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購買產業一直是許多人視為最大的資本開支項目,購買哪一類型的產業、何時購買、到何處購買,購買哪一個價位的房產,都是投資、購買產業之前,需要有的概念。 雙層排屋最受追捧 說到哪些類型的房屋最受追捧? 以大馬各州的房產買賣來看,過去這幾年,排屋依然是最多置業者屬意的單位,其中更以雙層排屋居首。 回顧2010年第4季的交易,國內產業市場的雙層、三層,以及兩層及三層半獨立式房屋,是最多人選購的單位,佔了轉手買賣的47%。 接下來依序是單層排屋、佔23%,然後是共管公寓,佔18%,其他的如獨立式洋樓、廉價組屋等,交易佔總數百分比不到雙位數水平,分別只有6%和3%。 排屋和洋房
轉手價可觀 從左邊數據可以看出,雙層、三層排屋,以及兩層及三層的半獨立式洋房,是最多業主、投資房產者追逐的產業類型。 在轉手產業市場,部份雙層、兩層半及三層排屋的轉手買賣,其中有不少是公寓及單層排屋、提昇房產擁有權的業主,以便擁有更寬敞的住用空間。 有鑒於此,雙層、兩層半及三層排屋的轉手價格,取得可觀漲幅,特別是一些位處規劃完善、屬策略性地點的房屋,漲幅更達到雙位數的水平。 過去14年
屋價比成交量翻倍 根據財政部產業服務與估價署的數據,房產價格從1995至2009年之間穩步上漲,成交量平均增長3%,屋價的漲幅則比成交量翻倍,大約在9%之間。 在最近這一兩年的產業好景周期,超過百萬令吉房屋的平均價格,漲幅達23%(多數集中在巴生河流域),至於其他地區的房產價格,則未見大幅上揚,只是小幅上漲。 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大馬政府將繼續監督產業市場的走勢,以及轉手價格的增幅,預料2011年的監管尺度,將有利於本地產業市場的發展。” 大馬富豪多為百萬產業投資者 許多人認為,本地百萬產業的投資者或置業者,多數是外國人,其實並非如此,其中有不少是富裕的大馬人,在2010年首4個月,吉隆坡、雪蘭莪、柔佛及檳城,外國投資者分別只佔3.0%、1.5%、0.7%及0.1%。 過去數年較低的融資利率或貸款利率,還有深具吸引人的融資配套,間接推高產業的轉手價格,本地產業市場的交易價,從1998年的不景氣低點反彈,在1999年開始及隨後的10年,價格基本處於上揚姿態,漲幅平均在5至10%之間,視產業的類型、地點而定。 購屋政策惠及產業市場 政府最近推行的購屋政策,嚴格來說,將對產業市場的發展起正面效應,例如,我的第一個房屋計劃,月收入低於3千令吉、購買低於22萬令吉的房屋,獲承保10%首期錢付款。 另外,購買價格不超過35萬令吉的首次購屋者,獲得印花稅50%折扣優惠,大馬超過120萬名的公務員,在房屋貸款制度下,最高貸款額,從目前的36萬令吉,提高至45萬令吉。 購買大馬產業的外國人,底價至少在50萬令吉起跳,而且不需尋求外資委員會的批准,貸款對比屋價的比率,視銀行的信貸評估而定,政府沒有實行任何限制條件、海外投資者可以申領任何數目的貸款,此外,從2010年1月1日起生效,在5年內脫售產業,若有賺利,產業盈利稅定為5%。 撥款5千萬助園坵工人圓夢 與此同時,政府撥款5千萬令吉,以協助園坵工人實現擁有本身房屋的夢想,他們可以領取的貸款額為6萬令吉,分期付款可達40年。 
商務區產業
投資回酬高 一件產業在5年內,能取得的投資回酬,有賴於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一般來說,資本成長率高的產業,普遍位於距離中央商務區10至20公里內的範圍,市郊提供的高質量生活方式,加上良好的基本設施,例如理想的私立與公立學校、公共交通系統、城市規劃完善、靠近購物商場及其他設施。 5年內可獲50%漲幅 最昂貴的產業,是距離中央商務區10公里以內的單位,平均在5年內可取得50%的漲幅、由於這些地區的土地、新發展計劃的供應有限,促使10公里以內的產業,取得可觀的價格漲幅。 
選擇房產的考量 我們在這裡綜合各產業類型業主、對所選產業單位的考量與出發點,及擁有這些產業後的觀點: 雙層排屋
方便家人活動 在大馬的產業市場,各種產業類型中,最多人追逐的依然是雙層排屋,不同年齡層的購屋者,鍾愛雙層排屋並不出奇。 第一:兩層樓的空間可以給業主與家人更多的便利,不願上樓就寢的長輩,可以選擇樓下的臥室,白天的活動空間,至少比單層排屋較寬敞。 第二:家中若有訪客,家庭成員會有比較多的伸縮空間,假設有親友登門拜訪,長輩在樓下接待,年輕的一代可以在樓上做功課、進修,不會出現妨礙的問題。 第三:建築面積較大,可使用的空間較多,樓上、樓下兩層的空間加起來,可以有較大的晾干衣物、擺放盆栽的地方,空間寬大,讓業主與家人除了臥室外、還可擁有書房或客房的選擇。 半獨立式洋房
建築面積較大 半獨立式洋房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比雙層排屋較大的活動空間或建築面積,另外一點是:戶外還有面積相當寬敞的綠茵草地。 這類型房屋的其中一邊,有些單位是左邊、有些是右邊,是一個可以植樹的空地,栽種花草樹木、造個假山或魚塘,可以很好的美化這片草地,讓空氣的質量更為理想,為業主提供不錯的家居環境。 一家三代同堂,雙層半獨立式房屋是理想的選擇,置身其中,別有一番不同的體驗,需要打理的空地,比獨立式洋樓大約少一半的空間,是雙層排屋與獨立式洋房的縮影。 共管公寓
公寓改良版 城市化的發展日趨普遍,過去這些年來,聳立在城市、市郊的共管公寓,幾乎可以用翻倍來形容。 共管公寓是公寓的改良版,其設施與質量、設計皆相應提昇,從建築面積、使用空間、管理的水平、保安的考量,都比公寓進一步改善,當然售價與管理費的比率,也相應提高。 共管公寓的發展商對這類型產業的設備與設計有一定的要求,並且力求革新以吸引業主或投資者,確保他們所推出的單位可以悉數售出,同時,可以推高接下來第二、第三期的單位售價。 在城市工作的上班族、或是在高等學府深造的年輕人,又或者是退休的銀髮族,還有就是經常出差的專業人士,他們之中有不少選擇入住共管公寓,主要的考量是:在支付管理與維修費,會有人負責公寓的衛生、出入有人把關,確保居家安全,另外,還有供選擇的設施可以使用。 單層排屋
日趨稀少 城市的單層排屋供應,有日趨走下坡的現象,現有的多數是一些屋齡較久、數十年前留下來的單位,新建的房產單位,幾乎未見單層排屋,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坐落在市郊的單層獨立式洋房,畢竟土地價格不菲,發展商多數棄單層排屋,選擇興建雙層排屋或雙層半獨立式洋房,以便取得較可觀的回酬。 除了其他一些州屬,在巴生河流域,單層排屋佔房產單位總數的比率並不高,老舊單層排屋的業主,多少有一種物以稀為貴的想法,他們堅守在住了數十年的單層排屋,無法割捨。 如果家庭成員不多,單層排屋其實是理想的房產類型,一來維持費低、門前可以種少許的花草樹木或蔬菜,二來,不需上樓打掃,省卻不少的精力。 
結語: 走出巴生河流域,單層排屋、雙層排屋,及公寓是比較多人鍾情的產業類型,在一些擁有土地較大面積的州屬,例如東海岸的幾個大州,單層排屋及雙層排屋還是最普及的房產,售價多半在25萬令吉以內。 不過,在一些土地面積較小的州屬,例如檳城,還有南馬的新山,單層及雙層排屋的售價其實並不便宜,其中一些甚至與巴生河流域的水平不相上下,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產業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