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2|回复: 0
|
先锋小剧场《圆明园》:“秀”的是环保
[复制链接]
|
|
南方周末 2006-08-03 15:38:26
□本报记者 石岩
7月中到8月初,北京东方先锋小剧场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海报展板:团脸、卷发的张广天五花大绑,被一伙做义愤填膺状的年轻人按住。
张广天向上翻着眼睛,很无助的样子。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似乎不是张广天,而是张广天脖子上挂着的那块白纸板。
纸板上书:“张广天问:圆明园到底是谁毁的???”“张广天”三个字上还打了一个大叉。
问题问得直白,或许还有明知故问的嫌疑,回答起来却大费周章。
火烧只是第一劫
第一幕《五劫》,历数了圆明园从1860年被烧到2005年“贴膜”的5次灾难。火烧之后是国人跟在英法联军身后盗取木材的“木劫”。木劫过后,是砸烂旧宫殿,建设新民居的“石劫”和开田拓荒的“土劫”。
第一幕中的第五劫“贴膜”,被放大成第二幕《听证会》———
各种声音爆发出来,像飞掷的炸弹。演员们扮作水利人士、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市民、煤矿工人、失地农民、报复社会的艾滋病患者……他们出现在剧场的各个角落,各执一词,义愤填膺,冷嘲热讽。
观众需要不停地转动脖子,用耳朵、眼睛、大脑捕捉密集得水泼不进的台词,乃至难以搞清,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标语横幅小旗烘托着广场式的气氛。辩论到激烈处,场内100多大学生志愿者高呼口号,整齐划一地跺脚。
狂暴之后是安静。第三幕《意中人》。流离失所的“圆明女神”在君王、诗人、武士、弃儿处找她的栖身之地,无处见容。
第四幕《复乐园》。当年被英法联军抢走的青铜12生肖塑像中的4个,借着保利拍卖会回到圆明园。它们逮住了当年给烧园的八国联军引路的龚半伦一伙,却回答不了龚半伦的诘问:“为什么每次灾难的发生,总是万众一心;而每次清算的结果,又总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成了众矢之的?”
“五四运动的(喊着)革命革命的呼啦啦的一大片都到哪儿去了?”
“文化大革命的(喊着)万岁万岁的蹦蹦跳跳的一大群都到哪儿去了?”
凝重到这里戛然而止,第五幕是拿在圆明园的绿植上涂上黄涂料的“陈满神”开涮。
龚半伦的“同案犯”多了
张广天把剧本变成语言的狂欢之所,把剧场变成各种元素的大杂烩。这似乎延续着他的“传统风格”。
维克多·雨果被抬出来充任“剧场诗人”,因为他曾谴责火烧圆明园,并说过:“如果说巴特农神庙是人类理智的最高结晶,圆明园就是人类想象力的最高结晶。”
历史上确有其人的龚半伦(名诗人龚自珍之子),成为贯穿全剧的角色。1860年,他是英法联军的向导;民国时期,他是高唱“德先生”、“赛先生”之歌,搬圆明园石头的石材厂厂长;如今,他是圆明园所在的“王村”村委会主任、兼任“以不变应万变”公司董事长:“你公有制,我贪污;你私有化,我逃税;你人治,我溜须拍马;你法治,我以法治法。”
3个被称作“圆明”的少女成了圆明园之魂的形象代言人。“圆明就是我对门的一个女邻居,如果她死了,我们对她很漠然,圆明园就死了。我不想制造一个圆明女神,也不想制造一个圆明的皇家形象,圆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颗慈悲心。”张广天说。
张广天填词作曲的革命样板戏、通俗歌曲和摇滚歌曲点缀在各幕中间,表示高潮到来,或起到串场作用。
100多个志愿者,他们的T恤正面印着卷发的、呐喊的、卡通的张广天头像,背面印着问号和叹号。他们的书包上别着一枚印着切·格瓦拉头像的徽标。舞台上说沙尘暴来临,他们就把一张纸壳板做的面具挡在脸前;舞台上说下酸雨,他们就掏出喷壶向观众喷水。
张广天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
前“党员张广天”、“圣人张广天”,这次变成了环保主义者张广天。
“我从来不加入组织,这是我加入的第一个组织。”作为国家环保总局下属的环境文化促进会的理事,会龄3年的张广天说。
据张广天介绍,环促会邀请各种有符号意义的社会名流加入,陈佩斯和环保人士廖晓义都在其中。
事实上,环促会正是张广天新戏《圆明园》的出品人。环促会向张广天提供资金支持。在近20天的演出中,每晚出场的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也是环促会出面组织的。
“他们能找到我这样一个符号,证明他们里面还是有能人的。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要以一种有亲和力的方式进行宣传。”张广天这样点评他和环促会的合作。
不过在戏里,张广天还是揶揄了他的支持者。借《听证会》一幕辩论者之口,张广天把目前国内的环保工作比作维持秩序的居委会大妈。
“我跟他们完全不在一个思路上谈环境问题,我是从文化反思的角度谈环境问题。如果要给这个戏总结一个通俗的主题,那就是,如果心灵荒芜了,地上是不会有绿洲的。”张广天说。
(P1173581)
张广天用一位女子象征圆明园的珍宝,用一位手持菜刀的男子代表参与破坏被烧之后的圆明园的内贼 剧组提供
[ 本帖最后由 齐齐哈尔 于 7-8-2006 05:16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