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局:2016年家庭平均月收入增至6958令吉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0-10-2017 04: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10-2017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短短两年马币跌到什么样子还有脸说起,1新币从2.多变成3.出头马币,1马币从2块人民币变成1.5人民币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17 04: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k13 发表于 10-10-2017 07:51 AM
我同意你的观点
其实影响我们最多的还是消费税
有钱人不觉得怎样,但中下底层人士,几乎什么东西都一样抽6%其实就已经是在增加我们的生活成本了
消费税长远来看是好的,市场消化后价格就会上升较慢
主要还是企业对员工过于吝啬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17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同意消费税有他的好处只是一直听到鸡哥和政府却好像扭曲了他的好处(eg. 支付公务员庞大薪水等),听多了多少心里不舒服
企业其实也承受着相当高的税务,而且成本一直在涨价,公司要维持利润也很挑战下
不过无论如何,每个家庭或每个人自己还是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财务,依靠其他人或政府不是长远之计
|
|
|
|
|
|
|
|
发表于 11-10-2017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马来西亚家庭收入和支出统计,我国家庭平均月收入有所增加,但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统计指出,家庭平均月收入从2014年的6141令吉增加到2016年的6958令吉。而2020年的目标是1万540令吉。这显示我国家庭收入继续增长,但增长率只是呈温和中等。
从上述可见,国民家庭收入和国家经济呈同步增长,但是比起2014年,国家经济增长率於2016年缓慢下来,以致家庭收入增长率也出现缓慢。虽然今年经济增长率备受看好,唯高通膨的压力丶地缘政治影响经济和财政表现,以及资本流动的波动,是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而内需依然是国内经济主要的推动力,当中私人消费还是占巨大的比例。
无论如何,家庭月收入增加了,并不意味着私人消费会增加。这主要是被生活成本上涨抵消了。我国家庭的收入来源很大比例还是来自薪金,但薪资的涨幅一直追不上物价的上升幅度。基於我国还是处於中等收入水平,国民需要扩大收入来源,再配合国家经济转型,情况才会出现转变。
从这一次的统计所见,所有家庭收入组别的收入都增加,而又以低家庭收入组B40的收入增幅最高,虽然与政府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不过已经显示政府在改善B40国民的收入的努力奏效。唯这很大可能是一马援助金数额逐年增加所赐。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基尼系数从2014年的0.401减少到2016年的0.399。基尼系数是可以直接反映出国家收入分配差异,衡量经济不均等的主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徘徊在0.4,水平相当之高,贫富差距明显,这回统计系数有所减少,是好的现象。
我国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朝向高收入先进国目标,仍须在经济转型和革新方面多加把劲。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数码经济发展,通过设立数码商业平台,有助於鼓励更多国民往这方面发展,让所有阶层国民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潜能来增加收入,藉以扩大经济蛋糕,让国家经济得以重新被分配。税务和税率的制度也要更公平,以便有效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促使社会更加平等。近期将公布的2017年财政预算案将是其中一个指标。(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星·观点·2017.10.11) |
|
|
|
|
|
|
|
发表于 11-10-2017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OS5566 于 11-10-2017 01:50 PM 编辑
算的太幸福,想的太美!
统计局家庭收入与开销统计报告,2016年按年增长6.2%,从2014年的6141令吉增长至6958令吉,显示国内家庭收入迄今仍保持温和增长势头。第一美!
去年经济增长比2014年放缓,大马人家庭平均月入还是按年增长6.2%,去年的贫困率0.4%,比2014年减0.6%,下降了0.2%。第二美!
除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平均约6%加薪。第三美!
资产与投资方面的比率增加,2014年为11.4%或704令吉,2016年则占12.9%或897令吉。第四美!
大马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慕哈末乌兹博士指出,基尼系数的测量方式显示,该系数从2014年的0.401%降至2016年的0.399%,代表家庭收入分配的情况有所改善。第五美……不讲了。
都太美了,讲下去,恐怕大部分人民要骂了:有吗?
很肯定的说,大部分人民都会说:这个统计太骗人了,甚至不合逻辑,因为,扪心自问“都没有这么美好嘛”。
但,也是很肯定,并必须强调的是,统计局的数字正如绝大部分专家说的“数字讲真话”。
所以, 结局是“太伤人了”。
比较能够接受的是“节省开销、投资,以及子女、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增加援助金额,都是造成家庭收入增加的原因。”
不讲大道理,只讲一个:把一个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或马云加到数字来,均和一下,会是怎么样的统计数字?对啰!不就是全球1%富人占了99%人的收入嘛!
全国13州3直辖区,2014年有5个在平均值以上,2016年剩下4个。所占巴仙率也从10.3%下降到6.2%。再过多几年呢?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各州家庭平均月收入报告,即使以中值数据计算,很多中产阶级也到不了这个收入档次,M型社会已经是当下全球,包括大马的一个发展趋势。
落入“高收入陷阱”的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包括生育率下降、房价高涨、年轻人发展机会受限、社会贫富悬殊日益严重——这个又估算了吗?(南洋社论)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的经济数据与民间所感,往往出现差距,仿似两个世界。早前国家经济增长突破预期,官方额手称庆,一般百姓却毫无喜悦之情,亮丽的经济数字无法纾缓他们肩上重担。
好消息陆续有来,统计局几天前发布的2016年马来西亚家庭收入和支出统计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从2014年的6141令吉增加到2016年的6958令吉;与此同时,全国绝对贫困率,也从2014年的0.6%降至2016年的0.4%。
收入增,贫困减,前景看似大好,可是基层民众不但无感,反觉得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生活犹如沿着陡坡往上走,越走越吃力。
“钱不够用”显然已成为这个社会的注脚,然而如何诠释这个现象才是重点。有者把责任推到个人身上,潜台词就是“你穷是因为懒惰”、“钱不够用是你生财无道”。另一派则把矛头指向政府施政,漠视个人对人生的责任,以及改写命运的主动性。
穷(或者钱不够用),到底要怪谁?
早前,我国财政部高官公开直言,人穷是自找的,引来抨击,然而其道不孤,这种观念在许多地方都有市场。在美国社会,不少人都认为“有努力就有收获”,反过来说,穷就是缺乏努力的结果,是个人问题。
不过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隐姓埋名,到社会底层生活之后,却发现穷人难以靠自己的努力脱贫。穷人把时间与挣来的血汗钱都用来维持生计,勉强度日,在恶性循环下,难以扭转命运,走出贫困的死胡同。
从这个角度看,人民需要一个有效的制度,以及全方位的政策,才有更佳机会改善经济与社会状况。当然,把改善财务状况的责任,从个人身上卸下,完全推到政府头上,是另一个极端。毕竟,贫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成因甚多,不能完全归咎于政府或个人。
就脱贫或增进收入而言,政府与个人皆有责任,都有角色须扮演,惟因政府掌握国家权力与资源,比零散的个体更能有效执行意志,所以须承担更大责任。
在呼吁人民开源节流、提高生产效率之余,政府须履行责任,制定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政策;提供适当的社会安全网,确保穷人有往上爬的基础;与此同时,要从教育、社区展开改革,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人民的知识与观念获得“质”的跃进。
面对颠簸的经济道路,只要政府能带头披荆斩棘,创造有利条件,力求上进的人民自会随后跟上。(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风雨看潮生·作者:张庆禄·专题作者·2017.10.12)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17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2016年大马家庭平均月收入是6958令吉,距离2020年高收入国目标1万540令吉还差3582令吉。由此看来,所谓的高收入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2014年至2016年的3年数据来看,2014年的家庭平均收入是6141令吉,到2016年增加了817令吉,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下2年多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增加3582令吉的收入。
针对家庭平均收入与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莫哈末乌兹尔说,只要国人勤劳,国内还是有很多增加收入的机会,例如农业及畜牧业存在许多商机。
这实在是说笑了,即使如何勤奋,平均收入也不可能暴增52%,因为在营运成本走高的恶劣商业环境下,许多公司的利润下跌,雇主不会为员工大幅度加薪。
况且,现在国家经济已是强弩之末。不错,世界银行是上调大马经济增长目标至5.2%,不过却估计2018和2019年增长率将减速至5%和4.8%。
除非经济增长双位数,才有可能出现奇迹。
事实上,家庭平均月入6958令吉的数据有点虚。譬如,2016年家庭收入按年增长6.2%,但扣除3%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只增长3%。
若以购买力来计算,也是只降不升,因为2014年1美元兑3.20令吉,2016年12月跌至4.46令吉;平均收入是增加了13%,币值却下跌逾30%。
许多进口货在两年前是100令吉,现在可能涨价逾20令吉,马币贬值损害购买力,也抵销收入的提高。
而且,大马家庭的开支也上涨,2016年大马人平均每月花费4033令吉,2014年则为3578令吉,同比增长6.0%,这显示生活费高涨。
此外,薪金的上涨也有揠苗助长之嫌。政府在2014年开始实施最低薪金制,西马每月最低薪金900令吉,东马800令吉;2016年7月1日,西马调高至1000令吉,东马920令吉。最低薪金明年7月会再调高,大马职工总会希望一举增至1800令吉或增加80%。
在2012年,首相纳吉为140万名公务员加薪7%至13%;2016年7月,160万名公务员再获调薪,最低薪金为1200令吉。
不过,薪水是加了,生产力却没有相应提高,副首相日前还向私人界喊话,希望私人界的薪金制向公共领域看齐,否则对私人界而言会是一种耻辱。不要忘了,是人民奉献税款,公务员才能够享有那么好的福利,现在市道如此差,私人界怎么可能学政府那样,不理后果大幅加薪,雇主必须自负盈亏。
在高房价面前,大马人的收入也很羞涩。国家银行创立的“房屋观察网”指出,整体房贷批准率高达70%,居民买不起屋子的问题在于负担不起房价。尽管如此,大马的房价仍然比许多国家便宜,马来西亚的中间房屋价格是中等家庭年收入的4.4倍,香港是19倍,北京则是14.5倍。
上述种种问题已经告诉高官,强求达致高收入国是不实际的,只是画饼充饥,政府应该先搞好民生经济。
透过2018年财政预算案派发糖果,也是治标不治本,政府应该进行结构改革,搞活经济、降低生活费,才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2017.10.14) |
|
|
|
|
|
|
|
发表于 14-10-2017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10-2017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