虾皮适量

做法:韭菜洗净切小段,鸡蛋破壳后打匀。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煸炒一阵后加盐,姜末、味精,再翻炒一阵即可。

功效: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加入虾皮后,更加适于春季食用。这道菜营养丰富,所含热量少,并能温中养血,温暖腰膝。是很好的春季家常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养生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2-9-2015 06:46 PM 编辑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t014d7258b673a2574d.jpg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t01374e33b3177d33da.jpg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水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8:54 PM 编辑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

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2月18日前后。《逸周书·时训》:"雨水之日獭祭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郑玄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

雨。《汉书·王莽传下》:"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靓无尘。"五代齐己《野步》诗:"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相公稳登前路,等雨水晴时节,可来取俺老小每也。"杨朔《三千里江山》头:"秋季雨水勤,飘飘洒洒的,净连阴天,下的人浑身又湿又涩。"

t01b78ccbd1f86ffb9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15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水节气由来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7-9-2015 06:46 PM 编辑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t0196cdd527c6328eb8.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2-2024 08:29 AM , Processed in 0.14638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