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29|回复: 15

迷般的 * 諸葛八陣圖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7-2006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奉節城池的東南方,從臥龍山方向,朝長江的江心伸出一道寬600餘米,長達1500餘米的狹長磧壩,兼有一條支流穿壩而過,這就形成了一道阻攔東進之軍的天然屏障,這就是傳說諸葛亮當年擺下水八陣的地方。
  
所謂八陣,為「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為名稱的戰鬥隊列,大陣包小陣,便演變出八八六十四陣,彼此又合為一個大方陣。

演來演去,陣法無窮,加上陣後另設騎兵二十四陣,游變往返,機動靈活的配合大方陣作戰。千百年來,八陣圖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相傳諸葛亮所設八陣圖有四處:陝西勉縣境內、四川新都境內、奉節城東江邊的水八陣、白帝城東北草堂附近的旱八陣(草堂八陣)。而這之中最聞名的是奉節的水八陣。
  
《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合寫道:東吳大將陸遜火燒蜀軍連營七百里,縱馬靠近了魚腹浦,「看見前面臨山傍江,一股煞氣,沖天而起」,幾番差人前去探視,皆 「回報並無軍屯在此」。

陸遜便引數十騎親往察看,不想鑽進了諸葛亮擺下的「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的八陣圖。

他一進去,陣門突然關住了,「方慾出陣,忽然狂風大作,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差峨,槎椏似箭;橫沙泥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

陸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亮之計!』......」

有道是: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資料來源:世界旅遊網)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3-7-2006 12: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7-2006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講佈陣的方法多稱八陣,「陣」是古代兩軍交戰時,部署的一種行列形態.

漢代名儒鄭玄即曾云,孫武有八陣之設計.孫臏新出土的兵法中,也有「八陣」,「十陣」的篇目.日本戰國時代以「風林火山」軍旗馳名的武田信玄也有八陣,分別是:魚鱗,鶴翼,雁行,彎月,鋒矢,衡軛,長蛇,方圓.

司馬昭在平滅蜀漢之後,便命令陳勰學習諸葛武侯的「圖陣,用兵倚伏之法」,並表示可用「武侯營法教五營士」.北魏時的習雍上書北魏文帝,表示「宜採諸葛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唐太宗之時,著名的兵法家李靖更根據諸葛八陣之法,創造了六花陣法的佈陣方式.

既然諸葛孔明自己表示了上述所引的文字,可見八陣圖的確是武侯自己相當得意的創作.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亦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弓,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的說明.

據載八陣遺跡有三處:一說在陝西勉縣定軍山(『水經.沔水注』);二說在四川奉節縣東長江邊(見『寰宇記』);三說在四川新都縣北彌牟鎮(見『明一統誌』)
這些都是用石推演八陣的遺跡的沙盤推演基地.

八陣之名,不始於諸葛亮,班固的〈燕然山銘〉中已有「勒以八陣」句,李賢注:「兵法有八陣之目」(見後漢書卷23竇憲傳,頁815-16),《三國志》並未提及諸葛亮作八陣圖,最早提到諸葛亮作八陣圖的是《晉書》卷98桓溫傳,傳云: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

但是《文獻通考》提到宋神宗的話,卻認為是黃帝所作,並提到其詳細內容如下:
帝諭近臣曰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累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曰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此即九軍陣法也,後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遇久亂將臣通曉其法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故以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之大體也。

八陣圖,乃行營教軍之方也。

據了解,諸葛武侯參考以古陣方要略,擇優而成"八陣",其陣法排列參酌姜太公之八方陣,中﹑左﹑右三軍改良而為息營教軍士陣列,此八陣運用得善,攻守俱宜團戰甚強。

諸葛武侯以巨石推演其方,乃順應天時人條件,換言之,以陣營之形動教授,如磐石般穩固堅實,可見諸葛武侯心思細膩、科學邏輯之強,正戰或可用,但奇兵少矣。在79年,希代出版.陸飛帆所著的<科學奇門遁甲>中有武侯之八陣圖.依休.生.杜.傷.景.死.驚.開八門而佈;八門為天覆.地覆.龍飛.蛇蟠.虎翼.鳥翔.風措.風垂.依六十四掛結合擺設,數字相加等於260

1 63 62 4 5 59 58 8
56 10 11 53 52 14 15 49
48 18 19 45 44 22 23 41
25 39 38 28 29 35 34 32
33 31 30 36 37 27 26 40
24 42 43 21 20 46 47 17
16 50 51 13 12 54 55 9
57 7 6 60 61 3 2 64

第一 陣記{有點忘記了,不知是否為此本}

八陣圖是按八卦的原理佈置兵力,分休、生、景、死傷、杜、驚、開八門。其中生、景、開是吉門,休、傷、杜、死、驚是死門。全陣馬軍一萬千,五十人為一隊,共二百八十隊。步軍一萬,列為二百隊。每個步兵佔地二步,一馬軍佔地四步,一人為一列,面對面,背對背。馬步軍互相配合,又可輪換,以便進行戰時休息。

第二.武經總要記載

諸葛亮之八陣法用十二萬人,佈陣方式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步兵六十四陣,每陣一千五百人,騎兵二十四陣,每陣各一千人,步兵四正四奇,騎兵四沖,各以六為陣。

中軍以十六為陣,四正者,前、左、右、後軍;四奇者,前、左、右、後奇;四沖者,前、左、右、後沖。

制兵不離前後左右中五者而已,中軍為身,四正為四頭,四奇、四沖為八尾,首尾相救,變用不窮,皆沖騎之用,故騎兵二十四陣分為中軍及四正四奇十二陣之羽翼爪牙,行則居前,止則殿後,戰時則進退無常,如十二星辰流轉四方,以出變化之功。

第三 風后握奇陣

制法以天地居前後,天衡居兩端,風雲居四隅,地軸居中央,正兵主守不動,謂之衡軸;奇兵主戰變動,謂之風雲。陣數有九,中軍零者,大將握之,謂之握奇。

「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其佈陣之法,先出遊軍定四端,天有衡,地有軸,前後有衝,風附於天,雲附於地;天地重列各四隊,前後之衝各四隊,風居四維,故以圓;地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衝各三隊,雲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

四正四奇之外,其餘奇零之兵,大將居中握之,如弩之有機,又謂之握機。
其陣後又附二十四陣遊軍,可為斥候探馬、陣前奪險之用。
此陣即為握奇八陣。

諸葛亮的八陣圖,由變化上而言,以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為基本陣形,其中大陣包小陣, 大營包小營。由奉節的遺跡中,可以發現其中有六十四陣,是一種方陣法的沙盤演練營地。《陣紀》的描述中,認為諸葛亮的八陣是由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共同結合而成的大陣。

以六十四個戰鬥單位縱橫排列,合成一個大方陣,各隊由騎兵隊、步兵隊、車隊組成,陣間容陣,利用戰車連結成為更多小方陣,步兵和弩兵交錯佈列其間。Lt
戰鬥時,以營車做為屏障,先以弓弩攻射敵人,接著再以長槍刺之,最後是短兵肉搏相鬥。

陣後設二十四隊騎兵,機動配合大方陣內的各小陣作戰,進行奇襲或包圍作戰。9P
陣前設鐵蒺藜、拒馬、鹿角等障礙物,阻止敵騎兵的衝鋒,並利用弩兵據營車為壘,射殺敵騎兵。敵步兵進攻時則由長槍兵依營車抵擋。

當敵軍衝入陣內時,小方陣可以適時發揮分割敵軍兵力的功能,隨敵人的攻勢變化,各隊相應交叉支援,再予以各個擊破。

即所謂的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皆應。

諸葛亮兵學上的最大貢獻,奠過於八陣圖的改進,是根據兵法推演而成的。武侯自己曾得意地說:「八陣既成,自今行師,應不覆敗矣。」﹝見水經注﹞八陣圖是怎樣的布置?雖有若干記載,但語焉不詳,已無介紹之必要。大體上說,這是防禦敵人的進攻,使其迷亂,不知進退的一種平地防禦措施,但亦可以此陣法進攻敵人。根據玉海的記載,八陣圖共有三處:「在夔州者,六十有四,方陣法也。在彌牟鎮﹝在新都附近的新都境內﹞者,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在棋盤市﹝漢中定軍山附近﹞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陣法也。」賞際上在西縣亦有八陣圖﹝興元縣志﹞,則八陣圖實共有四。此外,武侯出斜谷,駐兵五丈原,以兵少,僅用六數,在陝西盩厔司竹園,唐杜牧曾見其遺壘,是另有半個八陣圖了。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3-7-2006 12: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06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史稱司馬懿領魏軍步騎十萬,但不敢與蜀軍決戰,所謂畏蜀如虎是也。八陣之用,後世曾用以克敵而見效者,如晉馬隆依八陣圖作偏廂軍﹝見晉書﹞以克涼州。後魏刁雍採諸葛亮八陣之法,以禦柔然之犯塞﹝見通典﹞等是。

對八陣圖最有研究而加以活用者,應推唐初常勝將軍李靖,他是用六花陣對敵的。太宗問他:「卿所用六花陣法出何術?」李靖回答說:「臣所本諸葛亮八陣法也。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一,作畫之圓,是成六花,俗所稱耳。」太宗曰:「外圓內方,何謂也?」靖曰:「方生於正,圓生於奇,方所以規其步,圓所以規其旋,足以步數定於地,行綴定於天,步定綴齋則變化不亂,八陣為六,武侯之舊法也。」太宗曰:「卿六花陣畫地幾何?」曰:「大閱地方千二百步者,其義升陣各占地四百步,分為東西兩廂,需地一千二百步,為教戰之所。臣掌教士三萬,每陣五千人、以其一為營法,五為方圓曲直之形,每陣五變,凡二十五變而止。」太宗問曰:「陣數有幾,中心零者,大將握之,四面八向,皆取準焉。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衝其中,兩頭皆救,數起於五而終於八,何謂也?」靖曰:「諸葛亮以石縱橫,布為八行方陣之法,即此意也。」﹝李衛公兵法問對﹞由此,可知李靖之所以能為常勝將軍,六花陣即為其取勝之道。作者深疑武侯在盩厔所遺之六陣殘壘,即李靖六花陣之所取法。

按孫子兵法,已有六十四陣,竇憲曾以八陣擊匈奴,足證武侯之前,已有八陣,但未必有圖。史稱武侯「據兵法推衍為八陣圖」,則八陣古已有之,但推衍可成圖者,則為武侯所發明。八陣在軍事上已著有戰績,而李靖加以變化成六花陣,遂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之常勝將軍,完成唐初統一中國、克服四夷之大勳業。由李靖與太宗之問答,可知六花陣即由八陣圖衍化而來,武侯在我國兵學方面地位之高,由此可知。又太宗與李靖之問答中,李靖云:「臣前進黃帝太公二陣圖,並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意」。﹝見通典﹞由此可知武侯奇正攻守之法,並為後世兵家所重,武侯之兵學,在我國兵學史上有其承先啟後之地位。武侯對兵學,有精確的理論,有實戰的成績,陳壽所謂「奇謀為短」,乃魏晉人之偏見,益可瞭然了。陳壽又云:「亮性長於巧思」,曾發明連弩矢,發明木牛流馬,以利軍運,雖是偏見,亦不能淹沒史實.

杜佑撰之通典與李荃著之太白陰經都認為八陣圖創始於黃帝之世,姜太公所作之六韜兵法已有八陣之大慨,名字玄黑戈,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周禮說孫武兵法中之九地篇之曲直之陣與八陣相似,一九七二年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已有專門的八陣篇,依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漢承秦制,皇帝每年十月都要到長水南門,會五營士為八陣進退;宋代王應麟之玉海說東漢時竇憲常勒八降擊匈奴。

由上可知八陣圖並非諸葛亮首創,故後漢書李賢注就說古有八陣,諸葛亮法之。o8#28
而諸葛亮是如何行兵布陣選用此法的,依晉書.職官志以司馬昭之口說:圍陣用兵倚伏之法。而上述之言主要也是透過戰略意圖去談論八陣圖。

而八陣圖的要訣為何呢?

通典載宋朝阮逸李靖問對第一次詳述八陣圖陣法。八陣圖初由五隊人馬組成,其排列方式是將正方形平分成九個方格,中間一格駐一隊,邊角四方格各駐一隊。中間一隊穩居中央,餘四隊可在周圍八個方格內變換位置,隊形隨機變化,兵力機動靈活,前後左右相呼。

在諸葛亮之後西晉初年馬隆也曾三千步兵引八陣之法大破樹機能二萬騎兵、李靖也依八陣圖法履戰履勝,而唐劉禹賜嘉言錄、宋樂史路史等書也有關八陣圖的論說.

今存諸葛亮八陣圖遺跡有四處:
分別在四川奉節、四川新都、四川雙流、陝西漢中勉縣定軍山。

但董其祥先生在其四川大石文化研究中即認為-俗傳諸葛亮列石為陣,用於練兵,則在此方圓一、二里間,進退衝突都無活動餘地,實屬附會之辭。而經考古學者調查它們應都是古代大石文化的遺跡。

以上轉載於李殿元、李紹先所著之三國演義懸案書中八陣圖在許多古人穿鑿附會後往往失真了,甚至被神化了。

蜀記日推子八陣不在孫、吳,即認為八陣圖是諸葛亮首創。而社牧之在孫子注中也說-諸葛亮以石縱橫八行為陣,奇正為之出,皆出於此。司馬懿以四十萬步騎不敢決戰,蓋知其能也。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復敗江水又東徑諸葛圖壘南條。

魏晉春秋說諸葛亮以八陣圖七擒七縱降孟獲. 三國演義吸收野史加以轉化更是為其添加許多神祕色彩。

而歷史中一個普通兵法的佈陣方式,變成上天下地無所不能庶不復敗的陣形,諸葛亮也從傳承者變成開創者,因此陣司馬懿空有四十萬步騎也不敢與諸葛亮的十萬的軍對抗、七擒七縱降孟獲,而何為真?何為假呢?

三國名士諸葛亮
三顧草蘆才出山
博望坡殺十萬兵
後在赤璧借東風
火燒曹兵八十萬
陸遜被困八陣圖
六出祁山遇勁敵
過分操心終生病
最終死於五丈原.


http://bbs.moninet.com.tw/board/ ... topic=81&show=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6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帖開了這麼久,已經沉到第二面了...  沒有人有興趣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06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想表达的是八阵图的博大精深吧?本人记得诗圣杜甫有首试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楼主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0-2006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阵法的奥妙
看来现在很难被理解吧!
毕竟好想超现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2008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介】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载】

    据《三国志_ 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周易》·诸葛亮·“八阵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08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的精髓】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9-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借風借壽之術........
我有一些心得...
有時間,我會寫出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忙顶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2-2009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力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八阵图了解不多,一直认为八阵的演变来自八卦,超越我的理解能力外。
反而很好奇当时的木牛流马。。。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花很多精神来了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2-2009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鹫族 于 4-2-2009 12:30 PM 发表
对八阵图了解不多,一直认为八阵的演变来自八卦,超越我的理解能力外。
反而很好奇当时的木牛流马。。。嘻嘻



有人怀疑木马流牛其实就是独轮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7-2025 03:58 AM , Processed in 0.13424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