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考古價值無法比擬‧澳洲移交走私文物 (柬埔寨)澳洲政府查獲了一批非法入口的柬埔寨鐵器時代的古文物,揭露了柬埔寨古文物不斷被盜竊和走私出國的內幕。 被查獲的柬埔寨古代飾物,包括銅耳環、腕鐲和腳鏈等,並由澳洲一家藝術廊掛在拍賣網站eBay上出售。 3月10日,澳洲文化部長西門克林(Simon Crean)在柬埔寨駐澳洲大使館舉行的儀式上,代表移交有關文物給柬埔寨大使春孫力。 據“遺產觀察組織”(Heritage Watch)主任奧雷利(Dougald O'Reily)表示,在上一個十年,柬埔寨經歷了猖獗的古代文物盜竊活動。 “過去,不法之徒大肆破壞和盜走柬埔寨古剎上的石雕和飾物;如今,史前文物也難以幸免了。” 他說,被澳洲當局查獲的文物,和被賣到亞洲及世界各地古董店的文物數量相比,只是滄海一粟。 “對古董商來說,每件古物都有一個市場價值;但對我們來說,它隱藏的科學知識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他說,“當史前古物被盜墓者從古墓裡盜走時,我們將失去許多重要的歷史和科學線索,如古代人生產這類古物的文化、技術和年代等。此外,我們也無法對古代人的社會結構、健康和疾病作出判斷。” 奧雷利指出,這類鐵器時代文物對於研究柬埔寨古代文明的起源,特別是吳哥王朝強大的前因,至關重要。“人們對著名的吳哥窟很熟悉,但高棉文明何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我們所知甚少。答案就在那些被人從古墓中盜走的文物上。” 柬鐵器時代貿易蓬勃 他說,這類屬於柬埔寨鐵器時代的文物,反映了當時社會貿易和往來已十分蓬勃;當時也是印度文化對東南亞影響的全盛時期,而吳哥王朝多名君主都深受印度教影響。 據他的研究發現,那個時期的高棉人非常好強和軍事化,建立了廣泛的貿易網絡和生活富裕。而從古代人骸骨滿佈創傷的痕跡來看,他們也非常好戰,這都為後人留下了吳哥王朝得以崛起和強大的線索。 簽署協議保護遺產
澳歸還3失竊古物 澳洲文化部長西門克林表示,柬澳政府是在一項新的文化協議下,同意把這批流失到國外的文物歸還予柬埔寨,並將由柬文化藝術部負責保管。 他說,澳當局是和“遺產觀察組織”合作展開調查後,確定這批古物是被人非法從古墓中盜竊,並觸犯了柬埔寨文化遺產法。 “非法移走人類骨骸和文化財產,已破壞了有關國家祖先遺產和歷史。” 他強調,澳政府通過嚴竣的法律,以打擊非法文物走私活動,並和柬政府簽署文化協議,以向世人傳達保護文物和遺產的決心。” 柬駐澳大使春孫力代表柬政府,感謝澳政府協助取回及歸還該3件失竊的古物。 “這些古物的歸還,顯示了柬澳在保護文化遺產和打擊非法文物貿易上的緊密合作和默契。” 根據1986年澳洲保護可移動文化遺產法令,任何文物出口到澳洲時,進口商必須出示文物來源國家的證明,違例者可被判罰款10萬澳元,或監禁5年,或兩者兼施。(柬埔寨星洲日報) 世華媒體‧2011.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