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9|回复: 9
|
破译《三国演义》八门金锁阵之谜(術數篇)
[复制链接]
|
|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艺术的再现了东汉末年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描写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更是塑造了许多的脍炙人口、栩栩如生的人物,成为我国文学明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最吸引笔者的莫过于那些神奇玄妙的阵法;而据说三国中的诸葛亮便是一位精通奇门遁甲的高人。奇门遁甲之术,传说源自黄帝战蛰尤的远古洪荒,由九天玄女授黄帝,后传风后-姜太公-黄石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历代称之为帝王之术,是历代军师辅佐明君的高层绝学;关于奇门遁甲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流传至今......
近年来随着张志春老师的《神奇之门》的出版而引爆了全国各地的奇门学习热潮,笔者有幸也在这个热潮中对奇门知识略有涉猎,再回过头来看三国演义中的某些阵法,其名称竟然和奇门遁甲中的八门有些类同。心中不由若有所思,莫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奇门之术的研究也是颇有造诣?随即又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古代文人特别象罗贯中这样的文学巨匠,旁涉一下阵法的知识也是情理中的事,谨凭书中对阵法描写的寥寥数语,就妄下定论,岂不武断?
笔者在闲暇之时偶尔会到网上的各大奇门论坛去转转;有一天就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意是说罗贯中根本就不懂阵法或者奇门遁甲,因为《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八门的排法跟今天大家所学的奇门遁甲根本就对不上号。(三国阵法中名称与奇门有关的描写,下文有详述。)于是,跟贴若众,有说发现历史真相者有之,有叹理想和现实差距有之......不一而足。但笔者却隐隐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心中对罗贯中生平探究的想法却愈发强烈起来,那么罗贯中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也流传着多种版本,不同的争论大多来自于他的籍贯;而生平的事迹鲜有出入者,以下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的一种: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动荡的大环境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食客。(按:古代的幕僚就相当于参谋或者说军师之类的职务,照常理讲能充当幕僚之辈大多都精通阵法,或是对天下大局有着睿智见解的能人。)据王圻的《稗史汇编》所说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并“有志图王”的人。只可惜,当时的张士诚并不重视文人,故而,罗贯中胸中鸿图之志也没有得到发挥;后来朱元璋一统天下,眼见大局已定,时不我待,政治抱负落空的罗贯中,才开始致力于小说的创作的......而从他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也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而这样的奇才,竟然在他的传世的代表作中把阵法的八门给排错了?这个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排错一次还好说但是接二连三的排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了!还是我们现在流传的奇门遁甲的排法和罗贯中当时年代已经不竞相同了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重新来阅读一下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端倪,演义中的阵法:
一、八门金锁阵
出处:(罗本,下同)第三十六回,玄德(实际上是徐庶)用计袭樊城
布阵者:曹仁
破阵者:徐庶
内容:却说曹仁忿怒,大起本部之兵攻新野。次日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使人问玄德曰:“识吾阵势?”单福(徐庶)便上高处观看毕,谓玄德曰:“此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玄德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命赵云引五百军从东南而入,径往西出。云得令,挺枪跃马,引兵径投东南角上,呐喊杀入中军。曹仁便投北走。云不追赶,却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曹仁军大乱。玄德麾军冲击,曹兵大败而退。
二、八阵图
出处:第八十四回,孔明巧布八阵图
布阵者:诸葛亮
破阵者: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内容: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引兵追袭,在离夔关不远处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片杀气,心中生疑,先后三次派人前去探视,均回报江边只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兵马。陆逊找来土人询问,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陆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下令班师。
三、八卦阵
出处:第一百回,武侯斗阵辱仲达
布阵者:诸葛亮
破阵者:无
内容:司马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先布阵我看。”懿排成一阵,问曰:“汝识吾阵否?”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气阵’也。”懿曰:“汝布阵我看。”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孔明曰:“汝只管打来。”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从上面的几篇摘录中,我们可以发现,都提到了今天奇门遁甲公用的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门。其中,第36回和100回提到了破法,84回的描写虽然让人身临其境,精彩非常,可惜却没有出入之法的描述。所以我们要找出罗贯中笔下阵法的蛛丝马迹的话,只有从36回和100回的描写中入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至所以会出现,文章开头在网站上的那篇文章的事件,笔者认为很多人都是犯了一个“所知障”的毛病。知识在很多时候是我们解读自然环境,战胜自然环境的利器,但在某些特定的时空场合,却往往成为我们寻求“真理”路上的绊脚石!成了束缚我们思想和灵魂自由飞翔的桎梏。
在寻找八门金锁的排法轨迹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现今传世的奇门流派。从大的范围来讲奇门可大致分为三种:转盘、飞盘、飞转结合。很多人学了奇门遁甲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三国中阵法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把自己所学的奇门套在上面了;以100回为例,原文: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转盘看生门在东,西南当是景门,正北当是开门;怎么会是休门和开门呢?飞盘:无论是顺飞和逆飞,在正东为生门的情况下西南绝对不可能是休门,而正北也不可能是开门。飞转结合版本相对较多:一、奇仪转,八门转,九星飞,八神转。二、奇仪飞,八门转,九星飞,八神转。三、奇仪飞,八门转,九星飞,八神飞。四、奇仪飞,八门转,九星飞,八神转。五、奇仪飞,八门飞,九星飞,八神转。但也逃不是以上所说5种,不管怎么转怎么飞都不可能与原著吻合。有心者自可一一推算,可知此言不虚。
于是,结论出来了:罗贯中根本就不懂阵法或奇门,《三国演义》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消遣的读物,其对阵法的描写根本就无多少参考价值,那都是罗贯中瞎编的云云。笔者知道,我不可能就凭三言两语,就改变大家心中根深蒂固奇门遁甲排法的规则;现在也无法找到有利的证据,足以证明罗贯中本身就是一个精通奇门的高人。但笔者发现,至少有一点,在以上所摘录的《三国演义》中关于阵法的描写都是有章可循,更是符合易理的!这就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诚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奇门九宫飞泊法诀又称禹步,站在后天八卦的立场上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先天八卦来看的话,其实就是阴阳长幼关系的转换;以阳遁一局顺飞为例1、2、3、4、5、6、7、8、9,分别对应:坤、巽、离、兑、艮、坎、震、乾。只是在兑、艮中间加了一个中五的转换点,或者说是太极点。
如果说奇门遁甲中的符首加时干,是天干系统在特定时空的大太极与小太极的统一能量场,那么,在奇门起盘中找值使的这个过程,笔者个人认为就是在寻找时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假设以地支子为起点,能量顺时针传递......通常的表现形式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形成一个周流不息的圆环。而后天八卦(八门)可以看作是地支的同构映射系统;上面的能量传递过程用八门(后天八卦)描述的话就是从休门、到生、伤、杜、景、死、惊、最后到开门。任何一个数术模型,如果不建立在一个统一的逻辑起点上,那么整个模型的大厦,在随手一推之下便有立马塌蹦的危险。奇门的模型曾被编著《四库全书》的纪晓岚称之为“严谨、数术中最有理致”,更是应该具备这样的基础特性!
从传世的奇门起局方法上看,无论是转盘奇门还是飞盘奇门,他们的地盘干都是按九宫飞泊的,如果地盘是飞的,那么无论天盘是转还是飞的,其天盘干只能是飞出地盘干的坐标(角度)的转移。从广义上来讲天盘其实也是飞出来的结果。既然在奇门排盘的起手式上,已经确定地盘是飞的,那么,为了保证逻辑的统一性八门也应该是飞的,问题是怎么飞?笔者认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八门金锁阵的描述中,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我们姑且不论最后破阵是否成功,而是从罗贯中笔下的阵法中可以找到一些八门排法的新思路,详见上文关于《三国演义》阵法的摘录与下文的还原: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八门规律:以36回为例-阳遁,排法为:后天八卦(八门)按照顺时针转,但当八门代入到九宫模型的时候按照1、2、3、4、5、6、7、8、9、顺飞。具体为,东南为生门、中宫为伤门、西北为杜门、正西为景门、东北为死门、正南为惊门、正北方为开门、西南为休门、正东为“中门。”(可看作为中宫伤门的映射)。以100回为例-阴遁,排法为:后天八卦(八门)按照逆时针转,但当八门代入到九宫模型的时候按照9、8、7、6、5、4、3、2、1、逆飞。具体为正东为生门、西南为休门、正北为开门、正南惊门、东北为死门、正西为景门、西北为杜门、中宫为伤门、东南为“中门。”(可看作为中宫伤门的映射)。
剩下还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演义中阵法称之为八门金锁阵,罗贯中并没有提到中门,如果加上中门那岂不成了九门金锁阵了?!笔者个人理解为“中门”其实是一个影门,他只是暂时替代或者说映射中宫的所落之门,实际上还是八门而已。另关于中门的排法也不是笔者发明的,在比较早出现的奇门古籍资料《黄石公七十二局》就有记载,在此略作说明。
写到这里,笔者差不多已经把自己所理解的,八门金锁阵其八门排法部分合盘托出了。笔者并不标榜自己所掌握的就是真理;对于奇门排法的问题,历代都是说不清,道不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然到现在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门派和排法呢?笔者把读《三国演义》中阵法的感想结合奇门知识原理,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以期大家在理解奇门,更好的运用奇门的道路上,提供一种全新解读思维。若能如此,则吾心足矣!笔者以一孔之见,难免挂一漏万,究竟是非对错,就留给各位易学同道来评说鉴别吧!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8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卦阵
出处:第一百回,武侯斗阵辱仲达
布阵者:诸葛亮
破阵者:无
内容:司马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先布阵我看。”懿排成一阵,问曰:“汝识吾阵否?”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气阵’ 也。”懿曰:“汝布阵我看。”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孔明曰:“汝只管打来。”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开1,休2,生3,伤4,中5,杜6,景7,死8,惊9)这是洛宫排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8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第100回推算,我觉得这里八门用的飞宫排列,而不是我们通常用的转盘,并且跳过中宫直接落下一宫,即4宫或者6宫
按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顺序飞:
休门落坤二宫西南位,生门落震三宫正东位,伤门落巽四宫东南位,杜门跳过中宫落乾六宫西北位,景门落兑七宫正西位,死门落艮八宫东南位,惊门落离九宫正南位,开门落坎一宫正北位。
伤门 惊门 休门
生门 中宫 景门
死门 开门 杜门
这样就与第100回的文字中的描述相符合,并且符合中宫无门,门乃通向外面的途径的说法。
如果从第36回推算,可以有两种排法符合第36的描述,八门飞宫和八门转盘,分别如下:
生门 惊门 中宫 生门 伤门 杜门
休门 伤门 景门 休门 中宫 景门
死门 开门 杜门 开门 惊门 死门
显然,此处的八门飞宫法与第100回中八门不落中宫原理冲突,而转盘法又与八门飞宫原理不一致,也有冲突。抑或八门飞宫和八门转盘都可为用,也未可知。
而楼主所说的中宫与伤门想映射似乎也有欠缺,2个例子还足以说明有这种关系存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呵呵
(开1,休2,生3,伤4,中5,杜6,景7,死8,惊9)这是洛宫排法。
图强所说的这种顺序,对于第100回的排法适用,但对于第36回的排法又不适用。
另外第36回的文字中:“此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说到生门、景门、开门吉;伤门、惊门、休门则伤,杜门、死门则死。和通常的生门、休门、开门为三吉的说法相矛盾。不过景门为吉的情况也有一种,即“三诈五假”中的“天假”:景门合乙、丙、丁三奇,上乘九天-----宜战争诉讼、见贵求官、上书献策、扬兵颁号、申明盟约……由于文中没有更详细的描述,我们也无法得知当时的布阵是否在景门布置了天假。
还一种猜测就是:奇门布阵的的排法和奇门起局的排法不一样,因为在奇门中,中宫是元帅所居之所,八门是元帅出入之门,在排兵布阵中元帅永远居于中宫似乎并不合理,而是可以在九宫的任何位置,所以奇门阵法的应该中宫只是个名称,指元帅的指挥部,而并不指中五宫。如果是这样,那排阵的方位可能不是根据地理方位进行的,而是根据我方的坐向排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8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奇门中9宫为乾(惊门为坎水),(开门为艮山),这作者会玩奇门。
河转洛,洛转飞,先天奇门:
以阳遁一局顺飞为例1、2、3、4、5、6、7、8、9,分别对应:坤、巽、离、兑、艮、坎、震、乾。只是在兑、艮中间加了一个中五的转换点,或者说是太极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8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膑阵法中,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其中水阵与火阵是战法而非阵法,实共计八阵之数
方阵与圆阵是允许指挥者在中央者的,孙膑认为,方圆之阵,叫究中少而周广,可以显得兵力很强,以虚张而造声势,不但可以提高士气,还可以对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
传统的方圆阵,实际上中间就是空的,通常鼓手或指挥者都安排在圆阵中央。其中方阵还有一种常见的变化的就是大将或指挥者在阵的朱雀或玄武位。方阵重平衡性,圆阵主防御性,两者的相互变化是很容易的,但大将或指挥者的机动性往往就会遇到麻烦,所以,在这两种阵法上,又所有改进。改进的方圆阵,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在各个方位之中,其中一个方位空出一段来,这样就可以灵活变化了,不但方圆之间的阵法转换容易,大将如果无论是要出击还是后退,也都可以随时形成一条专门的通道。
孙膑根据易理,将八阵融为一体,创造“八卦阵”,初始阵就是大将就是永居中间,八个方位的各个阵法可以相互变化,而八个方位的八个阵又可再分别拆分为八个子阵,整体上共计六十四小阵,八大阵,且这六十四如果统一变化,可以形成纯正的八阵中的任何一阵,如果不统一变化,各自变化,亦可以形成多种阵法的综合体。
简单举一个例子,如果北方假设目前是钩形阵,受到敌人的攻击,那么钩形阵可以变化为疏阵,即兵力分散,后面的的阵及时变为方阵,疏阵自北而退入中宫,大阵就形成了合围的圆阵,东北与西北也可以再变化为钩形阵,将敌人前锋包围,南方的全部雁形阵,采用射击方式。
当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举例,具体实际情况会复杂上许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8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網民的個人見解.....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也在思考,个人认为,在没弄清楚罗先生的背景的前提下妄加评论罗先生不懂奇门是否有点唐突,咱们先暂且不说作者懂不懂奇门,虽然从三国志的记载里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典故,但诸葛亮这个人还是懂天文与历法的,但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至于楼主说的里面的排法个人认为也不难解释,虽然我不是作者,但我知道有本书,叫《八门演禽》里面虽然有八个门,但排法目前确很少人知道,那本书我也曾经试图去研究,可只有断语,没有排法。像这种数术我相信现在依然有人会,就像现在的太乙术一样,杨老只不过揭开了冰山一角,把太乙术通俗化了,但里面的奥秘却依然没有露。其实在现在的世间依然有很多大家认为失传的东西,但并没有失传。道家的五秘确实存在,本人有幸曾经结识一位道家隐修派的人,可惜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对我讲,《大道行》里的故事确实是真实的,而且那种训练不是最残酷的,虽然话题扯的远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找不到依据就说这个作者不懂奇门或者妄下结论,因为我们认知程度有现,而且中国文化的精髓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
|
|
|
|
|
|
|
发表于 29-9-2008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0-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JunJun04035 的帖子
不明,請詳解.... |
|
|
|
|
|
|
|
发表于 29-5-2009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奥哦..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