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回复: 0
|
寻找《阿赖耶识》之路(四)
[复制链接]
|
|
论文大概完成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剪,主题是《寻找阿赖耶识之路——从五识到第八识的佛性觉醒图式》,一共分为十个篇章,完成这一个主题后,我大概会再写一篇如何利用《阿赖耶识》来解读一些比较普及的经书,譬如心经,金刚经这类,又或者会跨教派解读老子,庄子这里道家书籍。
今天分享一点开胃菜,分享十个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空空院的五觉谜语
一天,明澈问:“师父,世间万物,是真是假?”
法远微笑:“你听得见风声,看得见月色,摸得着石头,可这些都是外觉。”
“那我怎么知道什么是真的?”
法远指着池水:“水中月,眼中景。若只知看,不知看者,便永远为影所惑。真正的觉,不在五觉。”
“那在哪里?”
“在第六觉、第七觉,直至阿赖耶识。你得学会闭上眼睛来看。”
种子在谁的心田
明澈又问:“师父,佛从哪里来?”
法远抬头望天:“昔日释迦牟尼撒下种子,不在土中,而在心田。”
“心田不是我自己吗?”
“是你,也是众生。种子落在阿赖耶识中,会沉睡千劫,也会一念觉醒。那佛种,是觉悟的种,不是知识的种。”
“我若得种,是否能成佛?”
“种虽入心,须得灌溉。否则,只是沉睡的梦。”
那条细细的线
清晨,明澈闭目打坐,忽而道:“师父,我刚才看不到,也听不到,却好像还在想。”
法远点头:“你已靠近‘无意识’。”
“我见五觉如断线的风筝,只剩一条细丝相连。”
“那便是第七识通向阿赖耶识的线。多数人看不见它,就如同鱼不知水。唯有极静,方能觉此丝。”
“若我沿丝前行,会去哪里?”
“去你从未醒来的梦里——那里,也许你曾为蛇、为鸟、为火山。”
水里的月亮,不是真的月亮
傍晚,小和尚问:“师父,若我所见皆虚幻,那我如何生活?”
“你仍要吃饭、穿衣,但不执着它是真。因为你的本体与环境,都会骗你。”
“那谁不被骗?”
“菩萨、佛、阿罗汉。他们已知这世界如画,笔在自己手中。”
“那他们还画画吗?”
“有些画,有些只看。真正的觉者,知水中月不是真月,也能欣赏它的美。”
镜中人是谁?
明澈站在庙中铜镜前发问:“师父,我见我,但镜中的不是我。”
“你所见,是你本体的外观。意识认定它是‘我’,便起了执。”
“那我是谁?”
“你是意识的流转,是阿赖耶识的过客。若你能不执镜,不执形,镜中人便消。”
“可我还在。”
“那是‘观者’的你,不是‘形者’的你。”
醒来的不是你
“师父,”明澈凝思,“若我一路修行,是否最终便不是我了?”
“是也不是。你仍为你,但不再是‘现在的你’。”
“听起来像死了。”
“不,是涅槃了。就像蝉蜕壳,壳还在,蝉已飞。”
“那之后呢?”
“之后的你,会选一副更适合修行的壳,继续。若无壳可容,便无所住。”
时间盒子里的法语
“师父,佛怎能涅槃后还教化人间?”
法远笑道:“时间对佛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口盒。”
“盒子?”
“是。他能将教法藏于时光,让后来者有缘者听见。”
“那我现在听您讲,是他当时说的吗?”
“是,也不是。你心中的佛种在听,而说话者只是因缘。”
借来的拐杖,终须放下
“师父,有人念佛,求佛加持,是不是外道?”
“若借佛力助行,不忘本心,是善巧;若全靠佛力,不立自心,是外道。”
“那佛为何要加持众生?”
“不是加持,是共振。如同灯灯相照,不离自光。”
“我若执拐杖不走路,便永远依靠?”
“正是。他力是风,自己是帆,风再大,帆破亦不能行。”
梦中梦的门
明澈问:“若我今世只知自己是人,那打开阿赖耶识的我,会是谁?”
“是你,也是你曾为的蛇、鸟、星辰。”
“我会害怕吗?”
“会。但也会自由。因为你终于不只是一场梦,而是梦中醒者。”
“那门在哪里?”
“在你不问处。”
庙后的树,也在修行
最后一个清晨,明澈不问了,只望着庙后那棵老树。
法远说道:“你在想它是否也修行?”
“是。它静,长,顺四时,不争不语。”
“它的阿赖耶识很深吗?”
“很深。若它有缘,一叶之落,也可觉醒。”
明澈微笑:“那我也是一棵树,只是刚抽芽。”
法远点头:“待你长成,也有人,在你树下问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