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ongszewei

中国历代文豪-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2-2007 04: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呂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號恩祖,南安樸兜(今屬南安市水頭鎮)人。


生平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受到歐陽修、曾公亮、王安石等人的賞識。

精明賢能,不畏權貴,极力推行变法,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把交椅。熙寧二年(1069年)與司馬光展開了辯論,以漢朝的制度沿革,駁倒司馬光,取得重大勝利。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第一次罷相。呂惠卿臨危受命,出任參知政事。呂惠卿在推行新法的同時,又與荊公子王雱同修《三經新義》。王安石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熙寧八年,鄧綰等人攻擊呂惠卿,呂惠卿罷政,在太原期間,整頓西北軍,多次抵抗西夏的入侵。宋徽宗時,又受到蔡京等排擠。政和元年(111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辭官歸里,不久病死。

著述甚丰,有《文集》、《孝经传》、《道德经注》、《论语义》、《庄子解》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生平

出身於名宦世家,宋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當過會稽縣令(今浙江紹興),引鑒湖水入曹娥江,解除民邊水患。官至端明殿學士、吏部侍郎等,支持过王安石变法。

曾公亮父親是曾会,當過刑部郎中,自己的兒子曾孝寬又當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懷、曾從龍等人位極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狀元,人稱“曾半朝”或“一門四相”。

曾公亮的历史巨著《武经总要》是一部國防軍事的百科全書,裡面记载了世界上第一支“火药火箭”。

武经总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呂本中(1084年—1145年)初名大中,字居仁,號紫微,壽州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宋朝宰相呂公著的曾孫,父呂好問為資政殿學士。

初任洛陽主簿,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任樞密院編修官。高宗紹興六年(1136年),召賜進士出身。屢次上疏論恢復大計。後來因忤逆秦檜罷官。

晚年深居講學,是道學家,學者稱之為“東萊先生”。著有《東萊先生詩集》、《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及《童蒙詩訓》等。

高宗紹興八年(1145年),卒於上饒。《宋史》卷376有傳。


江西詩社宗派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一说简州(今四川简阳)人。宋朝词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廷试第一。曾因事忤秦桧下狱。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后因赞张浚北伐,事败被革职。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颇有政绩。

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亮(1143—1194),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市)人,字同甫,号龙川先生,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著有《龙川先生集》。

陳亮光宗朝策進士,生在民族意識尖銳的南宋時代,極富愛國主義,他的曾祖父陳知元在汴京保衛戰中犧牲。是一位愛國詩人,与辛弃疾交好,在哲学上主张经世致用,与朱熹展开激烈的论战,陳亮與朱熹的最大分歧是“ 天理”與“人欲”、“義”與“利”、“王”與“霸”的看法。他說:近世諸如(即道學者流)“謂三代專以天理行,漢唐專以人欲行,其間有與天理暗合者,是以亦能久長。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間,天地亦是駕漏過時,而人心亦是牽補度日,萬物何以阜藩,而道何以常存乎?”。主张对金朝采取强硬政策,与辛弃疾志气相投,在文学上也相互唱和,辛棄疾“以文為詞”,那麼,陳亮是“以詞為文”。陳亮词风以豪迈雄健为主。《浪淘沙·梅》一詞中有“墻外紅塵飛不到,徹骨清寒”之句,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棄疾在詞裡,把陳亮比做陶淵明,推崇備至。陳亮一生坎坷,五十多歲状元及第,隔年死去。

思想
  • 政治思想
对外力主抗金,对内改革政弊


  • 哲学思想
陈亮被认为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创立永康学派,主“事功”。


  • 文学思想
文学

南宋著名词人,风格豪放激昂,是豪放派代表。词句中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爱国激情。

有《龙川文集》、《龙川词》传世。

政论文笔犀利,颇有见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朱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时期。宋代女词人。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

朱淑真出身于仕宦家庭,小时候家境富足,天生丽质,受过良好的教育,通间律、能绘画。相传朱淑真婚后生活非常不幸,抑郁而终,享年不到50岁。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的词“含思凄婉,能道人意中事”。所著《断肠词》,有明毛晋《诗词杂俎》本、无名氏《紫芝漫钞》本、清《四库全书》本、民国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

二十世纪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本最为精审。明人戴冠有《和〈断肠词〉》一卷,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朱淑真词集的原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號疊山,遠祖居會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

其父謝徽明抗元戰死,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寶祐四年(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進士,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黜斥。德祐元年(1275年),以江東提刑、
江西詔諭使治理信州(今江西上饒),枋得出資十萬貫招信、撫兩州義士萬人馳援江防部隊,功升任兵部架阁。

次年(1276年)正月率兵與元軍在安仁(今余江)展開血戰,無援而敗,妻小皆被俘,押於金陵監獄。其妻李氏饒州安仁人,守節縊死,枋得三位弟弟先後遇難,女兒葵英投水自盡。南宋滅亡後,枋得隱居於建寧唐石山,後流寓福建建陽山,以賣卜教書度日,不索錢財,惟取米屨而已。

元朝多次徵聘,堅辭不應,終於被強制送往大都(今北京),絕食五日而死。門人私謚文節。

著《疊山集》16卷。他評點的《文章軌範》,以文章類別編選文章,是南宋一部重要的評註選本,被譽為集合宋人評點學之大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生平

年表
(主要参考《李白与杜甫》,郭沫若著。) 701年(长安元年)——生于碎叶。 705年(神龙元年)——随父亲李客迁居蜀郡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时年五岁)。 710年(景云元年)——开始读诸子史籍。 715年(开元三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 718年(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葬当涂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传说,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墜水而死。


作品



李白手迹-上阳台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鍾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 本帖最后由 yongszewei 于 15-2-2007 07: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2-2007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生平

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之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幕下任節度參謀,並檢校工部員外郎。「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以舟為家。唐大历五年(770年)在从长沙到岳阳的湘江中的小船上,发病而死。一說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雇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醉大飽而死,終年五十九歲。
著作有《杜工部集》。
杜甫有詩史之稱,最早見於晚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補史証史,故號詩史。此說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詩的情感特性。有人以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隱惡,不揚善」,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子美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此說亦可取。
亦有人以「杜甫之詩,備於眾體」的角度言詩史。

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诗,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他又认为只有这种品格才能最后拯救我们这个世界,最后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东西,就是人跟人之间的爱、宽容和同情。他又认为有这样一种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这样一种文化,比孕育了《荷马史诗》的希腊文化更加伟大。

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偶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游龍門奉先寺》
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壯士輓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洗兵馬》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哀江頭》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貧交行》
炙手可熱勢絕倫 ——《麗人行》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五首》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四首》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秋興八首》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秋興八首》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詠懷古跡五首》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詠懷古跡五首》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此句后為毛澤東化用為“狂飆為我從天落”)
坟墓

杜甫的去世至今都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现在杜甫的坟墓有八座,分别位于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湖南省耒阳(今耒阳市)、平江县等地。其中位于湖南平江的杜甫墓受到学术界的公认。

各地纪念建筑物






[ 本帖最后由 yongszewei 于 15-2-2007 07: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2025 04:09 PM , Processed in 0.14270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