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拿1∶1—3,2∶9—3∶5,4∶1—3,8 《约拿书》是先知书里面非常独特的一卷书,因为除了这一卷书外,所有先知书的信息都是由耶和华通过先知传给以色列民的;而约拿是在外邦人中传达耶和华的信息,全书不是先知信息的记录,而是记录了发生在先知身上的历史事件。因此,有人认为,把《约拿书》归入到历史书里面也许更合适。不管怎么样,约拿的确是当时一位相当权威的先知,在先知书中,经常会出现,“耶和华的话临到……”或“某位先知得到耶和华的默示”之类的话语,这都表明了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传达上帝神圣的启示。 《约拿书》的第1章第1节就说到“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这种开篇的风格和其他先知书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接下来所记载的叙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他的书信都是一种宣告性的信息,而《约拿书》却是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让人倍感亲切。短短的四章经文刻画出了一位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约拿,通过这位先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性中自私狭隘、自以为义、固执己见,同时却又真实可爱的一面。透过先知约拿的逃避、顺服、抱怨的经历,让我们倾听约拿的心声来对照自己在上帝面前的本相,也求圣灵来更新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学会察验何为上帝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以基督的心为心,开阔我们的心胸,有了爱弟兄的心,更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1. 约拿的逃避(拿1∶1—3)
《约拿书》记载的事件,大约是发生在主前755年,那时亚述帝国在兴盛数代后,已经国势衰微,尼尼微城在亚述国家中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当时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瘟疫(765公元前、 759公元前),死伤无数,尼尼微人都认为这是“天神”降灾之故,全国上下民心动摇,都有心要悔改,可能上帝通过这件事来预备他们的心灵,才使约拿的传道得到惊人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之下,上帝就差遣约拿去尼尼微传道。然而,约拿逃避上帝的使命,选择自己的道路,逃往他施。约拿为什么要逃避耶和华?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己的想法与上帝的心意发生了冲突。他憎恶亚述人,因为他们常常欺凌侵略以色列人,约拿不愿意看见敌国接受上帝的赦免,尼尼微人根本不配得到以色列上帝的恩典,他也不屑于向那些外族人传达神圣的信息,所以,约拿固执地持守着自己的立场,连上帝的呼召也被抛置脑后了。 另外,希伯来人认为上帝的能力有地域性的限制,他们觉得上帝只是固定在巴勒斯坦这一带地区统治全地,若能离开此地,就可逃离神的掌握与控制了。约拿,很显然地,也犯了这个错误,耶和华叫他去尼尼微,他不想去;为了推脱使命,他就要逃脱耶和华所统治的区域。他觉得这下好了,离开了耶和华的地盘,不在“服务区”,可以自己作主了,逃脱责任了。《圣经》告诉我们:“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拿1∶3)”。约拿的逃跑并不是因为不相信上帝,也不是因为信心不足的问题;恰好相反,他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话语的大能;他逃避上帝,乃是他持守着自己固有的观念,以色列的上帝不可能爱那些常常欺负以色列民的尼尼微人,并且他们罪恶滔天,又不可爱,约拿就是不想和讨厌的尼尼微人有任何关系。约拿的躲避是以本民族为中心,却忽略了尼尼微人也是上帝所爱的子民。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以色列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我们也许会斥责约拿的狭隘和叛逆,不肯服从神的使命,然而,从犹太人长期受外族人的欺负,还有他们固有的民族主义情结,我们要理解他的民族情怀,不能责怪他,立刻给约拿贴标签。因为他从小就受这种传统思想的熏陶,一下子是无法改变的。就像在我们的团契生活中,我们的弟兄姊妹们,生长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习惯;长久地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发生不高兴的事。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作的不是斥责对方的做法对或不对,而是要安静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之间能够尊重和理解,互相体谅,看到那位救赎我的上帝在对方的身上也有丰盛的恩典,这样我们就会欣赏对方,因着基督大爱的缘故,矛盾自然慢慢会化解。 我们看到约拿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今天看来,其实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而逃避了耶和华上帝的呼召,误解了上帝博爱的胸怀。然而,上帝不跟他一般见识,上帝不是不理他,而是像一位温和善良的老人一样,耐心地引导这个有点犟,牛脾气的小孩子。 2. 约拿的顺服(拿2∶9—3∶5)
约拿是一个很直爽的人,他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不管是谁命令。但是,这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吩咐,他确实很害怕上帝惩罚他,所以就逃出上帝的地盘了。哪知在逃往他施的路上,耶和华还是一路跟过去,约拿很诚实也很负责地告诉船上的人,海上的大风浪是因他而起的,为了不连累大家,就叫大家投他到海里,船上的人也很善良,他们要尽力在风浪中前行,而不伤害约拿,只是,唯一能解救众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投约拿下海。在最后的抉择中,众人只好牺牲约拿、成全大众(参拿1∶4—16)。我们看到,经文里记载了当时船上的人都归向了神,并向神献祭。可以说,这是约拿路途中的一次意外收获,没有什么能比一个人的悔改更叫上帝欢喜快乐了,何况是船上很多的人呢? 而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可能是人类唯一的、在最深暗的地方所作的祷告,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在鱼腹中那种水浪激荡、海草充塞、又闷又黑的情景,更是细致地反映出约拿孤寂为罪内疚,求上帝拯救,愿意改过自新的复杂心理。他这时一方面焦虑恐惧,怕上帝会永远抛弃自己;另一方面他坚信上帝的慈怜,一定会眷顾拯救他这知过愿改的仆人,祷告最后一句:“救恩出于耶和华”(拿2∶9)。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他终于明白一个真理:上帝的救恩是不分种族的,也没有地域限制的,人类的拯救是出自耶和华上帝;经过了生命线上的垂死挣扎,约拿终于听从了上帝的吩咐,顺服了上帝的旨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约拿对尼尼微城的人只说了一句话:“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拿3∶4)”!就这么一句宣告,尼尼微的王和全城的人从最大的到最小的都穿麻衣悔改了,甚至连牲畜也披上麻布,“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拿3∶8)”,他们切切求告耶和华,向神悔改了(参拿3∶6—8)。我们前面提过,一方面,神已经作了预备工作,亚述王国曾遭瘟疫,尼尼微人已经开始反省自己是否得罪“天神”了,而约拿的这次警告则是让他们更加清楚要向耶和华悔改了;另一方面,约拿经过出死入生的苦难后,意志更加坚定,也显示了作为先知的威严,他宣告话不长,却充满上头来的权柄。可想而知,这给尼尼微人会带来多大的震撼!《约拿书》3∶6—9节记载全城上下放下抛弃一切享受,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专心求告神。 比较其他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弥迦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勉以色列人,我们会觉得约拿这个先知比较轻松,才说了12个字就能使尼尼微人连同尼尼微王一起悔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约拿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才愿意开口的,他说的话酝酿的要比其他的先知难得多。事实上,在说与不说之间只是取决于他愿不愿意顺服,只要顺服,一切就容易了,一句话就完成耶和华的使命,不顺服,就遭受了那么多的挫折苦难,到最后还是要顺服,这样,约拿不如早点顺服就不用那么遭罪了。 这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相信每一个人都经历或多或少的挫折,回想自己的遭遇,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不愿意去做;如保罗所说 “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我们每天都在挣扎当中,求上帝坚立我们,保守我们,让我们在他的爱里面,顺服他。跨出这一步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不用费心思、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了,正如约拿,只要顺服了,12个字就能完成使命了。 3.约拿的埋怨(拿4∶1—3,8)
本来完成使命,应该万事大吉,约拿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家乡了,哪知这里又出现令人啼笑皆非又回味无穷的一幕。《约拿书》第四章似乎没有结局,好像还没说完一样,但却是全书的高潮。 第三章提到,约拿宣告了先知性的预言,尼尼微城再等四十日后,必定倾覆灭亡。后来,由于尼尼微人真心悔改向善,耶和华便收回旨意,不降灾于他们了(参拿3∶10)。那么,天下太平,万事如意了。可是,这时候,约拿却不干了。第四章里提到,约拿非常生气,相当生气,万分生气。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讨厌的尼尼微人得救了吗?不是的,他是生气,耶和华说话不算话,这边让他去告诉尼尼微人,这个城要灭亡了,可一回头,却又不灭了,那么,约拿不是很没面子,给假情报,当假先知了吗?这样,他这个先知可就威信扫地了呀,那还不如死了算了。看到约拿发怒祷告的话,就感到很好笑,他像一个倔强的小孩子向父亲发脾气、撒娇,这个时候,耶和华不是《旧约》中那位威严的审判官,而是像一位慈父一样,谆谆教导他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