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十》分不一样的Noise!-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5-10-2007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0-2007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根手指搞背叛
中国报报导:葉鳳玲
圖:受訪者提供
人類創造了這個社會的模式,卻偏偏又像陀螺般不由自主的隨著社會模式旋轉,到底我們是不是經已成了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社會奴隸?
Noise Performance House製作的《十》舞台劇,將帶領觀眾進入一個人與社會的省思空間。
《十》舞台劇導演黃觀瑜原本是習舞者,1996年接觸戲劇后便欲罷不能,更前赴台灣文化大學修讀戲劇學系。台灣這片土地,孕育了他更深廣的藝術修養,也是《十》的創作源頭。“會有這個創作構思是因為陳水扁與紅衫軍的事件,這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總統代表台灣,可是台灣的人民卻反他,外人要如何去看待這個台灣總統和台灣人民?于是,這就成了演出的創作主題。”
在一次和製作人王涵奕討論相關的創作主題之時,對方建議藝術創作不應該有區域性,這樣才能包含更多樣豐富的面貌,因此,他又把主題背景轉換成現今的社會,而且不只是台灣、馬來西亞而已,而是擴展到全世界的社會縮影。
“每個人必須依循著社會模式生活,且不管這些模式是對或錯、好或不好,它其實是在壓迫人類,因為人類是個體的卻必須跟從整個社會的模式和意識形態。但與此同時,人類又是群體的動物,他要如何在社會關係、模式、意識形態上,建立自己最基本的精神層面?簡單來說,我是在探討人類創造了這個社會,還是人類隨著這社會模式轉動?”
就像《十》裡的十個指頭,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模樣,但他們的一切自由全操控在主人身上,就只能靠著主人的意識而“活動”。然而,內心渴求的自由和不受約束,讓他們不甘于被操縱,于是集體做出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可以換取他們想要的自由──十個指頭就代表人類,而主人就是社會模式。
不說話,肢體代言
黃觀瑜透露,《十》是一個不借助于語言,甚至反語言的演出,利用各種舞台表現技巧、肢體動作帶出現實社會的種種不合理和荒謬性。同時,這部作品是他和演員們即興創作出來的:“演員們畢竟比較熟悉這裡的環境和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我任由他們自由發揮,只是要求他們多看世界新聞,了解現在大社會的狀況。”
另外,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談,藝術並非技術或景觀的外求,創作者和演出者一定要有本身的認同感和感情,才可以在肢體上、語言上、表情上建立精緻的藝術樣貌:“這樣表演才更有價值、更有特色。”
黃觀瑜 觀眾是第四度創作
戲劇的呈現方式諸多,有的激發情感而又給人娛樂;有的簡單而又與眾不同的情節;有的故事化、通俗化更易于讓大眾輕鬆地走近戲劇。黃觀瑜選擇了荒謬主義的精神,並以象征式的手法來執導《十》。然而,每個人的思維觀念乃由不同生長背景所源生,因此從戲劇中所接受到的“象征”訊息不盡相同,他如何看待這其中的“誤區”?
他表示,從觀眾學角度而言,觀眾是有權利誤讀的:“誤讀代表在創作,編、導、演是三度創作,觀眾是第四度創作。現在很多的娛樂都是餵飽觀眾的渴求,就是觀眾要什么就給什么,但是這種餵飽有時候會壓制其他的能力,比如思考。而我希望觀眾在觀賞當時或之后可以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演?為什么要那樣做?當他們想的時候,這就已踏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他會想,會不會是這個或那個的各種可能性,而在這所有思考當中,他未必知道導演告訴他什么?但是,站在觀眾的立場,這就是對戲劇本身還有再創作的樂趣。”他希望透過類似沒有客觀具體的象征式手法,製造機會讓觀眾有新的、不同的選擇,同時讓大馬戲劇變得更多元化。
《十》密謀砍主人
《十》(Ten)是一個圍繞在十根指頭的故事。十根指頭在一個夜裡甦醒,因為他們都厭倦了被主人的意識操控,並害怕被主人的病毒傳染,于是十根指頭達成共識,他們提起菜刀逼近熟睡的主人……
日期:10月20日(8:30PM)、10月21日(3PM、8:30PM)
地點:吉隆坡孟沙藝人館(The Actor Studio Bangsar)
票價:RM27(成人)、RM17(學生及樂齡人士)
查詢:03-20940400/03-20941400
網址:www.noise-club.com
電郵:noiseclub@gawab.com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7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演出啦。。加油
预祝十演出顺利成功。
让观众一个大惊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0-2007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3-2008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入围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07整体演出奖
.
“十”于第七届戏炬奖获得整体演出奖后,再下一城。于第六届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07 获得整体演出奖(Best Group Performance)提名。颁奖典礼将于5月11日在Mandarin Oriental, Kuala Lumpur举行。
1. BEST GROUP PERFORMANCE
- A Bucketful of Beckett: 8 Shots; written by Samuel Beckett, directed by Christopher Jacobs, presented by The Ensemble Theatre of Kuala Lumpur (KL Ensemble)
- Dua, Tiga Dalang Berlari; written by Fahmi Fadzil, Lim Chung Wei, Wong Tay-Sy & Mark Teh, directed by Mark Teh, presented by Five Arts Centre
- Ten; written by Wong Kuan Yuke, directed by Wong Kuan Yuke, presented by The Actors Studio & Noise Performance House
- Terra Arata; written by Cinzia Ciaramicoli & Shantini Venugopal, directed by Zahim Albakri, presented by The Jumping Jelly Beans
- That Was The Year; adapted from “In 1969”, a short story by Beth Yahp, directed by Chee Sek Thim, presented by Five Arts Centre
其他入围名单可参阅:http://www.kakiseni.com/articles/features/MTI4MQ.html/all
[ 本帖最后由 Noise 于 4-3-2008 04:4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3-2008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Noise
恭喜NPH再度获得认可!
希望可以顺利获奖,为北马的戏剧坛争光!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