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sRoman

网购越来越普及化,您认为: 购物中心会被淘汰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2017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shopping看到适合的就online book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2017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存有真正价值的实体店,不会被淘汰,反而之,被淘汰的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时间问题。

电商很发达成熟,但在日本并不不是那么流行,一切都和人及文化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17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商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加上税务,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
  每当万物沉寂,必有强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会引领下一轮万物复苏。
  大萧条里必然藏着大机会。在这个充满着变数的时代,各种逆转都会随时发生。
  比如,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却又被沦为了传统企业,而近期,关于实体店逆袭案例越来越多,比如ZARA、7-Eleven以及下面将提到的“1973二手车模式”等等,这说明实体店开始悄悄的崛起。
  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变化。
  如果我们现在将眼下实体店的萧条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整个经济形势的萧条,显然大错特错了。
  而实际上,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
  有媒体预测,经过了六年的洗牌,如今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
  请记住: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诞生最兵荒马乱的时代!
  《论真理》里中有一句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人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这说明未来万物唯一的标准就是“人”,一切都因讨好了“人”而存在。你讨好“人”的程度,决定了你存在的价值。
  商品也是如此,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商业本质是正在从“买卖关系”过度到“服务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实体店复苏的机会到了!
  反观几大电商平台,无论是阿里巴巴、京东,还是亚马逊等,他们无一例外的遭遇到了瓶颈,抬头就是天花板,利润增长趋于放缓,市场需求几近饱和。双11经济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价格战导致中国零售走向无利润时代,电商在毁灭传统经济结构的同时,本身也陷入了沼泽无法自拔。
  电商的优势也正在消失,现在开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超过实体店房租了,比如对于淘宝来说,每引来一位顾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价都不到80元!
  而此时,由于大部分“实体店”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所以生意不断萧条,这导致“实体店”的房租不断降低。于是“网店”成本在不断攀升,而“实体店”成本在不断下降,两者最终达到了同一水平。
  直到现在,两者终于跑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一切归零,公平竞争。
  未来,商业争夺的是出生于80、90年代的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
  商业核心优势正在从“价格”变成“服务”,但是比拼起服务,“电商”又怎么可能是“实体店”的对手?更何况再试想一下,当我们漫步在大街上,如果没有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店家,那是一种怎样的失落感?
  电商是用“价格”逆袭的实体店,现在实体店需要用“服务”扳回一局!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重新稳定崛起,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
  星巴克曾经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经过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之后,再次占据了市场。再看看ZARA,同样是买衣服,它却使服装店重新焕发了青春。
  现在众多实体店之所以还在徘徊,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醒来。一直在拼价格、拼门面优势。未来那些同质化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唯有那些能为用户提供独有体验的实体店,将脱颖而出。在这个大趋势下,很多电商也被倒逼着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体验的场所,弥补自己的短板。
  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零售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上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但是电商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交易,所以很难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体验,它们必须寻求突破!
  这就是“需求升级”的本质:消费者需要从对产品的满意感转型为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前是人随物动,现在是物随人心。届时商家的文化、创新、体验及情怀,都将英雄有用武之地!
  而这16个信号,证明实体店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1、政府推动创业潮,支撑实体店崛起。
  近两年来,一系列关于支持“双创”的政策陆续出台,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潮。据统计,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00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创业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经营实体店起步。2016年创业浪潮大热不减,而2017年创业浪潮会继续,因为本就是大势所趋。
  很多零售高管及经理人在这轮创业浪潮下选择开店创业,甚至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能众筹投资开咖啡馆。商业地产创业潮正默默改变竞争及游戏规则,颠覆中更见商机。

  2、实体店崛起,标签变化。
  工匠精神、场景化、快时尚、情怀、细节、服务,成为实体店崛起标签。
  移动互联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及追求,都实打实得体现在点击率上。今年实体店最热门的转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怀式的场景体验,满足大众需求的快时尚,以及细节及服务。
  这些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体店开发体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袭标签。实体店的体验优势被极大发觉出来。

  3、线上线下洗牌已接近尾声。
  强调全球视野的大背景下,能学的标杆太多,已逆袭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几年的调整后,网点布局合理,价格透明,服务到位病重新稳定崛起,消费者对电商的需求自然不强。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电商基本满足,现下实体店无法满足的。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
  中国六年的实体店洗牌正接近尾声,关店的高潮期已过。连中国百货都已逆袭崛起,红遍中国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就是转折点。

  4、商业地产商的竞争加剧!
  更多品牌发展商愿意为好品牌为人流降租金。
  中国商业地产,30多家外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及40多家内资商业地产发展商已有成熟运作的商管团队,这十年更是群雄并起的时代。
  仅从2015年的数据看,全年商场有据考察的供应近3500万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商在选择商家时,愿意用商家的人流带动效应及影响力换租金,以获得长远的商场成长空间及整体估值。

  5、线下商铺的展示价值愈加被本土商家看重。
  实体店的展示体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已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开出体验店,只为培养下一代品牌消费及情感沟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租下店面打造体验式的线下试衣体验店。
  天猫大户、三只松鼠、当当,都要开实体店,核心就是让消费者体验更多的新产品,以促进线上销售。
  当当的书店首店长沙1200方,计划3年开1000家。甚至,三只松鼠的总裁表示,未来三只松鼠的实体店将达到1000+,并坦言实体店比网上店铺赚钱。这可能对电商来说,线上客户增长很可能已达瓶颈,再不拼实体店市场,就真要落后了。

  6、好品牌正集团化崛起。
  如今在中国,内资餐饮集团化已成实体店崛起新势力。比如,小南国的6家副牌,外婆家的11家副牌,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饮副牌已打开市场,逐步赢得未来。
  零售领域诸多快时尚品牌,比如Inditex(ZARA母公司)的9个副牌、H&M的6个副牌、针对细分市场的副牌也已打开局面,跨界合作赞更多人气,通过主品牌的渠道及影响力同样能获得更好发展契机。

  7、实体店发展的最好时期来临。
  根据万达集团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2016年万达将基本实现企业转型,成为世界首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业企业的样板。而这个转型是否成功,只能敬请等待万达集团2016的简报了。
  万达一年就开业了26个场子,而今年要暴增至55家,更是深入三四线城市。譬如上海,2015年开业近30个商场,而今年预计开业的量达到了88家。这是商业地产全面爆发增长的时代。
  政府爱扎堆运作商圈,如今商场越来越多,商家的选择余地就多,当然租金成本更有运作空间。

  8、外卖模式让实体店大大增收。
  移动互联外卖模式正帮商家史无前例地增收,原本的店铺辐射范围大大扩大,业务量大增,甚至单店几倍增长。无论是路边小店,还是商场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点击量就是口碑值。
  如今甚至有的商家70%的利润来自移动外卖订单,譬如黄太吉。如今骑电车的外卖哥都满布各大城市,做的好的能有上万元月收入,可想而知,商家的利润增长。

  9、90、00后消费大时代开启。
  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中国年轻一代金钱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应移动互联消费模式。
  衣:追求品牌个性,高度互联网化。
  食:注重特色和体验,偏向快时尚消费。
  行:外观与质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识。
  游:向往自由,消费能力有限但热爱旅游。
  娱:超强娱乐能力,乐于接受新型娱乐方式。
  如今的90后、00后,消费的喜好及习惯已大大不同,正是当下实体店逆袭崛起的最好时机。
  30.5%的90后认为自己很宅,62%的90后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为宅在家里上网,位列90后自我评价中前三的还有独立和奋斗。
  10、新中产时代,文化、创新、体验和情怀与价格同样重要。
  价格优势一直是电商逆袭实体店的核心,但如今中产的家庭越来越多,互联网链接全球,曾经刷黄金的中国大妈都开始组图出国游了,消费者早已潜移默化巨变。
  这两年商业地产最热门的是太古里、新光天地、诚品及大悦城系列,玩的就是人文、创新、体验及情怀,这才是当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甚至,号称娱乐圈纪检委员王思聪一直以“撕”著名,没事撕撕别人,自家产品体验不好,一样的撕,这正体现了目前商业地产并不是卖卖卖那么的简单了。

  11、开店开牛掰了也能当首富。
  今年ZARA的老板,阿曼西奥·奥特加一度登顶全球首富。Inditex旗下一打品牌靠着ZARA就足够吸金。告诉全球投资人的是,商业地产零售依然能赚大钱,你不行只是你太low。
  万达投影院、儿童游乐场;绿地投海淘进口超市;复星投资德国快时尚Tom Tailor及马来西亚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国的消费潜力及未来成长性,有机会如阿曼西奥·奥特加般赚更多。

  12、大批量关店背后,是本土新品牌的强势崛起。
  众所周知,某几个老品牌在2015年关了过10000家店,2016年互联网更多的给出了给创业公司扫墓等内容。但要知道,在关店的背后,则是更多新兴品牌正强势崛起。
  零售这块,本土快时尚热风、UR、MJstyle在大举逆袭。本土的设计师品牌及新兴潮牌,同样吸引眼球,在不断挤占更多市场份额。
  餐饮这块,这几年是本土快时尚餐厅及明星店崛起之年,外婆家、小南国、苏浙汇、盘古餐饮、57度湘、海底捞等十几家未来有机会成为百胜般的全球餐饮集团。
  都说诚品牛掰,但其实,方所、西西弗、猫的天空之城、初见书房、新华书店、单向街、字里行间等本土体验式书店都在深跨界情怀式大逆袭。
  13、全球人气网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

  2015年11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出了首家实体店,位于购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占地约511方,摆放5000-6000本图书,这是20年来的首次,也是未来人气电商的大势所趋。
  预计将于2017年初向公众开放的亚马逊新零售店铺,更是惊呆网友:
  一家无须排队结账的实体店!整个购物过程再简单不过——进店,选品,拿货,然后走人!
  而你需要的,只有这三样东西:一个亚马逊账号、一部智能手机和一款Amazon Go应用。
  如今,欧美几大靠电商崛起的人气电商都在转型开实体店。美国的Nasty Gal、ModCloth、Warby Parker和Bonobos都在线上积累完口碑及原始积累后在线下铺开实体体验店发展大战略。英伦诸多高街品牌电商同样如此。

  14、同款同价的全新O2O商业模式兴起。
  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传统的一打品牌,线上销售越好,线下关店越狠。价格优势就是关键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
  如今线上线下同款同价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还是优衣库,如果说2014年优衣库在天猫的火爆促使一打快时尚进驻天猫,那2015年优衣库的线上线下同价的O2O模式得以发展,2016年双11优衣库勇夺全网女装店铺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优衣库模式将在2017年被更多实体店商家采纳,促使实体零售商业模式转型。

  15、更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各大商场。
  就拿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 起步02年,逐步改变国人价值观、积累口碑,0708年一大波来袭,逐步成颠覆行业式。真正大爆发是在11-13年,快速下沉二三线城市,海量开店占领市场。
  近几年进入的高竞争力的快时尚品牌,A&F、SPAO、Forever21、TOPSHOP、Old Navy正发力。全球诸多粉丝的bebe、&Other Stories、Urban Outfitters、Victoria's Secrect Pink、Miss Selfridge也正打算攻入大陆市场。

  16、实体店正改变,在激烈竞争下不进则退。
  星巴克曾经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改变就在当下,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渐渐重新获得认可。
  名创优品你学不会,不仅仅是模仿和低价。目测其移动互联网营销、设计陈列商品选择、加盟模式、格局魄力才是核心竞争力。不到两年,已开出1100家门店,去年营收达50亿。
  看看如今的永辉精品超市Bravo TH,陈列够颜值,严格物流管控下的价格优势,外场的食代广场众餐饮商家不掉价,万达、龙湖及正大都大爱,已逆袭一打老牌不上进的卖场。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ongking3072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17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17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云也开始进军实体店了。

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了每股 10 港币的私有化方案。这个价格比银泰最后 60 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 53.59%。

私有化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预计增至约 74%。

要完成这个交易,阿里巴巴总投入最高达 198 亿港元。

银泰开始寻求新发展,与阿里巴巴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例如,2013 年,银泰以线下 35 个实体店相关资源支持天猫一年一度的促销。之后,银泰全国 29 家门店收银台支持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2015 年,银泰全国多家门店作为阿里巴巴新产品“喵街”的试点,开始尝试购物中心互联网化。到了 2016 年,银泰第一家线上超市店铺在天猫超市开业。

但即使有了不少的新业务和合作的尝试,银泰的发展却依然陷入了下滑状况。

目前,银泰运营着 29 家百货店及 17 个购物中心。

网购成常态,阿里巴巴需要更多触及消费者的办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28.2%,相比 2015 年全年的增速明显放缓,这也是近五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首次跌破三十个百分点。

数据是冰冷的,而业界的感受则更加直观。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认为,线上零售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瓶颈期。他分析,基于物流成本和引流成本的提升,线上的运营成本在不断上涨,这可能导致盈利模式出现问题。

尽管已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但在线上流量难以有爆发式的增长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需要更多直接触及消费者的办法。

马云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宣称以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商”这个词,要打造“新零售”。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则表示:

中国零售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 4.5 万亿美元,并正以每年 10.7% 的速度增长。阿里巴巴集团正与线下零售商共同重构传统业态,创新用户消费体验,用实际行动拥抱新零售所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
阿里巴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发展其零售板块业务。截至 2016 年底,阿里巴巴投资了包括苏宁、银泰、日日顺等公司、与线下零售业相关在内的累计几十个项目。

获客成本的提升已经是电商面临的一大问题。与银泰合作后,阿里巴巴有了从实体店获取用户和更多订单的可能。2016 年 11 月,包括茵曼、七格格等近 40 个淘品牌入驻银泰,如今这些淘品牌已实现货品、价格、仓储、物流、结算线上线下的融合。而银泰私有化后,整合线上线下零售业也将更加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17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会到关门大吉,只是生意额会差,很多新的mall开张都冷清清。 我去逛街都是window shopping,吹下冷气。 看看一下东西比较一下觉得网购更便宜。 本地网购11 street,laz 这些大平台,什么都卖,好比中国的淘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2017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名好留 于 2-8-2017 11:36 AM 编辑
草根一名 发表于 1-8-2017 10:54 PM
电商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加上税务,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 ...

那些文章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预测。。
真实状况要在中国待一段时间,多看看和百姓聊聊才知道。。
目前电商恶性竞争,实体店大多只有服务业餐馆之类,结果大家都跑去做餐馆,又变成恶性竞争。。
目前中国经济真的面临很多问题。。
以前美国也经历过目前中国的状况。。现在就看马来西亚政府要走哪一个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017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一名 发表于 1-8-2017 11:07 PM
马云也开始进军实体店了。

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了每股 10 港币的私有化方案。这个价格比银泰最后 60 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 53.59%。

私有化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预计增至约 74 ...

那个吹牛邪教主就算了。。
每次创个新名就当新东西,又不当面直接回答问题,在中国商界信用也没有。。
中国越来越多人看清他,跑去京东了,当然还有其它内幕,他才急需走出中国向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2017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并不代表所有人,我就不喜欢网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7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购有影响到的,但是不至于会灭掉百货。其实现在购物中心太多了,供多于求,当然很难。不过,它们是不会绝种的,毕竟女生还是喜欢实体逛街,享受试衣服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8-201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X200 发表于 1-8-2017 06:05 PM
去shopping看到适合的就online booking。

high five,我也是那样, 然后online 看看价钱哪里便宜,11 street 啊、lzd、shope啊。然后心里面就那边说: online比较便宜叻,mall的比较贵,不值得!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1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啦,以前super market 出现的时候也有听说 corner store 要被淘汰,结果呢,corner store 还不是照样存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17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好留 发表于 2-8-2017 11:02 AM
那些文章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预测。。
真实状况要在中国待一段时间,多看看和百姓聊聊才知道。。
目前电商恶性竞争,实体店大多只有服务业餐馆之类,结果大家都跑去做餐馆,又变成恶性竞争。。
目前中国经济真的 ...

不如我们来看看这个。

百盛優客城市廣場運營半年之際,《商業觀察家》前往考察,這家大膽嘗試業態革新的百貨零售商,目前所取得的市場「讚譽」,會讓你對實體百貨零售「重燃」希望。

百盛優客城市廣場由百盛商業集團、韓國衣戀集團合資運營,百盛和衣戀分別持股49%和51%。百盛主要負責商場運營管理,衣戀主要負責招商和市場。商場地處上海市天山商業帶,所處商圈競爭激烈,巴黎春天、匯金百貨可謂街對街與之貼身面搏。

《商業觀察家》逛店時點選為周末下午,在消費市場疲軟的當下,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客流卻非常「飽滿」。《商業觀察家》認為,百盛優客廣場目前所創造的價值其實只有一點,「接地氣」地迎合了中產階級需求。

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對業態的調整非常大膽。比如他們沒有引入「爛大街」的歐美快時尚品牌,而是引入韓國的「快時尚」。歐美快時尚的引流效果存在邊際效應,太多了,也就散失了引流效果。同時,強勢「快時尚」要求的營業面積太大。

5萬平米體量的百盛優客廣場內,大量業態店的經營體量都在100平米左右,少有過千平米店鋪。所以,百盛優客廣場看起來像是沒有主力店的購物中心。

那麼,他們怎麼吸引進店?

答案是無所不在的折扣、奧萊業態店,以及自有品牌折扣集合店。最好的位置,每層的電梯口、轉角等等,百盛優客廣場設置的都是特賣場和品牌折扣、奧萊店。並且百盛優客通過講究有品質的陳列把奧特萊斯做成了正價店的感覺,給予價值的視覺營銷效果。

中產階級會對奢侈品感興趣,但是也明顯區別於提供單價數十萬奢侈包包的高端、商務市場,所以在一層,百盛優客廣場引入的是奢嘉這樣的奢侈品折扣集合店,且僅此這一家奢侈品業態店。

百盛優客廣場也沒有引入化妝品業的「四大天王」,而是提供大量具有性價比、市場新鮮度的日韓化妝品品牌。

在三層,運動裝市場,百盛優客廣場的確引入了市場常見的阿迪達斯、耐克、new balance等品牌,但品牌所經營的都是奧萊、折扣店,或者工廠店。對於國內一線的運動、戶外品牌,百盛優客廣場並未引入。

甚至是童裝層,「顯眼」的位置也留給了折扣、特賣業態店。

某種程度上看,百盛優客廣場將奧特萊斯引入了城市商圈。消費者不需要驅車十多公里去城市遠郊大包選購品牌折扣商品,而只需坐乘城市地鐵前往「隨意」購買。

而奧特萊斯的主力客群其實就是日益崛起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需要品牌商品,但也不原意支付過多品牌「溢價」。

品牌折扣店是百盛優客廣場的第一支箭。另一支箭則是具有市場新鮮度的設計師品牌、潮牌的大膽引入。

大量的韓國、中國設計師品牌、潮牌被引入,這些品牌明顯區別「潮流前線」等過往「韓國印象」。其設計感、時尚度與價格定位完全「吻合」中產階級需求。

從服飾的SPAO、MIXXO,鞋類SHOOPEN和生活家居類Modern House,以及MANDARINADUCK、COCCINELLE、K-SWISS、PALLADIUM;化妝品、時尚飾品類的韓國品牌,時尚飾品RED EYE、服飾品牌聯合店TWEE、NANING9、女性休閒品牌in the gray;以及餐飲美食方面的韓式自助餐自然別谷、monumang、DELABOBO、兩頓年糕火鍋等美食品牌;以及韓國的Cocomong親子樂園和親子咖啡店等都是第一次「進駐」上海的韓國品牌。

按百盛優客廣場近200個品牌計算,衣戀的自有品牌佔30%,百盛自有品牌佔5%。自有品牌資源保證了百盛優客的差異化特色,給予市場極大新鮮感。更為重要的是,壓縮了中間環節,降低了商品加價率,消費者由此能「買下手」了。

比如韓國品牌大量提供50-100元夏季單衣。200元的鞋品都能「淘」到很好的商品。

當然,這樣做也面臨一定市場風險,萬一市場對部分新品牌不接受怎麼辦?

在《商業觀察家》看來,百盛優客廣場從經營體量上進行了「風險控制」。百盛優客廣場對引入的「新鮮品牌」,所給與的經營面積有限,除了提供場景消費體驗的生活家居類品牌賣場Modern House外,其餘單個品牌的單個業態店,其經營面積都在100平米左右,從而「攤薄」了經營風險。

中產階級不會「過分」追求品牌,他們要的是高品質的商品,所以,那些能提供高品質商品,卻沒有太高品牌溢價的自有品牌,以及品牌折扣集合店迎來了好時候。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无名好留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17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好留 发表于 2-8-2017 11:02 AM
那些文章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预测。。
真实状况要在中国待一段时间,多看看和百姓聊聊才知道。。
目前电商恶性竞争,实体店大多只有服务业餐馆之类,结果大家都跑去做餐馆,又变成恶性竞争。。
目前中国经济真的 ...

看真些,衣恋就像我国的自有品牌 padini,但衣恋的规模比 padini 大多了。

韩流的成功:衣恋凭什么纵横中国

经常购物的中国消费者对Eland、Teenie Weenie、Roem、Prich、SPAO这些韩国服饰品牌不会陌生,无论在哪个商场闲逛,遇上这几个品牌店的几率都颇大。而若要追溯这些服饰品牌的源头,其实它们全部同属一家公司——韩国衣恋集团。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韩国衣恋集团了解到,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集团入驻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大型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并运营着8000多家直营店。

8000家直营店意味着什么?对比下当前风头正劲的优衣库或许有一个直观感受。后者目前在中国开设的店铺尚未超过500家,按照优衣库的计划,要到2020年其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才能够达到1000家。从体量上来说,即使面对风头强劲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衣恋集团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深耕中国22年后,这家低调的韩国公司不仅成为了时装业内的佼佼者,还通过并购和业务拓展成为了一家跨国集团公司。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无名好留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7 09: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要商场倒闭是很难,毕竟还有很多人接收不了网购,但我个人就已经是网购了5年多了。。。一开始是玩淘宝。。。慢慢的接触本地网站。。。现在都常在

Shopee

11street买必需品了。。。月尾也会买honestbee啦happy fresh啦。。。懒惰出门。。。kl出门要打大圈,出个门浪费时间。。。我网购东西让自己多了时间陪孩子读书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0-2025 02:49 AM , Processed in 0.20757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