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3-12-2017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选给力马华, 保障华社未来?这不就等于是给太监吃伟哥,吃几百粒都不会硬,因为都没有种。 |
|
|
|
|
|
|
|
发表于 23-3-201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選快到了,馬華的沙包臉卻被越打越腫。
首先是副首相扎希日前在森州出席下午茶活動時,公然炮轟馬華“要議席卻不做工”,以老大姿態把馬華罵得顏面無存,廖中萊的回應是:“扎希公開批評馬華的做法不恰當,應該是出現了溝通問題。”——兩種回應,就已見高低。
扎希之后解釋,他是出自真心批評,但馬華領袖也聽取了他的意見;但看在老百姓眼中,馬華就像沙包一樣軟軟乖乖被打罵、沒反擊顯得沒尊嚴。就這樣,傷痕累累的馬華,好端端又受到巫統老二一記重拳。
打臉馬華的還有因郭鶴年風波,把馬華批到一文不值的納茲裡,除了多番教訓馬華“沒資格批評他”,還不留情面指“馬華不是我朋友”、“馬華不能代表華社”,這些羞辱事蹟彰顯巫統壓根兒沒把馬華放在眼裡;越是抬高巫統在馬來人族群的氣勢,就越凸顯馬華在這個聯盟的姿態有多卑微,華社真的要看到這樣的馬華嗎?

再來,備受矚目的“祥東戰”雖是場五五波的硬仗,但面對曾在兩屆大選二度屠龍(民政黨時任總秘書謝寬泰和高教部時任副部長何國忠)的政治明星劉鎮東空降亞依淡,硬捍馬華最強戰將魏家祥,也顯示行動黨“剿滅”馬華的決心,馬華必定承受一股生死戰的壓力。
恨鐵不成鋼
無論如何,來屆大選絕對是決定馬華成敗存亡的一役,既要擺脫7-11的陰影,更是驗證華社到底還需不需要馬華的分水嶺——勝局提高,馬華再展雄風;再敗,則印證了隊友那句看衰的話:“行動黨才最能代表華社”,馬華真的可以打包回家了。
基層民聲普遍上還是恨鐵不成鋼,總搖頭慨嘆馬華硬不起來,譏笑馬華無能沒貢獻,但馬華真的沒有做事嗎?根據過去採訪經驗,親睹馬華確實很努力做事,增建華小、爭取華小撥款、爭取承認統考這些事雖成果不彰,但他們都有在做。
問題就出在國陣老大哥的威嚴和陰影,馬華要先過老大哥這一關,因此總是成了誠惶誠恐的夾心餅,也需特別費力證明自己。
所以廖中萊總是聲嘶力竭高喊“給力馬華”,把這句話當成口頭禪在宣傳,只是不知道聽進選民耳朵裡,是頭頭是道的回心轉意,還是悲悲慼戚的嗤之以鼻了。(中國報評論**黃治振)
|
|
|
|
|
|
|
|
发表于 23-3-201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4-2018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相纳吉说,若华裔选民在来届大选不对国阵政府展现支持,他无法保证会继续保留4至5个部长职。这句话听在耳里,身为华裔选民的我倒是没有感受到一丝威胁。
我不认为首相在威胁,或施压如你如我的华裔选民,被威胁被施压的,是国阵里代表华裔的政党,包括民政党,尤其是马华。
毕竟,如今有多少名华裔部长和副部长,对就连一般时事与政治新闻毫不关心的年轻选民来说,还重要吗?华裔年轻人,与中年以至老一辈的华人,男性或女性对时事的掌握与关心天差地远,我们总能在咖啡店看到安哥们对政治课题高谈阔论,平民安娣们谈柴米油盐,聊娱乐八卦与电视剧都不够时间了,还轮得到政治?
年轻人政治冷感,是朝野政党都清楚不过的事,也是来届大选的巨大挑战。“有人在朝好办事”的概念,抑或好处,年轻人根本就不在乎。
在野党支持者也不会为了担保有华人在国阵政府做部长而动摇,他们之所以会支持在野党,正是因为对现任政府不满;就算现在有华人在朝,他们也没有感受到对自己,对国家有多好。

就如最近充满争议的选区重划建议,以及反假新闻法案终究在国会顺利通过,又让我们再次见证国阵成员党无法阻止巫统势在必行要做的事,即便人民,包括华人皆提出反对。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否认反假新闻法案箝制言论与媒体自由,以及承诺他会在政府体制内,建议选区重划应以反映大马种族结构的混合选区为主,听在一些华人耳中并无感觉。
在选区重划报告提呈国会前,我曾询问马华与民政议员,党是否有指示要如何投票?马华议员告诉我,不用反对了,他们的选区已经“划好了”;民政议员则反问我,为何对我们不利?我说你们民政之前曾提出抗议,适合民政上阵的混合区更是大大减少,这名议员就不再回答我了。
或许很多人会不认同,但有没有华人部长对我来说是次要;保障华人利益不是只有华人部长能做到,而身为人民,我更需要的是能聆听丶理解与代表人民心声的部长,而不是只懂得跟我解释,要我理解政府为何违背人民意愿去做任何事的“华裔代表”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主场在野‧作者:庄敏‧《星洲日报》记者·2018.04.07) |
|
|
|
|
|
|
|
发表于 7-4-2018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阵政府赶在国会解散之前,进行最後一波的派糖果行为。160万名的公务员将获得额外的调薪及提高退休金的金额。马来西亚的公务员算得上是国阵的顶梁柱,因为公务员的人数堪称为世界之最,所以国阵必需将一批公务员的选票紧紧的攥在手里。但这几年来,巫统斗争酿成的政治风波不断,如今公务员心系何处,已说不准。除了公务员,另一难捉摸的当属华人社会的心思了。
华社看上去还留存308政治海啸的反风,至於留存到甚麽程度,也很难评估。这几年,华社也看清了不少政治的现实面,无论是在朝的执政党或在野的反对党,总都有让华裔选民有所失落的地方。希盟也不像前两届大选那样信心满满的认为华裔选民会怀着汹涌澎拜的心情去投选反对党候选人,国阵也一样,已看出华裔选民的心向早已脱离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因此,国阵与希盟都把马来选民押在这届大选的赌注上,只不过,依然承认华社能在选票上发挥关键作用。故,前几天,首相纳吉直接对华社喊话,若华社不支持国阵,他就无法继续保留在内阁的那几个华裔部长职位。此言一出,随即在社交网站引发一片倒戈。
首先是,华社亲眼所见马来亚独立至今,华裔的部长职位一个个的流失,剩下的那几个职位能发挥的价值也不高;再来是,首相的言词有视华人为重利主义之嫌,是一种贬低华社的含义,即便不是有心的,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那麽华社是不是真的不堪到要用选票换取保留仅剩的那几个部长职呢?且看看柔佛州苏丹近日对华社的表态,也许会带给我们另一面向的思考。

柔佛苏丹近日宣布有计划要打造华族文物馆以专门收藏柔佛王室所保存的华族文物与纪念品。其实从2016年至今,苏丹一直在打造机会以拉近王室与华社关系,包括重启停办66年的御茶餐宴以及连续三年出席了柔佛古庙游神的活动,此外还经常强调华族对柔佛州的贡献。
虽素来不少有关於首相与柔佛苏丹结心病的流言,但在马来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王室还是有义务维护巫统的政权。因为王室与马来民族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不过,现在看来是柔州苏丹的表态在华社面前奏效了,而首相以保留华裔部长职作为华社支持国阵的交换条件,倒显得有些弄巧反拙。
当马华与民政在华社的支持度已掉到谷底之时,说明华社对华基政党不认同的程度已愈高,但没有政党和政客真正明白华社到底还要甚麽。是建设华校?或是经济机会?马华与民政自认这几年为华社争取不少了,却依旧没有赢回华社的好感。事实上,如果说过去华社比较看重物质层面的平等性,那麽今天有了新生代的华社已经领略到精神层面的平等更重要,而且关注力已经从经济走向政治,所以政治的比重在华社已在慢慢地增加。但是作为利益已趋向多层化的华人社会,在这次大选又该如何选择呢?
当前之际,柔佛州与吉打州都被寄望出现“马来人海啸”,既是如此,那麽两州的华裔选民的心向又在何方?尤其在柔佛州,华社若不支持国阵,会不会伤害了华社与苏丹的情谊?但如果投选了国阵,是不是就让首相更相信他的“华裔部长职”的言论奏效了呢?(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记者Apps‧作者:黄婉玮‧自由撰稿人·2018.04.07) |
|
|
|
|
|
|
|
发表于 7-4-2018 08: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巫统煽动种族仇恨和歧视,马华口口声声说代表大马华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什么也不做,一直默默不出声!反而是一直监视行动党的一举一动,好坏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开口发言,即便是抹黑也好道听途说也好甚至是凭想象力想出来的新闻也好,就是硬硬要对行动党死!马华这一次一定要全军覆没,永世不得翻身! |
|
|
|
|
|
|
|
发表于 24-4-2018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大选日子的逼近,四周谈论大选的氛围瞬间热络起来;对于希盟能否夺下政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过大部份人对一件事却达成共识:不看好马华能谷底反弹。
作为大马主要的华基政党,它也有过辉煌的日子,也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是国阵第二大党;之前马华每一次在大选惨败,都能在下一届大选反弹。然而马华在2008年大选失利后,接着的2013年大选更是溃不成军,还失去国阵第二大党的地位。
究竟马华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马华的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有人在朝好办事。而马华正是败在没做好这件事。从独立大学、华文中学改制、争取承认统考,到增建华小等课题,马华都和当时华社的期望有落差;马华的地位之所以可以维持这么久,主要是反对党实在不成气候,华裔选民也对反对党抱有疑虑,在权衡利害下才把票投给马华。马华也从1995年起迎来全盛期,连续三届大选胜选率超过78%。
然而马华的盛世自此戛然而止。3届的强势并没带动更多的改变,终于招来选民的反弹。
然而更致命的还在后面,民联州政府上台后,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如新村地契和独中拨款的问题马上迎刃而解,选民发现竞争才是催成改变的最大动力,马华赖以维生的口号自此宣告破产。
即使在上届大选提出“选人不选党”的口号,也无法扭转颓势。
而到了这届大选,马华似乎还找不到有效的对应措施,反而指责对手“企图消灭马华”了;更荒谬的是,当有人指出不同语言版本的竞选宣言中的字眼差异时,还反过来指对方炒作课题,全然忘了自己不是反对党而是堂堂的在朝政党。
如果过去这几年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马华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只是现在的情况是经济数据好看但百姓的生活苦哈哈、薪酬跟不上通货膨胀,加上令吉贬值,百姓更迫切看到一个希望。然而现在的马华,又有什么希望可以说服选民去投票给它呢?(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记者Apps·作者:李勇翔·星洲网助编·2018.04.24) |
|
|
|
|
|
|
|
发表于 24-4-201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华很好,为民服务,但是马华不能当家做主、不能改变我们政治体制内的问题、不能尽全力地为民发声,因为他们要服从国阵老大。”
“马华推动华校建设、地方发展的努力,人民都有目共睹,但是我们更希望能还人民一个廉洁透明的政府。”
这是近期所观察到华裔社群对马华的评价。尽管华社普遍上认同马华为华社的付出,但是种种建设与发展始终抵不过人民对政府的怒气与怨气。
在这天平上,一方面是族群文化与利益的维护,另一方面是对公民基本权益的捍卫。
在时代洪流中,人们接受不断改革进步的教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再加上真实生活中,种种政策上的不公平对待,以及生活成本提升,巨大压力的感受,皆导致人民对这天平两面的重视,已逐渐从过去对自身族群文化与母语教育的注重,转向民生问题与基本人权。
过去的世代视族群文化为必须誓死捍卫的民族尊严,因此他们往往在利益有所冲突时,更倾向于牺牲其他方面的权益,只为保住民族文化根源。也正是因为我国早期的华教人士、华社领袖有着对文化及族群尊严的执着,我国今日才得以有如此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以及令人骄傲的华族文化传承。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全球各国无疆界与地球村概念的出现,民族文化已不再是人们最为看重的尊严,反而作为公民的基本权益与人权,才是今时今日的普世价值观。现今世代接触比早期先辈更为开放的教育文化熏陶,也因此拥有更为不同的视野及价值观,以致人们更加聚焦于本身在一个国家内是否遭受公平对待、种种政策是否为未来带来希望,以及在我国独立时期所制定的国家宪法是否被尊重与遵从。
回顾马华在过去13届大选竞选国会议席的胜选率,属于务实服务型的马华不乏因华社力挺,而在多届大选竞选国会议席方面,创下数届超过80%胜选率的好成绩。然而,该党却在近4届的大选中,从最巅峰的1995年大选(参选34席,赢得30席)88%胜选率,连续滑落4届大选,即从1995年第9届的88%胜选率,微跌至第10届的80%胜选率(参选35席,赢得28席),以及在第11届的78%胜选率(参选40席,赢得31席)。
随着时间推进,马华在第12届的大选遭受重创,胜选率滑落至38%(参选40席,赢得15席),以及在上届大选创下历史最低纪录的19%胜选率(参选37席,赢得7席)。尽管马华近期争取到10所新华小及搬迁6所华小,使其为华社与华教的贡献更迈进一步,但是以华社对此的反应来看,相较于留在体制内扮演“老二”角色,“慢慢地”争取族群权益,华裔与人民更加渴望人民代议士能为华社长期以来累积的负面情绪发声,以纠正体制内的问题。(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珊珊来词‧作者:练珊恩‧星洲日报记者·2018.04.24) |
|
|
|
|
|
|
|
发表于 24-4-2018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