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1|回复: 1
|
【武編週記】武術書籍的利弊和閱讀方法
[复制链接]
|
|
武備志
撰文:李開泰
2018-11-20 20:31
大家好,我是編輯J。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書呆子」,因此我家中收藏了大量武術書籍,尤以中國武術最多。曾有同學和同事便問過,究竟它們對學武有沒有用。又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像武俠小說的主角般,單靠看了某部絕世秘笈,就能擠身高手之列?
文字的先天侷限
其實這條問題,本身就已經隱含著另一個有趣的課題,那就是「學武是否必定要師傅」?更準確地說,學武是否一定要有專家在場指導?按現代的資訊科技來看,學武的途徑著實比過往為多,例如著名的巴西柔術學校Gracie Academy,就曾經推出過一個網上課程。學者還可以將自己的表現拍成影片,交予該校的導師審核,以此考取藍帶(雖然有很多爭議,也引來很多人的負面評價)。
沒有參加過這個課程,又不是巴西柔術的習者,自然不好評價。事實上,如果習者是以高水平的比賽為目標,那就必需要一個穩定的訓練團隊,以及長期的對賽練習,這是任何遙距課程都無法取替的現實(甚至應該是每個人的常識)。但對一般習者來說,能夠擁有一個更為彈性及系統化的學習平台,確實愈來愈重要。單就這點嘗試來講,Gracie Academy便應記一功:
(或者也可以想想其他「大神」的網上付費教學系列,它們就沒有引起那麼大爭議,主要原因是那些教學沒有「升帶系統」)
然而,縱使學武可以有不同的途徑,但武術書籍是否有效則屬另一回事。最基本的問題是,武術書籍難以表達出每個動作的細節,它們只能通過有限的圖像,再輔以簡單的文字及標示作解釋。倘若動作的線路較為複雜,或包括著不同的轉折位及應用場景,那編輯J認為影片的學習功效,絕對要比書本大得多:
「虛領頂勁」是內家拳的公理之一,但究竟要脖子挺直還是放鬆領起,則各有說法。圖為天津張烈老師,他就是支持挺脖子,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IFG6Gg
(以【武備志】介紹過的「巴西踢」為例,其動作核心之一是在提膝誘敵後,脫力甩出小腿進攻。若要清晰表達好這個轉折的時機,編輯J相信動態圖Gif及影片會是更好的呈現方式)
武術書籍的另一個缺點,則涉及到習武者的個人差異。即讀者對文字的理解,可能會跟原作者產生重大偏差。以太極拳為例,基本上每一部太極拳的專著,都會提到「放鬆」這個概念。但究竟要如何放鬆,又該放鬆到何等程度,卻沒有具體的標準。結果很多人都將放鬆理解成「無力」,或直接全身體放到下肢,造成膝蓋勞損。這點有時亦非原作者之過,畢竟這類概念本身就很難解釋清楚。如果有指導者在場的話,就可以立刻由他校正動作;若然是自行消化文字,那少不免會出現此等落差。
最後,武術書籍的專有詞彙,很容易隨著不同的時空產生歧義,這點以古譜尤為明顯。例如內家拳經常提到的「虛領頂勁」,大部分的武術書籍都會將之解讀為頭部微微領起,仿似承托著一件虛物般。但編輯J就曾經看過另一種解法,指「領」實為傳統中式褂子的「立領」,故此「虛領頂勁」就是要習者挺起脖子、再將下巴微收,令後頸完全接觸不到衫領。兩者的內容可謂有著天壤之別。
編輯J並不是要指責大部分人都練習錯誤,而是想借此證明不同的武術流派,對同一份古譜都可能存在著各自的解讀方法。事實上,在重視「口傳身授」的舊社會,古譜確實有機會出現筆誤、變體等問題,習者宜應小心處理。
得藝回來好看書
既然武術書籍並不是良好的學武媒介,那是否代表它們就沒有任何意義?編輯J認為,要體現出武術書籍的價值,關鍵是要先弄清楚它們的定位。即武術書籍的主要讀者,不應是「空白一片」的門外漢,而是已經具備著一定基礎的習者。那麼他們看書的時候,就能憑藉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分析。就算書本的內容偶有錯失或含糊之處,他們也不會輕易深陷其中。
當習者達到這種水平之後,編輯J就有信心他們可以看出那些辭彙背後的機理,並進一步理解自己乃至其他流派的方法論。屆時他們就可以透過閱讀取長補短,發掘到書本的真正價值,這就是古人所言的「得藝回來好看書」。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種閱讀態度會否將武術書籍的功能收得太窄,令普及類型的作品再無用武之地。對此,編輯J同樣認為是個定位問題。即普及類型的書籍,其主要目標應當是引起門外漢研習該門武術的興趣,而非傳授任何過於繁複的動作。
總括來說,出版者不應鼓吹單單透過書本,就能教出一個武術專才。他們應當如實告訴讀者,習武所需要的時間和專業技巧,再誘導他們找到相應的師傅或教材。讀者亦必須釐清自己的水平和目標,然後按著實際情況閱讀相應的書籍,這就是編輯J對待武術書籍的態度。
今次就這麼多,下次再跟大家交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1-2018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