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同性婚姻议题或爱家反同公投讨论十分热烈,许多人认为同志不自然,本文将透过生物学观点探讨同志是否“自然”。少见或不了解能否将之归类为不自然?其实,自然界中同性恋是相当普遍的存在。
透过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发现相当多的物种都有同性恋行为。加拿大生物学家布鲁斯·贝哲米就曾在在1999年发表了一分有关检阅接近1,500个动物物种同性性行为的文献,相关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
根据维基百科,人们熟知的长颈鹿、企鹅、美洲野牛、绵羊等等都有同性恋(有8%的公羊在雌雄皆充裕的环境下还是选择雄性作伴)。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的南极企鹅园有着数对同性“夫夫”,它们甚至还成功领养并孵化了小企鹅。
另外,人们较为熟悉的狮子、黑天鹅、海豚、倭黑猩猩等等,皆为研究证实有同性恋的动物。
德国的同性恋企鹅情侣最后得以双宿双飞,还负责帮母企鹅孵蛋。
以生物学的观点而言,同性恋是一种近似“合作生殖(cooperative breeding)”的行为,同性配偶以提供照护等等方式,能协助族群繁衍更加顺利。
若认为因同性婚姻导致少子化则是杞人忧天了,少子化的问题是起因于整体社会经济等,导致占人总口90%以上的异性恋生少或是不生,与总人口中不到10%的同志其实并无关系。(更何况真的要求子,也是能以代孕、人工生殖等等方式。台湾现况是已有数百对同志配偶以这些方式拥有小孩了)。
看完本文,若亲友再提到同性恋不自然,请记得告诉他们,“自然界中,同性恋一直都存在着,只是生物老师没教。”
切记,自然界中上千种生物有同性行为,却只有一种会恐同,那就是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