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14|回复: 0

几本新闻学书籍转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9-2010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齐齐哈尔 于 21-9-2010 03:33 PM 编辑



几本新闻学书籍转让,有兴趣者联系我吧(0167588289)
一《大众传播模式论》RM4.50


译者: 祝建华 / 武伟
作者: [英]丹尼斯·麦奎尔 / [瑞典]斯文·温德尔

ISBN: 9787532720354
定价: 8.9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书: 当代学术思潮译丛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0年1月



摘要: [英]丹尼斯·麦奎尔 / 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语:   

简介 · · · · · ·
  《大众传播模式论》最适合用“经典”来评价了。这本薄薄的册子很轻松地通过述评传播学研究历史上的一些“模式”就把一系列重要的传播理论概括出来,并勾勒了一副完整的图景。除此以外,它还把“模式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凸现出来,使其深入人心。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东西,对每个模式的述评包括补充与批评意见,恰好能够让你脱离出原理论作者的窠臼,从外部来看看该模式。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著名传播学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麦奎尔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学学位,后在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担任教授或客座教授,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长达二十多年。
  丹尼斯·麦奎尔在传播学领域有着漫长而辉煌的研究经历。从1968年至今,麦奎尔出版了十几本著作,广泛涉及传播研究的诸多领域。主要著作有:《迈向大众传播社会学》(Towards a Soci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s,1971)、《传播学》(Communication,1975)、《大众传播研究模式论》 (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s,1982)、《大众传播理论》(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1983)、《媒介行为》(Media Performance,1992)、《受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1997)、《媒介政策》(Media Policy,1998)。

二。《新闻学概论 》(苏)普罗霍罗夫等著 赵水福等译(RM7.50)

出版发行项: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ISBN及定价: 平装
载体形态项: 335页:;20cm 并列正题名: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орию журналистики 个人责任者: 普罗霍罗夫, Е. П. (苏联) 著 个人责任者: 古列维奇 著 个人次要责任者: 赵水福 译 个人次要责任者: 郑保卫, 1945- 译 学科主题: 新闻学 中图法分类号: G210 科图法分类号: 37.4 一般附注: 书名原文: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орию журналистики




三。《授权与限权: 新闻事业与法治》作者:陈堂发(RM8.50)

ISBN: 9787501153152
页数: 399 页
定价: 22.0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1-9-1

四。《通讯写作》
(RM5.50)

作者: 丁柏铨

ISBN: 9787504334442
页数: 192
定价: 14.0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1-1
简介 · · · · · ·
  本丛书的读者对象设定为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院系师生和广大有志投身于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的人士。丛书的作者系活跃在新阙工作一线的资深编辑记者和新闻研究、教学一线的专家学者。丛书的编写立足于衫,支持学术品位和学理风格,力争在给读者具体的新闻写作指导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新的启迪和感受。
   本书试图一方面较为深入地从理论上来探讨通讯写作,另一方面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告诉读者如何写通讯上。作者也没有把各种通讯一划分开来,进行仔细分析,而是始终从整体的角度来观照通讯的写作。作者还把通讯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作包容了一些有争议的文体,这些文体如大特写、专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等。

目录 ······
引论
第一节 通讯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通讯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比较
第三节 通讯的分类
第一章 通讯写作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通讯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 · · · · · (更多)
引论
第一节 通讯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节 通讯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比较
第三节 通讯的分类
第一章 通讯写作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通讯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节 深入有效的采访
第二章 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 通讯主题的确立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提炼
第三节 通讯主题的表现
第三章 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 通讯的常见结构
第二节 通讯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 通讯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四章 通讯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通讯中的叙述
第二节 通讯中的描写
第三节 通讯中的议论
第四节 通讯中的说明
第五节 通讯中的抒情
第五章 通讯的语言
第一节 通讯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通讯语言的修饰
第六章 通讯中的特殊文体
第一节 新闻速写
第二节 新闻特写
第三节 大特写
第四节 专访
第七章 通讯的延伸
第一节 深度报道
第二节 解释性报道
第三节 调查性报道
第四节 深度预测报道
后记


五。《消息写作》(RM5.OO)

作者: 时统宇

ISBN: 9787504334435
页数: 189
定价: 10.5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6-1
简介 · · · · · ·
  新闻具有鲜明的真、善、美的属性。新闻应使人得到真的告知,善的教化,美的享受。本书从审美的角度切入讲消息写作,将审美作为徇消息水准的宝贵的参照系,研究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消息,使人们在得知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消息写作概述
第一节 消息写作的一般原则
一、真实性
二、及时性
三、可读性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章 消息写作概述
第一节 消息写作的一般原则
一、真实性
二、及时性
三、可读性
第二节 消息的基本结构
一、导语
二、主体
三、背景
四、结尾
第三节 消息的种类
一、动态消息
二、综合消息
三、经验消息
四、特写性消息
五、述评性消息
六、人物消息
第二章 审美信息在消息写作中的创新地位
第一节 审美信息的概念及在消息中的体现
第二节 功能之一——增强消息的审美价值
第三节 功能之二——表现时代精神
第四节 功能之三——有利于名记者的产生
第三章 新闻审美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新闻审美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消息写作自身美的历程
第三节 新闻审美的辩证属性及发展前景
第四节 消息写作散文化
第四章 记者在消息写作中的审美创造力
第一节 记者的审美体验与消息的美
第二节 事实的美与消息的美
第三节 美的发现与美的消息
第四节 当代中国记者的审美意识
第五章 受众获知消息时的审美感受
第一节 受众审美过程中的情感反应
第二节 受众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受众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
第四节 消息的审美疚与受众研究
第六章 消息的审美评价
第一节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二节 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的统一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七章 消息写作中的若干审美问题
第八章 中西方新闻作品审美的异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1-2025 01:47 AM , Processed in 0.09940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