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6-6-2018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6-6-2018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G那个四党枪口一致对外;现在内阁名单是大家各吵各的,没那么容易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8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盟政府的完整內閣名單拖宕月余,實屬罕見。委任內閣部長是首相的絕對權力,向來是首相說了算,但也得衡量諸多因素,更包含無數的勾心鬥角宮心計。政壇消息得悉,最大的悲劇人物會是行動黨霹州主席兼太平區國議員倪可敏。
第一輪委任部長時,馬哈迪委任希盟4黨黨魁即副首相兼和婦女部長旺阿茲莎(公正黨)、內政部長慕尤丁(土團黨)、財政部長林冠英(行動黨)和國防部長末沙布(誠信黨)。
以上陣容是從盟黨和黨職作考量,與能力和背景有落差,例如林冠英有貪污官司在身、末沙布是烹飪藝術系畢業,存有爭議,但馬哈迪必須這么安排,以彰顯4黨平起平坐的合作關係。
接下來委任10名部長,才顯出馬哈迪的匠心權術。當中阿茲敏繞過希盟最高領導層,自行覲見雪州蘇丹並宣誓出任雪州大臣,最終卻被馬哈迪“委以重任”出任經濟部長,阿茲敏被逼放棄大臣職的肥缺,灑淚到中央“救國”,順便制衡未來首相安華。
行動黨獲分配3席,即交通部長陸兆福、人力資源部長古拉和多媒體部長哥賓星,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土團黨和誠信黨沒有華印裔議員,而資歷較深的議員只有這兩名印裔火箭領袖。
這導致第一個悲劇發生了,僧多粥少,選前獲得林冠英金口祝福的部長人選倪可敏,在第一和第二輪的陣容都被“割愛”。
只剩倪可敏成為“遺珠”
第三輪內閣名單遲遲無法公布,是行動黨和公正黨內部在“掙扎”或爭奪。眾所週知的是,倪可敏與古拉分屬兩個派系,相互傾軋,如今古拉當了部長,倪可敏豈能居于“政敵”之下,只有部長寶座才能讓他“平衡勢力”,絕對無法接受副部長職。
新政府的內閣“塑身”減少部長,要顧及各盟黨和州屬的需求,霹州行動黨已佔一席部長,再加上倪可敏的種種小動作和不良紀錄,最終面對悲劇下場,雖然他兼任州議員,但霹州內閣已成型,如今回頭太難。
林冠英選前豪氣推荐了陸兆福、倪可敏、張健仁和劉鎮東當部長,陸兆福已官拜部長,作為東馬代表的張健仁也沒有懸念,只剩倪可敏時不我予而成為“遺珠”。
至于劉鎮東雖敗選不敵馬華署理總會長魏家祥,但他在帶動整體選情功不可沒,論功行賞應賦予重任,而且他之前沒有派系負擔,若是受推荐為上議員當副部長,也沒有爭議,不像倪可敏會覺得很丟臉。
劉鎮東獲得重用是喜劇,但只望他不會被委為教育部副部長。早前他接受報章訪問時說:“希望大家打破傳統思維,華小不是華人的學校、國小也不是馬來人的學校,華小是馬來西亞人的學校,只是以華文來傳授馬來西亞人的價值。若未來華小有三分一的非華裔學生和老師,並沒有問題。”
華小教導知識和價值觀,也肩負傳承中華文化的思想和道德觀,非華裔教師要如何耳濡目染去傳承中華文化思想,有待專家學者去研究,可是,把華小變成“馬來西亞學校”之后,華小是否還存在,必須三思。(中國報評論:戴志強) |
|
|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8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8 12:1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