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1|回复: 0

你还能呼吸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6-2020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当事人和旁观者的感情与想象力是能否引发同情的重要因素。前不久,美国警察跪杀黑人的视频激起了美国各大城市的抗议、暴力活动。人们看着被跪杀的黑人,内心不由得生起同情。在被怀疑用假币就要被扼杀的社会里,我们不得不相互问一句:你还能呼吸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快帆app就可快翻回国,与国内的朋友交流此事。

黑人被跪杀事件、以及之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都引起了人们的同情,人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叔本华说,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即物伤其类,同情他人同时也是在关心自己。而痛苦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同情的角度也因此不同。我认为,同情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同情经历:对外界给人的影响、人的遭遇的同情。

如看到新闻“农学院学生因游人采摘作物而无法顺利毕业”时,不仅不会发笑,反而会感觉到愤怒。看到形容生活的文字、图片、视频表示“太真实了”的行为也在此列,虽然不一定是表示悲伤的同情。

这种同情可以说是最广泛的,一条短短的跪杀视频就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使人震惊、心情低落。

2.同情感情:对人对外界的情感反应的同情。

如安慰伤心的朋友、与开心的人同乐、看到他人愤怒后理解并转而愤怒,加入人群,比如这次对美国政府的谴责。

这种同情在某些场合下和上一种同情是相反的,看到一个人悲伤,人们会想到事出必有因,但更要紧的是稳定对方的情绪。

3.同情理性:对人从被外界刺激到决定反馈的过程的同情。

如看到迷惑的民众感到焦急,另一个黑人吵架的视频就是如此:成年黑人反对年轻黑人加入暴乱,因为这无济于事。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赞赏你的态度,保护你的权利”也是对理性的一种同情——如果不同情对方思考的地位,那么自己思考的自由也可能受损。

此三种同情有相互交叉之处,几乎没有哪种是单独发生的。如观众看到《寄生虫》中众人狼狈回到被水淹没的家里一段时,既同情一家人的遭遇,也会理解女儿不去帮忙却蹲在马桶上抽烟、放弃一切的情绪。

在这三种同情中,更容易被察觉到的是前两种,因为它们相较第三种更直观,但对人理性的同情也绝不能忽视。人类是社会生活的生物,同情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跪杀视频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与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用快帆app与国内朋友交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让我们相互同情,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8-2025 01:41 PM , Processed in 0.14879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