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4646|回复: 41
|
粵語方言造成的語法錯誤
[复制链接]
|
|
|
本帖最后由 琁凨 于 22-4-2011 09:49 PM 编辑
萬波教授
不同語言,如漢語和英語,具有不同語法,這點大家很容易感覺得到。然而,同屬漢語,各方言和普通話,語法上雖有很大的一致性,卻也有不同的語法特點,這點說方言的人則常常習焉不察。一些方言語法特點,在說方言時當然毫無問題的,但進入書面語則可能是不規範的。香港人日常說的「中文」是廣州話,書面上使用的「中文」則是各地人通用的漢語標準語---普通話,因此常常容易把廣州話裡的一些語法特點帶進書面語,造成文句不通順的毛病。下面我們就討論幾個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大家弄清楚粵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表達方式,在使用書面語時,避免夾雜粵語句式。
一、「也」和「都」 二、動詞+過 三、有+動詞 四、狀語後置 五、述謂性成分前置 六、雙賓語 七、比較句
--------------------------------------------------------------------------------------------------------
一、「也」和「都」
「也」和「都」是兩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副詞。「也」在書面語裡主要表示兩事相同(例句前加者,表示在書面語裏為合法句子;前加者,表示在書面語裏為不合法的句子;前加*者,表示方言說法。)。如:
1. 你去過澳洲,我也去過澳洲。
有時甲事可以不說出來。如:
2. 复活節你也去澳洲旅遊嗎?
3. 等我長大以後也去南極洲探險。
還可以表示無論假設成立與否,後果都相同。如:
4. 你不說我也知道。
5. 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
「都」在書面語裏主要表示總括全部。如:
6. 你去過澳洲,我也去過澳洲,大家都去過澳洲。
7.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是開放的,很多市民都來遊玩過。
可見「都」和「也」在書面語裏表示的意義不同,用法也有分別。粵語口語裏一般不說「也」,上文例句中的「也」一律用「都」。如:
*×8.你去過澳洲,我都去過澳洲。(表示兩事相同)
*×9.你唔講我都知。(表示無論假設成立與否,後果都相同)
如把這种用法帶進書面語,便出毛病了,因此要特別注意。記住,上面兩句裏的「都」在書面語裏都要用「也」,正確說法分別為例1和例4。不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矯枉過正,把表示總括全部的「都」也用「也」。如:
×10.大家也去過澳洲。
×11.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是開放的,很多市民也來遊玩過。
在書面語裏,這麼說也是有毛病的,正確的說法上面兩句中的「也」都應改成「都」。
--------------------------------------------------------------------------------------------------------
二、動詞+過
「過」用在動詞後,表示過去曾經有這樣的事情,這在粵語和普通話中是相同的。如:
12.這地方我以前曾經來過。
在粵語中,「過」用在動詞後,還可表示重新進行某一動作。如:
*×13.呢次唔算,下次來過。
*×14.呢個字寫得唔好,寫過個!
但書面語裏沒有這种用法,如不注意把這种用法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不規範的句子:
×15.這次不算,下次來過。
×16.這個字寫得不好,寫過一個!
書面語裏正確的說法是:
17.這次不算,下次再來。
18.這個字寫得不好,重寫一個!
--------------------------------------------------------------------------------------------------------
三、有+動詞
「有」帶賓語,表示領有、存在或出現等意義,這在粵語和普通話中是一致的。如:
19.他很有錢。
20.車上有三個人。
21.你的意見對我很有幫助。
但粵語中「有」還有一種特殊用法:用在動詞前,對已發生的動作或事態加以肯定。如:
*×22.前日我都有去。
*×23.(你有冇睇過呢套戲?)有睇過。
書面語裏沒有這种用法,如不注意把這种用法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的病句:
×24.前天我也有去。
×25.(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有看過。
書面語裏正確的說法是:
26.前天我也去了。
27.(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看過。
--------------------------------------------------------------------------------------------------------
四、狀語後置
狀語屬修飾成分,在書面語裏一般置於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如:
28.你先說還是我先說?
狀語「先」置於動詞「說」之前。但在粵語中有時狀語可以後置,即在動詞之後。譬如前面的句子在粵語裏會說成:
*×29.你講先抑或我講先?
又如粵語裏會說:
*×30.住多幾日。
*×31.食少?糖。
如把這种用法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句子:
×32.住多幾天。
×33.吃少些糖。
這在書面語裏是不規範的。規範的說法是:
34.多住幾天。
35.少吃點糖。
--------------------------------------------------------------------------------------------------------
五、述謂性成分前置
述謂性成分是對主語加以陳述或說明的成分,一般置於主語之後,如:
36.外面風很大。
述謂性成分「很大」置於主語「風」之後。但在粵語裏有時述謂性成分可以前置,即在主語之前。譬如前面的句子在粵語裏會說成:
*×37.出便好大風。
又如粵語裏會說:
*×38. 呢度太多人。
*×39. 太多人?玩?。
*×40. 越講越大聲。
*×41. ?得最多冠軍。
*×42. 我夠錢?。
如把這种用法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句子:
×43.這裏太多人。
×44.太多人來玩了
×45.越說越大聲音。
×46.拿得最多冠軍。
×47.我夠錢了。
這在書面語裏是不規範的。按普通話,上面的句子應分別說:
48.這裏人太多。
49.來玩的人太多了。
50.越說聲音越大。
51.冠軍拿得最多。
52.我的錢夠了。
--------------------------------------------------------------------------------------------------------
六、雙賓語
有的句子裏的動詞可以帶兩個賓語,一個表示人,一個表示物,這种句子叫做雙賓語句。在普通話裏,一般是表人的賓語在前,表物的賓語在後,如:
53.他給了我一本書。
粵語裏兩個賓語的位置可以對調,如:
*×54.佢畀?本書我。
如不注意把這個特點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句子:
×55.他給了一本書我。
這在書面語裏也是不規範的。規範的說法還是得像例53一樣。
--------------------------------------------------------------------------------------------------------
七、比較句
書面語裏比較句的格式一般是「A+比+B+形容詞」,如:
56.他比我高
57.雞肉比豬肉好吃。
粵語的格式是「A+形容詞+過+B」,前面的句子粵語會說成:
*×58.佢高過我
*×59.雞肉好食過豬肉。
如不注意把這個特點帶進書面語,便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句子:
×60他高過我
×雞肉好吃過豬肉。
這在書面語裏也是不規範的。規範的說法還是得像例56和57那樣說。
--------------------------------------------------------------------------------------------------------
http://www.fed.cuhk.edu.hk/youngwriter/members/resource/rsdb5/man_001.htm#一、「也」和「都」 |
|
|
|
|
|
|
|
|
|
|
发表于 22-4-2011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2-4-2011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其實都沒硏究什麽語法,大致上都是從電視上慢慢學來的。有些是歌詞和漫畫。 |
|
|
|
|
|
|
|
|
|
|
发表于 23-4-2011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3-4-2011 12:09 PM 编辑
问题是粤语是古汉语,普通话是近代才成型的现代汉语,两者的语法不一样
两者都是汉语,也没有文明规定要废去古汉语,也没有文明规定要华夏人不能用古汉语法来说话/翻译成普通话
所以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也可自由讲他们舒服的话
人家也非一定要支持正统的现代汉语,只是用来应付学校的课层而已。
在人家的日常生活,他们就是爱用半古半今,半文半白的混合汉语罢了,为个人/个体的特色,这我们也是要尊重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3-4-2011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其实大马人说的先吃先是从粤语学来的,《中国语文》双月刊就有这样的文章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1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状语和副词的分别是什么?
风满楼 发表于 22-4-2011 10:47 PM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我的理解是,副词是用来表达、限制程度的词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以表达句子中的状态。
我见到你
我/在这里/见到你。地点状语
我/常常在这里/见到你。副词作状语
有错请指教。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粤语是古汉语,普通话是近代才成型的现代汉语,两者的语法不一样
两者都是汉语,也没有文明规定要 ...
清池 发表于 23-4-2011 10:46 AM 
没有人反对他人讲自己的方言,这篇文讲的是书面语的语法。
粤语充其量也不过是与古汉语相近的其中一种口语,口语与书面语在语法上是有差别的。香港人学习的书面语是中文也是现代汉语,却是用粤语来朗读。就比如我们听的粤语歌曲,用的是规范现代汉语,但却是以粤语音译唱出来。
当我们习惯用方言的语法作为口语,也许会不知觉的把不规范的语法用在书面语上。如果用粤语音译作为书面语,不会粤语的人应该读不明白吧?
比如说:
你走先 (粤语口语)
你先走 (书面语)
你唔講我都知。(粤语口语)
你不讲我都知。(错误书面语)
你不讲我也知。(正确书面语)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1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马人说的先吃先是从粤语学来的,《中国语文》双月刊就有这样的文章了。
ongtk 发表于 23-4-2011 11:25 AM 
确实许多人犯了这毛病,口语方面或许大家都没那么在意语法问题,若是用在书面语上的话,就比较明显。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这是语法错误还是什么,求大家指教。
马来西亚人会用:“我打电话给他。”
中国人会用:“我给他打电话。”
马来西亚人:“我叫他打电话给你。”
中国人:“我让他给你打电话。”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反对他人讲自己的方言,这篇文讲的是书面语的语法。
粤语充其量也不过是与古汉语相近的其中一 ...
琁凨 发表于 24-4-2011 05:49 PM 
你不講我也知 不是正確的普通話吧。普通話不單用“知”?
另外不要用什麼書面語來形容,那是粵語的語法而已。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我的理解是,副词是用来表达、限制程度的词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
琁凨 发表于 24-4-2011 05:18 PM 
看文章 副词状语语义上的多向联系,副词状语的位置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11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講我也知 不是正確的普通話吧。普通話不單用“知”?
另外不要用什麼書面語來形容,那是粵語的語法而 ...
ongtk 发表于 25-4-2011 10:31 AM 
普通话?哪一国的普通话?
书面语及粤语的语法是两回事,不是要拿来作形容。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5-4-2011 12:31 PM 编辑
回复 12# 琁凨
如其他方言,粤语也有文语和白话之分
在唱粤语大戏用的就是古代的粤语的文语
在香港的报纸和电视所用的都是粤语的白话
粤语的白话不是纯跟普通话(现代北方白话)的文法,它也同时混用古代的粤语的文语的文法
根本的原因是粤语的白话的词句跟普通话不同,但又和粤语的文语相近相通
看近代这首《蝗蟲天下》的歌词的文法就可明白了,
这里的文法不是普通话的文法,它是半文半白的文法。
《蝗蟲天下》
蝗蟲你的確欠打 巴士港鐵小巴
餐廳酒店商舖內亂叫喧嘩
難道你不覺醜嗎 街邊點煙踎下
跟手比個蘇蝦將金滿地灑
其實見這個國家 偷呃拐騙到家
高呼一句中國人誰人亦怕
蟲國化名叫支那 一早醜遍東亞
一天一句普通話將我同化
來香港闖我邊境 愛侵占地盤是你本性
寄生到身份終可以得確認
蝗蟲大肚像異型 懷孕入境卻未停
無人能阻止它搶獲身份證
蟲卵在醫院蜉化侵占病床後再走數
你可會悲哀中感到很憤怒
其實下兩代前途 全部被侵蝕未嫌早
設下這圈套 每天講中國多好
對著我洗腦
誰在我境裡放聲 不懂分吋叫囂
不可一世口氣大話語輕挑
"如沒有中國關照 香港已經死了"
香港都算真多得中國唔少
蟲沒有所謂最醜 根本只有更醜
週街剝褲解決後仍然未夠
無論打尖放飛劍 都不感到丟臉
天天譴責得多都感到煩厭
如今的這個香港 已給那害蟲逐吋收購
嘆息這當天光輝已經過後
平民汗血尚在流 蝗蟲就搶盡食油
誰能憑戰意將獅子山拯救
難保有天把假貨中國運來讓你選購
把假貨於香港黑店中發售
無視你拼命跪求 蝗蟲亂港亦未停手
假麵包假奶 假雞蛋假醋假酒
你能說都有
誰都驚恐有天災 對匪國暴民又要捐送
這可算香港給中國的作用
財物盡獻奉害蟲 平民愈捐就愈窮
誰人能教教我怎樣不悲痛
何解在香港的我超過十年被你呃透
假中有假香港怎會可接受
窮人在閉目淚流 蝗蟲就趕極亦唔走
炒地都不夠 炒車炒水貨炒樓
佔盡我所有
往日靠打拼
港英的繁華光景
再沒有保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WZFgkJNxDM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11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琁凨
如其他方言,粤语也有文语和白话之分
在唱粤语大戏用的就是古代的粤语的文语
在香 ...
清池 发表于 25-4-2011 12:18 PM 
确实是有文言及白话之分,但在书面语上,基本上大都用规范汉语语法。看看以下的香港报章,用的是规范的汉语语法,当然也有不少小报或杂志都用粤语来音译,在语法上自然与汉语就有不相同之处了。
《蘋果日報》
少女溺水昏迷 瀕死15天突甦醒
張眼第一句話「要看夜市人生」
2011年 04月25日 【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少女兩個月前意外溺水,送醫已無生命跡象,經搶救恢復呼吸心跳,仍命在旦夕,醫療團隊採用「葉克膜合併低溫療法」治療,少女昏迷、瀕臨死亡15天後奇蹟甦醒,且腦部完全沒受損,她第一句話就說:「我為什麼在這裡?我要看《夜市人生》!」讓家屬及醫療團隊驚喜萬分,直呼:「簡直像電視劇情讓人難以置信。」
該名獲救甦醒少女陳孟筠是台中市福科國中一年級學生,2月底到彰化外公家玩,外公駕鐵牛車載她和表妹,不料車子翻覆掉落田邊2米深大排水溝,外公跟表妹及時被救出,她因壓在鐵牛車下動彈不得,救起時已溺水超過10分鐘、沒生命跡象。
彰濱秀傳急診醫師朱志民說,少女到院時,用耳溫槍也測不到體溫,經搶救恢復呼吸心跳,轉送台中榮總時口中還不斷吐出血水,情況相當不樂觀。
http://tw.nextmedia.com.hk/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42243/IssueID/20110425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5-4-2011 01:25 PM 编辑
回复 14# 琁凨
但要方知萍果日报有台湾版(tw)和香港版(hk),你那引用是从台湾版转过来的
看看萍果日报的香港版的文法是如何:
1。 即時財經, 御皇庭幸運業主, 撻訂重售多賺24萬
2。 七磅 B急不及待 未抵產房即冒出頭來,醫生停車場接生親兒
3。 醫護疾呼:直踩 20小時變機器
4。 貪靚的媽咪最愛為囡囡扮靚,化妝、修甲無所不做。奈何指甲油含化學成份,是否適合
http://hk.nextmedia.com/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11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琁凨
如其他方言,粤语也有文语和白话之分
在唱粤语大戏用的就是古代的粤语的文语
在香 ...
清池 发表于 25-4-2011 12:18 PM 
粤剧(大戏)早期是用官话唱的,又称戏棚官话,用粤语唱是近代的事情。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5-4-2011 05:23 PM 编辑
回复 17# 孟鞋仔
粤剧(大戏)早期是用官话唱的,又称戏棚官话,用粤语唱是近代的事情
所谓官话就有好几十种,各代的官话,各地区的官话也不一样。
粤剧(大戏)早期用的官话就是依中原音韵的中古汉语(有如客家话的相近),也属古时的南京的南方官话,就是古时所谓的雅语。
到了清代粤剧(大戏)改才用粤语文话
也是和粤语和各南方方言中的文话也相对相近的,但不大和现代的北方的官话相近
粤语本身就是周代的雅语。
[ “官話”最早是對官方標準話的稱呼,漢語官方標準語早期稱為雅言、雅音、通語、正音,明清稱為官話,1909年開始稱為國語,1956年改在大陸改稱普通話(台灣仍叫國語),新加坡獨立以來即稱之為華語;而官話一詞演變為“官話方言”的含義。
官话方言的名字由官方标准话演变而來,由于北方汉族人口主要使用官话方言,而非官话方言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或者说东南一带等原因,过去有人称整个官话方言为北方方言,实际上,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两大官话方言人口都分布在南方。
并且,作为中國標準語的官话,東晋、南北朝以來分为南北两支,而最早以晉代中原雅音为基础的南京官話曾經長期是中国的官方語言。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爲中國官方語言的官話逐漸分為南北兩支。明滅元朝,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為正”,即以南京音為基礎音系,南京官話为国家标准语音。
北方官话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逐渐取代江淮方言系的南方官话成为中國官方的標準語。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中國話,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直到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会”,也以南京音為標準。清末編審國語及民國確定新國音以後,北京官話成爲中國官方的標準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8%AF%9D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孟鞋仔
所谓官话就有好几十种,各代的官话,各地区的官话也不一样。
粤剧(大戏)早期用的 ...
清池 发表于 25-4-2011 04:41 PM 
这种戏棚官话,粤剧界有尚不少通晓之人,有人说这种话是粤语人士学桂林官话不正所产生的。
所谓周朝雅言太遥远了,能对上隋唐的韵书已经是相当了不起。无论是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皆不能完整的保留古汉语所有的特征,各自都有其存古现象,也各有缺失。 |
|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1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4-2011 10:43 AM 编辑
粤语是周代的雅语,闽话(夏语)是商代的雅语,都是有学术的根据的。
不能说是遥远,不是广大众爱听的, 不是政治正确, 就可以违心的不去讲起
吳,粵,閩,客家語的源流
http://chinese-dialects.blogspot.com/
(2) 粵語的源流:
1. 粵語源自周雅言(古代普通話), 是秦漢時期從中原傳入, 加上某些古百越語言的因素。
2. 粵語形成於古代廣信, 在西江中部, 借西江而向東西擴展, 後來稱廣信以東爲廣東,廣信以西爲廣西。
(3) 閩方言的源流: 江仁台的方言研究
1. 閩東方言(福州話)源自西漢初的閩越國官語, 是原住閩民語、古吳越語、古楚語與中原罪犯語的混合語。
2. 閩南方言應由戰國與西漢時中原宋魏區語為主,加上少量原住閩民語演化而成。宋魏區語最初應源自商官語。
3. 潮州、汕頭雖屬閩南方言區,但屬廣東,因此潮汕話有受粵語與客家語影響的痕跡。
(4) 客家方言的源流: 江仁台的方言研究
客家方言應源自唐宋時期的中原官語,最初源自戰國時的趙北魏區語。
上古期華族通語源自周雅言,粵方言比較接近周雅言。中古期華族通語為唐宋官語,源自戰國時的趙北魏區語,客家方言比較接近唐宋官語。近代期華族通語為北方方言,源自明清官語,以北京話為代表。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