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要改名了? 台总公司申请禁Chatime改名Tealive!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6-3-2017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管怎样我都是支持本地人,哈哈,说我不理智也没关系。。。 |
|
|
|
|
|
|
|
|
|
|
发表于 6-3-2017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6-3-2017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顧客
如果 哪一方有加賣台灣 小吃
我就會選擇它
例如 muachi |
|
|
|
|
|
|
|
|
|
|
发表于 6-3-2017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合约必须遵守的,本地Loob公司随心所欲是错的,所以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斷人財路,容易誤導啊
反過來看,你代理,加盟後,不進貨,再改名成自有品牌繼續經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失理由全在本地總代理,
出現了紛爭,一日之間,將某個品牌,變成另一品牌
那就是我國允許的嗎?
其他品牌,全世界商家,會怎麼想?
。。。請放開*這100間、1000間分店是我打下的江山*的想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yncsw 发表于 4-3-2017 08:12 PM
不是出来反对bryan loo的就是什么台湾水军,你也多次发帖声援Bryan Loo,难道你就是Loob请来的水军?
如果要讲水军,马来西亚的论坛和网页基本就是Bryan Loo的主场,台湾人跟Bryan Loo打网络战有什么优势吗? ...
即使是這篇報導、其英文版採訪,都欠缺十分合理理由將本地上百間Chatime 變身 Tealive
實際上,Loob已經手握搖錢樹,要是沒有合理依據,Loob是無法被解約的,它應該在這部份堅持,繼續總代理的權利。
要是在貨源上有紛爭,應該商討,生意上所用材料千萬種,加上運輸等額外支出,貨源沒必要只能由一方提供,貨源有
多種方法可雙方認可,並且有多種ISO等制約以維持品質,這些都是有商討空間。
可是,以上對Loob有利的,似乎沒有重視。
反而,做了大家看來雷厲風行、叫大家拍手叫好的「改換」招牌。
這應該是在商界難以接受的舉動。
要是如此換招牌在我國是可行的,全世界商家要如何在大馬做生意?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完这帖,我又有新领悟了。原来不管是非黑白,都一定会有人盲目支持。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支持本地企业,某程度上是对的!但如果那是黑心本地企业/没职业道德的本地企业,需不需要支持,我就觉得还有很大的商量空间了。
这整起事件很明显就是大马方面先违反了合约精神与规则,但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把台湾方面说成什么赶尽杀绝,贪得无厌等等。但这点可以理解,因为今天被坑的不是你家的钱/尊严,吃花生看戏的当然可以在旁边评头论足。
看到有人提出为什么台湾方面要等到大马方面完全改头换面后才发出禁止令。这我可以回答。因为在法律上一定是根据现实有的证据/事实来做事情。在他们还没改头换面前,一切都不成立。明白吗?看戏也看得多啦!你去报警说有人企图要杀你,你叫警察赶快去把他抓起来,你以为警察就可以去抓吗?警察大概会回你:"等他拿起刀砍到你了,你再来报警吧!"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方面现在才出禁止令。
而且不要忘记,台湾方面另一个考量就是,他们得到了教训,知道大马方面的狡猾。之前发了两封律师信,他们都可以当作没一回事的。如果台湾方面在他们改头换面前就发禁止令,搞不好还会被大马狡猾那一方给反告诬赖/诽谤等等。所以等到他们露出原形了再出招,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然后也看到有人拿KFC,MCD来做比喻,其实那个比喻是错的。为什么?因为KFC跟MCD是已经卖断了大马经营权给大马的企业,所以大马KFC跟美国KFC是没有关系的。财政独立,经营也独立。换句话说,大马KFC是不用向美国KFC回报的。他们也不用每年付ROYALTY FEE给美国KFC。就算大马KFC破产,也跟美国没关系甚至没有影响到美国的经营。关于这点,是不用辩论的,因为这个是事实。不懂的人可以自己找资料(都找得到的)。我不想浪费太多笔墨在这一块。
然后又看到有人说大马方面已经改名了,但是台湾方面又不让改。这一点在法律上是可以理解的,也是COMMON SENSE,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喜欢在这个话题上打转。如果今天我跟STARBUCK买了个经营权回来,做了几年后,我不跟STARBUCK总公司的政策经营及不跟总公司批咖啡豆。我的原因是这几年通货膨胀太厉害,跟公司批的咖啡豆太贵,我自己去印尼找咖啡商谈,可以拿到便宜4成的货,所以我要自己跟印尼批。然后为了增加生意额,我的STARBUCK除了喝咖啡,还可以有年轻妹妹陪坐陪聊天的。这样公司才有钱赚。在这种情况下,总公司一定会终止我的经营权。但总公司没错!因为是我不守合约精神在先。那在被终止合约后,我自己开一家STARFUCK,同样卖咖啡的,你觉得总公司会同意吗?如果你是总公司,你也觉得无所谓吗?
别说做生意了,打过工的也知道,如果你在你的专业领域上触犯了一些法律或公司规条,公司除了有权利开除你之外,还有权利在一定的有效期限内禁止你从事跟你目前拥有的专业技术领域。这个也是COMMON SENSE来的。
好了,总的来说,我其实是希望台湾方面可以胜诉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保卫大马企业的颜脸跟尊严。试想想,如果这次事件不了了之,或让大马方面赢得诉讼,以后还有国外企业敢来大马开业吗?那些什么台湾源味糕点啦,日本水滴甜点啦,PABLO啦,一兰拉面啦,BURGER QUEEN,旺角茶餐厅,NEWAY啦,等等一些国外的公司一看到/听到说大马企业想引进他们的产品时,他们还敢答应吗?是我我都不来了,免得我家产品在大马做个几年后被大马人给吃掉,还不把骨头吐出来。。。。。。到时候大马就真的开始倒退。不管是生活品位还是经济,都是一大损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天马骝 发表于 9-3-2017 02:36 PM
爬完这帖,我又有新领悟了。原来不管是非黑白,都一定会有人盲目支持。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支持本地企业,某程度上是对的!但如果那是黑心本地企业/没职业道德的本地企业,需不需要支持,我就觉得还有很大的商量空 ...
关于这个事件和外企来不来,你会不会说得过于严重了?
难道目前进驻我国的外国商企业还会少?有规模的商企要进驻前,难道没有自己的团队做市场调查,律师团队,会计团队来研熟本地法律?
会发生这个chatime事件,说白了双方一开始还不是刀仔锯大树的侥幸china man心态?在跨国规模的商界这样的事人家根本就不担心啦;与其把国家企业形象推到小小的卖茶店,不如先看代表性的企业比如proton, sime darby等啦。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天马骝 发表于 9-3-2017 02:36 PM
爬完这帖,我又有新领悟了。原来不管是非黑白,都一定会有人盲目支持。
那些口口声声喊着支持本地企业,某程度上是对的!但如果那是黑心本地企业/没职业道德的本地企业,需不需要支持,我就觉得还有很大的商量空 ...
见识到了吧,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明明理亏了,还有人可以为理亏的强出头。比如那个@科学就是未来,就是要show off与人与众不同那样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龙女郭香 于 9-3-2017 06:26 PM 编辑
这场官司肯定是要打很久的。。。台湾公司要赢,肯定不能靠打官司的。毕竟生意的关键点不是在court,而是在market,首先还是要尽快,在一年内,开一百家店,跟loob打对台,然后官司那边再慢慢耗。
申请禁令,要loob关掉tealive,绝对没这么容易,太多细则在里面了。所以可见,这两年内,loob还是继续猪笼入水的。。。
台湾公司要扭转loob的局势,只有等它们的chatime,从新开到一百家以上,能对loob的turnover照成30/40%的打击。然后官司那边再耗loob,也许6/7年后,就可以打败loob。
目前来看,loob的气数未尽。其实台湾公司当初讲过,至少有4/50家 非loob的小加盟商,不会换成tealive。现在看起来,台湾也自信过头了。。。目前只剩下尴尬的3家chatime而已。。
台湾公司在这点可谓大失策,目前要从头开过至100间,人力,还有资金。。还有时间,都是大挑战。
若当初,台湾公司若成功分割小franchisee的阵营,把这5/60家全部拉过来,也许不到一年,主力战场(mall)再开个50间。那么也许三年内,就可以扳倒loob了(market加上官司)。。。在拉拢franchisee这点,做的非常失败,也给了loob大大的缓冲空间,使loob有时间培养元气跟台湾公司打持久战。
也许两年过后,台湾公司展店不顺利(要从头开到一百家以上,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未知数),再加上官司进展不大(如果不能快速展店,跟loob打对台,官司即使赢了也只是瘙痒出口气罢了),全面退出马来西亚也说不定。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龙女郭香 于 9-3-2017 07:49 PM 编辑
科学就是未来 发表于 4-3-2017 12:08 PM
很多人都希望BL 倒,仇富心态做怪吧,看到人家年轻就发达,很多“年青人”非常不爽。
我有看到BL 那个报道,但是最终是两家公司的纠纷,有人就开始讲BL 的原料不安全,malaysia food act 不像外国那么复杂,和 ...
我也是奇怪 5/60家non loob 的outlet居然没有回流chatime。也许只有两个原因而已
1 不必解释了,皇亲国戚
2 台湾那边真的吸血,吸到很够力,小franchisee全部dulan。。。
我粗浅分析一下,如果台湾公司那边做到漂亮,凭现有的品牌优势,不可能franchisee,要冒险去创新品牌的。。。毕竟又要出一笔钱rebrand and renovate,又要冒着品牌接纳度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台湾公司吸到很够力,马来西亚叫苦连天。所以马来西亚总代理,带着乡亲父老谋反。。。
合约上,是大马总代理违约,不过生存法则上,大马并没有做错吧。。。继续给你吸也是死,我自己出来开品牌至少还5/5。为了生存,还管你什么淋合约,breach就breach。。。
还有,很多人讲什么loob利润很高,我认为这个是个误解来的。loob根本不可能靠利润来生存的,loob可以开多多间,基本是靠两点。
1,turnover的rollin一间一间开
2,持续的排队人气
这种东西虽然cost也许不到一块一杯,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把租金,mall managementfee,还有在mall开,即使是档口都要5/60千的首付,难道你就不必等breakeven吗。还有人工,一个档口四个人,一个月薪水少来都八千吧,如果5个人就十千了。
还有赚钱的2/8定律(160间,也许真正有利润的不到50间,然后靠这50间去盖其余的100间),还有branding,以及对外贸易的原料配方是美金算的,我们的钱掉了整30%即成本变相涨了三十%。可见,这些全部算进去后,利润是不高的。
如果有天不排队了,他们就盖不过整个turnover了。以前大马chatime最巅峰时曾接近200间,现在只剩下160,很大程度也是说明了2/8定律现象,拿赚钱的outlet盖不赚钱的outlet。其实chatime在Malaysia,人气都逐渐消退了。。。目前这出大龙凤,也可谓loob的一场华丽转身。靠新品牌,再度掀起人气2/3年。。。再度有排队。
如果loob没有谋反,一边给台湾吸,一边没有排队现象(盖不过),chatime的店,未来两年内也许关多2/30间。loob面临cash insufficient。。到时,台湾总公司,趁机来个ko punch,(玩手段,比如起价,不交货,不帮你打广告,不给你新口味,这样来磨你,给你的cashflow越来越低)最后,全盘收购本地代理,也不出奇。。。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女郭香 发表于 9-3-2017 06:35 PM
我也是奇怪 5/60家non loob 的outlet居然没有回流chatime。也许只有两个原因而已
1 不必解释了,皇亲国戚
2 台湾那边真的吸血,吸到很够力,小franchisee全部dulan。。。
我粗浅分析一下,如果台湾公 ...
你忽略了早前提到的零售便装和罐装市场了。之前有人提到,台湾公司欲在本土推出便装/罐装市场,应该是先从油站的售卖店开始,而且不打算预埋本地公司玩。
我猜有人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继续从franchise赚分红,毕竟是已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然后以这些资金独家开发另一个新市场,时机成熟了可以左右逢源
|
|
|
|
|
|
|
|
|
|
|
发表于 9-3-2017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龙女郭香 于 9-3-2017 11:09 PM 编辑
便装和罐装,固然是他们决裂的原因之一。
可是,我实在怀疑,便装和罐装所带来的冲击力。。。
你去supermarket看,3in1 kopi、 milo。90% 是不是卖给 unty uncle?
你去chatime看,排队最多的,是不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尤其马来人?
这两个市场根本就没关联性的,年轻人,他们根本就不想,买三合一,来自己冲。
一来,他们还没学会精打细算,
二来,他们享受这个“潮流”的感觉,去shoping时人手一杯,享受这种喜悦,你自己冲?就没那个feel了。
3来,他们不像上班族,时间紧迫,早上要充充忙忙,开一包 3 in 1,配面包当早餐。下午则冲一包 3 in 1 来提神,然后赶工。年轻人时间最多,他们根本用不上 3 in 1,他们可以耗一整天在 mall 里头。口渴时就去排队买 starbuck,chatime... 他们根本不屑 3 in 1..
至于,买三合一的人,unty,uncle,喝了几十年的kopi,喝了几十年的milo,也不会对这种珍珠奶茶冲泡装感兴趣。。他们认为是化学品。。
所以,我认为便装市场,做不起来的。
你说台湾想靠便装来打击本地总代理的生意,我认为根本行不通。最多,他们能开启更大的branding,让更多人认识chatime品牌罢了。。
所以即使,我忽略了这个便装,(决裂的原因之一),也不打紧。因为便装在他们决裂的原因里头。几乎没什么份量。。。
|
|
|
|
|
|
|
|
|
|
|
发表于 10-3-2017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女郭香 发表于 9-3-2017 10:38 PM
便装和罐装,固然是他们决裂的原因之一。
可是,我实在怀疑,便装和罐装所带来的冲击力。。。
你去supermarket看,3in1 kopi、 milo。90% 是不是卖给 unty uncle?
你去chatime看,排队最多的,是不是20岁 ...
我也不觉得包装冲泡式的会有什么市场;相对的是更看好罐装市场的零售潜能。
而要进入罐装市场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找厂商从代工生产包装,到批发运送上架一条龙的合作方式。
这个模式成型后,可以预见一个很好笑的问题就在这边chatime franchise在卖现冲泡的奶茶,隔壁的7-11,mynews在卖着罐装的。
那么问题来了,7-11的在卖多少钱,而现冲泡的又在卖多少钱呢?对loob而言,罐装的他们没有话语权,更不会有分成。
年轻人也会走进7-11买罐装饮料的,所以在他们决裂的原因里怎么会没有分量呢?
我很好奇,现在7-11,油站,百货公司等里卖的starbucks罐装饮料,是由berjaya starbucks经手,还是总公司自己找厂商代劳,和berjaya starbucks一毛关系都没有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10-3-2017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龙女郭香 于 10-3-2017 06:34 PM 编辑
噢,原来你指罐装,就是指这个,我还以为是milo tin泡粉那种。。。lol
如果是那种汽水罐装,的确会对门市造成一定的打击,一来,如你所说。mynews,7-11,99,kk。。。他们也许就开在门市的不远处,而且价格上,肯定比门市便宜一半有加。。而且,台湾chatime,只要有心机的话,把罐装包装成不似罐装,而是包装成那种platis cup加吸管的话!! 马来西亚总代理就哭了。
还有,门市生意,只做到10点晚上。很多不睡觉的马来仔,晚上总喜欢溜达在7-11,或者mamak,这时,罐装就猎取了,门市涵盖不到的时间了。
你说到berjaya那个,那个也许你不能拿来跟chatime比较,因为罐装Starbuck,基本上不会对Starbuck门市构成威胁。。因为一杯Starbuck罐装,都卖9块。我宁愿给多5块,去Starbuck门市坐下来,喝现冲的。我实在怀疑,有没有人,肯花9块,买一杯Starbuck的罐装饮料。。。既然花得起9块,怎么不会加多几块钱喝现冲的。而且7-11,都不具备那种肯花9块钱买一杯水的customer。你说familymart 有这种level的customer还有可能。。。所以罐装Starbuck,跟门市没冲突吧。1来太贵了,2来,他们的地点没那种客户。。
还有,罐装的chatime,珍珠那边,能吃的吗?,放在罐里,岂不是糊到变浆? 如果他们skip掉珍珠,那么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人家一大堆teh c罐装,teh tarik罐装,才卖块多钱。。。没了珍珠,chatime连这些zap brand都斗不过,更不用说可以吞噬门市的客户群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7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8-6-201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atime取得庭令 禁止Tealive继续营业
大马备受欢迎的茶饮日出茶太(Chatime)上诉得直,获上诉庭发出临时禁令,禁止Tealive继续营业。
总公司位于台湾的日出茶太(Chattime)六角国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早前向法庭申请禁令,指Tealive特许经营权抄袭茶太,因此阻止LOOB Holding私人有限公司经营使用Tealive品牌营业;Tealive在全国拥有161间分店及800名员工。
以上诉庭法官哈密阿布峇卡为首的三司,昨日作出判决时指出,法庭是基于违法特许经营权,而做出上述裁决。
“简而言之,LOOB从Chatime特许经营业务中受益,之后与La Kaffa成为业务竞争,根据特许经营条款以及1998年特许经营法令,是不被允许。
法官在判词中写道,法庭是根据2005年仲裁法令第11条文,发出禁令以强制约束LOOB继续经营。
2016年12月,La Kaffa终止与LOOB大马区的特许经营权,LOOB还就突然终止其特许经营权一事,向警方备案,最后也同意在1月20日与La Kaffa终止合约。
LOOB Holding私人有限公司过后在2月17日,宣布把旗下所有日出茶太,改名为Tealive。 |
|
|
|
|
|
|
|
|
|
|
发表于 28-6-2018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进军中国计划玩完?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