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5|回复: 0
|
那年最畅销的课外书!
[复制链接]
|
|
“上海人家被盗时,绝不能喊“捉强盗”,而只能叫“起火”,因为隔壁人家听到“捉强盗”,必不敢出来,恐怕自己会吃亏,而听到“起火”,因为怕自己的屋子烧起来,也就不得不出来了。”
类似说法至今不时听闻,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其实不然。这种说法显露邻里之间存在的悲哀,一种不信任、明哲保身的悲哀。作者罗家伦感叹:“这些冷酷怯儒的事实,正是现在中国社会病象的表现。”,他写这段文字是在1940年代,当时中国经历8年抗战的艰苦,社会普遍弥漫一种不安、绝望的情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是可以理解。如果今天的社会还普遍存有类似想法,那么社会病象就严重了。
罗家伦的著作《新人生观》1943年在中国重庆出版,据知到抗战结束那年为止,该书在中国非常畅销。除了教科书和字典之外,当年该书销路打破商务印书馆成立40年以来的销售记录。
1950年代星马的中学生几乎都看过或者听闻这本课外读物(近代励志经典),直到1980年代我还在多处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现在可能尚在书架上)。坦白说,当年我只是拿下来翻看几页又放回去,对于这本书的印象模糊。也许人到中年,心态转变,一些励志经典也有耐心看完(向来少碰所谓励志书籍)。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浩荡成江的鲜血,滂沱如雨的炸片,时代掀起的亘古未有之洪涛,能不使我们,站在存亡绝续关口的我们,对于整个的人生问题,有新的审察和领悟?”罗家伦撰写《新人生观》序言时,正是中国对日抗战最艰辛的年代,“这16章却章章都是在敌机威胁的期间,甚至在四周火光熊熊之中完成”,著书地点是陪都重庆。
罗家伦著书时40余岁,国难当前,他处处见到抛头颅、洒热血,欲上前线杀敌的壮志豪情,可是壮年的他却能按捺住激昂情绪,为青年学子提供一套人生哲学,“建立新人生观,就是建立新的人生哲学”,指引他们如何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这狂澜的时代需要我们有力的思想,有力的生命”,唯有如此,国家的将来才有希望。
《新人生观》的篇名如,“道德的勇气”、“知识的责任”、“运动家的风度”、“悲观与乐观”、“学问与智慧”、“文化的修养”等,看似老生常谈的课题,或者与作文题目相似,不过在80年前它们都是新颖及受欢迎的课题(畅销书是明证)。
其实今天翻阅这些篇章,也不觉得里面的观点过时,或者不合时宜,例如“建立新人生观”里提到3种新人生观:动的人生观、创造的人生观、大我的人生观;3种生活方式:生力饱满的生活、意志的生活、强者的生活;3种力量:理想、智慧、人格,把新人生观发挥起来则可以“开风气之先,和转移一世风气的人”。
21世纪的今天读着这本书,依然听到铿锵之声远远传来,感觉冷冽之风迎面而来,仿佛前方的庄严、壮丽就在眼前,毕竟每个年代的青年都需要思考、指引和鼓舞。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