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8|回复: 17
|
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图文并茂)
[复制链接]
|
|
狂热军国主义者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日本军队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自幼受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薰染,宣誓:“在满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愿”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一个从下级军官逐步晋升为陆军中将的军阀,甲午战争时期任日军大本营参谋,后任《日清战史》编纂部部长;日俄战争以来历任日军第八旅团旅团长、留守近卫第一旅团旅团长、朝鲜京城守备旅团旅团长;晚年从事兵学书编写,著有《战术麓之尘》等。
东条英机自幼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薰染,1899年9月至1904年5月,先后在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期间,经历了严格的军事化学习。东条学习成绩不算太好,打架却很厉害,从不服输,被别人称为“打架王东条”。同时,军事教官的“在战争中要勇冲猛杀,视死如归,为日本征战建立功勋”的“训示”对他影响很大。1904年6月,东条升入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4月毕业时被授予陆军步兵少尉军衔,毕业前夕他带领第17期300名学员在皇宫振天府前宣誓:“要为天皇而死……在满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愿。”之后来到中国东北,赶上日俄战争的尾声。
1911年至1915年,东条英机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历任陆军省副官、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务局课员、整备局动员课长等职,并坚决支持日本军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谋划、策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7年6月,芦沟桥事变前夕,上奏大本营鼓吹首先对南京政权一击
“九·一八”事变后,东条英机兼任陆军通讯学校研究部部员等职。1933年3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少将,任职于参谋本部;同年11月任军事调查部部长。1935年9月,东条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来到中国东北,加强对伪满洲国的“治安肃正”活动,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6年12月,东条英机晋升为陆军中将。翌年3月,东条出任关东军参谋长。6月,东条上奏日军大本营,鼓吹“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的形势,我们相信: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七·七”事变后,东条英机率日军直扑察绥和晋北,侵占张家口、大同、集宁、绥远、包头等地,并炮制伪“察南自治政府”。东条指挥的察哈尔作战,被称作“关东军的闪击战”,日本陆军部认为:“关东军的功勋,得力于东条参谋长。”东条也因此而获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张“战功奖状”。
1938年5月,东条英机回国出任陆军次官,负责陆军省常务工作,兼任陆军航空部部长、航空总监。至1940年2月,东条就任临时军事参议官;7月就任陆军大臣兼对满事务局总裁。他担任陆军大臣后,即派遣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南部,并参与提出建立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谴责英美阻碍日本扩张,叫嚣“一亿国民齐上阵”
1941年10月,东条英机任日本内阁首相兼内务大臣、陆军大臣和对满事务局总裁,授陆军大将衔。此前,他发表宣扬法西斯精神的“战阵训”,强调日军士兵“命令一下,欣然赴死”、“不自由应思为常事”。同年11月初,以东条为首的日本政府,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的决定。11月中旬,东条在临时议会发表战争演说,谴责英、美阻碍日本进行侵略扩张,号召国民节衣缩食,叫嚣“一亿国民齐上阵”。临时议会根据东条的要求,通过了38亿日元的临时军费追加预算案。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根据东条英机的命令,陆续开始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及香港等地发动进攻。12月8日,美国、英国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1942年5月,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政府,命令日军联合舰队占领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6月5日,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受到重创,损失大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400多架、兵员3500人。
1944年4月中旬,为加强中国大陆日军与南洋日军的联系,东条英机命令在华日军执“一号作战”手令,尽快打通横贯中国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这是东条在中国大陆发动的最后一次较大的攻势。同年7月18日,由于日本在与美国的海战中屡遭重创,在侵华战争中连遭失败,东条内阁被迫辞职,东条英机辞去日本首相、陆军大臣及参谋总长职务,退出军政舞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2日,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2日被执行绞刑。
侵华间谍头目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1891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冈山县的一个军人世家,从14岁入仙台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开始,先后就读过东京陆军幼年学校、日本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1912年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随即由参谋本部派往中国,在北京特务机关任坂西利八郎中将的辅佐官,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特务生涯。
土肥原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说几种中国方言,这为他从事谍报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因其工作业绩显著,于1930年被调任天津特务机关长,次年又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九·一八”事变共谋者,一手导演成立伪“满洲国”政权
土肥原调到沈阳后几个月,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时,土肥原正奉召到东京汇报东北情况。但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仍然判定:“土肥原贤二确为1931年沈阳事变的共谋者之一”。主要理由是:1、事变发生时他虽然不在沈阳,但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务机关是发动事变的中心。2、土肥原被召回东京时,在报刊公开主张:“关于满洲一切悬案应从速解决,如有必要应以武力进行解决”。3、事变发生后3天,土肥原即从东京返回,就任沈阳市长。4、土肥原是将逊帝溥仪由天津转移到东北的阴谋策划与实施者。因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土肥原对“九·一八”事变有“共谋侵略计划罪”而提出公诉,并认为罪证“均确凿无疑”。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提出在东北建立以逊帝溥仪为首的满蒙“五族共和”体制的日本傀儡政权。在关东军的支持下,他亲自赶赴天津,制造“便衣队”暴乱事件,乘机将溥仪从天津劫持到东北。在土肥原等人的导演下,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政权很快成立,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下,日本从中国东北掠夺了大量资源,东北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
策划以分裂中国为目标的“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向华北扩张。与日本的侵略政策一致,土肥原于1933年再次充任沈阳特务机关长,开始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当时,华北山海关、唐山、通州等地的特务机关,全部划归土肥原领导。在他的策划下,特务机关先后对阎锡山、韩复榘、宋哲元等中国地方首脑进行拉拢,企图使他们脱离国民政府,另立自治政权,但没有收到成效。于是,土肥原又开始寻找其他机会。
1935年5月,4名日本军人在察哈尔省由多伦经张北县沿途偷绘地图,到达张北时因无证件而被中国军队扣留。土肥原立即以此为由向冀察当局施加压力,逼迫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秦德纯与之签订《秦土协定》。该协定主要内容包括:1、向日军道歉,撤换与该事件有关的中国军官;2、停止国民党在察哈尔的一切活动;3、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29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4、取缔察哈尔省的排日机关及排日活动;5、撤换宋哲元的察哈尔省主席职务。
1935年10月,土肥原特务机关进入北京后,继续策划以分裂中国为目标的“华北自治运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证,土肥原曾亲自与国民党冀东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进行密商,要求后者“起事”。在土肥原的煽动下,殷汝耕于11月25日在通县宣告脱离国民政府,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发表了亲日宣言。冀东伪政权成立后,土肥原又鼓动主持华北军政的宋哲元与殷汝耕合作,成立“华北五省联盟自治政府”。宋哲元得到国民政府同意后,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土肥原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顾问,并安插了一些亲日分子充当委员。
以上事实说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土肥原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和建立在东北的殖民地统治,以及分裂华北的活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率部入侵,进军神速,被日本媒体称为“华北战场上的一颗明星”
1936年3月,土肥原奉调回国出任留守第一师团师团长。1937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第14师团师团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土肥原奉命率部入侵中国。8月20日,土肥原部在塘沽登陆,之后在华北作战,一路杀向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磁县、大名、安阳、新乡,直抵黄河渡口。因其进军迅速,被日本报纸称为是“华北战场上的一颗明星”。
1938年5月,土肥原率部渡黄河进入陇海铁路向郑州方面进攻。中国军队为阻止日军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以黄河之水阻止日军行进。土肥原部被洪水围困月余。黄河决堤造成中国人民数十万人死亡和1200余万人流离失所,日军的侵略是该事件的根本起因。
1938年6月,日本为在占领区组织统一的伪政权,成立了对华特别委员会,调土肥原中将负责,称“土肥原机关”,后改称“重光堂”,在上海设办事处。该特务机关成立后,在土肥原的主持下,先后对唐绍仪、吴佩孚、靳云鹏做工作,但并未取得成效。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出走后,日本改将汪作为统一中国伪政权的对象。
土肥原于1939年调任北满第五军司令官;1940年调任日本军事参议官兼陆军士官学校校长;1941年晋升陆军大将并出任陆军航空总监;1943年调任第七方面军司令官,统辖日本驻马来亚的第29军、驻苏门达腊的第25军、驻爪哇的第16军和驻婆罗洲的日本守卫队;1945年调回东京任教育总监。
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原贤二被盟军逮捕,关入横滨刑事所。1948年11月,土肥原以“破坏和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反人道”等罪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在巢鸭监狱执行绞刑。
[size=-2]
[ 本帖最后由 AhGay 于 8-10-2006 01:43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06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日本甲级战犯之一,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元凶。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其父松井武国是武士。189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等为同期生。接着进入日本陆军大学。
日俄战争中停止学业参战,并被打穿大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松井石根中断学业,随日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军作战。在首山堡一役中,松井所率中队几被俄军歼灭,松井本人大腿被枪弹洞穿。战后松井回国,继续就读陆军大学,并于1906年毕业,晋升为步兵大尉。后曾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驻中国广东武官。
1915年,松井调任驻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军步兵第39联队长。1921年派任海参崴派遣军情报参谋,1922年调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次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任日军步兵第35旅团长,1925年调任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27年升陆军中将。1928年8月任日军第11师团长。1931年10月,调任参谋本部部附,同年12月至次年8月,担任日本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全权代表。1933年3月,就任军事参议官,同年8月,调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0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34年8月,再度调任军事参议官。次年8月,转入预备役。1936年,松井石根曾至中国广东广西两地,与胡汉民、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会谈,复至南京与蒋介石、何应钦和张群等人接触。
驻华13年,从指挥攻占上海到进攻南京
松井石根长期在日本军队机关供职,前后驻华13年,是一个“中国通”。在职期间,参与策划并积极支持侵略中国的行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集“东方会议”,商讨确立侵略中国的具体方针。松井石根作为负责中国情报业务的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在“东方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并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在历任联队长、旅长、师团长及军事参议官期间,松井积极训练以对外侵略扩张为目标的士官和部队。任驻台湾日军司令官期间,他曾于1933年组织“亚细亚协会”,自任会长,积极制造侵华舆论。
1937年8月15日,松井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淞沪会战持续近3个月,中日双方投入作战兵力超过百万人,战斗异常激烈。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先后投入上海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5个师共约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多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至当年11月,侵华日军在松井石根的指挥下,以4万多人的伤亡代价,攻占上海。11月7日,日军参谋本部编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兼任司令官,辖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
攻陷南京后,松井下令“分区对(南京)城内进行扫荡”
接着,松井石根在未报请日本统帅部批准的情况下,下令日军兵分三路进犯南京。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方面军以现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牺牲,估计最迟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目的”。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电令华中方面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同日,松井下达了准备攻克南京的作战命令。
同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12月5日,日军到达南京外围防守阵地,并于同日晚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7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遭中国守军激烈反击。8日,日军突破南京防守的外围防线,进至城郊,南京城被围。10日,松井石根派飞机向城内投掷最后通牒,诱迫中国守军投降。同日,日军第18师团攻占芜湖,中国军队后路被切断。12日,日军第6师团以重炮猛轰南京中华门,炸塌城墙数处,日军蜂拥而入,南京沦陷。12月17日,松井石根率华中方面军举行声势浩大的“入城式”。
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在此后约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淫掠,犯下了极端残暴的反人道罪行。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日军以枪击、刺杀、活埋、水溺等各种残忍手段集体屠杀或零星杀害的达30万人以上,被日军奸淫的妇女超过两万人。日军还对南京城进行了大抢劫、大纵火,历史名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作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在占领南京之前,曾下令占领南京后,“分区对城内进行扫荡”。日军入城后,他有意纵容日军官兵实施各种极端的暴行,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制止措施。因此,松井石根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兽类的集团”的头子,松井获“叙勋”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国际社会,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当时派驻南京的代表曾向其本国政府报告说,“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军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日军是“兽类的集团”,“为自己竖立了耻辱的纪念碑”。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本政府于1938年3月5日召回松井石根及其部下将佐约80人。同年7月20日松井石根出任内阁参议,至1940年辞职。1942年4月4日,松井石根受日本天皇“叙勋”,授一级金准勋章。
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9月19日,驻日盟军总部下令,将松井石根作为战犯逮捕入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开始,对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战争罪行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审讯。
审讯中,松井石根辩称自己当时因生病而未能阻止部属的暴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证驳斥说:“他的疾病既没有阻碍他指挥在他领导下的军队的作战行动,又没有阻碍他在发生这类暴行时访问该市达数日之久。对于这类暴行负有责任的军队又是属于他指挥的。他是知道这类暴行的。他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统治他自己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无辜市民。由于他玩忽这些义务的履行,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松井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12月23日零时,松井石根在东京巢鸭刑务所被送上绞刑架。
下令偷袭珍珠港的永野修身

“不战必定亡国,战也许仍避免不了亡国。但是,不战而亡是丧失国魂的亡国,只有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才有可能死中求活。胜也好,败也罢,只要保留下护国的日本精神,我们的子孙就可能再起!三起!”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海军大将永野修身就说了这番话。同年11月1日,永野又说:“从今年1月开始,对美开战已经势在必行,到今天几乎不可能阻止,该来的一定会来到。”一个月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成功。
下令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880年6月,永野修身出生在日本今天的高知县一名藩士的家庭,1900年毕业于海军兵学校,不久参与日俄战争,任海军重炮队中队长。在攻击旅顺的一次战斗中,他指挥炮队偶然击中一艘停泊在旅顺港的俄舰,这成为他的“功名美谈”,战后被选送到海军大学深造。1913年,他被派赴华盛顿任驻美国大使馆少佐武官,3年后回国任军令部第三班班长,负责情报收集工作。1928年,永野晋升少将,任海军兵学校校长,期间,他以培养海军士官的“江田岛精神”而露头角。江田岛是位于濑户内海的一个岛屿,与世隔绝,在这里培训效命皇国日本的海军士官。
“九·一八”事变后,身为海军军令部次长的永野,下令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事变发生后又迅速向上海增派海军第3舰队,向中国守军大举进攻,造成3万余中国军民伤亡,五六十万人无家可归。
竭力推动军备计划的通过,把日本“战船”开向战场
1934年5月,西方国家在伦敦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同年12月会议进入最后期限,作为日方全权代表,永野修身大将在会上提出了一份庞大的日本海军吨位计划。最后,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宣布退出伦敦裁军条约。从此,日本开始无制约地发展军备。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发,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刺杀政府要员,鼓动推翻政党政治,实行军人政治。事件被镇压后,永野修身入主内阁,就任海军大臣。
永野上任后,伙同内阁中的强硬派制定了所谓积极的对华方针。在永野等人的极力斡旋下,广田内阁修订了“国防方针”,出台了装备50个师团和建造海上主力舰、航空母舰各12艘的扩军计划,其中包括建造“大和号”和“武藏号”等大型航空母舰的补充计划,军费开支达14亿日元,占总预算开支的46.4%,这笔庞大的军费开支在日本是史无前例的。为了促进军备计划的通过,永野串联各内阁成员和政党党首,竭力推动内阁通过建造大型战舰的军事预算。
永野海军大臣还会同外交、大藏、陆军大臣制定了“国策基准”,其中规定了四项内容:一是在东亚体现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巩固日满(即中国东北)国防;三是铲除苏联威胁,防备英美;四是发展南方民族的经济。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项综合“南进”论和“北进”论的国策方针。永野海军大臣还同外交、陆军大臣商定了“帝国外交方针”,提出“日满支共同对苏防御,防止赤化,日德提携”的方针。
用“手术说”游说对美英开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永野修身转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军事参议官等职。1941年4月,在日美交战迫在眉睫的时刻,永野修身出任军令部总长,成为海军部队的最高统帅。
永野上任伊始,就站在海军主战派的立场上,积极支持对美开战。1941年6月5日,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当前形势下帝国海军应采取之态度》,主张向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进军,确保荷属印度支那(今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并公开主张不惜对美一战。身为军令部总长的永野修身签署了这份文件,还对手下的作战部长等要员说:“就像对待危重病人一样,要帮助他起死回生只有施行手术,别无他策。”当时部下听了这番话都感到“有些吃惊”。7月2日,在昭和天皇出席的大本营联络会议上,通过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要纲》,《要纲》决定展开“对英美作战的准备”,“强化南方进出的态势”,“帝国为确保此目的的实现,不惜与英美一战”。永野作为军界要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要纲》上签了字。
签发海军命令,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眼看日美交涉毫无进展,处在穷途末路的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强硬派东条英机组阁,立即着手对美作战准备。永野辖下的海军部很快制定出《南方作战海军构想案》,决定同美国海军展开一场决战,策划以海军航空母舰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另一支舰队进攻菲律宾和配合马来半岛作战。
早在1941年初,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就酝酿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得到军令部总长永野的积极支持,10月20日,这一计划被正式认定。11月2日,内阁总理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三人联名上奏天皇,决定遵循9月6日御前会议制定的《帝国国策实行要领》,不惜对美一战。12月1日,军令部总长永野以天皇名义颁发了大本营海军令(简称大海令)第11号,命令中指出,“帝国决定于12月上旬对美、英、荷兰开战”,“联合舰队依据大海令第9号,支那方面舰队依据大海令第10号展开作战”。12月2日,永野又发出大海令第12号,命令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于12月8日零时以后依据大海令第9号发动武力攻击”,这里的“大海令第9号”就是偷袭珍珠港的命令。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
由于永野的开战“功绩”,1943年8月晋升为元帅。1944年2月,东条英机集总理、陆军大臣、参谋总长之职于一身,内阁进一步军事独裁化,军令部总长由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兼任,永野修身辞去职务。
1946年2月,根据联合国制定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有关国际法,永野以“反和平罪”被逮捕,列入首批28名A级战犯名单中。1947年1月5日,永野患肺炎在巢鸭拘留所死去,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他的最后审判。
[ 本帖最后由 AhGay 于 24-8-2006 01:05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06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推动者:白鸟敏夫

白鸟敏夫1887年生于千叶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然后入外务省就职。先后任驻美国、德国大使馆书记官,1930年晋升为外务省情报部长。从这时开始,他与军部来往密切,主张实行强硬外交政策,积极推行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白鸟站在军部和关东军的立场上,积极鼓动日本拒绝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最后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为此,白鸟受到军部的青睐,不久出任驻瑞典大使,开始了他效忠日本侵略政策、促进日本同德意志、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的外交生涯。
公然违背政府意志,私下允诺德、意遭攻击日本即参战
1938年,白鸟出任驻意大利大使。1939年1月,平沼骐一郎内阁成立,纳粹德国为了击败英法,独霸欧洲,窥视苏联,再次向平沼内阁提出三国结盟方案(1938年8月,德国曾向近卫内阁提出议案,因内阁意见不统一未能实现),希望日本在亚洲战场控制英美和苏联,由三国瓜分世界。
这一方案受到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和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的积极赞同和支持,两人联名向内阁提出赞同意见。平沼内阁立即就德国的提案进行讨论,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与陆军次长东条英机积极赞同三国军事结盟,认为这样能牵制英美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持,尽早从中国战场的泥潭中拔出腿来。
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及海军派虽然也赞同缔结三国同盟条约,但认为苏联是日本的主要敌人,主张回避同英美的冲突。他们把内阁的这种意见传达给大岛和白鸟两大使,训令其分别向德、意转达。然而,因为内阁没有明确表示不对英美开战的态度,大岛和白鸟竟联名表示,不能将内阁的这种训令转达给德意两国。驻外大使公然违背政府意志,即使在战争时期也不多见,其原因是背后有陆军部当后台。
3月22日,内阁召开有总理、陆相、海相、大藏相、外相参加的五大臣会议,提出一个模棱两可的方案,即德意同英美开战时,日本原则上予以支持,但目前和不久的将来很难参战。岂料,大岛和白鸟竟然违背政府的意旨,私自向对方外交部长许诺:“如果德、意遭到苏联以外国家的攻击,日本负有参战的义务。”
有田外务大臣得知两大使擅自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许诺,一度提出质疑,却遭到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斥责,声称驻外大使在国外代表国家,所讲之话不能收回!4月11日,昭和天皇召见板垣,指出两大使擅自表示参战之意,触犯了天皇的“统帅权”。同年8月,内阁召开五大臣会议,海军方面也对三国同盟反映冷淡,板垣遂辞去陆军大臣,演出战争期间陆军派倒阁的惯伎,平沼内阁只好宣布总辞职,三国同盟暂成悬案。
三个法西斯国家最终走到一起
这以后,经过阿部和米内短暂内阁,1940年7月,近卫文麿再次出面组阁,启用亲德、意派松冈洋右为外务大臣,三国同盟正式提上日程。8月1日,松冈召见德国驻日本大使,探询德国对日美、日苏关系的看法,并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接着,纳粹德国派斯塔马特使访日,同松冈洋右举行会谈,希望日本能够牵制美国,采取强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抑制美国,认为如果对美采取谦让和软弱态度,反而会招致侮辱和危险,并表示赞同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
1940年9月9日,近卫内阁召开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四相会议,确立了缔结日德意轴心国军事同盟的原则。9月27日,德意日正式在柏林缔结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最终走到一起,这其中,不能不说有白鸟的一份“功绩”。
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为是扩大侵略战争的“最有力的宣传者”
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签字后,白鸟被调回国,充当外务省顾问。1940年8月,近卫内阁发起成立大政翼赞会,解散国内的一切政党,鼓吹“一国一党主义”,日本随即进入“一君万民”、“万民翼赞”的军事法西斯“总力战”体制。白鸟不甘寂寞,被推举为大政翼赞会的总务,具体负责大政翼赞会的运作事宜,为强化日本对外侵略、对内镇压的军事法西斯体制效尽了犬马之劳。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白鸟被占领当局以A级战犯嫌疑逮捕,1948年11月以“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罪”被判处终身禁锢(无期徒刑)。法庭认为,白鸟任职期间,是扩大侵略战争的“最有力的宣传者,其流毒最深”,“在量刑时不是考虑他的职务,而是他的活动超越了自己的职务,所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法庭把他列为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的人物行列,其罪大焉”,“在共同谋议过程中,白鸟不仅努力地诱导舆论,而且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为推动各届政府实现共同谋议的目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展开了各种行动”。
1949年9月,白鸟敏夫在服刑期间死于狱中。
日本侵华战争重要罪魁之一: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日本侵华战争重要罪魁之一,1948年11月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武力侵略中国、屠杀中国军民、共同制定并实行侵略计划等战争罪行判为甲级战犯,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重要人物。
一手炮制“何梅协定”
梅津美治郎生于1882年,日本大分县人。青年时期接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教育,1903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910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梅津毕业后历任日本驻德国武官、参谋本部德国班班长、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第一旅团长等职,并于1930年升为少将。
1931年8月,梅津美治郎任日军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一个半月后,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国东北沈阳策动“九·一八”事变,梅津对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发动事变的谋略不满,认为这违背了日本军部《满蒙问题解决方策大纲》中“约以一年时间做好准备,于明春以后实行”的侵略方针。日军侵占东北后,军事压力陡增,梅津与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及梅津部下第一课长东条英机、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协商,制定出军备改革方案,以满足应急军备的需要。
《塘沽协定》后,日本军队不满足仅将河北省东北部划为非军事地区,为巩固伪满,分裂华北,排挤东北军和国民政府驻华北的军队,遂于1934年3月派梅津美治郎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
1935年5月,梅津借口天津日租界发生两名亲日新闻记者被杀事件,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驱逐东北系及中央势力出华北”的无理要求,由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与驻北平公使馆武官高桥坦会见何应钦,强迫何应钦接受要求事项。
同年7月6日,在日本军事、外交威压下,何应钦被迫以打字函的形式承认日方的要求,签订了所谓的“何梅协定”,主要内容是:1.取消河北省内一切国民党党部;2.撤退国民党驻河北省的东北军第51军、国民党中央军及宪兵三团;3.解散国民党军分会政治训练处及蓝衣社、励志社;4.罢免河北省主席于学忠;5.取缔一切反日团体及活动。此后,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同年,梅津兼任第二师团师团长。
实行“三光”政策
1936年春,梅津美治郎调回东京任陆军省次官,参与策动进一步侵略中国华北的军事策略。他认为驻军不能远离平津铁路,于是日军从原定的通州改在丰台设立一个兵营,而正是在丰台卢沟桥的日军,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由此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陆军省课长会议上说:“为解决时局问题,必须举国一致全力以赴。”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张进兵的意见压倒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的先将兵力撤至山海关再进行日中谈判的意见,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出兵三个师团,向华北派遣约21万人的兵力。
日本侵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在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游击战场的打击下并未实现,梅津美治郎于1938年5月任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率日军侵占山西,进行所谓“治安肃整作战”,残酷“扫荡”,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作战”。但在中国抗日军队的打击下,至1939年9月前,日军第一军伤亡2.1万人。
由于诺门坎事件致使日本关东军损失惨重,1939年9月日军大本营令梅津美治郎接替植田谦吉大将出任关东军司令官,要其重建关东军,推进对苏作战准备,并进一步“开发”伪满资源,提供战争物资。当时还是中将的梅津向天皇及军部表示:“今后将愈加粉骨碎身以报皇恩于万一。”
秘密下令创建“731”部队4个支队
梅津在中国东北下令修筑了许多堡垒,又与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协作,修通了伪满新京(今长春)至朝鲜平壤间的战略铁路。1940年,梅津晋升为陆军大将,1941年、1942年下令进行“关特演”(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训练关东军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梅津向日军军部输送兵力20余万人。直到1944年,关东军向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输送多支精锐部队。1940年12月,梅津曾签署创立第731部队(即制造细菌武器机关)4个支队及有关驻地的秘密命令。
东条英机内阁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后垮台,以小矶国昭任首相的新内阁组成。梅津美治郎被任命为参谋总长。1944年8月,梅津拟订日本陆海军作战的指导大纲,制定“以帝国本土为核心圈,确保作为资源要域的南方圈,以及联络两者的要域,彻底完成有组织的战争,向使敌屈服迈进”的根本方针。
但是,太平洋战场以及日军在亚洲、在中国的军事进攻已呈颓势,至1945年4月后,在美国、苏联的夹击下,日本甚至要依靠调动中国大陆的日军以维持战局。同年6、7月间,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发出“决号作战准备”(即本土作战方案)的指令。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11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面对败局,梅津美治郎与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海军参谋总长丰田等仍不甘心失败,要求“死中求生”,顽抗到底,被日本天皇拒绝。9月2日,天皇命梅津与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军部在“密苏里号”舰艇上签署了投降书。
1946年4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下令逮捕梅津美治郎、重光葵等4人。1948年11月,梅津以甲级战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 本帖最后由 AhGay 于 24-8-2006 01:06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6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时首相平沼骐一郎

平沼骐一郎出生在日本津山藩(今冈山县)一个藩士家庭,自幼就读私塾,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1888年毕业后被选拔进入司法省,经见习期后被录用为法官,先后任东京地方法院法官、东京控诉院法官、东京控诉院部长等职。1899年升迁为东京控诉院检察官,1907年升任大审院检察官,后任司法省民刑局长,从此进入政界。
创立右翼团体“国本社”,汇聚大批军国主义分子
平沼在司法界的10年里,相继任大审院院长、检察总长等要职,同政界的联系越发密切,同时着意培植个人势力,联络显贵,巴结军部,1923年终于拜相封爵,进入山本权兵卫内阁担当法务大臣。
然而,就在这一年,发生了难波大助暗杀摄政宫裕仁(即后来的昭和天皇)未遂的“虎之门事件”,对平沼来说是一大冲击。他决意利用团体的力量捍卫日本的“皇统”———这也是他由来已久的神国史观和天皇史观的表露。平沼被日本政界称作“敬神家”,他敬畏和崇拜天皇,推崇日本的国体,宣扬日本是“神之国”,主张天皇亲政,所以,于1924年创立一个国家主义和国粹主义的右翼团体,称为“国本社”,顾名思义是以国家主义为根本,维护日本的“国体”。
在平沼影响下,司法界的原嘉道、铃木喜三郎、山冈万之助,内务官僚后藤文夫,海军界的加藤宽治、末次信正,陆军界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小矶国造等人都汇聚在他的旗下,这些人大多是狂热鼓吹扩张主义的军国主义分子,尤其是陆海军人物,后来都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骨干成员。
这以后,平沼在政界扶摇直上,先后任贵族院议员、枢密院顾问,又被赐为男爵,1926年升任枢密院副议长。平沼如同政坛上的一颗“新星”,引起朝野内外的关注,入主内阁魁首的呼声也日甚一日。但是,元老派西园寺公望对其陈腐的政治观念不以为然,认为平沼从敬神的立场主张天皇亲政是与时代不合拍,所以当枢密院议长退职后,极力反对平沼接替议长职务,直至后任议长因病去职,因平沼明确表示自己反苏反共的立场,才被元老们接受,终于登上枢密院议长的宝座。
实施警察宪兵统治制度,驱使全体国民无条件为战争效力
1939年1月,近卫内阁宣布总辞职,在军部和右翼团体的支持下,平沼骐一郎终于爬上总理大臣的宝座,出面组织平沼内阁。当时,日本已经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日本陆海军的主力陷在中国战场不能自拔,日本的人、财、物等战争资源日见紧缺,亟待政府出台对策,扭转局面。平沼上台伊始颁布了《扩充生产力计划要纲》,决定动员日本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扩大军工生产规模,藉以维持侵华战争。随之,又修改了兵役法,废除短期兵役制,延长国民服兵役的时间,把一批又一批青壮年送上战场。
1939年3月,平沼内阁又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由文部大臣、陆军大将荒木贞夫出任委员长,实施更残暴的警察宪兵统治制度,把全国的人、财、物都集中到统治当局的手中,驱使全体国民都必须无条件地为战争效力,建立起军事独裁的法西斯战争体制。
在平沼任上,还爆发了诺门坎事件,关东军在中蒙边境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结果一败涂地,被苏军吃掉一个师团,日方只好坐在谈判桌上,同苏联签订了停战协定。
无奈辞职,结束短暂政坛生涯
更坏的消息是,德国与苏联突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本来与德国建立了反共协定、把矛头指向苏联、意图北进的日本政府遇到新的难题。而此前,平沼骐一郎内阁刚刚成立之时,纳粹德国就向平沼内阁提出三国军事结盟方案。
这一方案在内阁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以坂垣征四郎和东条英机为代表的陆军派积极赞同三国军事结盟;而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及海军派认为苏联是日本的主要敌人,主张回避同英美的冲突。3月22日,平沼内阁召开有总理、陆相、海相、大藏相、外相参加的五大臣会议,提出一个模棱两可的方案,即德意同英美开战时,日本原则上予以支持,但目前和不久的将来碍难参战。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坚持与德、意缔结军事同盟的主张,最后竟以辞去陆军大臣的手段倒阁,加之德国同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平沼骐一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丢下一句话:“欧洲的情势复杂奇怪”,遂宣布总辞职,结束了平沼内阁在政坛上的短暂生命。
反对无条件投降,誓死维护“国体论”
1940年7月,平沼又出任近卫内阁的内务大臣和国务大臣,作为近卫内阁的重要成员,他积极推动内阁走向扩大战争、对美开战的道路。1945年4月,平沼又任枢密院议长。此时,日本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收拾,除了放下武器彻底投降别无出路,但是,在天皇召集讨论日本何去何从的多次会议上,平沼从维护“国体”的立场出发,顽固坚持保存国体,反对无条件投降,甚至痛哭流涕,力反众议,誓死维护他的“国体论”。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平沼以A级战犯嫌疑被逮捕,关押在巢鸭拘留所。1947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因其对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的“侵略战争罪”以及发动诺门坎事件的责任,以“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罪”判处他终身监禁。
1951年旧金山条约签字,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占领,日本政府违反条约规定的原则,怂恿政界和社会右翼势力掀起释放战犯运动,结果将一大批在押的战犯释放,平沼也在其中。1952年8月,被保释出狱的平沼骐一郎病死。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6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顶,先顶一顶,顺便坐坐沙发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6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见事长智,平沼这个人挺帅.......头像都换他了 |
|
|
|
|
|
|
|
发表于 22-5-2007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5-2007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亚之虎
日本陸軍大將、“馬來之虎”——山下奉文(1885-1946)
1885年11月生於日本高知縣的鄉村醫生家庭。1934年8月,山下晉升少將。1936年3月,山下調任朝鮮軍第20師團轄之第40旅團旅團長。七·七事變後,晉升中將。1938年7月,山下改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參謀長。
1941年11月9日,山下被任命為第25軍司令官,負責進攻馬來亞、新加坡。日軍進攻南方的作戰範圍大致包括東南亞全境和太平洋西半部,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攻佔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的英國海軍基地新加坡。
第25軍是以日本陸軍最精銳的第5師團、近衛師團、第18師團的骨幹編成,另有支援部隊7萬餘人,共計約11萬人。1941年11月26日,一架日本專機來到海南三亞。為了保密,機上走出的山下奉文身穿和服,頭戴禮帽,人稱“蒙面將軍”山下的司令部就設在這裏。
11月26日,日美和談破裂。日本運輸船只陸續集結三亞。12月1日晚7時30分,山下中將接到進攻命令。12月8日淩晨,日軍首先在馬來亞半島中部哥德巴魯、宋卡等地同時登陸,這時距離第一顆炸彈在珍珠港爆炸還有近2小時的時間。登陸部隊首先佔領了附近機場,天明之後,駐西貢22航空隊,又對馬來半島的其餘機場進行了突擊,158架英國空軍飛機只剩下10架左右,英國失去了制空權
12月8日下午,菲力浦斯海軍上將指揮的Z艦隊出航。12月10日中午,Z艦隊在馬來半島東部的關丹海面上,受到日本第22航空隊89架飛機的攻擊,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艦隊司令菲力浦斯葬身大海。英國遠東艦隊主力覆沒,日軍控制了制海權
日軍奪取作戰的制空權、制海權以後,切斷了陸上英軍的增援和補給線。隨後,陸路日軍近衛師團從西貢南下配合登陸部隊橫掃馬來半島。12月12日,山下採取“中央突破”的戰術(自稱“電鑽戰”),一舉突破英軍北部防線——吉打線,爾後揮師南下。沿途英軍紛紛退卻。在2個多月的日子裏,日軍千里躍進馬來半島,一舉成功。“蒙面將軍”又得到綽號“馬來虎”。
1943年2月,山下晉升大將。1944年9月,山下調任菲律賓第14方面軍司令官。10月,山下到馬尼拉就職,負責菲律賓全島的防務,指揮第14方面軍在菲律賓與美軍作戰。當時第14方面軍兵力為9個師團3個旅團,約23萬人。 10月20日,麥克亞瑟指揮美軍20萬人向萊特島反攻。山下命令所屬第35軍(駐萊特島)殲滅進攻之敵。 12月15日,美軍又在鄰接呂宋島南部的民都洛島登陸。山下決定停止萊特島之戰,准許第35軍撤到中南部菲律賓島嶼。這時,美國完全掌握了制海權、制空權。日軍的國內補給線被切斷、糧食彈藥奇缺,山下只好率領所屬各部堅守呂宋島。隨後,山下又作出決定:將第14方面軍分成三部分,分別部署于呂宋島北部、克拉克機場以西的山地和馬尼拉以東的山地。在這三個地區構築堅固防禦據點,決心“獨立抗戰,永久抗成”。
1945年1月9日,美軍2100艘登陸艇、20萬人在沃爾特.克魯格中將的指揮下向仁牙灣發起攻擊。此外,麥克亞瑟還準備了約20萬人的後續力量。1月31日,美軍兩個師在八打雁地區登陸,進入2月以後,日軍很快就只有招架之勢了。3月,美軍攻佔馬尼拉。4月,美軍進入碧瑤市。隨後,山下轉到班班、開延幹等地,指揮其殘部與美軍和菲律賓遊擊隊作無謂的“抵抗”。8月15日,廣播裏傳來天皇裕仁的停戰詔書。9月3日,山下在碧瑤的高級專員別墅裏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盟國方面的代表之一正是幾年前山下的俘虜帕西瓦爾。
投降簽字儀式過後,山下奉文成了戰俘,被收容在馬尼拉南面的新畢利畢德監獄。1946年2月23日,山下奉文被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絞刑,終年60歲。 |
|
|
|
|
|
|
|
发表于 23-5-2007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1-2009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带头的军官是该死的..他们的军队就很可怜..从小被灌输军国主义的思想..变成天皇的杀人机械.. |
|
|
|
|
|
|
|
发表于 28-1-2009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1-2009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日本鬼子如何暴力..还是无法将中国拿下..本来他们还说过三个月把中国消灭掉的...结果呢?十多年还拿不下...现在如果还再来一次较量的话....中国可不是好欺负的了.. |
|
|
|
|
|
|
|
发表于 28-1-2009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来自亚庇的成 的帖子
他们鬼子就是不惜任何手段来达到统治整个东亚的目的。。 |
|
|
|
|
|
|
|
发表于 28-1-200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异形之用心 于 28-1-2009 08:01 PM 发表 
他们鬼子就是不惜任何手段来达到统治整个东亚的目的。。
就如叶问里,说到:日本人滥用武力,把它变成暴力去伤害别人... |
|
|
|
|
|
|
|
发表于 30-1-200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可恶是当时当权的昭和天皇,纵任手下杀人如麻,自己反倒无病无灾得以善终 |
|
|
|
|
|
|
|
发表于 30-1-2009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wbylawbsm 于 30-1-2009 09:35 AM 发表 
最可恶是当时当权的昭和天皇,纵任手下杀人如麻,自己反倒无病无灾得以善终
但是他下地狱了.... |
|
|
|
|
|
|
|
发表于 30-1-2009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倒是
不知道家国梦会不会跳出来,强调南京大屠杀是子虚乌有 |
|
|
|
|
|
|
|
发表于 1-2-2009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就是不懂什么是“仁”,才會有什么敢死隊和軍國主義。。。:@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