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山东省日照市一处资源回收站近日出现2门年代久远的大炮。(图/翻摄自微博)
大陆山东省日照市一处资源回收站近日出现2门年代久远的大炮,莒县交通运输局驻阎庄街道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慧眼识珍宝,认为这2门大炮很可能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物,急忙拍了照片请爱好文物收藏研究的好友盛桂熙鉴别。经过专家鉴定,确定是价值宝贵的古文物,使之成功归藏莒州博物馆。
综合陆媒报导,井庆勋当时无意间发现,搞废品收购的村民徐善河在收购站前摆放了2门古代大炮,他上前仔细一看,是清康熙八年制的红衣大炮,急忙拍了照片,请好友盛桂熙鉴别。盛桂熙一看,认为是真货,立即上报给莒县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于文国,以及莒县莒国古城管理服务中心学术研究交流部部长刘云涛。
随后,盛桂熙赶紧联系井庆勋,等待他们前往查看。经过于文国、刘云涛、盛桂熙等人现场鉴定,确定2门大炮是真品,当日成功入藏莒州博物馆。据了解,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其原型是16世纪欧洲人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被仿制。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不过,由于「夷」字犯了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载入清朝官书《钦定大清会典》。据悉,这次发现的2门红衣大炮属于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
353年古董流落山东回收站 「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保存完好
▲山东资源回收站发现康熙年间红衣大炮。(图//翻摄 潇湘晨报)
大陆山东日照莒县阎庄村一处资源回收站,发现两只生锈大炮,回收站老板原本以为是废铁假货,没想到竟然是353年稀世珍宝,清康熙八年制造的「红衣大炮」。
综合陆媒报导,第一个发现旧文物的人是该村的第一书记井庆勋,当时在巡查驻村资源回收站时,偶然发现门外摆着两门大炮,炮身有「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样。
据了解,这两门大炮是老板按废铁收的,准备报废。大炮保存良好,由于底盘很新,谁也没想到是353年老古董,以为是假货。
▲炮身有「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样。 (图//翻摄 潇湘晨报)
仔细观察炮身纹路和上面的文字,井庆勋意识到这可能是康熙年间制造的红衣大炮,马上拍照后传给文物收藏研究的专家盛桂熙。经过鉴别后认为不像是假的,立即上报给莒州博物馆和莒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交流部。最后专家鉴定为真品,和回收站老板沟通和协商,两门流浪百年的古董大炮收藏莒州博物馆。
历史记载,「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原型是16世纪欧洲人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被仿制。
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了多种大炮,包括轻型大炮「神威将军」,中型大炮「神功将军」,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
这次发现的两门红衣大炮,就属于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它的原型是16世纪欧洲的一种火炮,明代时被引入中国。
图文摘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