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135|回复: 22

易筋经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2012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易筋经研究概言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专述导引和健身的典籍,其内涵十分丰富,图文并茂,熔儒、释、道于一体。它以动功为主,外练筋骨皮,并配之以静功为主的《洗髓经》,互辅互补,相得益彰而且它在我国久为流传,并在传统功法和体育发展中有较大影响:国内有不少学者先后涉足此领域。
            《易筋经》虽流传范围不算太广,但在信奉者和练功者当中,达到相当高深的水准和造诣,对于该功法的流传起到了传承和桥梁作用。在市场经济和注重国民生活质量以及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广该功法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易筋经虽渊远流长,究其源头在哪里?这确实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也是课题组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道学专家、博士生导师胡字琛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资料室,先后查阅了大量图书和史料,寻觅其源头,挖掘其线索由于尚未发现有关易筋经源流确凿的实证材料,因此对于其确立的时间和提出翔实的实证尚有困难现仅对易筋经的源流进行梳理,力求能够反映其历史原貌。
  
            二、易筋经研究的基本观点
            (一)易筋经源于自中国,并非源于印度
            相传,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高山少林寺面壁9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故,《易筋经》传说为达摩所创。另说,易筋经为达摩所创,系伪托。清代凌延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返视历史,导引术在中国渊源甚古,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要之,为秦汉方仙道的一种养生方术。《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歧伯按摩》等,说明汉代各类导引术曾在社会上兴盛一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有40多幅各种姿式的导引动作,经分解这些姿式,可发现今传《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已可在《导引图》上找到原型由此说明《易筋经》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先秦到汉代为方仙道的养生术,并非传自印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方仙道的养生方术分为道、释、医、武四家流传
            方仙道至东汉一变而为黄老道,至汉末演化为道教道教中流传原来方仙首的导引养生术自不待言。医学自先秦巫医分家后,汉末方仙道的医和仙亦分家,建立了方士医学。魏晋时著名医学家华伦被列入《方士传》,医书称为“方书”(如《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等),被收入《艺文志?方技略》,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善为方”。《后汉书?华伦传》说华伦“精于方药”,苟或说“伦方术实工”,皆为当时医学为方士医学的明证故方士医家不仅治病,也流传原来方仙道的引导养生之术《华伦传》云:“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鸥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华伦这段话不仅说明方士医学可传五禽戏以健身治病,又说明五禽戏来自“古之仙者”,即方仙道。易筋经和五禽戏,八段锦法同源,皆源自方仙道的养生术,亦可以医家流传医术和方术分家,起自宋代。至金元医家兴起,才形成现代面貌的中医学,方士医学遂融人道教之中。据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云:“又曾授刀及单刀双朝,皆有口雇(咏)要术,以待取人,乃有秘法,其巧入神。若以此道与不晓者对,便可以当全独胜,所向无前矣。晚又学七尺仗术,可以人白刃,取大朝。”可知魏晋时期中国武术已成套路,且有口诀秘法,师徒教授承传,形成武术家的职业群体。这样,导引一术在武术团体中流传,亦顺理成章。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初则依附方仙道,后则依附神仙道教,在当时人眼中,佛教亦不过神仙方术的一种而已:要之,六朝时导引术分为道、释、医、武四家承传,即在道教的道士、佛教的僧侣、医家的方士、武术家的武师中流传:
            (三)《易筋经》虽非达摩所创,但少林寺的僧侣曾改编《易筋经》、《洗髓经》健身,亦非空穴来风
            中国的少林武术、《易筋经》、《洗髓经》,皆托名达摩所传达摩原为南天空国人(南印度),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19年)来华,止于高山少林寺,为中国禅宗初祖。据《指月录》,记载,“越九年,欲返天堂,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益言所得乎?’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持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  佛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又六朝时流传有《汉武帝内传》等小说,载有东方朔“三千年一伐毛,三千年一洗髓”之神话,方为仙道所熟知。这大概就是《易筋经》、《洗髓经》名称的由来。考《景德传灯录》、《高僧传》等佛教典籍,皆不见达摩川《易筋经》、《洗髓经》、创少林拳的记载,更无二祖慧可或般剌密谛翻译此二经的证据。另外,印度文化中,亦没有少林拳法及“易筋”、“洗髓”之类导引术。考少林拳法,本仿自于华佗之“五禽戏”,后经金元时的觉远上人、白玉峰,明代的李镜原、滕黑子等一些习武练功大师不断综合发展而来。《易筋经》、《洗髓经》的基本动作,不仅源自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其中所载方药,亦皆唐宋以来中药药方。由此可知,少林拳及《易筋经》、《洗髓经》皆非达摩所创,乃后世道者托名之作。然而少林寺的僧侣曾习武健身,对《易筋经 》、《洗髓经》的创编有历史贡献,当也是事实。盖达摩所传禅宗,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本山,隋唐以来,僧侣众多,为全国著名寺院。禅宗之修持,多以静坐为主,坐久则气血阏滞,必须以武术及导引术活动筋骨。河南嵩山一带,六朝至隋唐间盛传武术及导引术,少林寺的僧侣集团取之以活动筋骨,习武健身,亦题中应有之义。南北朝时期,佛道相争甚为激烈。武术及导引术本来自道教文化,各门派创其秘传的套路。佛教的僧侣既取以健身,为防止授道教以柄,必须托名佛教祖师,并以印度佛教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公开传授。考《易筋经》中之《膜论》,《洗髓经》中《四大假合篇》等,掺杂了许多印度佛教成分,经文中除道教的长生之说外,又加进大量的佛教用语,足以证其曾经佛教僧侣集团改编过。由此可知,《易筋经》虽托名达摩,曾被少林寺僧侣集团改编用以健身,决非空穴来风。
            (四)易筋经改编于唐宋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
            易筋经自古与洗髓经并传,有《伏气图说》、《易筋经义》、《少林拳术精义》等异名。
            易筋经功夫本是我国秦汉方仙道所传导引术逐步创编而来,它的基本框架是道教文化。但经佛教僧侣集团托名改编后,柔进了不少佛教文化部分。《易筋经》传本有李靖之序,语多舛误,谎话连篇,显系释子托名而作。李靖为初唐人,则易筋经由少林僧侣集团改编,当在初唐之后。此书传本又有牛皋序文,论者多以序文中牛皋自称“目不识一字,好弄长枪大戟”句,加之嵩山地属金国等,断定此序文也是伪托,颇欠公允。盖古书之文句传抄失真者多,方术之书更难以究诘其字句,如无确凿证据,不应轻作否定之论。考察有关书目,宋代托名“达摩”的著作甚多,多以张君房奉旨编辑《道藏》,又有《云笈七签》、《太平御览》等书问世,各种导术流传于社会,且广传有通过修炼可以易发、易血之说。由此推测,少林寺僧侣集团改编《易筋经》,不会晚于北宋时代。宋以后之导引书,多杂禅定、金丹之说,此书无此类文句,亦可证明为南宋前书。要之,这套功法在唐宋间由少林培养僧侣集团作为活动筋骨的导引术改编,定名《易筋经》,在习武僧侣中秘传。牛皋的序文是否托名且勿论,但序中称易筋经传自神僧,不为无因。故明朝天启四年紫凝道人跋《易筋经义》称此书传于“缁黄两家”。《跋》中历数“禅家”、“宗门”、“金丹”、“清静”、“泥水”诸术语,显系明人手笔。再者,明代周履清在《赤凤髓》中的《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言:“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文中“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其先后联系。另,《易筋经》第一势图说,即韦驮献杵,韦驮佛教守护神也。唐初安于寺院之中。故易筋经本秦汉方仙道之导引术,被少林寺僧侣集团托名达摩改编于唐宋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殆无疑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5-2012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筋经 七级浮屠 . . .

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6-2012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2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版本的传统易筋经: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21-8-2015 08:0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12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有着较的影响,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后的功法在社会试行推广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好地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功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健身气功·易筋经的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

  “头正气顺,气顺神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等表明了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的形神关系。精神放松首先要形体放松,两者本为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形体放松,特别是头部的动作要领对精神放松至关重要,精神属意识范畴,是神经系统及脑的功能。在练习时要求头顶虚领,下颏回收,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要求展眉落腮,面带微笑,有利于大脑的血液供应,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利于练习过程中形神合一,形意合一和形神放松。

  意为气之帅,气为血之帅,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虽然意念活动是练功的组成部分,但在练习本功法过程中,不要有余的意念或妄想。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形断意不断,如韦驮献杵第一势,随着两掌相合而收敛心神;

  两掌相合稍停时,心平气和,气定神敛,形意合一,独立守一。这精神放松,形意合一的练习要领要贯穿到十二势之中,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身效果。

  二、呼吸自然,贯穿始终

  在练习的过程中,从起势至收势均运用自然呼吸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闭气、憋气、不刻意追求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也不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自然呼吸,不要误认为是不讲究呼吸方法。随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呼或吸会自然地配合动作开或合,一般的规律是以伸展动作配合呼气,以收缩为主的动作配合吸气,以脊柱旋转为主的动作配合呼气,脊柱旋转之后的伸展动作配合吸气,下蹲时呼气,起身时吸气。

  由于呼气时胸腔、腹腔的内压减小,利于伸展和脊柱旋转,便于吐故,吸气时气血内敛,有利于动作的收缩和纳新。

  如“倒拽九牛尾势”,在拽后拉时,其主要要领是以腰带动脊柱左右旋转错动,随着带动两臂旋转,此时呼气利于旋转,以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总之,要求呼吸自然,动作自然,两者自然配合。

  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运用园、方、刚、柔、形、势、劲、虚、实、松、紧等要领相互转化,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园中有方,方中有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等阴阳变化的手法,以刺激机体,达到易血、易肉、易筋、易骨、易髓的健身目的。

  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两掌托天,提踵抓地,上下用劲,两头用力,纵向牵拉,通过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练习要求,牵引脊柱,伸展椎体之间的关节,由外及内,达到牵引脏腑的目的。

  如果动作过刚、过紧、过实椎体之间的关节牵引不开,活动幅度小,如果动作过柔、过松、过虚、牵引无力,因此,要求刚柔有度,松紧得当,虚实适宜,在易筋经十二势中均应体现这一要领。

  四、循序渐进,以人为本

  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病因病机也不一样,因此,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势动作的幅度或重心的高低,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韦驮献杵第三势的提踵的幅度,三盘落地势下蹲的幅度;

  青龙探爪势中探地幅度;卧虎扑食势扑地姿势的选择;打躬势前屈的幅度等,均要因人而宜,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选择及练习,不要有争强好胜之心,不要与别人攀比,不要追求动作的标准和统一,练习是为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素质的提高,动作会自然达到标准和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7-2013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6-12-2015 05:4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3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6-12-2015 05:4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1-2013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13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雪隆少林易筋经班】
地点:焦赖区(星期六和日早上七至九点),八打灵精武华小(星期二傍晚七至九点,星期日下午五至八点),巴生惠安泉港公会(星期三晚上八至九点半)。
联络:林天才教练 012-2675850 / tcleng@nanyangshaoli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2014 08: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2014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受益不浅 谢谢分享 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14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分享, 筋長一寸, 命長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4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21-8-2015 08:0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5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筋經和洗髓經》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21-8-2015 08:21 AM 编辑



程克锦老师
  • 21世紀武術百傑
  • 中國武術七段
  • 傳統陳式太極拳第四代正宗傳人
  • 畢業于南京醫學院  自動習武
  • 1948年在蕪湖市師承沙國政學拳
  • 1960年在六安市師承舊中央國術館(南京)教官馬承志學拳
  • 1988年在合肥師承闞桂香教授和佟軍學拳
  • 曾任中國人體生命科學研究會理事
  • 上海國際氣功研究會副研究員 並發表全國高等院校運動醫學學術會論文四編
  • 香港陳式太極拳武術比賽及國際比賽金牌
  • 全港內家拳公開錦標賽陳式太極拳劍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2003、2004、2005年)冠軍
  • 深圳市武術比賽第四至第七屆連續四年金牌
  • 其弟子與香港和全國國際比賽榮獲52塊金牌
  • 2007年—2008年先後出版著作有:
            1、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
            2、陳式太極拳36式;
            3、陳式太極劍36式;
            4、春回功;
            5、辦公室太極;
            6、易筋經和洗髓經
            7、推手與內功;
            8、陳式太極拳攻防精要十三式;
            9、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英文版。
     現任香港陳式太極拳科學研究會會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5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筋经与八段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8-2015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少林易筋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5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6-12-2015 05:50 AM 编辑

达摩易筋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5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易筋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15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来,易筋经和“瑜伽”是梵文YOGA,非常相似。
应该是达摩,把瑜伽和中国武术的混合形成一种健身运动体。
“瑜伽,有拉筋,而没什么大动作,中国武术有大动作,没拉筋;
易筋经,洗髓经,把如此混合,集合中印,两家的特殊优点,而形成非凡功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9-2025 03:41 AM , Processed in 0.17753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