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0|回复: 2
|
戏剧的“动感”和“感动”
[复制链接]
|
|
戏剧性情节的“动感”和“感动”
一直在想ACTION这个词汇如何翻译。
就想起许多汉语词汇都有动感在里面,但却都不是动作或行动。比如:感动,生动,触动,动心,动情,动摇,动色,动意。原来人们心情的感受都有一个“动”字在里面,但却不是身体的动作和行动。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西方所说的ACTION是这样让人心情“活动”起来的情节,叫做“生动的情节”也罢,“感动的情节”也罢,ACTION是给观众带来心理感受,同时又有戏剧性动感的情节或事件。
这不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 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生动的情节,是具有生活的生动的故事情节。这戏剧性动感,不是应该有两层意思么?
第一要感动观众(具有生活),第二要推动故事发展(有作用力)。
如若把ACTION翻译成情节,同时不能忘掉这两个“动”字,即不是行动,也不是动作。而是对观众的“感动”和对故事的推动, 引起下一个情节出现的“动感”。
由此而言,剧作家就要有双向的考虑,既要考虑不断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又要照顾到观众的感觉。就不像其他文学形式,作者主观地写出来,发表了让读者来读。剧院是一个时间空间都很紧凑的场地。剧作家通过剧场来表达,就要同时驾驭台上故事“动感”和台下观众的“感动”。这两个“动”字,即台上故事的波澜起伏和台下心情的被打动,是戏剧成功的关键。
写剧本就不能一味地自以为是地写下去,就要回头改写,考虑如何用剧本的故事动感来感动台下的观众
转自天涯论坛
作者:李同青
2006-12-26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9-7-2007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7-2007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剧作家就要有双向的考虑,既要考虑不断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又要照顾到观众的感觉。
同时驾驭台上故事“动感”和台下观众的“感动”。这两个“动”字,即台上故事的波澜起伏和台下心情的被打动,是戏剧成功的关键。
我想,情节的动感也好,或约定俗成的行动也好,对人物行动而言,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问题:是幕后黑手/天外神力(编剧)的操控,还是人物自身内在的因素(性格)+外部客观世界的刺激(际遇)所形成的动力,来推动戏剧情势(不一定是情节但包括情节)的向前。前者最好的也只是佳构剧(但常常是把悲剧写成了喜戏),后者却有望成诗。
[ 本帖最后由 wokaonigejiba 于 10-7-2007 03:20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