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98|回复: 0

中国宁夏“回乡乐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7-2016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發展穆斯林觀光,將有回族歷史的寧夏省銀川,打造為世界穆斯林的「回鄉樂園」。



寧夏省回族自治區的銀川,近年來致力於發展穆斯林風情旅遊,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造城計劃。
舉辦“中阿國家經濟論壇”,興建CBD,並先後完成世界穆斯林城、中華回鄉文化園、中華回族第一街等項目,期盼把銀川打造成一個“回鄉樂園”。

來源:網易
攝影:叢妍
編輯:封擺


近5年來,銀川投資人民幣500億開發CBD區,建造了大量景觀和建築。銀川CBD修有一條長2.1公里的景觀大道,稱作“中阿之軸”,建有代表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的長亭、雕塑、噴泉等。圖為幾位自行車手騎車經過“中阿之軸”。


圖為位於銀川CBD的寧夏國際會堂前,工人正在打理花園,會堂完工後將成為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新場館。


銀川致力於發展穆斯林風情旅遊業。2016年,常住人口190萬的銀川開通了直飛阿聯酋的航班,成為中國繼北上廣後第四個通航城市。圖為做回族傳統打扮的居民走過銀川鼓樓南街商業步行街。



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李世宏表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穆斯林遊客年出境旅遊人數將達1.5億人次,旅遊消費將超過1900億美元,佔全球旅遊總消費的13%。圖為北京-銀川的Z277火車的餐車裡安排有回族歌舞表演,穿著回族傳統服裝的列車員伴隨音樂“回族姑娘”在餐車過道裡為乘客表演。


近年來,到訪中國的穆斯林遊客人數逐年上升。2014年,中國接待中東國家遊客34萬人次(據新華網)。圖為回鄉文化園二期施工正在進行,一位工人正在清理小路上的泥土。他身後的建築復刻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沙特阿拉伯館,場館的外形設計模仿了儲油罐的外形。


早在2002年,銀川投資5億開始圍繞郊區的納家戶村打造一座“中華回鄉文化園”。園區一期已建成十餘年,在遊客中反響寥寥,旅遊淡季時一座座空蕩的宏偉建築佇立著彷彿鬼城。圖為透過納家戶村原有的平房,隱約可見“回鄉文化園”宮殿金色的穹頂。


永寧縣納家戶村,1200多戶、4400人中95%的居民是回族。圖為一位信徒坐在納家戶清真寺的地上,等待晌禮開始。晌禮,每日五時禮中第二禮,指正午剛過至太陽偏西這段時間的禮拜。


據記載,納家戶納姓的回族先祖從元代起遷至寧夏,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圖為晌禮即將開始,兩位回民匆忙趕到納家戶清真寺門前拖鞋、準備進入禮拜堂做禮拜。


納家戶村按照永寧縣委的安排,先後完成“中華回鄉文化園”,“中華回族第一街”等重點項目的徵地拆遷,共徵收土地約2800畝,涉及全村3000人(據納家戶村民委員會數據。)圖為納家戶村的新砦子清真大寺身後,有一小片墓地,在回族的喪葬習俗中,實行土葬忌火葬。


兩位遊客在回鄉文化園大門口自拍,大門的設計靈感源自印度的泰姬陵。


回鄉文化園的拱門內,雕刻有阿拉伯文和典型的伊斯蘭建築裝飾性圖案。


一位回族工作人員在空閒時捧著一本伊斯蘭經文書,在金色大廳裡一邊踱步一邊誦讀。



一位女遊客在金色大廳門口挑選頭巾。為了讓遊客體驗穆斯林做禮拜,所有女遊客在進入金色大廳前都必須帶上頭巾。


兩位來自河南省的回族遊客在回鄉文化園中的金色大廳裡聊天。她們說,雖然身為穆斯林,但在老家並不需要隨時戴頭巾。


阿依莎宮裡工作人員等待為遊客檢票。回鄉文化園裡的博物館正在進行裝修改造,阿依莎宮成為了臨時博物館。


阿依莎宮的展覽分為五大部分,其中“中國回族的歷史淵源”展示了一副古絲綢之路的地圖,介紹古代伊斯蘭文化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途徑。圖為兩位遊客站在地圖前面仔細研究。


“中華回鄉文化園”將於2020年完工,園區建造者、當地漢族人李傑煌說:“我們最終想把銀川納家戶村變成一個世界穆斯林的東方驛站。”圖為回鄉文化園中,一個用來展示傳統回族民居的房子正在進行內部整修。


除了“中華回鄉文化園”,圍繞納家戶村,還建設了“中華回族第一街”,原有住戶集體拆遷至納家戶新村。圖為幾位回族女性走進納家戶清真寺,她們的身後可見“中華回族第一街”的牌樓。


隨著銀川的建設,納家戶村的人口總數逐漸增加,耕地被大面積徵用,土地面積一再減少,大部分村民淪為了失地村民。圖為“中華回鄉第一街”上,兩個工人正在裝飾兩棵人造樹。樹幹是由沙土混水泥塑造的,之後還會裝點上假花。打點人造樹的工人說,完工後即使是冬天,樹也會很好看。


拆遷之前,納家戶村的居民家中有地,收入主要靠種植糧食,飼養牲畜。拆遷之後,村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依靠打工為生。圖為納家戶村的肉舖門口,賣肉的女人正在切分拔毛後的雞。


納家戶村發展起了旅遊業、服務業,街邊售賣回族特色服飾、紀念品的商店迎接遊客和當地人光臨。


不少年輕人開始學習阿拉伯語。據公開媒體報導,寧夏回族自治區有超過10所大學、民辦學校開設阿拉伯語課,學習阿語的學生超過3000人。圖為永寧縣寧夏國際語言學校,三年級同學在上口語課。學校裡的一些學生表示,畢業後希望去馬來西亞、約旦等伊斯蘭國家留學深造。


早在興建“中華回鄉文化園”之前,納家戶清真寺作為當地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就是遊客參觀的熱門景點。圖為禮拜結束後,人們漸漸散去,兩個回民站在納家戶清真寺正門口聊天。參加禮拜的大都是當地中老年村民,一位老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重視這些傳統了。


中午,納家戶清真寺內,兩位回民在晌禮前坐在地上共同閱讀一本阿拉伯語《古蘭經》。



[size=0.83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2-2025 07:50 PM , Processed in 0.20126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