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88|回复: 2

由「佛家拳」到「蛇形刁手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2-2018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賴家俊
文章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在電影《蛇形刁手》中,成龍在蛇形門長老白長天(袁小田 飾)學來的蛇形拳,融入了他在蛇貓搏擊中學領悟的貓爪功,以「蛇形刁手」戰勝鷹爪門宿敵。現實中,「蛇形刁手」作為南少林拳分支之一,源於南派「佛家拳」,亦曾有師傅在香港設館授徒,今次為大家介紹這門武術源流 .


由「佛家拳」而起
蛇形刁手門源於南派「佛家拳」,南派佛家拳源於福建莆田少林寺,由第三代傳人梁天柱正式命名。在香港以第四代傳人梁家芳一門最為人所認識,而梁天柱以前的記載,則多缺漏,師承記載不一。
據載清中葉清廷火燒莆田少林寺,有自稱「道陀禪師」的僧人逃難至梁家村,遂教授梁氏族人拳法。梁氏族人後避戰亂,由福建遷至廣西一帶,到祖藉廣東羅定人梁天柱(又名梁芳伍,1877-1972,生於廣西岑溪 )一代,梁天柱早年跟邱龍光習武洪拳,後又隨梁少莊習三年蔡家拳,功夫大有進展後,再拜梁榕勝學「佛家拳」,並在廣西一帶闖出名氣。而另一說法,則指梁天柱隨邱龍光習洪拳、跟隨梁少莊所習為「佛家拳」。

梁天柱
總之,梁天柱習洪、蔡、李、劉家等功夫後,亦習得莆田少林拳術,並正式將拳法定命為「佛家拳」,在兩廣一帶闖出名氣。民國十七年,梁天柱憑一身好武功贏取南京全國國術擂台賽第三名。現在在中國大陸,則以「梁家拳」形式傳流,而在台灣則多稱為「廣西少林拳」,以別於其他「佛家拳」系。
佛家拳,在上肢十分重視拳、掌、爪功的訓練。而下肢則注重樁功的練習。拳法套路如佛家拳有小連環、猛虎下山和十八羅漢,並有飛龍棍、雙刀等多種器械套路。



在香港扎根
佛家拳在香港傳播主要靠第四代傳人梁家芳。梁家芳,名池,出生於於廣東羅定。五歲隨五伯父習洪拳。後改隨二伯父梁天柱習佛家拳。更從中央國術少林門門長馬耀甫處學得鐵腿、雜三家武技於一身。因為政局動盪、逃難至香港,並從佛家拳中取其中「蛇形刁手」套路名稱,改名「蛇形刁手門」,以別於同時已在香港的「佛家拳」系統,初在粉嶺授徒、後移至九龍深水埗。

成龍的「蛇形刁手」
直至1970年代,在香港仍有教蛇形刁手的有方策銘、梁庭錦。據香港掌故專家沈西城所說,當年電影人吳思遠想發揮成龍翻騰挪躍技藝,得悉「刁手」有類似特點,香港亦有人開館授「蛇形刁手」,遂開拍以此為題材電影,更邀師傅來示範,因為電影武術與真實武術不一樣,所以跟袁和平商議後,將招式中較硬的功夫減去,加入一些北派中靈活的技術,以改成較符合電影觀賞要求,結果成龍憑這套電影大紅!
可惜此門並無其他文字記述承傳,筆者只能從各類掌故文獻或網上舊人回憶中,尋找上述僅餘在香港發展資料,讀者如有進一步資料,歡迎提供。

參考資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2-2018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蛇形刁手門在台灣

南   魁

壹、前言

台灣的國術社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可以說是成為了整個大陸的縮影,從北拳、南拳、內家拳、少林拳、象形拳等,幾乎該有的台灣都已經包括了,而這些現象都源自於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一些大陸早期的老拳師,這也使得台灣的武術傳承有了多元化的趨勢與特色,但也使得整個國術界中各具有的門派特色產生了質與量的變化,互相融合雜會,變得模糊不清,美其名,百花齊放,截長補短,互通有無,文化大躍進,實則百穢雜成,濫竽充數,本質流失,每況愈下,實是我們當輩練武之人,應予以警惕、借鏡。

台灣的拳術,早期皆是由福建一系所流傳下來,並有所謂的五種台灣土拳,分別是太祖、永春、達尊、羅漢、大聖等五大家,依歸類應是屬於南拳體系支列,而在大陸佔多數南拳流傳大支的粵派武學,卻鮮少傳承,直至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多數兩廣部隊退伍後流入民間,才漸漸受到台灣新一代的學武者所喜愛而漸漸普及,尤以洪拳為甚,但現普遍流傳於台灣一派的洪拳其留給後世的問題及疑點卻很複雜,從其拳法特色、流傳內容及傳承體系等,一切都非常的模糊不清,難加分斷,可以說台灣傳承的洪拳,全世界之中,只有台灣有,這可能是傳承者的教學心態與傳承者之間的理念問題所導向,但由於積風成俗,習以為常,其傳承就如此漫佈傳承於台灣。

廣西少林拳,其技法特色屬嶺南粵派一支,相傳廣西少林拳之宗脈源於福建省莆田縣西九蓮山下天尾鎮林山村的林泉院(又稱南少林寺),因而其技法保存著非常古樸的南拳特色,並擁有完整的鍛鍊程序,而其傳承的體系也可追究至清朝中末期,現今於世界五大洲之中,更不乏遇見其再傳承的子弟,可謂桃李滿天下,而現今在台灣的傳承發展概況,將敘述如後,雖欲盡力於此份報告之客觀論斷,與事實描述,但因天資愚鈍,加以學術涵養不豐及思慮不深,報告中錯謬、疏漏之處,在所難免,祈望長輩先進能不吝教導、指正。

貳、資料收集

本篇報告,主體以口頭的鄉野調查訪問,並於電腦網路上收集相關資料,藉以綜合判斷論述,以求證報導的客觀性及可信度,再輔以早期功夫雜誌《當代武壇》及其他功夫書籍及文史獻的紀錄佐證,以求報導完整,但美中不足之處,仍嫌不夠廣泛,有閉門造車之慮,且欠缺整體性及計劃性的調查訪問,實乃希望借拋磚引玉的作用,廣邀群賢著作,以期為台灣武術史能更盡一番心力。

參、廣西少林拳概說

以引述電腦網路上一篇有關此拳種的其他流支的所傳佈的相關資料,以代述此廣西少林拳的淵源來歷,分述如下:



<<佛家拳淵源>>

 

南少林武功脈絡源遠流長。佛家拳之宗脈源於福建省莆田縣西九蓮山下天尾鎮林山村的林泉院(又稱南少林寺),武功以唐代河南省嵩山少林寺為宗脈。據佛家拳《點穴秘訣》序曰:康熙年間火燒莆田少林寺,逃下山自言為“道陀”禪師的和尚躲到梁家村授徒。梁氏族人均稱此拳種為佛家拳。

三十年代,南少林佛家拳掌門人梁天柱(即梁芳伍)以南少林佛家拳奪取了南京全國國術擂台賽第一名。(廣東武術史冊有記載)。

梁天柱生前與徒弟及族人云:梁氏人原系福建人,拜林泉院清芳禪師習藝,清芳禪師俗原名方大洪,是南少林武僧,後因清廷火燒少林寺,避禍而取與“大洪”近音之“道陀”為名,到梁家中躲避清廷追捕。“道陀”禪師將武功傳給梁榕勝,而後所教之武功便在梁氏家族流傳至今。

梁氏族人曾於避亂時遷往廣東南雄,繼而遷羅定再至廣西岑溪,又由岑溪分支到廣西北流。 南少林佛家拳又名南少林俗家梁門武功,在香港稱之蛇型

刁手,由香港同門梁家芳傳授。經近代同門數十年努力,佛家拳得以長足發展,成為現代武林中一個有相當影響的武術派系。

南少林宗脈來源北少林,起於隋唐亂世,作為護寺武功,自十三棍僧救唐皇(李世民)之後,少林寺武僧得以發揚。唐以後,歷代名山大寺均有護者武僧,少林寺武僧派往全國各大寺院,成為傳統的護寺僧,約在宗代初(宗前唐後),北少林在福建莆田林泉院得以生根發展成為南少林宗脈。

清朝入關後,明末大量遺臣、貴族紛紛循入空門為僧為尼,在全國各大寺院組織反清復明活動,并且成立洪門邦派組織,尤以南少林莆田林泉院為據點,廣州海幢等寺及韶關南寺、清遠飛來寺均為南少林武功傳播洪門之地。

自康熙年間火燒少林寺後,少林僧俗同門星散四野,流落廣東廣西等地。 貳佰多年來,南少林傳於俗家,影響遍及海外,傳人多多,道、佛、儒習之,戲劇界以之為功底,目前香港及海外武星無不或多或少受南北少林武功影響,有不少成為一代動作片紅星,南北少林武功根源在於唐代武術文化,是中國武術中之珍寶。佛家拳是北少林移至南少林而後流傳於民間的一大武術門派,在中國武術界中有一席之地,目前廣州成立的佛家拳會和江門成立的佛家拳總會便是其中的傳人。

<<南少林佛家拳掌門人梁天柱簡介>>



梁天柱,乳名芳伍,書名天桂,出生於1877年9月14日,因上南京比賽時出榜登報,執筆錯寫梁天柱,事後要求改正,領導人說,此名全國已公佈,無法更改,且“柱”比“桂”字意義更好,結果就取名天柱.

梁原籍是廣東省羅定縣附城三踏祠,先祖移居廣西省岑溪縣水汶鎮塘秀村,他在此出生於貧農家庭,塘秀村比較富裕,村中設有文武館公費學習,為培育子弟成名為族人爭光起見,天柱因家窮伯父又吸鴉片煙,攪到家境不堪設想,因此,天柱發奮做人,勤奮苦學,日習文習醫,夜習武,從十五歲開始練武,此時聘請邱龍光武術師住教三年(洪拳)後又請梁少莊武師住教三年(蔡家拳),經六年苦學,聞雞起舞,功夫大有進展,後因家境不好,出門謀生,闖蕩江湖,一來尋師訪英雄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了自己的武技水平,二來接館授徒維持生活,日間訪英雄拜師(梁榕勝)學藝(佛家拳),夜間授拳,過去社會,每到各地接館時,都要與當地武術老前輩或武術愛好者,交過手橋,勝者留,敗者去,由於他武術精湛,且樹雄心,夠膽量,所到之處都獲勝,雖然年紀不到卅十歲,在岑溪,蒼梧等縣地都已聞名,武術利害,後來各地紛紛來信聘請任教,分身不下。

梁廿八歲與李氏結婚,生下三男一女,長男鐵英、次男鐵漢、三男鐵坤。梁20─50歲的30年當中行走江湖,都是以行醫,授拳為生,一向來講武德、醫德,救死扶傷,遇到困危之病人,施醫贈藥。

民國十七年,梁五十一歲時參加南京全國武術比賽,過去是擂台比賽(現在是表演賽)考生共一千二佰多人,分三項:拳、棍、刀三種,他總分最高,但出榜時排列第三名,後來我南方各省領隊找其主考交涉、無效,在黑社會辦事是不公平的。

他自十五歲習武至九十五歲,其間未曾一刻停止過練武,練得兩臂有搏虎之力,能舉三四佰斤石,開一佰五十斤硬弓,練致腹部氣功能剛如鐵,柔如棉,任人拳擊五十下,毫無痛苦,練得兩足健步如飛。對於拳理之研究,尤其精心,常云:拳不明,技術不精,故苦心從吞吐浮沉、棉軟巧脆,子午身法,陰陽順逆,擒拿放打廿字為要。

1972年11月7日於廣西岑溪縣仙遊,享年九十五歲。

廣西一脈的少林拳,在台灣李建中稱呼其為廣西少林拳,在大陸則因其出少林佛寺而稱其為佛家拳,在香港的傳承則稱其為蛇形刁手,並由港星成龍所主演的蛇形刁手時,轟動世界而聞名。據李建中先生所言,這些外在的稱呼都是外人對此門派拳種的形容或敬稱,其實都是同一個師父教下來的功夫,據此對於整個廣西少林拳的淵源傳承應有一個具體性的概廓描述。廣西少林拳是霸氣十足的拳種,取龍形之身法與爪法,取虎步與掌爪勁力,封閉敵視為引,在用迫橋逼身制敵。其拳法豪氣壯觀保有古樸的原始風味。在蛇鶴相撲拳的套路中又藏有刁鑽與靈活的身法,不失為一門能剛能柔的門種。其牶套計有:扣手連環(筋罡拳)、龍虎拳上段、龍虎拳下段、龍虎相會、金鋼拳、蛇鶴相撲、蛇形刁手拳等。器械計有:大刀、伏虎雙頭棍、三點槍、單刀、金鋼鐵尺、蝴蝶雙刀、銅錘等。



肆、台灣傳承先輩李建中先生記述

李建中先生(以下簡稱李氏),生於民國十年三月十五日,幼時家住廣西省容縣六王鄉,家裡以前是開醫藥館的,既有點類似現在的中藥店,但仍有內外科的診斷,所以家庭環境尚佳,且自幼在耳瀆目染下,很早既對醫術、青草藥、漢藥等有所心得˙八歲時,有感於當時國家動盪不安而誓志於國術的鍛鍊,因而投師於當時頗富盛名的廣西少林名師梁壽芝的門下,學習諸般少林武藝,梁壽芝師當時是住在六王鄉的隔壁村莊容縣六槐鄉,因受鄉民之請而赴至教拳,據李氏言梁師非常的富有,田甲數頃,因為當時的教功夫的地位都很高,而請功夫的代價通常都是數量牛車的稻糧,而學拳者通常選擇村莊中一塊空地集體操練,師父通常是每個月在一個村莊教拳,過一陣子又到另一個村子教拳,如此巡迴教拳數載始有小成。剛開始學拳,基本功馬步就鍛鍊了兩個多月,等到五行馬都紮穩了,才有資格開始學習最基礎的拳法練習,而所謂的五行馬,既金、木、水、火、土,馬步、弓馬、吊馬、包馬及跪馬。如此一套一套的學習下去,而教拳時,並會拆解式中的每一招,通常一式可化數招,每招有可與其它拳式互相應用連環變化,黏綿不絕。李氏最常提及他的師父梁壽芝及師伯梁方伍,這兩位師父皆傳承於廣西省北流縣的梁少莊,梁少莊師,習藝於福建省九蓮山少林寺中,藝成回鄉授藝,名揚廣西,人稱北流梁少莊。

梁少莊的功夫據李氏描述,有一回鄉中來了一位江湖郎中,自認功夫了得,變化凌厲,並於鄉中到處宣揚,一次巧遇到梁少莊師也在鄉中傳藝,而自豪的欲與梁師比畫比畫,梁師認為沒有必要而一直推卻謙辭,最後熬不過此位高手,於是從其練習場旁邊搬出十多塊青石磚板高約及肩,厚約兩巴掌大,豎立於地上,並依序排好,最後一運氣於胸、馬步一紮,嘩一聲既往前衝,石板依序倒下,此位郎中見狀既服輸告辭。梁少莊後來收了兩位徒弟,一位是梁方伍,一位是梁壽芝,梁方伍是梁壽芝的師兄,梁方伍(天柱)是廣西省岑溪縣水汶鄉人,外號「廣西鐵人」,其硬氣功最是出名,躺於樁米臼上能受七十二槌之能耐,據李氏云:當年曾見學於這位師伯過,這位師伯(指梁方伍)的五雷掌極厲害,能碎石成粉,以前人練功夫,是真實的功夫,李氏常云只學到其師的一點皮毛既已受用無窮了,這是謙虛的語辭,但卻可見此門派所強調的功夫鍛鍊。

回說梁方伍,據李氏回憶,民國十七年時,梁方伍五十多歲,北上去參加當時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的全國武術比賽,當時的比賽是擂台賽,不像現在的表演賽,而擂台是由石頭砌成的,擂台下則擺著三百六十個棺材,準備隨時有狀況發生就可以使用,而當時梁方伍即以優秀的技術獲得冠軍,但當時也有一位八十二歲的老師傅也是冠軍,梁師認為練到這樣的功夫及年齡,於是既將冠軍讓給他,而第二名是一位十八歲的年輕人,梁師認為此年輕人的功夫要是能練到五十歲,成就決不在他之下,因而將第二名讓給他,而自己屈居第三,其實最主要的原因,當時由於交通不變,加上江湖武術黑暗,為防自己能安全回鄉,不受中途的暗算,因此才思此計脫身。梁壽芝師,其武學造旨也極高,據李氏云,其師梁壽芝的功夫更高過其師伯梁方伍,除硬氣功、鐵沙掌、棍術技藝純熟之外更精練輕功一技,李氏云其師雙腳一跳可至二樓高,後來梁壽芝到馬來西亞傳藝時,有一次遇到一又高又壯印尼人,愈挑釁梁師,梁師二話不說,四指往柏油路一插,挖起一塊柏油,這樣梁壽芝輪迴著回廣西探望故鄉徒孫,並且也使得廣西少林拳藝流傳東南亞。李建中先生八歲習武至十八歲正逢對日抗戰,而受國民政府徵招入伍,服役於第四戰區四十六軍警衛團,抗戰勝利後,任職廣西省政府警衛大隊總教練之職四十二年隨軍來台,金門戰役退伍後,民61年在兩廣同鄉會擔任文宣組兼醒獅教練,並由此傳承武術於龍潭地帶,後即定居與此地,此地為客家人集居地帶,客家人的拳種一向排外,能立足於此拳法特色自有其內容,有此廣西少林拳藝終能流遍傳於桃竹苗一帶而不衰。

伍、廣西少林拳的發展及流傳現況

廣西少林拳現為台灣省國術會嶺南拳術委員會中的發展項目之一,並設有專門的教練及統一的教材,練習學員包括早期的學生,約已有五。六十人,現今約有二三十人從事發展及傳承的工作。

陸、後論

由上資料及鄉野調查,兩份不同地域且傳承不同體系的內容,有許多雷同相似之處,雖有些小地方不同在所難免,如「梁方伍」名稱,網頁上資料為「梁芳伍」,至於其他則有待在詳細調查。

柒、參考文獻

(1)嶺南拳術委員會成立紀念特刊。P.17~ P.18

(2)網頁http://www.geocities.com/HotSprings/Spa/2238/
--- Grand Master少林佛家拳師祖梁天柱

(3)當代武壇第九期。P.56~ P.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2-2018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2-2024 03:22 AM , Processed in 0.14115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