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89|回复: 14

圣殿样子 + “住棚节”

[复制链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4-2-2007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mzg.org/Humble_Bill/08_Temple_Steps.htm
Temple Steps
犹太人圣殿前的石阶。耶稣在这所圣殿里教导人并预言圣殿的摧毁。 阿姆斯壮造访此处时曾说,“对我来说,站在这些石阶上比站在月球上更有意义。”Bill Humble photo - all rights reserved.  (Click photo to view a larger image)


[ 本帖最后由 真正的基督教徒 于 4-2-2007 02:2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Lampstand In accordance with Exodus 37: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殿

A drawing of Herod's Temple in Jerusalem





聖殿(Temple, the),是古代猶太人最高的祭祀場所。在此之前,猶太人是在會幕中祭祀的。

到了以色列王國時代,第二代國王所羅門用黎巴嫩香柏,在耶路撒冷建了第一座聖殿。

在公元前598年,新巴比倫王國攻入耶京,聖殿被焚,是為其第一次被毀。

到波斯帝國滅亡新巴比倫後,猶太人獲准重建聖殿。

在羅馬時期由非猶太人的大希律王再一次重建。

公元70年,聖殿被羅馬帝國焚毀,只餘西牆 (哭墙)。現址為伊斯蘭教的岩石清真寺。


A model of the Temples.


Destruction of the Temple of Jerusalem, by Francesco Hayez


A stone (2.43×1 m) with Hebrew inscription "To the Trumpeting Place" excavated by Benjamin Mazar at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Temple Mount is believed to be a part of the Second Temple.


Solomon's Temple by Christian van Adrichom (1584).



耶路撒冷老城

[载自wikipedia]


旧耶路撒冷模型 !按图放大。

主耶稣的坟墓在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幔子 (历代志下 3:14)
幔子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
圣殿幔子和会幕幔子造法一样 (出埃及记 26:31-35),都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成,绣上基路伯。至於幔子是挂在门前或门後就很难说了。 在这幔子前,普通祭司必须停步,不可再前,因为在幔子後就是至圣所,停了约柜。除了大祭司,任何人都不可进入至圣所见约柜,而且他只可在每年一次的赎罪日带着血进入。这幔子将人和神隔绝,但在基督耶稣死的一刻,圣殿的幔子从上到下裂开,表明人可以藉基督坦然来到神面前 (希伯来书 10:19-25)。

金香坛 (列王记上 6:20, 22; 7:48; 历代志下 4:19)
金香坛
圣经在出埃及记 30:1-10 很详细地形容摩西会幕的金香坛,但这里却没有形容圣殿的金香坛。明显这是因为这金香坛是依照会幕那金坛的样式而造的。香坛用皂荚木造,外面包金。这坛是四方的,长一肘 (尺半)、宽一肘 (尺半)、高二肘 (三尺)。坛上有四角,代表能力、权柄、和王权。坛的四围镶上金牙边。因为再没有必要移动,所以这坛应该是没有抬坛用的金环和金杠,这是和会幕那金坛不同之处。祭司每日早晚要在这坛上烧香。上升的香代表向神的祷告 (诗篇 141:2; 启示录 5:8)。   更多...

陈设饼桌子 (列王记上 7:48; 历代志下 4:8, 19)
陈设饼桌子
圣经没有记载这十张陈设饼桌子的样式,但我们相信是与金灯台和香坛一样,都是根据摩西在西乃山所得的样式而造 (出埃及记 25:23-30)。桌子用木造,外包精金,长二肘 (3'),宽一肘 (1'6"),高一肘半 (2'3")。因为再没有必要移动,所以这些桌子应该是没有抬桌用的金环和金杠,这是和会幕那桌子不同之处。
每张桌子上依照以色列支派的数目摆列十二块饼 (参阅利未记 24:5-9),代表神所赐生命之粮。饼摆列成两行,每行六个。桌子上还有其他圣器 - 摆饼的盘子、盛乳香的碟子、并奠酒的爵、和瓶。

铜海 (历代志下 4:2-6, 15; 列王记上 7:23-26, 44; 历代志上 18:8)
铜海
铜海是一个铜铸的大铜盆,高五肘 (7'6")、盆口直径十肘 (15')、可容三千罢特 (约17,500加仑)。海边如杯边,像百合花。海边铸上野瓜的装饰,有两行,每行共有三百个野瓜。有十二只铜牛驮海、三只向北、三只向西、三只向南、三只向东,海在牛上、牛尾向内。海是为祭司沐浴的。

铜盆与铜座 (历代志下 4:6, 14-18; 列王记上 7:27-39)
铜盆与铜座
内院里有十个盛水的铜盆安设在可推动的铜座上。铜座长宽四肘 (6') 正方、高三肘 (4'6")。铜盆直径四肘 (6') 、可容四十罢特 (230加仑)。铜座有四个轮子,方便推动盆运水。四个轮子安在围板以下、轮轴与座相连。座的围板上有圆架,让铜盆放在其中。座的四角在盆以下,有撑架支持盆的重量。 (用滑鼠点击盆边可将盆升起)。献燔祭所用之物、都洗在盆内。

铜祭坛 (历代志下 4:1)
铜祭坛
在内院中放置了一个巨大的铜祭坛。在坛上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坛长宽二十肘 (30') 正方、高十肘 (15'),形状不详,但应该与会幕的铜祭坛相似。坛的四拐角上有四个角,代表能力和拯救。祭司在这坛献上五项火祭
铜代表神的审判。因此铜祭坛预表耶稣基督为人的罪而背上神的审判。

外院 (历代志下 4:9; 列王记下 23:12)
外院
我们在崇拜中常用「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 (诗篇 100:4) 为宣召经文,当中的「院」就是圣殿中的外院和内院。当以色列人从波斯被掳归回重建圣殿时,他们量了外院为五百肘 (750') 正方。很可能这五百肘是所罗门圣殿外院围墙的原本地基。内外院的围墙都用凿成的石头三层建筑、用一层香柏木作盖为保护及装饰用。

金色圣服 (出埃及记 28)
金色圣服
大祭司平常供职穿的圣服有八件衣物:胸牌、以弗得、外袍、内袍、冠冕、腰带、和裤子。在杂色的内袍上,他穿上蓝色的外袍。这外袍周围底边上,有用线作的石榴和金铃铛。他出入供职时,袍上的金铃铛会发出响声。然後他穿上以弗得,这以弗得像围裙,有前後,用一条腰带绑住。有两条肩带缝在腰带上,从背後上到大祭司的肩头,相接在肩头的两块镶着红玛瑙的金槽上。他再戴上一块胸牌,有十二块宝石安在上面,每块宝石代表一个支派。胸牌的上端有两个金环,用两条金链接在肩头的红玛瑙金槽。他头戴冠冕,冠冕前面有一面金牌,上面刻着「归耶和华为圣」。    更多祭司圣服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真正的基督教徒 的帖子


七支烛台--以色列的国徽

七支烛台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从罗马时代的犹太教第二圣殿时期以来,即成为犹太人的象征。

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将七支烛台定为以色列国的国徽。

据说,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造型相同,

烛台两边饰以橄揽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

七支烛台的历史早至二千多年前,是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特别圣物之一。
圣经中有多处七支蜡台的记述。公元前588年,犹太第一圣殿为巴比仑王所毁,七支烛台也被巴比仑王带至巴比仑,最终不知所终。当犹太第二圣殿重建时,以原模重新铸造了纯金七支烛台供奉,数百年后,犹太第二圣殿又为罗马军队摧毁,七支烛台成为罗马人的战利品,在罗马人的胜利庆祝游行中成为中心之一。犹太囚徒肩负以七支烛台为中心的战利品示众的场景以石刻的形式铭刻在罗马的一座凯旋门上。这一场景也成为犹太人所铭记的悲惨历史之一。



第三所圣殿模型图



其中一款2000年的半舍客勒硬币

(蒙Beged Ivri, P.O. Box 61495 Jerusalem, Israel
允准转载,谨此致谢)

祭司的服饰

大祭司的胸牌
大祭司的服饰包括胸牌、以弗得、外袍、杂色的内袍、冠冕和腰带等。
「你要用巧匠的手工作一个决断的胸牌。要和以弗得一样的作法:用金线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并捻的细麻作成。这胸牌要四方的,叠为两层,长一虎口,宽一虎口。要在上面镶宝石四行:第一行是红宝石、红璧玺、红玉;第二行是绿宝石、蓝宝石、金钢石;第三行是紫玛瑙、白玛瑙、紫晶;第四行是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这都要镶在金槽中。这些宝石都要按着以色列十二个儿子的名字,彷佛刻图书,刻十二个支派的名字。」(出廿八15-21)
经过地质学家、宝石学家和其他专家长时间详尽彻底的研究,圣殿研究所在1999年4月表示他们已对大祭司胸牌上的宝石作出了最后鉴定。相信大祭司的胸牌不久就会完成。


圣殿在西南北三面都建有三层旁屋,作为府库、预备圣物、及居住之用。在殿外的南面有一个入旁屋的门,殿内是没有门口入旁屋的。在南边旁屋最东处有旋螺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和第三层。圣殿建在平台上,比内院周围稍高。内院是预备祭牲和献祭的地方,其中安设了铜祭坛、铜海、和十个铜盆座。会众可以在外院从门外看见内院献祭的情形,但不可随祭司和利未人进入。内院周围有三层石头而建的围墙、墙上有一层香柏木作盖。


铜柱 - 波阿斯                                    百合花形的柱顶

在圣殿入口的廊前立了两根铜柱子,南面那根叫雅斤、北面那根叫波阿斯。波阿斯可能是「建立」的意思,而雅斤可能是「能力」的意思。每根柱高十八肘 (27')、围十二肘 ( 18')。柱上安了百合花形的柱顶、柱顶高五肘 (7'6"。


铜柱 - 雅斤                                             百合花形的柱顶


廊子

殿前的廊子宽二十肘 (30')、深十肘 (15')、可能高二十肘 (30')。里面的墙都贴上金子。对於历代志下 3:4 所记载廊子高一百二十肘 (180'),学者有不同意见。如果没有错,这廊子便像一个塔,比圣殿本身高出四倍。有些人按字面直解 (如 Phoenixmasonry)。但有些古抄本 (参阅 NIV ) 没有「一百」的字,而作「二十肘」,这是比较合理的高度。


旁屋 (列王记上 6:5-8)


旁屋的门                                               圣殿横切面



旋螺的楼梯                                               旁屋内面


围着圣殿建造了三层旁屋,是给祭司和利未人供职时暂住和储物用的。殿南边当中的旁屋有门,门内有旋螺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从第二层可以上到第三层。从列王记上 6:8 我们知道这楼梯是在下层的近门处,最可能是在东边。根据以上资料我们的模型将旁屋的门建在殿的东南处。

金香坛
金香坛

圣经在出埃及记 30:1-10 很详细地形容摩西会幕的金香坛,但这里却没有形容圣殿的金香坛。明显这是因为这金香坛是依照会幕那金坛的样式而造的。香坛用皂荚木造,外面包金。这坛是四方的,长一肘 (尺半)、宽一肘 (尺半)、高二肘 (三尺)。坛上有四角,代表能力、权柄、和王权。坛的四围镶上金牙边。因为再没有必要移动,所以这坛应该是没有抬坛用的金环和金杠,这是和会幕那金坛不同之处。祭司每日早晚要在这坛上烧香。上升的香代表向神的祷告 (诗篇 141:2; 启示录 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住棚节
住棚节 (利未记 23:33-43; 民数记 29:12-40; 申命记 16:13-15) 是三大节日中第三个(其他两个是逾越节七七节)。犹太男丁每年要在这三个大节上示罗守节 (圣殿完成後上耶路撒冷守节)。这节是惟一特别指定要欢乐的节日。节期从提斯利月十五日开始,这是第七月(即西历 9、10月间),刚好是收割季节的结束时(因此有时称为收藏节 出埃及记 34:22)。住棚节是赎罪日後第五天,由一个最严肃的节日转为一个最欢乐的节日。这节期共一周,在这期间参加守节的人,要住在搭棚或帐蓬里,记念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後,因不信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生活方式。
住棚节第一日有圣会,算为安息日,不可作工,百姓要到会幕前聚集。

灯台造法出埃及记 25:31-40 叙述了灯台的形状。灯台是用一整块精金锤出来的,而不是由几部份连接成。灯台有七个枝子,枝子上有花和球的设计。根据犹太人传统,灯台高十八掌 (4'6"),重一他连得 (约100磅)。
在公元 70 年,罗马军掳掠了圣殿的圣器去罗马。 在近斗兽场北面有一个提多凯旋门,门上的浮雕刻了罗马兵丁抬着灯台。 这是灯台的最准确描绘。
在 1999 年,圣殿学会 (Temple Institute) 重造了一个金灯台,可以在重建的圣殿中使用。 根据学会所说,这灯台是照足律法的描述而造。 但这灯台是中空的,内面是铜的结构,造法是将铜架浸入一大桶溶金而成,其实是一个铜包金的灯台。 他们认为这灯台也合乎「一块精金」而成的要求。
The tabernacle would continue its sojourn within the land of Israel,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oly Temple in Jerusalem
Arche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tabernacle exists to this day, in the modern Israeli village of Shilo.
提多凯旋门上的桌子提多凯旋门是记念提多将军怔服犹大地,结束了犹太战争的事迹 (公元66 - 70年)。上面雕了提多大胜耶路撒冷後,在罗马举行的凯旋列队,抬着从圣殿掳掠回来的圣器,包括金灯台、陈设饼桌子、和银号。
罗马提多凯旋门上的浮雕,刻了罗马兵丁抬着从圣殿掳掠回来的陈设饼桌子和银号。 桌子顶处有横梁,桌脚中间有另一条横梁围着四脚。
"And David went and brought up the ark of G-d from the house of Obed-edom into the city of David with joy." Samuel II 6:12
"And, behold, I purpose to build a house for the name of the L-rd my G-d, as the L-rd spoke unto my father David... " Kings I 5:19
http://www.templeinstitute.org/gallery_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真正的基督教徒 的帖子

Nazarite


Women's Court.


The Chamber of Nazarites
The Chamber of Nazarites, one of the four chambers located in the corners of the Women's Court. (alternate view) Upon completing the period of his vow, the Nazarite would shave his head in this chamber and burn his hair in the fire under the vat that cooked the meat of his peace-offering.

"I have surely built thee a house of habitation, A place for Thee to dwell forever." Kings I 8:13


唱歌者和奏乐者的职份

唱歌者和奏乐者是特别拣选出来,专门在音乐方面事奉。唱歌的有二百八十八人 (历代志上 25:7-31) ,奏乐的有四千人 (历代志上 23:5)。他们也分为二十四班,所以每班有十二个唱歌的,和超过一百六十个奏乐的。那一百六十个奏乐的其实是由几族合成一班,不同唱歌的一族一班。奏乐的事奉由这几族轮流做,每次约有二十至三十人,为那十二人的诗班伴奏。

在圣殿中歌声是惟一赞美的事奉。乐器只是伴奏和衬托歌声的。主要的乐器是琴和瑟。祭司吹的银号不是乐器,是用来宣召以色列人来圣殿敬拜的。其他的乐器是钹,但这些「鸣的锣」和「响的钹」也不属於音乐的事奉,只是开始赞美时的信号。

    琴 (Nevel)


琴是一种像竖琴 (harp, 左图) 或鲁特琴 (lute, 最左图) 的乐器。古代的琴通常有音箱或声板 (是一块包在框架上拉紧的皮)。


有关经文:

撒上 10:5; 撒下 6:5; 王上 10:12; 代上 13:8; 15:16, 20, 28; 25:1, 6; 代下 5:12; 9:11; 20:28; 29:25; 尼 12:27; 诗 33:2; 57:8; 81:2; 92:3; 108:2; 144:9; 150:3; 赛 5:12; 14:11; 摩5:23; 6:5  



    瑟 (Kinnor)


左面的图是两款稍为不同的瑟。瑟的形状像一个举起双手的箱子,上面横放一条扁担,约五十至六十公分高。这里的图样是根据一个属於第二圣殿时代的硬币上所刻的瑟。有时瑟也翻释为「琴」,但其实不是琴。犹太人传统说瑟和大卫有关,所以又称为「大卫的琴」。

有关经文:

创 4:21; 31:27; 尼 12:27; 撒上 10:5; 16:16,23; 撒下 6:5; 王上 10:12; 代上 13:8; 15:16, 21, 28; 16:5; 25:1, 6; 代下 5:12; 9:11; 20:28; 29:25; 诗 33:2; 43:4; 57:8; 71:22; 81:2; 92:3; 98:5; 108:2; 147:7; 149:3; 150:3; 赛 5:12; 30:32  



"Hallelujah. Praise G-d in His sanctuary; Praise Him in the firmament of His power." Psalms 150:1




"Thus all the work that king Solomon wrought in the house of the L-rd was finished. And Solomon brought in the things which David his father had dedicated, the silver, and the gold, and the vessels, and put them in the treasuries of the house of the L-rd."Kings I 7:51




"Blessed be the name of G-d, from everlasting even unto everlasting." Daniel 2:20

白色圣服 (利未记 16:4)

白色圣服

只有在每年的赎罪日,大祭司才穿上这白色圣服:内袍、腰带、裹头巾、和裤子。这些衣物是用白色细麻布造的,所以称为「白色圣服」。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来到神面前,不穿上那华丽的「金色圣服」,而要穿上这简单的白色圣服,代表他存谦卑和单纯的心。白色也代表赦免,而大祭司来到神面前,正是祈求神赦免他和全会众的罪。


赎罪日的仪式完後,他要进会幕,将白色圣服脱下,停放在那里,以後不再穿这套圣服 (利未记 1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7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你的分享。。
曾經在人人書樓看過一本關於猶太人的文化
不多不少可以了解聖經的
但是一本薄薄的就rm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mwah 于 4-2-2007 02:11 AM 发表
感謝你的分享。。
曾經在人人書樓看過一本關於猶太人的文化
不多不少可以了解聖經的
但是一本薄薄的就rm70++

那就在 internet 读所有资料罗 ~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太人的“住棚节”


住棚节在犹太历的提斯利月十五日开始,在犹太人的神学观念中地位显赫。

这节期独特的地方是:仅此一次,神吩咐犹太人建造棚舍作为守节的一部分。
家家户户都要遵守传统,在家建造一个为守节用的临时栖身处。节期虽只为期一周,却蕴含着极丰富的意义。

最值得一提的是棚舍本身,棚舍的结构必须是暂时性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在犹太人的发展史中的暂居之所,将他们带回不同年代,并提醒他们有关立国的旅程。在旷野漂流时,以色列人并不是盲目地走来走去。作为一个幼嫩的犹太民族,他们紧紧地倚靠神。每日用粮、路上安全和行走路线都完全仰望神,住棚节被视为犹太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和忠信的美好欢乐时刻。结构单薄的棚舍,将今日的犹太人带回他们的历史,庆祝他们对神的忠诚信靠。

传统上,住棚节以各种果子来装饰,果子叫人想起这正是庆祝果子丰收的时候。圣经吩咐在这三个朝圣节期之一的住棚节,所有犹太人都要将初熟的果子带到全国大会。会幕时期,全国上下都要来到圣殿庆祝农作物的收成。如此,昔日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和居无定所的情景又再次重演。

圣经中另有一个吩咐,每人要收取「好树」的果子,这好树的果子后来被称为依特果。除了这果子外,每人要收取某些树枝并在神面前欢欣快乐,于是犹太人便把棕树枝、桃金娘树枝和柳树枝结在一起。拉比文献中有很美丽的篇幅,讨论卢拉夫束和依特果所象征的意义,并对应犹太先祖们的历史和每个犹太人的身体和灵魂。

住棚节紧随着犹太人的两个大节期(新年和赎罪日),将犹太人从严肃的自我批判,转到一个充满欢乐的庆典,由内省转到为丰收而感恩的外在表达。住棚节与先前的两个大节期不同,它是一个农耕庆祝大会,也是犹太教三个朝圣节期之一。

根据《妥拉》所载,在这节期内,「你们要住在棚里七日……好叫你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廿三42-43)这里所说的“”可以说是神给人祝福的有形记号,而这记号源于农业社会。

犹太人视逾越节不仅是纪念神拯救人出埃及的日子,也是播种的时候;同样地,他们视住棚节不仅是颁布律法书的日子,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收割的节令。和其它节日一样,住棚节是“家庭欢聚日”,大家一起欢度庆丰收的日子。

后来,住棚节也成为庆祝其它大事的日子:例如所罗门王建圣殿,便是在住棚节举行献殿大典,甚至另一个重新奉献圣殿与神的哈努卡节(Hanukkah),其实也是住棚节的庆典,只是因为政治因素而把该节期的日子推后了。

节期特色

节期中所用的棚舍,起源模糊不清,根据利未记廿三章的引述,人们住在棚舍,是因为当神带领以色列先祖们离开埃及时,他们都住在棚舍;这是唯一有关棚舍和出埃及事迹的经文。棚舍可能是农夫收割时暂时栖身的地方,出埃及记廿三章十六节解释这个连系:「……所收的是你田间所种劳碌得来初熟之物,并在年底收藏,要守收藏节。」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庆祝神赐下丰富的收获。这节期的重心在圣经其它经文如尼希米记、以西结书和列王纪上,表达得更明显,在这些经文中,住棚节只简称作「节期」。

住棚节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传统,就是四类植物枝束,通称卢拉夫束(lulav)和依特果(图一)。
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指香橼树)的果子(传统上指依特果)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指桃金娘树)、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利廿三40)这些植物当然是节日农作物的象征,代表四种不同类的植物。更确切地说,这四类植物都是以色列的特产,因此,住棚节具有很浓郁的乡土风情。尼希米记第八章记述了另外四类植物枝束,其中橄榄树枝代替了利未记所说的柳树枝,并使用这些树枝作为搭棚的材料。
         
用树枝搭建棚舍
         
在拉比时期或更早期,明显地,摇动卢拉夫束的习俗跟棚舍的搭建是毫无关系的。卢拉夫束后来更成为以色列的象征,从公元132-135年巴尔科赫巴(Bar Kochba)起义时期所铸造的银币,上面刻有卢拉夫束和依特果便可推断。

今天惯常的做法是,住棚节的每一天,在会堂内绕行,诵唱上行之诗,击打柳树枝,一边唱着“和撒那”的诗歌,一边摇动卢拉夫束和依特果,这是源自圣殿时期的一个仪式。继犹太新年和赎罪日期间的属灵反醒,卢拉夫束成为持续反思守节意义的标志。

住棚节的最后一天(又称大和撒那日),群众会击打柳树枝,表示人的悔罪已到了最后一天,神最后的判决要从天上降下来。击打柳树枝的习俗源于圣殿礼仪,那时群众在祭坛旁边击打柳树枝,象征消灭罪恶。
圣殿时期,只有住棚节有洒水的风俗,后来成为有精采表演的狂欢大日子。今天,有人会利用这时机开派对或在棚舍中举行节目表演。

在家中过节

守节的意义聚焦于那个以树枝搭建、只作暂时栖身处的棚舍的象征性上。传统上,棚舍不单用来纪念在收割时,农夫在靠近农田的地方,有暂时栖身之处,也是纪念以色列人昔日在旷野漂流的一段历史。住棚节很明显地指出,人类须倚赖神的恩典而生活,人们理应常常向神献上感谢,在家庆祝住棚节,正包括了这两个层面。

住棚节的名称是由棚舍而来,明文规定,每个犹太人都要住在棚舍中。棚舍可以有不同款式,可以随着自己的想象力任意发挥。虽然没有规定要把棚舍造得美仑美奂,但要配合「我们的快乐季节」的名号,传统上都会把棚舍修饰一番。装饰的选择数之不尽,例如摆设犹太新年咭片,挂上纸制的链条,装上纸灯笼或活动挂饰,贴上与犹太人和住棚节有关的海报,或甚至挂上彩灯都可以。也有人为了庆祝丰收,在绳索上挂些果子、葫芦、越橘或印度玉米,也有人为免浪费而改挂一些塑料果子。另一个习俗是穿上新衣,欢喜快乐的大事庆祝。
         
棚舍一旦搭建和装饰完毕,跟着便要依照圣经吩咐,「到棚舍中居住七天」。
但这“居住”的要求是甚么呢?犹太律例说,要把棚舍造成住家的样子。这方面就着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演绎,主要受气候的影响。最广义的解释是,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都在棚舍中举行,例如吃饭、休息、娱乐、读书和睡觉等。但很多犹太人将在棚舍中的活动只局限于吃饭,即或保守的犹太人,如果在棚舍中的生活会引起不便和不舒服的话,例如下大雨,他们只履行最低要求,就是吟诵有关居住在棚舍、酒、面包和首两夜的节日祝福,便算了事,然后可以在家中用膳。

在住棚节摇动四种植物的枝束的吩咐,是一个在会堂中举行的习俗,如果有人不能到会堂,他可以在家中举行。
卢拉夫束放在一个编织的夹具内,和依特果捧在一起,一边摇动枝束,一边吟诵祝福。摇动树枝的方向是由东方开始,然后南、西、北、上方和下方。通常是在住棚节七天中的早祷唱赞美诗之前举行(除了安息日),否则,在日间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虽然卢拉夫束和依特果可以在学校或会堂中购买得到,但在美国或以色列的正统派社区内,可以在节期前到街市采购。


图一:卢拉夫束和依特果
图二:用树枝搭建棚舍
图三:一个搭建的棚舍



图片附件: 图一.jpg (2005-9-18 20:14, 55.02 K)



图片附件: 图二.jpg (2005-9-18 20:14, 11.32 K)



图片附件: 图三.jpg (2005-9-18 20:15, 17.46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社区中过节

住棚节的中心标志是棚舍,犹太人就是在这棚舍中吃喝和住宿来记念他们先祖在离开埃及后漂流旷野的历史。有人在后园或自己拥有的物业内搭建棚舍,也有很多地区是在会堂或社区中心搭建公用棚舍代替家庭棚舍。装饰这所公用棚舍便成为整个社区的主要活动,多由小朋友集体创作;这类棚舍会成为集体庆典和社区活动的主要焦点。

住棚节的庆祝高潮是在公祷时摇动卢拉夫束,摇动这些树枝被认为是应验诗篇卅五篇十节所说:

我的骨头都要说:耶和华阿,谁能像你?象征了整个人全心全意的向神敬拜。

在读经时,卢拉夫束和依特果被放在一边,但聚会接近尾声时,有一个称为“和撒那”的仪式,
那时又再次被拿起来。和撒那的希伯来话翻出来是“
拯救我们”的意思,这仪式由一系列多达七首诗篇组成,向神呼求拯救。以色列既以农立国,他们便得倚靠充足雨水才能有丰足的收成。刚巧住棚节是在中东雨季之前举行,正好是向神祈雨的时节。为了表示他们的真诚和恳切,约柜会打开,律法书会取出来。为了更加得到神的祝福,他们会在会堂内绕着圣所而行,边唱歌边摇动卢拉夫束和依特果。这个程序称为哈卡法(hakkafah),意即绕行。在节期的每一天他们都会背诵一首不同的和撒那祷文。

住棚节的第七日有半天假期,这天称为“大和撒那日”(Hoshanah Rabbah)。大和撒那日对拉比来说,可算是一个“
小赎罪日”,在这一天,整个以色列民要在神面前受审判,看看是否应该得到雨水的祝福。七个和撒那的祷文在七次绕行圣所时背诵出来,每一个人都要拿着卢拉夫束,不时用以敲打地面,效法圣殿时期犹太人将树枝向着祭坛旁边的地面敲打的仪式。这仪式象征将罪恶扔掉,原因是拉比们认为这大和撒那日和赎罪日一样,是神最后审判前的一个最后悔罪机会。这是一个除去剩余罪孽的象征性行动(叶子代表这些罪孽),足以影响神降雨的决定。圣殿时期,以色列人绕着祭坛而行,将柳树枝覆盖祭坛,造成一个棚舍的模样。这是犹太教最古老的习俗之一,称为“先知习俗”。对很多犹太人来说,“大和撒那日”便是摇动卢拉夫束和依特果并住在棚舍中的最后一天。

住棚节的中段日子

住棚节是一个节期,第一天是节期的开始,跟着的数天是中段庆祝日子。
这就是说,节期的开始与守安息日一样(只有一些差异),随后的日子仍然是节期的一部分,但守节的方式不同。
传统上,中段日子要减少工作量,虽然工作量减少的程度不比安息日或节期的正日(yom tov)来得严格。

棚舍在中段日子依然保留着,好让人们可以遵照规定在其中用膳。在现代犹太人的生活中,这个规矩有不同的演绎。极传统的犹太教徒中,有些人会有流动“汽车棚舍”,自由派的犹太人则在方便的情况下才到棚舍用膳。
犹太经典中,拉比说住棚节是神向人审判用水的节日,如果你站起来观察庆典的进行,就能清楚看出它与水的关系,会众绕场而行的动作好象水的流动。如此,不单在祷文中说明对水的逼切需求,也在动作中表现出来。
今天,在节日中段期间,尽管是住棚节,一般犹太人会继续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有很多保守派的犹太人打破平时的生活节奏,不上班、不上课,细细思想这节日带给他们的意义。


图一:正统犹太教徒正挑选卢拉夫束作过节用。好认真呀,还拿着放大镜一根根地查验。
图二:正统犹太教徒正挑选依特果作过节用
图三:另一间盖得很有特色的棚舍



图片附件: 图一.jpg (2005-9-18 20:18, 8.29 K)



图片附件: 图二.jpg (2005-9-18 20:18, 7.57 K)



图片附件: 图三.jpg (2005-9-18 20:18, 11.96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nd You delivered the mighty into the hands of the weak, the many into the hands of the few, the impure into the hands of the pure, the evildoers into the hands of the righteous, and the destroyers into the hands of those occupied with Torah... " (from the Hanukah prayer)
"Whoever has not seen Herod's building - has not seen a beautiful building in his life." Babylonian Talmud Bava Batra 4:A
Jerusalem is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nd who is the light of Jerusalem? The Holy One, blessed be He." Bereshit Rabbah 59:8
Priests inside the Sanctuary. Unlike the Temple of Solomon, the Sanctuary of the Second Temple only contained one menora.
The experience of the pilgrimage to Jerusalem highlighted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estivals, and imparted to the Jewish people an overwhelming sense of unity and harmony." The Odyssey of the Third Temple, pg. 42
[table=98%]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econd Temple and its plunder by the Roman legion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Israel's long exile, which ended with the birth of the state of Israel.
[/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正的基督教徒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7 0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abbi Ariel, the founder of the Temple Institute inspects the menora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making certain of its precision.
"For My house shall be called a house of prayer for all nations." Isaiah 5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2007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錯
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2007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資料實在太棒了,謝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12-2024 04:47 AM , Processed in 0.11574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