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7-5-2017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02:3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航应该卖给强国人才对。EPF的钱投资了那么多去买飞机,给地球王子们搞下明年大家EPF 的利息又少了。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種爛掉的利用種族之名貪污的機構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回魂的。大家不用費心。也不用去搭這種養廢人的飛機了。最笨就是這些有名望的CEO了。去加入這種機構根本是自毀前程。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寶騰中國CEO可以頂得住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航CEO贝鲁(Peter Bellew)辞职不干的新闻,真的好意外。
其实也不能说意外,因为上个月尾就已经有传言说他将重返瑞航(Ryanair),当时他还否认,说在马航做得很开心,言犹在耳,他就宣布辞职了!
但无风不起浪,因为有人看到他出现在瑞航总部,所以才会有此传言。
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马航两位外籍CEO在相隔一年内相继辞职?
上任CEO也是第一位外籍CEO慕勒(Christoph Mueller)去年辞职的时候就毫不客气的指出,我国政府官僚与裙带风盛,只光说不做,员工也无事可做,大都在睡觉。
根据《新海峡》报道,和慕勒一样,马航第二位外籍CEO贝鲁这次辞职,是因为不满国库控股(Khazanah)过于干预公司事务,好像它才是管理层,无视马航董事局的存在。
这不正是我国GLC的典型作风吗?让我想起普腾委任了来自中国的李春荣,所以我说,希望李春荣会有一个顺利的适应期。
对了,自从马航三年前“私有化”从交易所除牌后,我就很少写它了。
虽然“私有化”,它还是一家GLC,国库是马航唯一股东。
我觉得我们政府需要懂得把拥有权(ownership)和管理权(management)分开来,不要什么都要插一手,否则,像马航的情况,就算又再请一名外籍CEO来管理,恐怕他也同样不会习惯我国GLC的官僚风气。
我国GLC十之八九亏损,是否就基于这个原因呢?
不过,国库已否认《新海峡》的报道,说做为马航唯一大股东,一直都会从马航董事局和管理层获知马航重整计划的重点方针。
贝鲁稍后也发文告否认《新海峡》的报道,指他不是因为不满国库的干预辞职,他决定重返瑞航,是因为他爱他的国家,觉得他对他的国家有个重任,便是履行「国民服务」(national service)。
瑞航是家爱尔兰航空公司,而贝鲁是爱尔兰人;他说重返瑞航是为了履行「国民服务」,让我想起许多年前,前马航主席达祖丁不也说过同样的话吗?
那时候,达祖丁被要求以每股8元收购马航股票,数年后,虽然马航股价已跌至4元左右,政府仍以当初8元售价向达祖丁回购马航股票,引起市场哗然。
达祖丁声称那是当时的协议,他为履行「国民服务」才收购马航股票。
贝鲁是不是知道马航有这段历史,所以才借当年达祖丁的用词来幽大家一默? 既然不是因为对国库不满,为什么贝鲁要提早离去?
上回说到,马航好不容易才要转亏为盈,财长首相去一趟美国见川普总统,就说马航要向美国购买波音客机,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云云。
却原来,早在去年七月,贝鲁刚上任不久,就已与波音公司签约,但那时的金额只是55亿美元,一年后如何“涨”了一倍逾100亿美元?那是因为财长首相向川普“禀报”时增加了8架梦幻客机,价值25亿美元,但总额也只是80亿美元,难道财长首相是为了讨好川普而报大数?
贝鲁是否因此辞职?那就不得而知,但他数日后却向媒体澄清,指马航将会选择租用飞机,而非购买新机。
这与财长首相在白宫增购波音的说法相违背,让人读了一头雾水。
公正党说,财长首相随后委了哈比布(Habibul Rahman)成为马航董事,据说是为了监控贝鲁,引起后者不满。
哈比布是谁?现在开始大家要多注意这个名字。
不久前,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赛沙迪(Syed Saddiq)声称有人以500万元收买他退党,提供他一份40万元的牛津奖学金,以及资助他在全国各地开办辩论学校;对方的名字简写是HR,是首相的亲信。
他提的这位HR先生,就是哈比布,财长首相身边的亲信人物。(作者:康華)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7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