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76|回复: 50
|
~育儿知识分享~增加中~
[复制链接]
|
|
1.父母與寶寶交流出生後可分為七個階段 ~2楼
2.媽媽常見的飲食問題 ~3楼
3.父母應培養孩子良好的15個性格 ~4楼
4.如何讓寶寶戒掉吃手習慣 ~7楼
5.父母如何和寶寶分床睡或一起睡?~8楼
6.坐月子期間如何預防乳腺炎? ~11楼
7.產後掉髮 (產後脫髮原因、如何解決掉髮問題) ~12楼
8.嬰兒的睡眠 (兒童健康睡眠的四項注意) ~13楼
9.嬰兒的睡眠 (寶寶健康睡眠十個建議) ~14楼
10.媽媽母乳哺育,如何使寶寶輕易愛上它?(母乳餵養技巧、如何讓寶寶喜歡喝母乳) ~15楼
11.如何哺餵母乳 (餵母乳步驟、姿勢、適合的衣服、乳房檢查...) ~16楼
12.母乳問題:母乳可以餵多久?6個月後母乳沒有營養了嗎? ~18楼
13. 巧用鸡蛋清祛除产后妊娠纹 ~26楼
14.四个产后瘦身的方法 ~27楼
15.母乳有毒?母乳哺餵也要看心情 ~35楼
16.照顾宝宝的绝招 ~36楼
17.新生儿喂养的必做功课 ~37楼
18.宝宝喂奶问题,妈妈错误早知道 ~38楼
19.好妈妈满足宝宝的感官需求 ~40楼
20.育儿健康知识 ~41楼
21.坐月子里的注意事项 ~44楼
22.婴儿哭声代表什么 ~45楼
23.天气变冷 9个方法预防宝宝外出不感冒 ~46楼
24.想要宝宝聪明教你7个小秘诀 ~47楼
25.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48楼
26.教导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49楼
27.父母如何正确培育孩子的独立性 ~50楼
28.耽误宝宝学讲话 ~51楼
本帖最后由 雪狼湖 于 4-11-2012 06:51 P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0-2012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與寶寶交流出生後可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
嬰兒從出生至4個月,屬於無意識的交流階段。父母對小兒的咕咕聲或啼哭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作解釋,所以,這一階段又稱之為解釋性的交流。小兒開始時也沒有意識自己的發聲或啼哭聲能夠影響父母的行為,但父母自小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把孩子當做交流的個體,對孩子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有的父母會用短的簡單句對小兒說話,特別是母親,有時以高的音調和誇張的聲音逗引孩子。涉獵在這樣的環境中懂得了尋找交流對象,漸漸地產生父母與小兒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聲示意要父母抱、餓了或尿濕了要父母關照等。於是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
4~9個月,為有意識交流階段。4個月的小兒能用眼睛盯著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兒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時,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詞,對孩子說物品的名稱。大約6~8個月的時候,父母可對著圖片說出名稱。而在9個月的時候,小兒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即不但注視著事物,還會轉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應,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著小兒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信息傳遞。不僅如此,9個月的嬰兒還可理解一些名詞,如"燈"、"球"、"狗"等。
第三階段
9~18個月,為單詞階段。約12個月的小兒會說出單詞,單詞的性質大多數為名詞。儘管小兒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動詞,但說動詞要落後於說名詞。在這個階段,小兒會在情境中使用會說的一些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單詞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但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很快的兩個字組成的詞組。一般來說,小兒至少能說50個單詞,才會發展詞組。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兒童的詞彙量,大概在18個月左右,兩個字的詞組就會出現。
第四階段
18~24個月,為詞組階段。這個時期的小兒會用單詞和詞組說自己的事情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父母們無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兒詞語的內容上,而是訓練孩子使用句子表達,其中包括了語法的成分,而且語言的訓練應在小兒的生活環境中進行,鼓勵他們與父母和老師交流。在這個階段開始時,父母為孩子提供詞組示範,如說"坐凳子"、"吻娃娃"。對這種"電報式"的說話示範,語言專家各執己見,有的讚成,有的反對。不過,有一條原則應當記住:語言不只是用簡單的詞的組合來表達意思,而是要用語法組成句子後才能說明意義。因此,在對兒童語言的干預中,父母要避免用語法不確切的話與孩子溝通。
第五階段
24~36個月,為早期造句階段。小兒說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時此景,還能說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簡單的短句如名詞加上動詞。在說話中,小兒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介詞"上、下",形容詞"好、壞、多、少"等等。至36個月​​左右,小兒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並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
第六階段
3~5歲,為句子掌握階段。小兒可以使用簡單句和較複雜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語法結構形式,而且能夠有一點點理解詞語的抽象關係。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小兒這一階段的詞彙已接近成人,說話儼然像個"小大人"。這時,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達,為孩子起示範作用,同時要培養孩子聽從指令做事,從而為入學做好語言的準備。
第七階段
5歲~成人,為完整的語法階段。從此,兒童逐漸建立了成人樣的語言能力,而這個過程中的兒童,也還是在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詞彙,改善自己的表達及語言在環境中的應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語言形式。這個時期是個體交流能力明顯增長的時期,有些專家認為,5歲是語言發育的一個分水嶺,從這時開始至12歲,語言的發展將出現根本性改變,不僅僅是句子的複雜化,而且句子的含義和語​​言的用途向高級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兒童用語言學習閱讀和書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0-2012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媽媽常見的飲食問題
媽媽的飲食
咖啡因:
咖啡、巧克力、可樂、及茶中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在攝食60分鐘後母乳中的量最高。如果媽媽攝取量一天小於750毫克(約五杯卡布奇諾),對寶寶影響不大。如果媽媽長期飲用大量的咖啡因時,可能造成寶寶躁動不安、不好睡。咖啡因在寶寶體內的代謝隨著年齡而加速,因此影響越來越小。 如果媽媽覺得寶寶晚上睡得不好,盡量在下午三四點之後不要再喝咖啡。
酒精:
美國藥物協會建議媽媽的飲酒量不要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公克。
發奶的食物
民間及網路上有一些俗稱的發奶食物,媽媽可以試看看。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可能反應不盡相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寶寶多吸;寶寶不吸的話,就要多擠奶。 同時放鬆心情,奶水才會再出來。
(以下為台中榮民總醫院哺乳討論區 媽媽經驗分享)
豬媽媽提供:
.啤酒酵母
.發乳立效散:蓬萊米(白米)+糯米+萵苣子(蔬菜種籽店有售)各一把(不用太多)。加甘草粉半兩(中藥店)用水煎熟。一天分三次食用。(若三次食用後,奶量太多,可斟酌食用次數)
.玉米鬚一兩煎水,除可通乳還可利尿。
.豬腳燉花生(豬腳不可去蹄,且應在產後才吃):豬腳+花生(也可用黃豆or小紅豆)適量燉熟即可食用,加通草(中藥店售)效果更佳。若想更補一點。可加鱉,紅棗,老薑, 陳皮。
Doris's mom 提供:
.吃喝:
.水份充足 - 但不能過量
.燕麥片 -「老式」麥片較有效
.母奶茶 (Mother's Milk Tea) - 一天三次
.Fenugreek - 一天三次,每次三片
.Blessed Thistle - 一天三次,每次三至五顆
.啤酒酵母
Jill 提供:
1.青木瓜鮮魚湯(補勞虛、助乳汁分泌、助潤腸)
材料:海水魚一尾、青木瓜三兩、薑絲一小匙、蔥白一小匙、南杏仁二錢
作法:鮮魚切塊、青木瓜去皮切塊、湯鍋到入5碗水,煮開後加入魚、青木瓜、南杏仁燉煮入味,起鍋前加入鹽、薑絲、蔥白即可。
2.黑芝麻粥(適用產後乳汁不足)
材料:黑芝麻25公克、大米適量
作法:將黑芝麻擣碎、大米洗淨、加水適量煮成粥。每日2、3次,或經常佐餐食用。
3.黃酒鮮蝦湯(適用於產後體虛、乳汁不下)
材料:新鮮大蝦100公克黃酒20公克
作法:將大蝦剪去鬚足。煮湯、加黃酒。每日兩次。
4.紅糖豆腐(滋陰養血增乳)
材料:豆腐2、3塊,紅糖50公克
作法:豆腐切塊、水煮,加紅糖,可在加入少量米酒。水沸20分鐘後可食。每日一次,連服5天。
5.雞蛋沾芝麻末
材料:雞蛋(隨個人消化能力而決定數量)、芝麻粉
作法:雞蛋煮熟、去殼,沾芝麻粉食用。
6.豌豆粥
材料;豌豆50公克、白米適量。
作法:先煮白米、待水沸騰時,加入豌豆續煮至熟。空腹食用,每日兩次。
7.萵苣子粥
材料:萵苣子10或15公克,生甘草3或5公克、糯米100公克。
作法;先將萵苣子擣碎、與生甘草同煎取汁。再入米煮成稀粥。
8.通草鯽魚湯
材料:通草3公克、鯽魚適量
作法:將通草、鯽魚洗淨,一同放入郭內煮熟,不加油、鹽,吃魚喝湯。
9.燉豆腐豬蹄香菇
材料:豆腐5塊、豬蹄(前腿)一只、香菇25公克、絲瓜250公克、生薑絲少許
作法:豬蹄切塊先煮,再加入香菇、生薑絲、鹽,後放絲瓜、豆腐。此量需在1、2日內吃完。
10.花生豬蹄(此道菜很常見,因此不再敘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0-2012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應培養孩子良好的15個性格
1、節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靠的都是恒心與持久。節儉更是如此,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節儉是累積財富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應該把這個詞用行為做給孩子看,用耐心講給孩子聽。也許這對他一生都有意義。
2、健康: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多生活夢想都只能是夢想。健康的身體,健康向上的思想會讓人的生命處於最佳狀態。身為父母要首先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和發揚健康的觀念,給孩子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回影響他的一生。
3、現代: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現代化、時尚化、個性化會讓你總是處在社會和生活變化的前沿,使你總是保持一種現代、向上的心態。孩子在這種氛圍理成長,會有助於他很快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挫折。
4、友愛:一個家庭也該十分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始終強化“家”的概念。在這種氛圍裏會讓家庭每一成員學會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或許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經營生意、經營人生都應如此。
5、上進:不進則退。作為父母首先要上進,從心態上,從行動上。我們要適時的告訴孩子:原地踏步即是後退。
6、危機感:這是讓人上進的動力之源。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設置為“假想敵”,使自身處於危機狀態,這會讓一個人永遠理智、冷靜。但我們沒必要因此剝奪孩子玩皮好動的天性!
7、思考:正確的思考方式,準確的思考方向會讓一個人少走彎路,保持迅速的、良性的發展。對正在成長的孩子而言,這種正確、準確的思考能力來自父母、老師和社會媒介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8、敬業:一份值得你從事的工作是值得你尊重的,所以身為父母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激發不起你的熱情,你最好還是換一份值得你去做的工作,這對你和孩子的發展來說都有益處。當然,你尊重了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才會帶給你回報。
9、感激:你給生活種下什麼樣的種子,你將收穫什麼樣的花朵。父母首先要對生活懷一份感激之情,感謝生活本身的美好,感謝那些給你幫助的人和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並將這些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
10、誠實:誠則持久,信必永恆,社會的發展歷程證明,經商者遠離誠信絕不會長久。做人更該如此!
11、守信:諾言和你願意從事的工作一樣,是永遠值得你尊重的。尊重別人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尊重自己的諾言。這是守信的根本。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12、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很難的。但如果你對生活細節用心,你擁有了節儉、健康、敬業、誠實、守信等等美德,你才會真正走進理解的深處,從而你才會對朋友、親人、社會、人生、愛情等司空見慣的“概念”有本質的認識,這會讓你更加深刻。作為父母,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負責。
13、謙遜:這是一種做人的基礎美德。謙遜是一個人的最好的名片,善於體現謙遜之風的人往往成功迅速。
14、嚴謹:遵從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規則,這是養成嚴謹作風的捷徑之一。認真、用心、嚴格要求自己,會讓自己的無形價值越來越高,最終成為觸手可得的財富!生活作風不嚴謹的人,信譽度自然就低,相反,嚴謹的人,可信度會從你的氣質與作風上透射出來。
15、成熟:思想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父母應該將這做為培養孩子永遠追求的目標。因為社會總在向前發展,因為思想也總在變化,如何讓思想永遠跟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不僅是一個理想遠大的父母所想,更該是一個追求更高目標子女的所想,真正成熟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他們總是在一次次突破中提升自身的境界。 |
|
|
|
|
|
|
|
发表于 24-10-2012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10-2012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讓寶寶戒掉吃手習慣
很多寶寶出生兩三個月,最愛做的事情是“吃手”,專家說,嬰兒與幼兒吮吸手指的意義是不同的。 嬰兒時期吮吸手指是嬰兒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是嬰兒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 家長不要輕易打攪孩子的快樂。
通常新生兒只會雙手握拳,胡亂揮舞,其大腦尚不能指揮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 到2個月至3個月時,隨著大腦的發育,嬰兒逐步學會兩個動作:一個是用眼睛盯著自己的手看,另一個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對於他們來說,吮指是一種學習和玩耍。
起初他們只是將整個手放到嘴裡,接著是吮吸兩三個手指,最後發展到只吮吸1個手指,從笨拙地吮吸整隻手,發展到靈巧地吮吸某一個手指,這說明嬰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大有提高。
吮吸手指動作,促使嬰兒手、眼協調行動,為5個月左右學會準確抓握玩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這一時期的嬰兒主要是通過嘴來了解外界,嬰兒認為手也是外界的東西,所以總愛將它塞進嘴裡吮吸感知。
通常情況下,隨著嬰兒動作的迅速發展,他們逐步學會自由地坐、爬、站等,手指的動作也愈加精細,當長到能單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現象自然會大大減少。
此外,細心的父母可以發現,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時候,通常是非常安靜,不哭也不鬧。 實際上,有時嬰兒還以吮吸手指來穩定自身的情緒,這說明嬰兒吮吸手指對他們的心理髮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對於嬰兒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慮煩惱,更不用強行製止。 如果孩子的行為實在過於頻繁,父母可以經常對孩子的小手進行撫摩、擺動,以轉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會拿玩具時可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搖動、擺弄玩具,把嬰兒的雙手佔住,使他無暇去吮吸手指。
家長需要做的是保持嬰兒小手乾淨,保持嬰兒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濕疹。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仍然經常吮吸手指,就可視為一種不良行為,需細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糾正。
寶寶在學會吃手之前就有吸吮以安撫自己的需求,如果媽媽想戒掉寶寶吸乳頭安撫的習慣,有時候會不成功,而就算成功了有時寶寶還是會想吸吮.寶寶沒得吸,會哭哭,也就是所謂的不好帶.
解決方法通常是給安撫奶嘴,這是因為寶寶還沒學會吸自己的拳頭或手指以自我安撫的緣故.
安撫奶嘴可以說是從吸乳頭到吸手指的過度性工具.
但是結論卻常常變成,吃奶嘴的寶寶比吃手的寶寶好帶.
事實上當大人開始習慣給寶寶奶嘴後,通常不會給寶寶吃手,而寶寶一吃手就會因種種原因(如怕戒不掉,怕手指變形,怕髒)去制止,寶寶吃不到手又哭哭,又或者寶寶根本沒吃過手呢,因為給頭三個月大的寶寶吃了奶嘴之後覺得好帶,於是就認為吃奶嘴比吃手好帶.結果就出現倒果為因或本末倒置或似是而非的結論.
事實上吃手或吃安撫奶嘴的目的同樣都是滿足吸吮需求,並無孰是孰非.
只是擔心大人為了方便,直接塞奶嘴給寶寶,並未注意三四個月大之後的寶寶又有情感上的需求時,如無聊或生氣,而需要吸吸東西來自我安撫,這個動作同時也讓大人知道他需要陪伴和新的玩耍方式,只要大人趕緊滿足需求,寶寶當然無須自我安撫.
安撫奶嘴的問題便是大人容易忽略寶寶的身體語言與情感需求,又為了方便,以為只要奶嘴就可以了.
而寶寶吃手,往往大人怕寶寶手指變形或長紅疹,會趕緊餵食,協助睡眠,轉移注意力或陪伴或說話唱歌,能很快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反而真正滿足.
而吃手更是認識身體與在還不能行動時獨立自主的起步.讓寶寶吃手也是對這個小個體的尊重,他會研究手的形狀,如何運用手指.所以吃手會讓手指靈活也是有道理的.
另一個迷思是戒吃手比戒奶嘴難.因為如果寶寶依賴吃手自我安撫成習,要戒掉很難,而安撫奶嘴通常只要剪掉,寶寶過幾天就忘了.事實上是一樣簡單也一樣難.如果寶寶的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
寶寶在七八個月大時會戒掉吃手.怕的是寶寶依賴吃手成習,這跟依賴吃奶嘴成習一樣難戒.
另一個可能是寶寶天性敏感緊張,吃手和吃奶嘴的功用對他都差不多,那這是另外的問題,需要父母有智慧的引導和抒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如何和寶寶分床睡或一起睡?
當寶寶出生時,是否有很多長輩和朋友這樣警告你:千萬不要和寶寶一起睡,否則你會壓到他,會助長他的依賴性……但是,與寶寶同睡,真的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嗎?
問卷調查:我可以和寶寶一起睡嗎?
調查人數125人
不可以28%
可以72%
關於是否可以和寶寶同睡,蒐集了媽媽的意見。
不可以
最好不要一起睡:睡熟了怕壓到寶寶,睡太淺又休息不好。分開睡,從小給寶寶養成獨立的習慣,為以後自己獨睡打下基礎。麥兜媽媽轉貼自YourHope你的希望
我想應該和大人分開睡。因為一起睡,大人翻身時容易壓到寶寶,而且還會影響氧氣的質量。我家寶貝從出生就一直是自己睡的,睡眠質量還可以,也一直很親我。平平媽媽
還是應該分床睡。我們剛開始和寶寶睡時,怕碰到他,都睡不踏實。現在把他放到自己的小床上,靠在大床旁邊,餵奶或照顧都很方便,也不妨礙培養親子關係。寧寶兒媽媽
可以
我家寶寶一歲多了,還是和我一起睡。如果他蹬被子或者不舒服,我能在睡中感覺到,及時醒來,不至於讓他著涼。備備媽媽
我覺得應該和寶寶一起睡,這樣可以方便夜間哺乳,也能使寶寶更有安全感。我家寶寶每天都要緊靠著我才睡得踏實,能一覺到天亮。睿睿媽媽
我覺得可以啊,這樣既方便餵奶又方便照顧,而且還能增強寶寶的安全感。這不僅能使寶寶睡得更踏實,還更有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蕊蕊媽媽
母嬰同睡 讓寶寶和媽媽更親密
當你想和寶寶一起睡時,也許遭到過很多質疑。但據研究顯示,3歲以前,母嬰同睡,無論對於寶寶還是對於媽媽,都能產生良好的長期效應。
有利於提高寶寶和媽媽的睡眠質量
在夜間,寶寶會經歷許多循環的睡眠階段,醒來的次數通常比成人多一倍。如果醒來,寶寶就很難自己再次入睡,若有媽媽在身邊,熟悉的撫摸或是幾分鐘的餵奶便能讓寶寶安靜下來,重新回到沉睡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和寶寶都不需要完全清醒過來。
有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倚著媽媽的乳房或手臂入睡;醒來時就能得到媽媽溫柔的安慰,這有助於增強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這種依戀能讓寶寶在獲得安全感的同時,建立起對媽媽的基本信任。
育兒提醒:信任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礎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研究理論顯示,安全感的獲得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條件,這種信任感能為培養寶寶的良好性格打下基礎,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方便照看寶寶
若寶寶有什麼異常情況,媽媽會及時發現。據研究顯示,和寶寶一起睡時,寶寶的呼吸和神經系統會對媽媽產生微妙的影響,使兩個人的睡眠週期非常的相近,睡眠模式也趨於同步,當其中一個醒來時,另一個也會醒來。
有利於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媽媽與寶寶的肌膚接觸能夠起到穩定寶寶情緒的特殊作用。和寶寶一起睡可以增加母子之間肌膚接觸的機會,這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有利的。
方便媽媽夜間哺乳
小寶寶在夜間常需要頻繁地餵奶。和寶寶同床而眠,哺乳就變得非常方便,而且頻率得到增加,甚至在哺乳時媽媽都不需要完全清醒過來,因此睡眠質量反而要高得多。
彌補白天錯過的親密感
很多媽媽的產假只有3個月,重返職場後,無可避免地在白天與寶寶分開了。母嬰同睡,可以使媽媽在夜間與寶寶再次團聚,以彌補兩個人在白天錯過的親密感。
育兒提醒:如果沒有一起睡你也是合格的媽媽
也許,母嬰同睡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家庭。如果你沒有和寶寶一起睡也同樣是合格的媽媽。我們僅僅是想說明這種夜間育兒方法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健康的選擇。
母嬰同睡,也許你會有以下困惑
翻身的時候我會驚醒寶寶嗎?
不會。與寶寶同睡,你潛意識中對界線的感覺會使你特別留意身旁的寶寶,所以就算在睡覺時翻身,也會在潛意識裡做到小心輕聲。況且,處於深睡眠狀態的寶寶不易受外界干擾而醒,因此媽媽們完全可以打消這個顧慮。
和寶寶睡,他總是頻繁醒來要吃奶,會染上奶癮嗎?
對母乳和媽媽的依賴,是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需求,也是嬰兒發育過程中應有的部分,無需過度擔心。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就易建立起令寶寶和媽媽都滿意的餵養關係。遵循大自然安排好的供需關係,就不用擔心寶寶會染上奶癮。
寶寶和我們睡在一起,會影響夫妻關係嗎?轉貼自YourHope你的希望
不會。性生活跟照顧寶寶可以兩全其美,當然前提是夫妻雙方要在是否與寶寶同睡這點上達成一致。如果只是媽媽願意,而爸爸不願意,那麼勢必會引起爸爸的不滿情緒。因此夫妻間要多溝通、彼此體貼、相互理解。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就算已熟睡,父母也不適合在寶寶旁邊行房。你可以將熟睡的寶寶暫時抱到小床上或其它房間裡,等“二人世界”過後,再將寶寶抱回來。
和寶寶睡,會讓他賴著永遠不走嗎?
不會,寶寶自己會想離開的。你的任務不是讓他學會夜間獨立睡覺,而是通過創造安全的睡眠環境和良好的感覺,讓他很自然地養成自己睡覺的習慣。當寶寶年幼時,最重要的是好好享受與他同睡的親密感覺。當時機成熟時,寶寶會像其它方面“斷奶”一樣,從你的床上離開的。
保證睡眠安全給與寶寶同睡的媽媽幾點建議
想跟寶寶同睡的媽媽常擔心自己會壓到寶寶。其實,許多有和寶寶同睡經驗的媽媽都發現,她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知道寶寶在身邊,所以就算睡著,也不會壓到寶寶。當然如果你選擇和寶寶一起睡,還是需要了解一些安全知識,盡可能將與睡眠有關的風險降到最低。
給寶寶一個安全舒適的睡眠空間
可以把床緊靠著牆,讓寶寶睡在牆和媽媽之間(而不是父母之間,以免影響寶寶的空間);或在寶寶身旁放上護欄、緊實的墊子或其它任何能防止寶寶掉下床的安全裝置。另外,床不能太小,至少要用標准或加大尺寸的雙人床才安全。此外,不要讓小寶寶和一群孩子一起睡。
排除寶寶窒息的危險
夜間躺著給寶寶哺乳時,媽媽要保持清醒,以免乳房壓住寶寶鼻子造成窒息;不要讓寶寶睡在任何會凹陷的表面,比如​​水床或很柔軟的墊子,以防寶寶因無法撐起埋在下陷表面的脖頸而引起危險;確保床上沒有任何可能蓋住寶寶臉或者妨礙他呼吸的東西,如枕頭、厚重的被子等。轉貼自YourHope你的希望
別給寶寶穿太多或蓋太厚
穿太多或者蓋太厚,不但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還容易在睡覺的時候踢掉被子。測量寶寶是否過熱的最簡單方法是將手放在他的後頸上,察看是否出汗了。如果有汗,就說明太熱了。建議睡覺時給寶寶穿上連體衣或者睡袋,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半夜因踢掉被子而著涼。
生病、過度疲勞時不要和寶寶一起睡
如果你吃了任何會降低敏感度的食物或藥物,如酒精、鎮靜劑,或者得了容易傳染給寶寶的疾病,那就暫時不要和寶寶睡在一起了。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12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雪雪,很好的帖子哦!谢谢分享。
哈哈,你是不是在待产中又有空闲的时间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Hc 发表于 25-10-2012 07:37 PM 
雪雪,很好的帖子哦!谢谢分享。
哈哈,你是不是在待产中又有空闲的时间啊。
现在有时间,就先看一些资料~
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我在倒数23天~
你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月子期間如何預防乳腺炎?
1.經常清潔乳頭
每次餵奶前後,要用溫開水洗淨乳頭、乳暈,保持皮膚乾爽、乾淨。當乳頭有汗水浸漬或髒東西時,要及時洗掉。
2.乳房保持乾淨
哺乳前後對乳頭、乳暈的清潔無庸多言,但乳房整體的清潔也很重要,也應用乾淨的熱毛巾擦拭。
3.餵奶時間要有規律
一般3-4小時餵一次(夜晚減少一次),應雙側乳房輪流哺餵,餵空一側,再餵另一側。
4.注意排空乳房。每次餵奶儘量讓寶貝吸空乳汁。如果未吸完,應輕輕按摩擠出,可防止局部乳汁淤滯而引發炎症。
5.餵奶姿勢要正確
給寶貝餵奶的姿勢,宜採取坐式或半坐式。
6.不讓寶貝含乳頭睡覺
讓寶貝含乳頭睡覺,容易造成切咬乳頭和用力吸吮,使乳頭受傷而誘發感染。
7.傷口做恰當護理
當乳頭有傷口時,可塗硼酸軟膏保護。皸裂很深、疼痛厲害,或一直不見好轉時,應停止直接哺乳,改用吸奶器吸出乳汁餵給寶貝。這期間要抓緊時間治療,症狀較輕時,最好戴乳頭保護罩餵奶。餵奶結束後,用硼酸棉消毒乳頭,再用消毒的紗布蓋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產後掉髮 (產後脫髮原因、如何解決掉髮問題)
很多產婦都有產後脫髮的問題,有些人會在生產後一年還脫髮,有些人本來一把濃密的頭髮,現在掉了不少,須說產後脫髮是正常現象,但確實令人困擾。
在醫學上,產後脫髮的解釋,是因為婦女在懷孕時期雌性荷爾蒙分泌增加,頭髮亦會較濃密,但產婦在分娩後,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就會驟減,導致大量正處於生長期的毛囊進入休止期,因而造成大量脫髮。
同時,婦女分娩後要日以繼夜照顧家中新成員,初生嬰兒的嚎哭聲、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做一個母親或是經濟問題等,容易導致壓力暴增,令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故脫髮情況較為明顯。而誕下早產嬰的婦女,受脫髮困擾的機會較高。
根據頭髮的生長周期,每天脫掉50至100根頭髮屬正常,產後脫髮屬於暫時性脫髮,即突然間有大量毛囊進入休息狀態,因此生長的頭髮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只要毛囊的健康未受損害,大部分毛囊都會再次長出頭髮,毋須過分憂心。
要預防產後脫髮,婦女在分娩後要保持心境開朗,脫髮情況便會得到改善。家人的支持同樣重要,共同分擔照料新生嬰兒的工作,讓新任媽媽多抽時間休息,以及多傾訴心事,脫髮風險可大大減低。
從中醫角度認為,懷孕時「腎以繫胎」、「氣以載胎」、「血以養胎」,所以母體孕育胎兒需要耗用氣血和腎精。
尤其是現在的產婦大多數生育年紀較大,腎之精氣固然不能與三十歲前相比;生產時又失血;生產後又不懂把握時機補身,還過於操勞,進一步令氣血虧虛。
頭髮需要腎精和血分的滋養才能健康生長,當以上兩者均「短缺」時,難道身體還會浪費營養在頭髮上!?故此,當前應快快補氣血、養肝腎。
促進頭髮生長
黑芝麻黑豆漿
材料:(4人分量)
黑芝麻30克
黑豆180克
清水4杯
調味料:糖適量
做法:
1.將黑豆及黑芝麻浸過夜。
2.略為瀝乾黑豆及黑芝麻的水分,放入攪拌機中攪碎。
3.將黑豆及黑芝麻隔渣加入水中,中火煲約1小時。
4.可隨自己口味加入適量的糖作調味或不加糖飲用也可。
食味:
比一般豆漿多了一分芝麻香,味道有點像溶掉了的芝麻雪糕。
療效:
據《本草綱目》記載,黑芝麻有豐富的維他命,有烏鬚黑髮的功效。黑豆含有頭髮主要成分中的氨基酸,對生髮大有功效。
提醒:
如家中沒有攪拌機,可將浸腍了的黑豆及黑芝麻舂碎或用匙羹背壓碎,煲成豆漿後再隔渣亦可。用布造的濾網隔兩次便已相當滑溜。
服用量:
營養師鍾英明說,由於這豆漿較油性,熱量亦較高,所以不宜多喝,一星期最好不多於1杯,喝後翌日便會見效。
防止頭髮脫落
西蘭花玉子豆腐
材料:(2人分量)
西蘭花1個
玉子豆腐2條
調味料:
鹽少許
生粉少許
鮮奶2湯匙
做法:
1.將玉子豆腐切成細件並以慢火煎至金黃色,上碟備用。
2.西蘭花放入滾水中,加入少許鹽烚2分鐘,撈起伴在玉子豆腐邊備用。
3.將鮮奶煮滾加入少許生粉煮成芡汁,淋在玉子豆腐上即成。
食味:
牛奶煮成的芡汁味道有點像忌廉湯,與玉豆腐同樣香滑。
療效:
麥鍾文中醫師及營養師鍾英明提出若血氣運行不佳,營養便不能傳到頭髮之中,造成容易脫髮的問題,多吃西蘭花可幫助血液之製造及運行,而豆腐中豐富的蛋白質則有助生髮。
提醒:西蘭花不宜煮太久,1-2分鐘已足夠,否則營養會流失在水中。
服用量:每星期吃兩至三次,一至兩個月後便見效。
「生髮補血首烏雞飲」
烏雞一隻、制首烏、黃精、杞子、熟地各一 、當歸三錢,煲兩小時便可服用,若有外感發熱則不宜進補。
黃耆當歸燉乳鴿
黃耆30克,當歸、黑芝麻各20克,乳鴿1只,蔥、薑、鹽適量。將乳鴿宰殺去毛及內臟, 洗淨切塊。中藥用水稍加漂洗與鴿肉入砂鍋同燉,加入調味品。以文火隔水燉至鴿肉爛熟,揀去藥渣後食肉飲湯,每日1劑。補氣養血生髮,適宜於產後氣血虧虛而引起脫髮。
懷山核桃燉豬腦
懷山藥30克,核桃20克,豬腦1副,食鹽少許。將豬腦挑去筋膜,洗淨後放碗中,懷山藥、核桃仁搗成細末,撤於豬腦上。加適量水及食鹽,放砂鍋內隔水燉至豬腦熟透即可食用,每日1劑。益氣補腎、 健腦生髮,適宜於產後腎氣虧虛而引起的脫髮。
紅棗首烏煲雞蛋
制首烏50克,山萸肉、紅棗各15克,雞蛋2枚,紅糖適量。先將首烏、山萸肉、紅棗、帶殼雞蛋沖洗乾淨,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待蛋熟透後去殼,放入藥汁中再煎20分鐘,加入紅糖溶化即可。食棗、蛋,飲湯,每日1劑。補腎益精,養血生髮,適用於產後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而引起的脫髮。
參杞桂圓燉瘦肉
取龍眼肉20克,人參6克,構把子15克,瘦豬肉150克。先將豬肉洗淨切成小塊,龍眼肉、枸杞子洗淨,人參浸潤後切薄片。全部用料共放砂鍋內,加水適量,以文火隔水燉至肉熟,即可食用,每日1劑。大補元氣,養血生髮,適宜於產後氣血虧虛而引起的脫髮。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嬰兒的睡眠 (兒童健康睡眠的四項注意)
嬰兒的睡眠:
一些父母認為多睡有益於嬰兒生長發育,於是對嬰兒睡懶覺採取放任的態度。其實,睡懶覺非但無益於嬰兒健康,還有以下弊病:
打亂生物鐘節律:
正常人體的內分泌及各種臟器的活動,有一定的晝夜規律。這種生物規律調節著人本身的各種生理活動,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裏睡眠安穩。如果平時生活較規律而到假期睡懶覺,會擾亂體內生物鐘節律,使內分泌激素出現異常。長時間如此,則會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影響胃腸道功能:
一般早飯在七點鐘左右,此時晚飯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腸會因饑餓而引起收縮。愛睡懶覺的人寧願肚子餓也不願早起吃早飯,時間長了,易發生慢性胃炎、潰瘍病等,也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影響肌肉的興奮性:
經過一夜休息,早晨肌肉較放鬆。醒後立即起床活動,可使血液迴圈加劇,血液供應增加,從而有利於肌肉纖維增粗。而賴床的人肌肉組織長時間處於松緩狀態,肌肉修復差,代謝物未及時排除,起床後會感到腿酸軟無力,腰部不適。
影響記憶力:
應該培養孩子“黎明即起”的良好生活習慣,即使是節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這樣可使寶寶保持朝氣蓬勃,身心健康,對記憶力也有促進 作用。
兒童健康睡眠的四項注意:
兒童有了足夠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食欲良好,身心健康。要注意以下四點:
讓孩子早睡:
兒童身高除了與遺傳、營養、體育鍛煉諸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重要關係。生長激素是人下丘腦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它能促進骨骼、肌肉、結締組織和內臟的生長發育。生長激素分泌過少,勢必會造成身材矮小。而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節律,即人在睡著後才能產生生長激素,深睡一小時以後逐漸進入高峰,一般在二十二點至淩晨一時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兒童來說,身高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孩子睡覺最遲不能超過二十一點,一般以二十點前睡覺最為適宜。這樣,就不會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讓孩子睡足:
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最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這和兒童必需的睡眠時間有關。新生兒一天要睡十六個小時,出生後三個月要睡十四個小時,六個月至一歲要睡十三個小時,二至三歲要睡十二個小時,也就是說,嬰幼兒一天的一半時間都處在睡眠之中。異相睡眠也叫“快波睡眠”、“眼跳動睡眠”最能使大腦得到休息。新生兒和哺乳期嬰兒異相睡眠占四至五成,而成人只占二成,可見讓嬰幼兒睡足覺是多麼重要。
睡後請熄燈:
通常,熄燈睡眠時,人體的生理機能協調,代謝平衡。但若長時間處於人工光源照射下,由於微妙的“光壓力”,人的視網膜生理調節會受到幹擾,眼球和睫狀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勢必影響視力。
有報告說,晚上經常處於光照環境下的嬰兒,鈣質的吸收要降低二成半左右。鈣質的缺乏,也會引起近視,還會帶來睡眠易醒易驚,餵奶時間延長,體重增加慢等許多問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另外,還有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的保護性抑制,導致智力及語言障礙。
為使孩子健康發育,晚間入睡後應熄燈。切記不要在孩子身邊開燈幹活、閱讀或看電視。
乳兒要脫衣睡:
乳兒期即是胎兒從出生到一歲這段時間。有的家長讓乳兒穿衣睡覺,甚至將手腳包裹起來睡,這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脫衣睡覺有利孩子的生長發育。乳兒期的兒童生長迅速,在這個時期,若經常穿衣睡覺,會影響乳兒的血液迴圈,不利於休息,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乳兒的身體發育。脫衣睡覺能夠使乳兒睡得更加舒心、坦然,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嬰兒的睡眠 (寶寶健康睡眠十個建議)
關於健康睡眠十個建議:
下面給你提供讓嬰兒睡好覺的幾點建議,如果嬰兒有不願意睡覺的情況出現,不妨試一試。
要有一個舒適安靜的臥室。嬰兒的床或搖籃的佈置要有點個性化,但不要把房間變成一個“充滿玩具的空間”。安全問題要考慮:睡的地方要稍微寬敞一點,防止嬰兒窒息。護欄要足夠高,以免嬰兒摔下來。但不要使床或者搖籃變得像一個“堡壘”。房間通風要好,溫度不要太高(以十八至二十攝氏度為宜)。
讓嬰兒學會按時睡眠。每個嬰兒睡眠時間各不相同,這經常取決於家庭的環境。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睡眠(當然包括午睡時間)。不一定要讓嬰兒睡得很早,但要準時。要讓嬰兒適應一種慣常的做法,如睡前哼一支歌、講一個故事,或放一段兒童歌曲唱片等。有的嬰兒臨睡前會感到有些緊張焦慮,因為他們知道整個晚上就要同爸爸媽媽“分別”了。這時候,不要強化他的這種意識,也不妨稍稍陪他一會兒。
嬰兒哭醒了怎麼辦?在一歲之內,嬰兒晚間短時間啼哭(不超過十分鐘)是正常的。但如果嬰兒有什麼毛病或感到不舒服,他可能就會長時間地哭。如果嬰兒到了能說話的年齡,大人就可以問他:是不是害怕黑暗?是不是做噩夢了?是不是牙痛?一定要仔細地聽他說,然後同他對話。任何怪罪或者傷害他的話都是無效的。總之,不要對他發脾氣。
要善於發現影響嬰兒睡眠的原因。一周歲以上的兒童晚上不願上床睡覺是常有的事。有時常常需要花二三十分鐘才能讓嬰兒同意去睡覺。同樣,晚間醒來也是常有的事。應當把這種輕微的不適,同夜間的恐怖不安區別開來。此外,還要注意有些五至十二歲的男孩容易得夢遊症。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病症會自行消失。
三歲之前的兒童睡午覺是必要的一歲之內的嬰兒一般每天應當睡兩覺:上午睡一覺,中午睡一覺。再大一點的嬰兒,上午的一覺就不需要了。但在三歲之前,午覺還是必需的。午睡是在一天中用來“充電”的必不可少的休息時間。
新生兒睡眠不安: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大約有十八至二十二小時是在睡眠中。新生兒睡眠不安是常遇到的問題。當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看發生的時間,是在白天還是夜晚。有的新生兒白天睡覺很好,可是到了夜晚就哭鬧不睡了,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夜哭郎”。對這樣的孩子可以讓他白天少睡一些,使他疲勞,晚上自然就能睡得好一些了。
其次要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睡眠不安的原因,針對形成的原因去採用相應的處理措施。注意一下室內溫度是否過高,是否給孩子包裹的太多,孩子因太熱就可導致睡不安穩。這時孩子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也會潮濕,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鬆開包被,孩子感到舒適了自然就能入睡。如果摸一下孩子的小腳發涼,則表示孩子是由於保暖不好而睡不安,可加蓋棉被或用溫水袋在包被外保溫。大、小便使尿布濕了,孩子不舒服也睡不踏實,應及時更換尿布。母乳不足,孩子沒吃飽則會影響睡眠,就要勤喂幾次,以促進乳汁分泌,讓孩子吃飽。
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而母親在孕期有維生素D和鈣劑攝入量不足的情況,新生兒可能有低鈣血症,在病的早期也表現睡覺不踏實,可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和葡萄糖酸鈣以糾正。
如果除睡眠不安還伴有發燒,不吃奶等其他症狀時,應去醫院請大夫檢查診治。
新生兒睡眠不安、哭鬧:
當新生兒睡眠不安、哭鬧時,應當仔細查找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因睡眠環境太熱而使新生兒睡眠不安,如室溫過高、包被裹的太緊、衣服穿的過多或蓋的被太厚等,使新生兒極不舒服甚至體溫上升,此時只要將室內溫度降下來,或將包被鬆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與此情況相反的是對新生兒保暖不足,室內溫度過低,尤其是在冬季無條件取暖的地區更容易發生,新生兒的體溫可以不升,手腳冰涼,哭鬧不安等,此時可採取一些簡易的保暖措施就可以解決了,如調高室內溫度、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放在新生兒被褥外面取暖,也可將新生抱起來與母親的胸腹部直接接觸來取暖,也是很好的辦法。當新生兒大小便後將尿布被褥弄濕,也可使新生兒身體不舒服,即便是使用“尿不濕”也會使新生兒不舒服,只要將濕尿布換下來,換上乾爽的清潔尿布就可以了。新生兒在睡夢中饑餓了也會哭鬧不安,喂餵奶,吃飽了很快就又入睡了。僅有個別的新生兒是因先天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引起的夜間哭鬧和不安,著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因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鈣不足,使得新生兒體內也缺乏鈣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夜間驚哭,這需要請醫生來解決。新生兒患有尿布疹、濕疹、皮膚糜爛等情況時,也是引起新生兒哭鬧不安的原因。當新生兒睡眠不好時,有哭鬧不安的情況出現時,應仔細尋找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就可以了。如果實在查找不到原因,採取一定的措施後仍無濟於事,這可能與新生兒的氣質有關,那就需要母親仔細觀察,如何順應他的生活規律,使他安靜下來,不妨常常抱抱他,與他“說說話”,撫摸一下他的頭部、身體等,使他產生一種安全感,可能會好一些,這樣母親就要辛苦一點了。
觀察小兒的睡眠:
不同月齡的小兒睡眠時間的長短不一樣,如何觀察不同月齡小兒應睡眠時間。
新生兒:一晝夜要有二十小時為睡眠時間,睡眠時要觀察小兒的姿勢是否正確。
二至三個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為睡眠時間,約十八小時,觀察同上。
四至六個月:白天要睡眠三次,每次約需二小時,共約六小時,觀察同上。
七至十二個月:白天睡眠二次,每次也在二小時左右,共約四小時,觀察同上。
十三至十八個月:白天睡眠二次,每次約一至二小時,共約三至四小時,觀察同上。
十九至二十四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至二點半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外,還要觀察是否閉眼,睡得是否安靜,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等。
二十五至三十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點半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正確與否,還需看安靜入睡否及醒後經成人提醒能否安靜躺著,不影響別人,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及醒後精神是否飽滿愉快等。
三十一至三十六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二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還要看是否主動躺好,是否安靜入睡,醒後能否靜臥、不哭不鬧等。
四歲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約二小時,觀察內容同上,同時成人應經常注意是否有不良習慣,如吃手,吃被子角、蒙頭睡等,對睡眠不安的要仔細進行觀察,找出原因,及時給予治療處理。
通過仔細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瞭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嬰幼兒的睡眠是入睡後安靜,呼吸輕而勻,頭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時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現下列睡眠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病患潛伏或發病的徵兆:
睡眠不實,時而哭鬧亂動,睡眠不沉。
全身皮膚乾燥發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超過正常次數。
入睡後不安寧,頭部多汗(濕了枕頭),時常哭鬧不安,搖頭抓耳,睡眠易醒。睡後時有出現痛苦難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這些嬰兒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並給予治療。
有些小兒睡眠的異常現像是由於白天興奮過度或飲食過量所致。有的異常如突然滾動或哭鬧,則是排尿的表示。對這些現象可有針對性地處理。每個小孩有其獨自的睡眠規律和睡眠表現,應該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處理。
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裏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一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二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三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嬰兒睡眠情況與母乳量:
嬰兒飲食應含有足夠的熱量和豐富的營養物質,以保證其生長發育及正常代謝所需要。此外,食物還須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特點。母乳最為符合這種要求。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後三至六小時可開始哺乳,較早開始餵奶有利於母乳分泌,及防止新生兒低血糖,未餵奶前可喂少量糖水。此後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三至四小時餵奶一次,一晝夜六至七次。四至五個月小兒一晝夜哺乳可減至五次。每次哺乳約十五至二十分鐘,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宜。孩子只要吃得飽,睡得自然也就香。孩子吃得飽與不飽,完全可以通過睡眠情況觀察出來。
如果母奶量足夠的話,嬰兒多在十至十五分鐘之內就能吃飽,吃飽後的嬰兒就不哭不鬧地玩或安靜地入睡。如果孩子吃完奶仍久久不能入睡,或入睡後不久又哭鬧起來,或仍煩躁不安、不高興,或未能維持三個小時就要吃奶了,這些情況都說明奶量不夠。有的孩子吃奶時間較長,若用二十多分鐘仍吃不飽,就說明奶不足。即使在吃奶時入睡了,並不說明是吃飽入睡,而是由於吃奶時間過長,導致嬰兒疲乏入睡。這樣孩子睡眠中易於醒來,每次醒來都有強烈吃奶欲望,常常是急促地大口大口地吸吮起來。
嬰兒不會說話,孩子吃的母乳量夠不夠,細心的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嬰兒的睡眠情況,獲得滿意的答案。
嬰幼兒睡覺易醒:
年輕的父母都對嬰兒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於睡眠中醒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生理因素: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臥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品質;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於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醒後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早期佝僂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
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幹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
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遊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
影響小兒睡眠常見的因素:
不良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無一定規律或睡前由人抱著走動、搖晃或唱催眠曲等。
白天過度興奮或緊張,受驚嚇、太熱、太悶,蚊蟲咬或尿布潮濕等。
小兒對夢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懼心理而影響睡眠。
小兒腸道寄生蟲病,如小兒蟯蟲病,每晚蟯蟲爬出肛門造成瘙癢,影響入睡。
饑飽不適,被褥過暖,過厚,使小兒身體產熱難以散發,或蓋被過少,使小兒受涼。
大一點的小兒睡眠不好,常與生活習慣改變和情緒的變化有關。例如睡眠場所的變化,或睡前聽了怪誕的故事或看了驚險的電影,以致情緒久久安定不下來。
各種疾病,也會影響睡眠。
嬰兒期睡眠時間:
出生後滿一個月至一周歲為嬰兒期,這一時期的睡眠與小兒的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小兒大腦容易疲勞,只有在適當的、足夠的睡眠以後,小兒大腦才能完全解除疲勞,這時他才能吃好,玩好。平時我們常看到小兒哭鬧不止,不吃也不玩,這往往是困了、累了,這時就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去睡覺。一般說小兒需要睡眠時間要比成人多得多,而且月齡越小,所需睡眠時間越長。
一至個月小兒一天應睡十八小時左右,白天應睡四次,每次一點至二小時,夜間要睡十至十一小時,這就是說,除了吃奶、換尿布、玩一會兒,大部分時間就是睡覺。
四至六個月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應保證在十五至十六個小時,但是,決定嬰兒一天生活的睡眠方式應由嬰兒的睡眠狀況來決定。把正在鼾睡的嬰兒叫醒,增加斷奶食品是愚蠢的。硬要改變嬰兒睡眠這一基本生命節律,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如果硬是這樣做,嬰兒的情緒會變壞。何況在這個時期裏,只要遵循嬰兒睡眠的自然規律,就不會出現什麼毛病。愛運動的嬰兒睡眠時間較短,白天醒的時間較長,對這類嬰兒就要想辦法在他醒著的時間裏,讓他快樂。安靜的嬰兒白天愛睡覺,晚上也睡得很早。只是隨著嬰兒對周圍世界活動欲求的迅速發展,白天的睡眠時間才開始逐漸減少。一般是上午睡一至二小時,下午睡二至三小時。由於白天運動量增加,稍有疲勞的嬰兒夜裏就睡得很香。以前夜裏醒兩次的嬰兒,現在只醒一次;以前只醒一次的嬰兒,現在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七至十一個月的嬰兒睡眠時間和睡覺的香甜程度因人而異。一般是上午睡一次,每次睡一至二個小時。下午睡一至二次,每次各睡一至二個小時,夜裏的睡眠情況也不盡相同。一般夜間睡十小時左右。在這個月齡的嬰兒中,很少有一覺睡到天亮而不醒的。一般都要醒來二至三次解小便。這時既有換掉尿布後又馬上入睡的嬰兒,也有吃足母乳後方能安睡的嬰兒,還有不吃八十至一百毫升左右牛奶就不能入睡的嬰兒。總之這個時期的嬰兒一晝夜睡眠時間應在十四至十五小時。睡眠時間過少,可影響嬰兒身體發育;睡眠時間過長,影響活動時間,使嬰兒動作發展遲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媽媽母乳哺育,如何使寶寶輕易愛上它?(母乳餵養技巧、如何讓寶寶喜歡喝母乳)
相信所有的媽媽都知道,母乳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最佳食物,所以媽媽需要做的是,如何讓寶寶喜歡喝母乳!
據調查顯示,99%媽媽都能夠成功用母乳餵養寶寶,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又充滿活力,所以媽媽寧願犧牲很多並竭盡全力的去母乳餵養,但是有些寶寶卻辜負了媽媽的一片心意,因為寶寶剛開始並沒有母乳餵養的意識。看來母乳餵養貌似簡單,其實並非如此!那怎樣讓寶寶喜歡上母乳餵養呢?媽媽們如何引起寶寶的注意力呢?
以下方法,媽媽們一定要牢記:
第一:媽媽孕前積極做乳房保養!
建議媽媽從懷孕第五個月的時候,就用清水和天然香皂擦洗乳頭、乳暈,擦洗完成以後可以塗上一層油脂,這樣乳房皮膚就逐漸變的堅韌;用溫毛巾按摩或者穿寬鬆的胸衣對乳房都是有好處的。
第二:媽媽生產後儘早給寶寶開奶。
建議媽媽產後立即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嘗試,也可30分鐘以後儘力給寶寶喝母乳,這是寶寶得到珍貴初乳的最佳機會,也是讓寶寶養成按需餵養的習慣,及早讓寶寶吸吮乳房,更早的適應母乳喂養。
第三:隨時給寶寶餵養,若親餵的媽媽則不應該限制時間寶寶多久喝一次。
剛開始的幾天,媽媽們不必硬性規定餵養的次數和間隔,如果寶寶哭鬧,或者媽媽感覺寶寶餓了,媽媽就可以進行母乳哺育。這樣可以促進媽媽體內催乳素的分泌增多,這對日後寶寶吃奶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樣做還可以預防媽媽乳腺炎的發生。
第四,掌握正確的餵奶技巧。
在餵奶的過程中,媽咪要放鬆、舒適,寶寶要安靜。媽咪坐在低凳上或床邊上,如果位置較高可把一隻腳放在一個腳踏上,或身體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個枕頭抬高寶寶;把寶寶放在腿上,頭枕著媽咪的胳膊,媽咪用手臂托著他的後背和小屁股,使小臉和小胸脯靠近媽咪,下顎緊貼著乳房;媽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頭刺激寶寶嘴巴周圍皮膚,待寶寶一張嘴,趁勢把乳頭和乳暈一起送入寶寶的嘴裡;媽咪一邊餵一邊用手指按壓乳房,以便於寶寶吸吮,又不會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如果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很舒服,寶寶一定會慢慢愛上母乳哺育的。有些寶寶吃奶的同時就慢慢進入了夢鄉,這也是非常常見的。如果寶寶還是對母乳哺育有排斥感,媽媽們可以用各種表情和肢體語言來逗寶寶開心,引起寶寶注意,寶寶對一些新奇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媽媽們不妨一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哺餵母乳 (餵母乳步驟、姿勢、適合的衣服、乳房檢查...)
全世界的小兒科醫生、營養師、婦產科醫師、護理師均一致認為“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餵母乳的步驟
母親應先洗淨雙手,並有舒適的坐姿。
抱著嬰兒,使嬰兒的口唇與母親的乳房維持在同一水平上,口與母親的乳頭相對應。
要停餵時,可用手指在嬰兒的嘴角邊壓下或用手指伸入嬰兒口中,讓嬰兒停止吸奶再輕輕的拉出乳頭。
每邊餵奶約10 ~ 15分鐘,兩邊都餵,採交替方式。
讓嬰兒坐直或趴在母親肩上,由下而上輕撫其背部排氣。
餵母乳的姿勢
正確的姿勢可預防乳頭的不適
* 側躺
* 盤腿坐姿
* 坐姿
衣著的選擇
應該穿著內衣
寬鬆的罩衫
特別設計的開扣衣服
乳房的檢查
平時,正常的及內縮的乳頭看起來很像
◎正常的乳頭:
正常的乳頭檢查(或刺激)時會突起
◎內縮的乳頭:
內縮的乳頭檢查(刺激)時會凹陷
乳頭凹陷的處理: Hoffman’s運動
吸吮母乳和牛乳的分別
嬰兒以舌頭韻律式的動作,將乳頭及乳暈拉入口中,再用舌頭、上顎及兩頰肌肉的力量壓迫乳暈的輸乳管,使乳汁泌出。
人工奶嘴較硬,嬰兒只要用牙齦的動作,及可使乳汁流出。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12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狼湖 发表于 25-10-2012 07:40 PM 
现在有时间,就先看一些资料~
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我在倒数23天~
我的预产期和你的一样啊。可是呢,我的宝宝头没有转下去,医生建议下个星期就剖腹,我会回去家乡的KK检查再看政府医院可以安排几时剖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乳問題:母乳可以餵多久?6個月後母乳沒有營養了嗎?
很多人說,超過六個月以後還餵母奶,對寶寶來說沒有營養價值,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關於母乳能餵多久?最常看到建議是:
.2001年世界衛生大會嬰幼兒營養建議,應加強並建立新措施來保護,支持及鼓勵完全哺育母乳六個月,(這是全球公共健康的建議,及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專家諮詢後,對完全哺育母乳時間的建議。)並在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
.1997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聲明,建議哺餵母乳至少十二個月,之後由母嬰兩人自己決定要繼續哺餵多久。
以上的聲明強調在寶寶出生後至1-2歲,持續哺餵母乳的重要性。母乳是最適合人類寶寶的食物,即使在寶寶六個後一樣能提供豐富的營養,較大的寶寶活動力加強,需要注意副食品的添加。
所謂添加副食品是為了讓寶寶慢慢適應大人的飲食內容,並學習如何用大人的方式進食,而不是以配方奶及奶瓶取代。
哺餵母乳對較大寶寶的好處:
1.提供均衡的飲食:
2.提供抗體的保護:即使寶寶六個月甚至一歲了,母乳仍可以提供抗體,保護寶寶減少腸胃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3.提供安撫及安全感:很多媽媽會覺得較大的孩子是很忙的,尤其是學步兒更喜歡到處爬、到處走,以滿足他們對這世界探索及好奇的需求,這時期除了親餵時,寶寶已不像新生兒時喜歡完全貼在媽媽的身上了。媽媽的乳房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地,當寶寶到處探索的過程中,累了、倦了,受到驚嚇等等,更需要回到媽媽的胸前,接受您的安撫,然後再充滿信心及勇氣的走出媽媽的胸懷,繼續探索下去。所以媽媽們常會說:剛剛還哭的那麼大聲,怎麼喝了,馬上就心情好,笑著又去玩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12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Hc 发表于 25-10-2012 08:33 PM 
我的预产期和你的一样啊。可是呢,我的宝宝头没有转下去,医生建议下个星期就剖腹,我会回去家乡的KK检查 ...
呵呵~不好意思~我不记得了你的预产期和我的一样了~
哦~那打算几号开刀呢?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12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狼湖 发表于 25-10-2012 08:39 PM 
呵呵~不好意思~我不记得了你的预产期和我的一样了~
哦~那打算几号开刀呢?
哈哈。。。没关系。。
要看政府医院安排我几时剖腹生哦。如果是私人就在2/3号的,政府就不知道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