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5-2006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yeo 于 26-5-2006 07:50 PM 发表
其实当时是32万 VS 8万,大部分军队当时还在南下的途中。不过却赞同孟德新书所说的“兵力多不代表一定获得最后的胜利”。前秦的兵多但不集中,而且是临时拉夫抽丁的杂牌军,各民族间语言又不熟悉无法有效沟通 ...
你指的三十二万兵力是否指符融和慕容家族所率领的前锋部队?其实没有三十二万如此多,符融统率约有二十万步骑兵,后面跟着符坚的九十七万兵力,加起来整百万兵力,虽然很多因素造成那一次的败北,但败给八万兵力是事实。
编辑:看了看晋书,呵呵,原来搞错了,应该是八十七万才对,引起任何不便还请原谅。
[ 本帖最后由 孟德新书 于 26-5-2006 08:1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3-8-2006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8-2006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飞鱼 于 13-8-2006 10:36 AM 发表
煮酒论英雄是真的吗?
是真的,但史实没三国演义如此曲折,在《三国志·先主传》里有记载: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这是让罗贯中编煮酒论英雄的根据。 |
|
|
|
|
|
|
|
发表于 14-8-2006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瓜大侠 于 29-4-2006 01:29 AM 发表
《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提到演義時說「七分實三分虛」,但「實」的部分連五成也沒有。演義裡移花接木者甚多。並且最精彩的部分俱是虛構。
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 ...
謝謝樓主分享... 讓我獲益良多 |
|
|
|
|
|
|
|
发表于 9-9-2006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德新书 于 26-5-2006 07:23 PM 发表
话不是如此说,五胡时符坚想消灭东晋,起了九十七万的兵力攻打东晋,东晋方面由谢玄,谢琰率领八万兵力抵挡,结果呢?东晋的八万兵力胜了符坚的九十七万兵力。有时候兵力多不代表一定获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据<三国志。袁紹傳>:``袁紹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
世语曰:绍步卒五万,骑八千
从以上三个来源,虽然世语的记载与其他两个有出入,但它们都同时指出袁紹的兵力都没有七十万之多,大概的兵力都是在于十万到十一万之间罢了的
ps:如有不对请孟德版主指点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三国志不尽信,不把三国志当正史 |
|
|
|
|
|
|
|
发表于 10-1-2008 04: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百度
由於王莽的政治腐败,加上全国规模的战乱,人口实际数远远低於政府所掌握的户籍和人口
数,据”东汉会要”记载,那时十人中只有两人幸存下来。汉光武帝统一後,在西元57年时,
户数是400万户,人口是2000万人左右,到西元105年,人口虽不及西汉最多的人口数,但也有
900万户人家,5000万人口。
东汉末的战乱发生前,估计全国有1000万户人家,人口达超过5000万人。但因黄巾贼起义和诸
侯之间的纷争,使人口急遽下降,到了三国时代,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为激烈ˋ残暴,以致
再蜀ˋ吴之灭时,根据其蜀ˋ吴的士民簿记载,吴国人口230万人,军队23万,官吏3万2千人。
蜀国人口94万,军队10万2千人,官吏4万。根据史料记载,西元263年,魏国人口是443万人。
魏ˋ蜀ˋ吴的人口比例为6:1:3。三国总人口为767万人。
我倒很好奇当时的总人口有没有一千万
|
|
|
|
|
|
|
|
发表于 10-1-2008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的西蜀那来得75万大军??
用逻辑来推断就知道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