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转移到越南了?外媒:中国到了更追求"质量"而非"数量"阶段
一直以来,Made in China风靡世界,如今“XX制造”似乎开始“崭露头角”?一众低收入国家,包括印度、越南、印尼等似乎正在复制中国制造的奇迹。在过去的2018年里,印度和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携手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中国曾经以低成本制造业,长期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也在逐步提高,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渐变得“昂贵”起来。中国正在经济结构转型,渐渐退出那些低技术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近些年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终于令中国也拥有了足够的自主性,不必依靠外企维持经济。 很多工厂已经大批迁移到了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以越南发展最为迅速。因此有人认为这个东南亚小国将非常有可能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虽然有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出于成本管控的考虑向越南转移,此外该国在对外出口结构上与中国的相似性也是其增长具有潜力的原因之一,但越南短期内并不能撼动中国在全球市场的贸易地位。 
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经济总量较大,主要工业产品的产值居世界前列。而越南离“世界工厂”还很远。因是其经济体量小。以2017年数据看,越南GDP达到2160亿美元,与我国GDP总量排名第17、与越南相邻的广西相比还弱一些,而广西的人均GDP更是远远高于越南。2018年越南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450亿美元,也只是与中国一个沿海省区的进出口额相当。越南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定分量,特别是能够在世界贸易格局中起到引领作用,仍然是十分遥远的。 
此外,根据越南经济政策研究所所给出的官方数据,越南的劳动力生产力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突破,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准都是限制其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2017》,在138个国家中,越南劳动力市场效率仅仅排在了第63位,而中国排在第39位。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东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近几年的越南已经有着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其工资的涨幅便是最为直接的体现。 
由于国家规模较小,越南即使在服装、纺织、电子产品等少数产业目前占有世界生产和出口的较大份额,也难以像此前的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那样在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主要工业领域都成为世界主要的生产者和出口商。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越南更可能成为某些产品的“全球生产车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当然,或许未来中国可能被东南亚制造业取代,失去“世界工厂”地位。但经过40年的发展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廉价劳动力和设备齐全的低端制造业“世界工厂”的转换,而且在国内需求的推动下,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加上国家政策的驱动,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近日,引自欧洲时报网:有外媒认为,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今形象正在改变,“世界工厂”的名号会被谁替代呢?欧洲数字经济智库 IDATE DigiWorld的副总干事让-多米尼克·塞瓦尔(Jean-Dominique Séval)则认为,与其说“世界工厂”的名号被他国取代,倒不如说中国已经越过了“世界工厂”这一阶段,进入了“专利工厂”阶段。 2018年,中国在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认为:虽然目前还不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与美国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将会在未来两年超过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