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6|回复: 0
|
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法文和英文的基督教领袖
[复制链接]
|
|
约翰·纳尔逊·达秘(John Nelson Darby‎,1800年11月18日—1882年4月29日),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弟兄运动最有影响的领袖人物,时代论神学的创始人。
1800 年11月18日,约翰·纳尔逊·达秘出生在英国伦敦的西敏市(Westminster)的大乔治街9号,一个盎格鲁—爱尔兰海军将领的家庭。他当中的名字来自于教父和家中的至交,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拿破仑的英国海军司令霍雷肖·纳尔逊。1801年3月3日,达秘在圣玛格丽特教堂受婴儿洗。5岁时母亲去世。达秘在西敏学校接受教育,1815年,全家迁居都柏林,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1819年,达秘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的文学士学位和古典文学金奖章。
达秘在求学期间正式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没有迹象表明他曾经正式研读神学。1822年,他成为爱尔兰律师公会的会员。达秘感到,他的律师职业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冲突之处,于是他放弃律师生涯,进入爱尔兰圣公会的执事班,“免得必须出卖天才去击败正义”。达秘的举动使家人极其失望。不过他很快便获得总主教的赞赏,在1825年8月7日,达秘被按立成为圣公会的会吏(Deacon,执事),次年又升为牧师(Priest)。
达秘在分配给他的教区 ——威克诺(Wicklow)郡的客拉兰(Calary)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务,努力工作,住在一所建在沼地上的农民屋内﹐几乎每晚都在农民的家里苦心劝导直到深夜﹐几年间成功地争取到数百名原来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爱尔兰农民改宗,加入爱尔兰圣公会。但是当都柏林总主教威廉·马吉(William Magee)强迫改宗者宣誓效忠于乔治四世,并承认他是合法的爱尔兰国王时,改宗活动就结束了。达秘辞去了职务以示抗议。
如同约翰·卫斯理一样﹐达秘也时常骑马巡视他的教区。在1827年10月,他从马上摔下,伤势严重。后来他讲到,正是在卧床休养的这段时间,他认真思考国教的地位问题,又发现以赛亚书和旧约其他地方所提到的“国度”与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很显然,这些观点使他对爱尔兰圣公会不再抱有希望。
在此后5年中,达秘将他的理论逐渐发展成熟,最显著的一点是他强烈地指责圣品制度是抵挡圣灵的罪,因为它限制了圣灵的工作,圣灵可以通过任何一位教会成员说话。在这期间,他加入了都柏林当地的一个超宗派的基督徒聚会,这个聚会包括来自各个宗派背景的数名青年人:戈洛弗(A.N. Groves)、克路宁(Edward Cronin)、柏乐特(J. G. Bellett)和贺钦生(Francis Hutchinson)。他们志同道合,在各人家中开始了一个“奉主名聚会”,一同读经、祷告、自由交流属灵经验,特别是在每个主日举行一同记念耶稣基督的擘饼聚会(break bread),表明他们在基督里的合一。他们中最主要的讲道者就是达秘。他们的这个举动在当时相当之惊世骇俗,大大震动了整个基督教。
起初他们并没有脱离各自的教派,到1832年,达秘觉得不能再“吹无定的号声”,应该有确定的见证,就开始建立独立的聚会(用assembly,而不是 church)。达秘也在他的朋友——迪道霞夫人(Theodosia Wingfield Powerscourt,一位贵族的遗孀)组织的一个学生年度圣经聚会上,正式宣布脱离圣公会。也是在这次会议中,达秘首次发现了“隐密被提”理论。
人数增加以后,已经没有一个家庭可以容纳,于是他们就租了一个拍卖场,作主日聚会之用;到星期六,他们到那里动手移开家具。这是爱尔兰聚会的开始。由于他们到各处旅行,类似的“奉主名聚会”就在爱尔兰和英格兰各地兴起,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运动,这个运动现在称为普利茅斯弟兄会。
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达秘更是不知疲倦地到欧洲各地旅行,足迹遍布瑞士、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在1862年到1877年之间,他至少5次到北美传教。他主要在新英格兰、安大略和大湖区工作,但有一次的旅程曾经从多伦多途径旧金山、夏威夷和新西兰直到悉尼。达秘还去过印度。他所到之处,都有不少信徒离开各自的教派,自行“奉主名聚会”。到达秘去世前,在世界各地接受达秘带领的聚会,已经高达1500处。单在伦敦一地,聚会人数已达 3000人。
在1848年,他卷入一场复杂的关于接纳其他聚会信徒规定的争论,这场争论导致他与慕勒(George Muller)所带领的毕士大(Bethesda)聚会断绝交通,并使得弟兄会分裂成闭关弟兄会(Exclusive Brethren)和开放弟兄会(Open Brethren),达秘被认为是闭关弟兄会的主要领袖。这次分裂是达秘终生的遗憾。
直到年迈,达秘仍经常长途跋涉于山野沼泽之间,不得不吃简陋的食物,有人见到他,形容他好像最严格的天主教苦修会——熙笃会的修士。
1881 年,80岁的达秘在苏格兰的邓迪(Dundee)跌倒受伤。1882年春,达秘在英格兰多赛特(Dorset)郡的波尼摩(Bournemouth)一位朋友汉门(H.A.Hammend)的家中养病,一个多月后的4月29日,达秘逝世,享年81岁。在他5月2日的盛大葬礼上,送殡者约近千人。“寂静无声,只听见脚步的践踏,步伐整齐,几如军葬一般。”他的墓碑上刻着:
约翰·纳尔逊·达秘
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
离世与基督同在
1882年4月29日
享年81岁
哥林多后书5章21节
主,我专一等候;
这是我的本分:
在世隐藏服事,
在天同享福分。
达秘
从28岁直到到82岁离世为止,达秘不断地写作,完成了大量文字艰深、学术性很强的圣经注释、预言和布道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各卷要略》(Synopsis of the Books of the Bible)。他说道,要“用圣经来思想”。
但他最著名的文字工作,还是将圣经根据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原文重新翻译成德文、法文和英文(JND,1871年)三种文字的译本。当然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至于他的翻译风格,是字对字的直译本,宁愿牺牲词句的通顺,而力求保存字义的准确,因此他的译笔有些奇特。这些译本用作研究相当有价值,但用作公开敬拜和诵读则稍嫌逊色。
在达秘的教导下,弟兄会中兴起了许多有分量的圣经教师,例如凯利(William Kelly)、魏格伦(George V. Wigram)、米勒(Andrew Miller)等等。
达秘也创作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悔改的人”
达秘在神学界以“时代论之父”著称,该理论后来通过司可福参读圣经(Scofield Reference Bible,1901年出版)的广泛流传在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圣经教师,如慕迪(D.L. Moody)、麦钦韬(C.H. MaCkintosh)和司可福 (C.I. Scofield)等,以及美国两所重要的神学院——芝加哥慕迪圣经学院、达拉斯神学院,都深受达秘神学的影响。达秘在东方也有很大的影响,是从1920 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的倪柝声及其领导的地方教会运动的两个主要源头之一。因此,今天至少有上百万的人直接或间接受到达秘的影响。
达秘最初提出“隐密被提”的理论,称基督将要从世界上提走他的真信徒,并且事前不会警告。时代论还相信关于犹太人的天命,相信以色列国将要重建,站在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最前沿。
达秘终生的遗憾,是他与慕勒(George Muller)所带领的毕士大(Bethesda)聚会断绝交通,使奉主名的众聚会中产生分裂。支持达秘的聚会,被人称为闭关弟兄会(Exclusive Brethren),支持慕勒的则被称为开放弟兄会(Open Brethren)。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