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58|回复: 2
|
新疆海鮮征服全球饕客味蕾
[复制链接]
|
|
|
很難想像「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新疆沙漠,如今盛產三文魚(或稱虹鱒魚),新加坡10月間舉辦的新疆三文魚品鑒美食節,天山融雪養殖的三文魚與東南亞香料融合後,讓新加坡主廚和食客食指大動。
陸養海鮮 深層次產業創新
新疆位於大陸西北內陸,有「離海最遠的地方」之稱。這麼一個酷熱、乾旱、少雨的地方竟搖身一變成為「水產勝地」:從濕潤的伊犁河谷到「火洲」吐魯番,三文魚養殖與深度加工的產業鏈不斷完善;南疆戈壁以「鹽鹼地改良+冰川雪水+生態養殖」模式,讓沙漠鹽鹼灘養出南美白蝦、澳洲淡水龍蝦、石斑魚等鮮味。
2024年新疆水產品年產量19.65萬噸,同比增長6.8%,特別是三文魚產量顯著增長。2025年新疆將成為大陸最大三文魚養殖省區,產量達到大陸生食三文魚的30%。新疆魚蝦不僅幫本地民眾實現「海鮮自由」,銷售網絡覆蓋大陸一、二線城市,還銷往食品安全標準嚴苛的澳門、新加坡等地。新疆在「瓜果之鄉」、「大陸棉倉」之外再獲「海鮮大省」美譽。
新疆的「陸養海鮮」之路,帶來深層次的發展創新思考。首先是打破偏見,重新盤點整合資源。新疆雖然遠離海洋,但天山、崑崙山、阿爾泰山孕育了數萬平方公里冰川。冰川融水賦予新疆宜漁水域灘面積4600餘萬畝。新疆三文魚主要產區在伊犁,三文魚養殖在雪水彙集的水庫網箱中,雪水溶氧豐富,水溫常年保持在20℃以下,適宜開展規模化的大水面生態養殖。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正是選址於此,成為首屈一指的三文魚龍頭企業。
南疆地區的鹽鹼地,也被大陸科研人員打破常規,變「廢」為寶,改造為適合海蝦海魚的「人工海水」。山東科研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區推動改良鹽鹼水,利用地下淡水與葉爾羌河水調配,創造出PH值7.5-8.5的理想養殖環境,破解「沙漠養蝦」難題,讓澳洲小龍蝦在沙漠安家。該模式正向甘肅、內蒙古等地推廣,為大陸1.5億畝可利用鹽鹼地帶來新蛻變,也為中亞等地綜合利用鹽鹼地提供參照。
其次是善用科技,為綠色高效養殖做支撐。吐魯番地區的三文魚養殖採用先進的陸基養殖模式,將三文魚集中飼養在養殖箱桶裡,地下冷泉水5小時循環一次保證低水溫,高效水氧混合技術增加氧氣含量,極大突破養殖的地理空間限制。這種方式也令吐魯番成為新疆新崛起的三文魚供貨大戶。
科學養殖 產業鏈越滾越大
新疆三文魚已獲全球水產養殖聯盟、全球食品安全、無抗生素產品等多項認證,這有賴於現代化科學養殖實踐。「清汙機器人」搭載聲納系統、成像系統和積汙系統,可潛到水下精準定位行走,把水中的魚糞和殘餌回收上岸。新研發的生態環保網箱養殖技術,可精確投喂、有效降低養殖過程中汙染排放、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再者是重視深度加工,推動漁旅融合等產業創新之路。新疆三文魚絕非僅僅是一條「魚」而已,而是一條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的產業鏈。除了銷售三文魚鮮切、速凍和預調理等初級加工產品,新疆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寵物食品、化妝品、保健食品、醫藥原料等延伸產品,探索一條依托現代養殖技術、實現資源綠色高效開發的產業之路。
新疆是熱門旅遊目的地,這幾年「漁旅融合」之路也愈加清晰。搭乘「新疆海鮮」話題熱度,有的地方正打造三文魚漁家村、澳洲龍蝦垂釣園;有的準備啟動「工廠旅遊」,吸引遊客進入三文魚加工廠和養殖基地互動體驗。
新疆三文魚不但在東南亞、中東、歐洲開拓新市場,更突破地理經濟邊界的限制締造「陸養海鮮」奇跡,展現大陸農漁業在資源稟賦受限地區的產業創新。 |
|
|
|
|
|
|
|
|
|
|
发表于 15-11-2025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cw9988 于 15-11-2025 08:48 AM 编辑
还是養殖的, 不是野生的能有多好?新疆三文魚比不上Cherry Trout(sakura masu)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1-2025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