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1-7-2009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英祠简介
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乔治市中心,有一座古老的祠堂,无论春去秋来,多少人在它前面走过,但它总是默默地守在街旁,带着期盼的眼光,守候着前朝的遗训;守候着百年的叮咛.
然而,尽管早期人们称它为 “洪英堂”, 尽管百多年来 “名英祠”三个字还高挂门口, 人们似乎早已忘了名英祠的由来,忘了供奉在祠堂里,仅存的一百多个木主,是纪念着义兴公司(天地会二房)生前为反清复明,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武装斗争的革命先辈.是天地会一批在海外的帮会领袖.
天地会创於一六七四年(清.康熙十三年间),是民间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对内自称 “洪门” ; 亦称“三合会”、“三点会”等.因号称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故称天地会.
天地会当时势力遍及长江流域、两广、福建、台湾及海外广大地区.哥老会、小刀会、红钱会等皆其支派.基本组织形式分山堂、分社、公所等,各地组织既不相统属,又互通声气.
辛亥革命前夕,各地天地会组织结合了孙中山的反清民主革命目标,与革命党人结成同盟(称同盟会)多处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的爆发,一九一一年结束了清朝政权.
较早时,部分天地会党员还参加工人运动,反洋教斗争,并发展到东南亚进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几百年来,帮会兄弟曾流过无数鲜血,在反抗侵略战争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谱写了一部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儿女英雄故事,为今日中华民族走向共和,奠下了稳定基础.
从清朝政府形容,帮会是流氓匪类,是“大逆不道”,但从被侵略,被压迫的人们来说, 帮会当时所为是 “无革命之名,而有革命之实”的革命运动.
在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四年)义兴公司掀开了神秘面纱,以公开合法的身份,在槟榔屿正式成立,它们有着明确的宗旨与反清复明的目标,对内也严格地约束了会员的道德行为,在当时,义兴公司是天地会在海外的一股非常强大的民族主义力量之一.并在居留地维系及团结各民族,各方言群体,早期有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
一八五四年在义兴领袖文科的领导下,为照顾社会福利,捐出地段,创建了槟城第一家贫民医院(现中央医院的前身).
一八八六年,文科再次领导义兴公司捐地创建槟城医院,在现槟州中央医院的一个小角落的纪念碑中记载此史实.
此外木寇山的麻疯院也是义兴公司所创立, “麻疯岛”因此得名.
天地会派系力量在海外迅速的成长,引起英殖民地政府的忧虑,一八八九年英殖民地政府,用离间、利诱、煽动的手法,致使各派内斗,以致各派势力处於疲弱的当时,通过当时的社团法令,全面镇压各派势力,名英祠是义兴公司关闭后,当时的领导人朱公活,黄进聪和朱云秀等七人,把原称洪英堂的名英祠,改为供奉领袖木主的祠堂.
自推翻了清朝政权后, 帮会认为任务已完成,一般退回工农商贾的岗位,一些则随着当时的政治力量跟进.过后有人认为帮会是社会上许多罪恶的渊薮,成为社会的毒瘤.比较正确的看法是,在任务完成后,虽然帮会领导精英损失极大,但帮会在休生养息期间,也不至于危害社会人群滋事.
一般被称为所衍生的社会问题,是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管理无能,以致出现了大批流氓地痞,应该与帮会向来严肃的条规和正面的领导无关,我们有必要善加甄别.
悠悠岁月,名英祠在时光的长河中经历百年风雨侵袭,虫蚁蛀蚀的摧残,以及近十年的废置,大火,小偷的洗窃,在二零零三年四月廿六日名英祠屋顶破裂,神龛倒塌,所供奉的领袖木主散落一地.幸得陈剑虹及黄木锦及时阻止工人把撒满地上的义兴英灵木主及其他珍贵文物运往垃圾场丢弃, 抢救了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物并在名英祠仅存的信理员朱春玖的同意下暂代保管.
年事已高的朱春玖随后通过报章向外申援修复名英祠.二零零三年五月十八日,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召开常年代表大会议决协助重修名英祠. 在与朱春玖办完接管手续后, 二零零三年七月廿一日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动工修复名英祠.
二零零四年五月廿七日,陈剑虹与黄木锦将暂代保管的一百五十四个木主交还朱春玖, 并由朱春玖将木主交托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加以整理.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廿日, 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根据档案照片成功让木主归位.
二零零六年八月十八日,名英祠及槟州各姓氏宗祠历史资料收集中心启用.
后记:从修复名英祠到收集资料,从门外汉到半途出家,秉着 “但求无愧后代子孙”的信念,我们是跌跌撞撞的一路走来,成果所获尚浅,尚盼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各界有志之士挺身相扶,共为这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遗产谱写历史的另一章,展开民族自信的重建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