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venus_netstorey

奥地利之行 --- 我见、我闻、我感 (最新:音乐圣堂维也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8-2007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地利女王在皇宫对面

还记得当天,我们穿过了Hofburg的正大门后,越过了Ringstrasse的Burgring之后,就来到了另外一个小广场。当时天非常阴,我看到另外一座青铜像在面前。


还在Hofburg的gate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远远的人像

朋友G问我,“Do you know her?” 我自然是摇头了,对于奥地利历史,以前在课本似乎没读到多少呢。她接着说,“This is a very famous queen in Austria, she promoted education and so on”。

我在阴阴的维也纳天空下看到这座大大的人像,绝对相信她在奥地利历史上举足轻重。她面向Hofburg,好像一直都在看着她的子孙后代们,继续领导他们的帝国。


她就是奥地利有名的女王Maria Theresa。从1740年到1780年间,在奥地利执政了整整40年。在她执政期间自然是做了许多改革,也发动了不少战争,为奥地利写下辉煌的一页。她去世后,她的儿子Francis II 也一样是个明君。他废掉了Holy Roman Empire(罗马神圣帝国),自己称帝为奥地利的第一位国王,并改王号为Francis I of Austria。他之后的几代,就出了Franz Joseph I那位建立了Ringstrasse的末代君主。

现在,Maria-Theresien-Platz就在两座宏伟的博物馆的中间。她的右边是Museum of Art-History,而左边又是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这两座博物馆收藏丰富,外型宏伟壮观,衬托着女王的崇高地位。

从Hofburg的Heldenplatz就能看到对面两个对称的建筑物的dom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我们离开Maria-Theresien-Platz的时候,天空开始下起了微雨。在细雨之中我仍思考着所看到的前奥匈帝国的影子。现在虽然已经没有当年的呼风唤雨的王权制度,但它所留下来的建筑物、收藏品、历史,却都成为了奥地利很重要的旅游吸引点,每天仍然沸沸扬扬,布满各地游客所留下的足迹。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这些历史痕迹之后,会想起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古人?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8-2007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到过奥地利~~在我梦乡~~ 哈哈哈~~
真的,我曾经梦过我和我妈妈一起到奥地利,坐在旅游巴士上,看见很多你所拍到照片里的建筑物,然后又到了歌剧院听歌剧。。。。哈哈哈。。。
当然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和我家人一起去奥地利旅游!不要只在梦乡。。。
还有,楼主拍的照片很漂亮,看了都很想飞到奥地利去享受那里的气候,食物,悠闲。。。~~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07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7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督城 于 3-8-2007 12:13 PM 发表
我也到过奥地利~~在我梦乡~~ 哈哈哈~~
真的,我曾经梦过我和我妈妈一起到奥地利,坐在旅游巴士上,看见很多你所拍到照片里的建筑物,然后又到了歌剧院听歌剧。。。。哈哈哈。。。
当然我也希望有一 ...


哈哈,你很有想象力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7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liang 于 3-8-2007 09:06 PM 发表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不客气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07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维也纳冬雨中

那天去维也纳之前,朋友G就告诉我,说今天气象预测维也纳会有mild rain。我听了“噢”,也没什么放在心上,毕竟在我们赤道地区,下雨没下雨也没什么人留意的。

当天在老城游逛的时候,天空中的乌云就越来越密。就在我们离开Maria-Theresien-Platz的时候,终于下起了雨来。我朋友又要带着我穿越Ringstrasse。这Ringstrasse还真宽,我们在越过的时候雨越下越大,看看四周又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

这时我也来不及把相机收进包包里,只匆忙地把它放进大衣的口袋里。下着雨我也不可能拿它出来淋到雨的。还好我的大衣有点防水,又有一顶帽子,呵呵。那顶帽子这时正好派上用场,几次在等待过马路的时候,雨真的越来越大。我们把衣服上的帽子拉上来,在雨中匆匆过了几次马路。

我还以为mild rain就是随便下一点雨,怎么知道会越来越大。我裹在大衣和帽子里,走在维也纳的冬雨之中,听到雨水在滴滴答答地落在我的大衣上。手紧紧放在口袋里握住我的宝贝相机,不管怎样也不能让它淋到雨,哈哈。

就在雨声越来越大之际,朋友终于带我来到一个车站。呼~我褪下帽子,努力拍打大衣上的雨水,接着要检查一下我的宝贝相机,没事。哈哈。也还好有这件外套,不然这样的雨水中要越过那些大大的马路,真的不变落汤鸡都很难啊。

我仰头看着雨水,看着面前熙来攘往的电车,和许多等车的人们。脑子里有想到很多事情。如果这个不是雨,是雪的话,我想我。。。可能会怎样?会愣住吧,哈哈。但雨水嘛,在家里下的比这里可以大许多许多,我们还有雷雨,轰隆轰隆的那种倾盆大雨。所以照理来说,下雨对我来说应该是见怪不怪的。

可是分别就在于这个是维也纳的冬雨。哈哈。 (借口。。。!)

后来,我们在那个电车站,也是地铁站的上面,吃了一个维也纳最廉价的午餐,是土耳其人卖的速食,有kebab,pizza,falafel之类。我就吃了一个falafel,那是一个大饼皮包着许多的蔬菜,因为朋友G的关系,我也吃了一餐素食,呵呵。虽然是素食,可是分量还是那么大(欧洲人吃什么都要吃那么多的吗。。。?),要EUR2.90。

我们俩静静地站在车站隆隆的雨声中吃我们的大饼皮,我依然望着那雨。那雨下了很久,我也吃了很久。朋友G笑我,为什么进展这么慢?其实,那块饼真的不小啊,我的嘴巴又不是很大嘛。呵呵。

后来,那场骤雨终于停了,我也正好吃完了,大衣上的维也纳雨水也不见了。一场骤雨,没有淋湿我们那旅游的心,我心里依然雀跃,另一方面却又因为看着那雨太久而觉得平静(真是矛盾)。

在这种参杂的心情之中,我们走出了车站。

我迫不急待,想看看,雨后的她。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8-2007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也纳:雨后的Ringstrasse

雨后,遍地湿漉漉的。

我们继续走在Ringstrasse上。我的朋友也继续发挥着导游的本身,不停跟我介绍在这条大道上看到的无数建筑物。


这是在Dr. Karl Renner Ring上面的国会大厦。其实这座国会大厦的设计是仿希腊建筑,世界各地有不少建筑物都有这样类似的外型。它的上面有一排白色的雕像,中间是Franz Joseph I,旁边的人和物为他的帝国与百姓,象征着他的位高权重。国会大厦的前面有一个雕像喷泉,但冬天没喷水。这个喷泉让我觉得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金光闪闪。之前在市区已经看了不少建筑有金金的外皮在上面,我真的很好奇,不禁问G,“Are these real gold?” 她大概又觉得我的问题很奇怪,哈哈,笑说,“Yes of course...” 他们真的很有钱啊,“Nobody is going to steal that gold away?” G又不解地笑说,“No..no..”可能她心里想,“Who's going to do that...huh...”。。哈哈!


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Rathauspark。一开始就看见一个人头像,我问G,“Who's this?”。。。她说了一个名字,过不了一秒又换了另外一个名字。我们越走越靠近时看见头像的下面有一排字写“DR KARL RENNER”。。。她才知道自己说错了。哈哈,这个人好像doesn't ring any bell for her。看来奥地利历史也不是每个奥地利人都读得滚瓜烂熟噢,哈哈。翻开历史资料,Dr Karl Renner是1945年奥地利第二次成立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

雨后的Rathauspark虽然能嗅到湿湿的味道,但那树上地上开始慢慢盛开的花朵,却把整座公园映得生气昂然。红的,白的,一整排的。。。在冬末已经这样了,幻想一下春天到来时,这里不是繁花似锦是什么?

许多树木仍然秃着头,等待着春天第一根发芽的枝叶。看到那么那么多的秃头树木,我还是觉得很开心,这样的景象在家园看不到。 身处在Rathauspark之中,心情顿时畅快许多。“In summer time, a lot of people sit here, read books, drink coffee...sometimes I buy a cup of coffee and sit here, watching vienna from here...”G跟我说,一边指着公园里那些一排一排的bench,还有公园对面那个车水马龙的维也纳。


从Rathauspark的树影中,清晰可以看见不远处的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这座建筑物非常嘱目,就算你没有一点建筑知识也会意识到它比较特出。它建于1872-1883年间,也是一座Franz Joseph I 计划中的建筑物。典型歌德式建筑,中间一个比较高的尖塔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比较矮的尖塔。中间那支塔上有大钟,而且如果你仔细看,塔尖上面站着一个人像,他叫做Rathausmann,守护着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前面有个广场,很多庆典在这里举行,圣诞节时传统的christmas market也在它的前面。节日的晚上它亮着五颜六色的灯光,非常漂亮。


左:Rathaus从公园的枝树间若隐若现;
中:Rathaus的侧面;
右:Rathaus顶端的Rathausmann


离Rathaus不远的地方,在一个小小的Sigmund-Freund Park的后面,有一间很大的教堂,叫做Votivkirche。Votivkirche的意思是“感恩教堂”,而它的建立背后有一段历史。1853年,Franz Joseph I 国王逃过了一次刺杀行动。因为这样,国王的弟弟号召全国捐款来建立一座教堂,以感谢上帝的恩泽让国王逃过一劫。随后,这座新歌德式教堂就矗立在维也纳市区。由于它的外型跟Stephansdom很相似,不少游人会将两者混淆。跟Stephansdom一样,Votivkirche的表面容易受到空气污染和酸雨的侵蚀,因此教堂需要长期的保养。


Votivkirche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是在被维修着。可以看到许多建筑材料在那里。虽然她跟Stephansdom一样庞大,但却没有看到一个游人,而且教堂里面也不像Stephansdom那样让人进去的。但我的朋友G说,“Votivkirch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Stephansdom。” 嗯,确是很美丽,虽然她没有Stephansdom那样历史悠久,却仍散发阵阵古色古香的味道。

在Ringstrasse上,还有许多这样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他们充分显示出人类文明的艺术杰作。所以我说,奥地利虽然有许多有名的音乐家,但也有许多首屈一指的建筑师。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远游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8-2007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问奥地利是不是很难见到蓝色天空?气候都比较潮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8-2007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的:

不是啊,晴天的时候就蓝天白云罗。

[ 本帖最后由 venus_netstorey 于 9-8-2007 11:1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8-2007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午后咖啡馆闲聊

那天看完Votivkirche之后,朋友G要带我到附近的咖啡馆去。我本来想说,还是不要去了,一来我对咖啡一向没什么craving,二来我猜这样喝咖啡也不便宜吧。但G很坚持,她说她每次带朋友来维也纳都会去这间咖啡馆的。

这时天空还阴阴的,似乎随时会下雨。找到了咖啡馆之后,G推开那扇大大的红门。从外面看起来还不怎么像咖啡馆,但一进到里面,发现气氛还真的不错噢。我们选了一个靠墙的小桌子坐下。墙壁上有一些艺术画,这间咖啡馆看起来还蛮有艺术气氛的。环顾一下四周,大部分的顾客都是年轻人。

G知道我不fancy咖啡,特地要介绍我这间店里有名的巧克力茶。Zotter这种巧克力也是她在Tulln介绍给我的,现在她又在维也纳介绍我Zotter茶。反正我也看不懂那本尽是德语的menu,也就省得去研究了。最后由她作主叫了一杯绿茶巧克力给我。

这间咖啡馆叫做Weltcafe,在维也纳的Schwarzspanierstrasse上,就离Votivkirche不远而已。卖Zotter巧克力的店铺叫做Weltlaeden,而有卖Zotter巧克力茶的咖啡馆则叫做Weltcafe。

坐下不久后,外面真的开始飘起雨来。而我们的巧克力茶很快也端了上来。其实巧克力没有在茶里面,只是放在茶杯旁边,必须自己打开巧克力包装,然后把那小bar的Zotter放进热茶里面去。过了一会,搅一搅,巧克力就溶进茶里面去了。品尝过后,发现味道还真不错呢!

我们俩就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品尝着暖暖的巧克力茶,然后聊了很多很多。

咖啡馆的气氛很好,我们在里面真的呆了很久。在那个氛围中,我听到了许多她的故事,一些不会随便跟别人说的内容。那种被人信任与交心的感觉很好。我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想法。虽然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讲完全不一样的母语,可是我们仍可以在认识不久后敞开胸怀,对彼此说了那么多。

跟她的聊天也让我想到许多事情,我很庆幸她那么愿意与我分享她的故事。我想,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吧。有时候你看某些人可能很乐观,很开朗,却不知道她曾经走过一些相当坎坷的心路。

后来,外面的雨开始停了,我们的巧克力喝完了,故事也讲完了。G说要请客,但我说不好不好,可是她坚持,“Please, you are my guest,”我从她口中里听到了诚意。



走出咖啡馆后,我笑说,“Just now when it started raining we were having our lunch, then when the rain stopped we continued our tour, later when it rained again we were drinking our coffee...now that the coffee is finished the rain stopped, and we are outside again..haha..”她也笑着赞同。

在等待过马路的时候,我觉得很冷很冷,尽管裹紧了大衣,仍然在发抖。我问她,“Is it because of the rain?”。她点头说,“Yes yes...it's very cold after raining。。”她也在哆嗦。

就这样,在雨后冷冷的维也纳,两个刚交心了的人,继续着结伴之游。




Venus

注:Weltlaeden和Weltcafe的网址:
http://www.weltlaeden.at/start.asp
http://www.weltcafe.at/index.html

图为Votivkirche从附近的建筑物中突出头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07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非常想去奥地利,它是我的目标之一
可能因为春天华尔兹这套戏.........
看见女主角搭着火车自己一个人旅行,火车外的 view.......
实在太吸引我了......
还有奥地利唯一的湖也是吸引我到奥地利的另外一个原因..........
希望我有机会去.....
谢谢楼主的分享,期待楼主的游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07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yojun 于 31-8-2007 11:39 PM 发表
真的非常想去奥地利,它是我的目标之一
可能因为春天华尔兹这套戏.........
看见女主角搭着火车自己一个人旅行,火车外的 view.......
实在太吸引我了......
还有奥地利唯一的湖也是吸引我到奥地利 ...


你好。奥地利啊,真的很美的。

可是,奥地利好像不是只有一个湖哦。。。

不管怎样,谢谢你来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07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Vienna: 多面的Karlsplatz

Karlsplatz是维也纳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在Karlsplatz的地底有地铁站,从这里可以去到维也纳许多地方,也是交通转换的中心。

除此之外,在Karlsplatz的地面上,也有重要的建筑物。最瞩目的是一座很大间的巴洛克式教堂,Karlskirche。

朋友G带我从城市的另一端乘搭地铁来到这里。走过Resselpark和维也纳科技大学后,就可以看到宏伟的Karlskirche。这座赫赫有名的巴洛克教堂建于18世纪初叶。当时的国王Charles VI为了纪念制服鼠疫的Charles Borromeo,特地建立了这间华丽的教堂。


维也纳科技大学

Karlskirche的正面仿似希腊神殿,而旁边两根特出的柱子,则是受到罗马Trajan's Column的影响。在这两根柱子上,刻有许多图案,绕着柱子蜿蜒而上。柱子旁边的两个塔,则是罗马巴洛克式设计。而在正门的上面,一个圆顶明显瞩目。


Karlskirche从Resselpark中若隐若现


The Baroque Karlskirche


我站在高耸的column面前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富有美感。最引人注目还是那两根大spiral column,站在它的下面觉得自己很小。我们拍了许多相片。本来我们以为可以爬上去,进到教堂一个室内,发现这里人很少,而上去需要门票,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冲动要买票上去。

除了这个巴洛克教堂之外,Karlsplatz上还有两个小建筑物,是维也纳以前的“城市火车”(Stadtbahn)的车站。然而,随着地铁线(U-Bahn)在1981年开始取代了火车之后,这两座建筑物就失去了功用。但这两个Stadtbahn Station是奥地利非常有名的建筑师Otto Wagner的前瞻性设计。在当时来讲,这两间用钢铁来做骨架,大理石铺在外面的建筑物,是非常前卫的设计。

我的朋友G曾经是一个建筑设计学生,她对我说,“Do you want to take a picture of this?”虽然听起来是一个问题,但其实她是想我欣赏她的偶像Wagner的杰作。她滔滔不绝说了许多关于这个建筑物的特色和Otto Wagner的故事,呵呵。


百年前的建筑物看起来设计还很新颖

Karlsplatz虽然充满建筑与宗教的色彩,但它也是维也纳一个暗角。维也纳本地人都知道,这里是聚集着最多嗜毒者和流氓的地方。G对我说,现在的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很多,因为警方增加了这一带的巡逻。她指着Karlskirche前面的Resselpark说,以前这里满是那些人。我看着周围美丽的环境,想到在这样壮观的教堂前面曾经是一个黑暗的地方,就觉得不好受。

回到地下的地铁站,G还说,“As it gets darker and later, you will see more and more of these...strange people...”,一边意示在地铁站里游荡走动的流氓们。她说他们是“奇怪的人”,现在虽然情况有了好转,可是这里还是有很多奇怪的人。“Sometimes when I walk alone here at night, I will feel afraid too...”,没想到她看起来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觉得害怕。

我望了望周围的这些奇怪的人,他们有些梳了庞克头,有些穿得莫名其妙,身上打许多洞,有些游荡着,有些不知道为什么要坐在地上,看起来真的跟普通的维也纳人很不一样,果然是“奇怪的人”。“And 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when you walk here... pickpockets, and bad guys...”,G继续说。

我紧抱自己的包包,跟着朋友G的快脚步,不时看看周围这个与地面上大相径庭的景象。城市发展啊,总是有它风光不旖旎的一面噢。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07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也纳分离派

如果我没有记错,从Karlsplatz的地铁站中,有一个出口可以通到另外一个underpass,这个underpass叫做Secession。朋友G说,这个underpass是新建的,她也是第一次来。

这个underpass很特别,因为走廊的两边全部都是玻璃镜子。然后呢,每面镜子上面有一个statement,比如说“全球每秒花在军事上的钱”,然后下面有一个红色电子显示着数字。我还记得,全球每秒花在军事上的钱跳动得非常非常快。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别的句子,比如,“每天在维也纳fall in love的人们”,哈哈。


π值是什么?看这串长长的数字就知道!


今天在维也纳堕入爱河的人有多少??

这条underpass的尽头,上到地面,就看到一个叫做Secession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最眩目的地方自然就是头顶那个大大的金叶子球(又是金!)。 Secession building,就是鼎鼎大名的“维也纳分离派”的建筑物,建于1897年,由一位分离派的建筑师所设计。


当年的分离派建筑,今天在一个车水马龙的junction之间


维也纳分离派建筑物:别具匠心的设计

分离派是在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时一个在欧洲发起的艺术与文学改革行动。主要是由一些不满于传统艺术与文学规范的画家、建筑师、文学家等所组成。他们建造自己的会馆,发表自己那些跟传统设计大相径庭的作品。而维也纳分离派,也在这个走势之下运应而生。

当年维也纳分离派的成员包括有名的奥地利画家Gustav Klimt,他的弟子之一的Egon Schiele,建筑师Otto Wagner,和他的弟子Joseph Maria Olbrich(也是维也纳分离派会馆的设计师)等19名艺术家。

当年的愤世嫉俗,促使这些人自成一格。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事情已成云烟往事。但如今游人来到维也纳分离派会馆的前面,还能看到上面那以德语刻的文字:

"to every age its art and to art its freedom"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7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enus_netstorey 于 1-9-2007 11:27 AM 发表


你好。奥地利啊,真的很美的。

可是,奥地利好像不是只有一个湖哦。。。

不管怎样,谢谢你来这里,




可能是我搞错了吧...........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07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圣堂维也纳

在分离派会馆不远的地方,是维也纳音乐的圣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 Staatsoper)。

我无法形容这座建筑物的宏伟与壮观。虽然它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当你站在它的面前,你就能感觉到。这宏伟不单来自于外在的设计,更来自于内在的气质。多少人视这座建筑物为圣殿,以能在里面表演为目标,为傲。从这里,培养出了多少近代有名的音乐家。

我第一次看到维也纳Staatsoper,是在一个星期六的黄昏。天已渐渐开始暗下来了,我站在歌剧院左翼外面一个喷泉前,看到橙黄色的灯光从这座圣殿里泛出来。马路的另外一边有一个巨型的ROLEX牌子。即使已经是黄昏,依然有很多人和车在这里走动。我在那熙来攘往的氛围中,努力把“我在维也纳Staatsoper的外面”这个事实刻进脑子里。


我站在Staatsoper外那个以奥地利名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
来命名的小广场Herbert-von-Karajan-Platz外,
看着那橙黄的灯光从Staatsoper中泛出来


同样站在Herbert-von-Karajan-Platz,
换个角度看马路的另一边那夺目的ROLEX招牌

第二次看到它,是一个晴朗的中午。G的朋友E说,他有一个朋友很年轻就在里面表演过了,很厉害也。当时我们在歌剧院马路的对面站着。我深深地相信他的叙述。


白天的Staatsoper

除了Staatsoper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比较有名的有Volksoper,Volkstheater,Burgstheater等。


Volkstheater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站在维也纳第一区的Michaelerplatz前,突然被一个穿着很奇怪的人接近。他穿得,我不知道,我以为是一个神父在传教。他捧着一个大本子在跟G以德语说话,而他看起来又像神父的年龄,哈哈。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在传教,是在推销某个musical concert。那个本子里面都是关于那concert的brochure呢。知道我是讲英语的,他马上又以英文跟我说,“We have english concert too。。。”

要进入Hofburg之前,另外一个年轻20多岁的帅哥又来靠近我们。他穿得不像神父,可是依然跟普通人不同,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模仿某音乐家的穿着,哈哈。他跟我们聊了很久,看到我这样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跟一个金发美女走在一起,我不知道他到底是都我们哪个有兴趣。哈哈。他先跟G用很多德语交谈,再用听起来还算流利的英语跟我们交谈,问我来自哪里啦,为什么不要看音乐剧啦,一会要去哪里啦之类。

我们离开他后,G说,“You will see many of them in Vienna, this is a very common job here,”(噢?介绍concert是很common的工作噢?) “And these guys they like to talk to girls,”G随即笑了起来。“He was asking if you are attached...”然后我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之前在胡扯这些东西,哈哈,“They are always like that, haha...”G又说。

呵呵,原来之前被人搭讪,我也不知情,哈哈。Interesting...

走出Hofburg,在Maria-Theresian-platz又被另外一个男士“缠”上了。他穿另外一种特别的服装,捧着另外一种本子,又要跟我们攀谈起来。依然是类似的对白。。。不过这个比较厉害,会说更多的外语。G说,“She speaks chinese,”他马上说,“Oh,你好!”哈哈。。。我们离开的时候他又说“再见!”


Hofburg大门前面,就可以看到有一个装扮outstanding的人在寻找目标,呵呵


这就是跟我说华语的帅哥,呵

从这样的现象看来,就知道每天在维也纳各地上演的音乐表演、音乐剧真的太多了。这么多的人,每天在旅游景点宣传不同的音乐表演。所以说,维也纳真的每天每夜都散发着音符。

有时候我看到在维也纳街上行走的一些亚洲人,他们看起来不像是游客。我很好奇,这些人,有多少,是为了追求音乐而来到维也纳?


仔细看,这个亚洲人的身后, 就是Herbert-von-Karajan-Platz的路牌
(维也纳许多路牌都用这样的古font);
而他,是不是刚从Staatsoper出来?


维也纳=音乐。你赞同了吗?




Ve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2-2008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维也纳算是我第一个到过的欧洲城市(如果转机就算的话,呵呵)
2005年夏末,我出差到塞尔浦斯,经由维也纳转机,回程中在维也纳逗留了五夜。

逗留是同事的提议,自己本身对维也纳认识不深,一知十不解,只拿着机场的旅游册跟着同事瞎逛。
当时她给予我的震撼,惊艳,使我不自主的猛拍,狂照,事后当人问及,我却不懂,实在'pai seh' 。

再次谢谢楼主的努力,分享,使我回想起她的美,并更深入地了解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08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enus_netstorey 于 25-6-2007 10:09 PM 发表
从高高的Steffl下来之后,我们又重新走在凉凉冷冷的Stephanplatz上。正当我们走到Stephansdom的后面时,一个新奇的景象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有看错吗?我看到马车也!有人在驾的马车噢!

我不知道要怎么问朋 ...


我想如果看到这些马车也会和你一样兴奋,我也很喜欢马车。这些马车装饰的很不错,很对味。我觉得马马们都很俊俏,很神气。好想坐上这个马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12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用功和无私的分享,让我在去旅行前能先了解维也纳的点滴,让我更期待这次的旅行。距离楼主的游记已五年,不知楼主会看到这个贴吗?无论如何,真的很谢谢你,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2-2025 10:50 PM , Processed in 0.13363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