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077|回复: 113

新的普洱生茶的品飲價值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2008 04: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飲到一杯“陳年普洱茶”是何其幸福的事。

假若普洱茶“除去”“陳年”“陳化”“陳味”,其品飲價值在哪里???

(熟茶另當論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2008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现在的制茶、配方工艺越来越进步,市面上的生茶只会越来越多。
至于你问的“价值在哪里?” 那真是要因人而异了,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而普洱生茶,配方不一样,最后喝起来的口感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生熟茶的茶性也不一样,有人就喜欢冬春适合喝“熟茶”,夏秋喝生茶。茶,是拿来喝的。如红酒一样的,喜欢的人,他就价值,不喜欢或不会的,你给他一支好红酒,他也是当醋来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08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生茶苦澀難咽,也只是適合庫存。(多喝對身體有害)

(正題〕
失去陳味的普洱茶還有什么品茗藝術在!更何況普洱茶除去陳年,它還有什么特色????
普洱茶會那么火紅火熱,難道不是因為其“越陳越香”的特色麼????
假若除去此特色,那么又干嘛要去大量收藏生茶,難道也真的只是為了投機賺錢(這還不是為了茶品得到陳化提升茶質茶價麼)???
那么哪些茶值得收藏,市場上的生茶多年以后真的會如何????陳化不出來的時候消費者又怎樣呢????
業者改變策略,提倡普洱生茶的品飲,一來為了賣錢、二來為了能把茶消耗掉!!!而消費者也愿意接受,因為好老茶也越來越難覓。

套句話: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魯迅的《阿Q正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还是回到原点的好。
别管专家怎莫说.
陈茶有陈茶的特色,新茶也有新茶的特色。
物极必反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hook 于 1-5-2008 02:55 PM 发表
喝茶,还是回到原点的好。
别管专家怎莫说.
陈茶有陈茶的特色,新茶也有新茶的特色。
物极必反咯

很赞同上面的说法,
顶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08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種茶當然尤其特色。普洱茶的特色在其“越陳越香”。生茶當然是能喝能飲,老茶陳品的特色還包含陳味,文化蘊涵。。。。越來越少,它是歷史的見證,也包含人事、物事等等是人生品味中得到一個升華,是品茗的藝術,是生命的藝術。
當然個人不排除生茶的飲用(個人還是喜歡喝的)只是認為“陳”可以讓人生得到升華,更讓我們得到珍惜,更讓我們可以得到生命的意義。。。。

讓我們把這個文化一直一直傳承下去,讓我們未來的每一代都可以感受到這一份美感、這一份珍惜、這一份真諦、這一份傳統、這一份文化。。。。。這一切一切都掌握在您我之中,就讓我們的大家一起攜手把這個生命的藝術永遠的傳承下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200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拉茶吉 于 1-5-2008 11:05 AM 发表
因现在的制茶、配方工艺越来越进步,市面上的生茶只会越来越多。
至于你问的“价值在哪里?” 那真是要因人而异了,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而普洱生茶,配方不一样,最后喝起来的口感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 ...


所以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

再怎么好的茶還是要懂得品,不然再怎么好的茶也只是有點味道、有點顏色的水而已,所以懂得喝好茶是要鍛練出來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喝茶这么久,一直有这么样的一个想法,
所谓老茶好喝,那是现在我们感受的滋味,但是在当年他还是新茶的时候,
我们没看过,也没品尝过,所以现在的陈味,我们如何去断定当时的味道
又是怎样的呢?所以只能听所谓的专家来话事。。或许你会说按照同样的
制造和拼配就是会演变成现在的味道,但是收藏的过程呢?茶商呢?制法
呢?真的如法泡制吗?
所以喝茶我觉得这是很个人的,不要道听途说,自己去看,自己去学,去
感受。。。也许若干年后,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茶,会转换成怎么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2008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我們可以在品飲老茶中找出哪些新茶可以收藏,但是普洱茶至今已段載四十年。90年代私人茶廠的興起再度恢復普洱茶的盛況,這一點是值得欣慰的,只要薪火不斷,普洱茶一定會有另一番春天來,但還是要靠大家的努力。
至于哪些茶能收藏,那是要靠多品飲老茶的經驗,那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新茶的味道有一脈相傳的,只是少了陳味而已。也因為這樣要學會山頭韻。
所謂的拼配也是在六十年代才有的觀念(不排除出之前的茶有拼配,只是當時沒有這概念)這一點很重要。哪要如何去斷定山頭韻,這是要靠多品飲了。
現今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陳年老茶難覓,剩下的老茶只當作文物來看待,再很少拿來品飲。
根據個人品飲經驗以鳳山的茶區來說,50年代的福祿貢茶與70年代大口中水藍印來說,其味道與感覺是一脈相傳的,只是陳味不同。那也是說我們可以從福祿貢茶的品飲來找到水藍印,以此類推,那要找到值得收藏的新茶是指日可待的。
那那那真的真的是要靠老茶品飲的經驗了。
又有一個很刁詭的想法,一個沒有品飲老茶的人如何去界定此新茶十數二十年后會變得怎樣????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您讓一個沒有品飲巖茶的人喝水仙,他又如何說出這是什么茶,反過來問一個巖茶高手您拿四大茗叢來考他就難不倒他了!!!那如何去界定呢????就要靠品飲經驗了!!這也是鍛練出來的功夫和特別感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8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kfolio 于 2-5-2008 09:23 PM 发表
其实喝茶这么久,一直有这么样的一个想法,
所谓老茶好喝,那是现在我们感受的滋味,但是在当年他还是新茶的时候,
我们没看过,也没品尝过,所以现在的陈味,我们如何去断定当时的味道
又是怎样的呢?所以只能听 ...


想問﹕
普洱茶最先懂得品嘗的人是那一國人﹖
那麼最早儲存普洱茶的又是那一國人呢﹖
今天我們喝到的陳年普洱茶又是那一國儲存的呢﹖
是否要回歸以前看回歷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8 03: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這幾年找來了從90年代到2000年后十幾中臨滄茶區的茶品(茶底茶韻姑且不論之)。從品飲得知雖然陳期不同可是都有相同感覺(個人認為鐵腥味是其特色)。當然這是給至少20個茶友嘗試后所得到的結論(在不知茶名情況下試茶,而且是所有的茶品在當天一起試之)
當然里邊只有部分的茶品是值得收藏,其余的也只能當下飲用消耗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8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喝茶,用功夫小杯去浅尝是种文化,难道在街头巷陌用大碗去海饮,就不是文化吗?
现在的人,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了,特别是别热炒的东西。喝茶主要是先要好喝,个人喜欢,而不是生熟的问题。之前认识了很多喜欢铁观音的茶友,因普洱的热炒,全都去学、藏、喝普洱。热闹过后,现在还是静静的继续泡铁观音,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肯定知道。
所谓生熟问题,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茶的价值只在于味道是否合我,而不是银码上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8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大碗大碗的喝也是一種文化(人文文化層面)。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品飲普洱茶的藝術價值,是普洱茶內在精神層面的內涵(即是茶藝),而不是“普洱茶價格”。
    今天普洱茶會大起大落是因為“商業文化”的炒作加上消費者以投機的心態(其實大部分都不懂普洱茶,或根本不喝普洱茶),這根本不能豐富普洱茶的精神內涵。
當然喝茶的藝術也是從人文文化走出來的,把馬來西亞喝茶的層面推向生命藝術的層面是大家必須共同的努力。
也希望大家在此帖不要把“商業文化”帶進來,并以一種藝術角度或文化角度來介入,然后大家輕輕松松喝杯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08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題外的一個資訊﹕
之前你說沒有寶蘭這個六寶茶。
今天我拍了照片﹐證明有這樣的六堡茶。
可能你不是北馬人或更早期接觸六堡茶的喝茶人。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喝到這個茶及學習到這個茶。。。
貼一張包裝盒給你看。如果有機會遇到真的不要放過它﹗
真的很好喝。。。70年代的六堡茶﹐非常好。。。
[/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08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紅茶~ 于 3-5-2008 01:16 AM 发表


想問﹕
普洱茶最先懂得品嘗的人是那一國人﹖
那麼最早儲存普洱茶的又是那一國人呢﹖
今天我們喝到的陳年普洱茶又是那一國儲存的呢﹖
是否要回歸以前看回歷史﹖


有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08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部分的茶品是值得收藏,其余的也只能當下飲用消耗掉。

怎樣評定有些值得收藏﹖其餘當下消耗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5-2008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茶的味道有一脈相傳的,只是少了陳味而已。也因為這樣要學會山頭韻。

是山頭韻還是茶區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08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紅茶~ 于 4-5-2008 08:12 AM 发表
題外的一個資訊﹕
之前你說沒有寶蘭這個六寶茶。
今天我拍了照片﹐證明有這樣的六堡茶。
可能你不是北馬人或更早期接觸六堡茶的喝茶人。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喝到這個茶及學習到這個茶。。。
貼一張包裝盒給你看 ...


我沒說過沒有寶藍六堡。寶藍是一家公司名字,是香港在馬來西亞的分公司,老板是吉隆玻人。
當時是紙皮盒包裝的,而且是(NOT FOR SA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08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圍比較高的是茶區但是還不是山頭像勐海區,有些是茶山。如在勐海縣里有勐海(屬茶區),南糯(茶山)八達(茶山)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08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紅茶~ 于 4-5-2008 08:12 AM 发表
題外的一個資訊﹕
之前你說沒有寶蘭這個六寶茶。
今天我拍了照片﹐證明有這樣的六堡茶。
可能你不是北馬人或更早期接觸六堡茶的喝茶人。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喝到這個茶及學習到這個茶。。。
貼一張包裝盒給你看 ...


不要離題,談談你對生茶的品飲價值。再不然你就發個新帖。

請自行刪除這個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9:29 PM , Processed in 0.10655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